尽管各种各样的Cu O纳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但将Cu O微米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却鲜有报道。运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大量的Cu O微米梭,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实验表明,Cu O微米梭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 ...尽管各种各样的Cu O纳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但将Cu O微米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却鲜有报道。运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大量的Cu O微米梭,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实验表明,Cu O微米梭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 g-1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依然保持在484 m Ah g-1。Cu O微米梭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其独特的梭形结构。这种结构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缩短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距离,缓解体积膨胀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尽管各种各样的Cu O纳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但将Cu O微米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却鲜有报道。运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大量的Cu O微米梭,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实验表明,Cu O微米梭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 g-1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依然保持在484 m Ah g-1。Cu O微米梭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其独特的梭形结构。这种结构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缩短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距离,缓解体积膨胀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