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免疫-皮肤轴探讨洋金花对银屑病小鼠肠道Th17/Treg轴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阳 任文晨 +6 位作者 李珊珊 吴伦 高健 王秋红 程根宏 陈晶 匡海学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对银屑病小鼠肠道中Th17/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银屑病小鼠模型,即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小鼠背部皮肤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洋金花组和雷公藤阳性药物... 目的探讨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对银屑病小鼠肠道中Th17/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的银屑病小鼠模型,即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小鼠背部皮肤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模型,并随机分为四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洋金花组和雷公藤阳性药物组。采用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分析各组皮损严重程度;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Th17/Treg细胞数量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依次检测肠粘膜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含量。结果洋金花组能减少IMQ诱导的PASI评分,降低肠系膜中Th17细胞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而升高Treg细胞的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结论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可降低银屑病小鼠肠道Th17细胞功能,同时升高Treg细胞功能,进一步提示在肠-免疫-皮肤轴中,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通过影响肠道中的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而达到防治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 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 肠-免疫-皮肤轴
下载PDF
洋金花单体化合物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阳 张雪婷 +4 位作者 杨炳友 程根宏 王秋红 陈晶 匡海学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证明洋金花单体化合物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各细胞因子mRNA进行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目的证明洋金花单体化合物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各细胞因子mRNA进行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合物G4有较高的细胞毒性浓度值,并且可强烈抑制T细胞增殖,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有调节作用。结论洋金花G4对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可抑制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醉茄内酯类化合物 银屑病 CD4^+T淋巴细胞 Th17/Treg比例
下载PDF
流感病毒感染雪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徐娟 +3 位作者 杨凤梅 秦晓峰 程根宏 和占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9,共5页
在流感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中,雪貂(Ferret)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实验动物,鼻内接种人流感病毒后出现与人相似的感染症状,广泛用于流感病毒的机制、传播和疫苗评价等研究。对雪貂进行正确和规范的操作是影响试验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流感病毒研究的动物模型中,雪貂(Ferret)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实验动物,鼻内接种人流感病毒后出现与人相似的感染症状,广泛用于流感病毒的机制、传播和疫苗评价等研究。对雪貂进行正确和规范的操作是影响试验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国内尚无在流感病毒研究中对雪貂操作的实验技术进行系统详细的报道。论文结合实际操作和文献对流感病毒研究中雪貂的抓取、麻醉、病毒接种、鼻洗液收集、心脏采血、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和组织样品保存等操作流程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建立了标准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后续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貂 流感病毒 感染
下载PDF
Ⅰ型干扰素及其在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刚 郑大海 +2 位作者 杨仉生 程根宏 唐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Ⅰ型干扰素 抗病毒 流感病毒感染 发现 抗细菌 IFN-Α IFN-Γ 种类 细胞 亚型
下载PDF
多种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幸雯 张涛 +4 位作者 夏良裕 隋天琪 鲁宁 程根宏 秦晓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肿瘤蛋白P53(P53)、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膜联蛋白A2(annexin 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MP1)、泛素1(ubiquilin1)以及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1)共7种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肿瘤蛋白P53(P53)、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膜联蛋白A2(annexin 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MP1)、泛素1(ubiquilin1)以及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1)共7种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独立及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uminex BioPlex200检测48例NSCLC和45例健康对照血清中NY-ESO-1、P53、CDK2、annexin A2、IMP1、ubiquilin1及PGAM1的表达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7种自身抗体在NSCL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ROC分析显示,NY-ESO-1和P53的AUC均≥0.7,annexin A2的检测特异性为88.89%;3)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时,AUC为0.812,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91.11%。结论 7种自身抗体在NSCLC的诊断中均有一定意义,特别是7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自身抗体 联合检测 诊断
下载PDF
TRIM22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其抗流感病毒的功能
6
作者 陈志高 李春峰 +1 位作者 秦晓峰 程根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系HEK293T-TRIM22,观察TRIM22蛋白在该细胞内的表达及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抑制机制。方法扩增TRIM22基因并与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体外重组连接,经菌液PCR、测序确认后与反转录病毒骨架...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系HEK293T-TRIM22,观察TRIM22蛋白在该细胞内的表达及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抑制机制。方法扩增TRIM22基因并与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体外重组连接,经菌液PCR、测序确认后与反转录病毒骨架载体共转染进HEK293T细胞进行包装病毒。用包装的反转录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感染24 h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过表达TRIM22的细胞,筛选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TRIM22表达水平;用IAV-LUC病毒检测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再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 LC)检测与TRIM22相互作用的流感蛋白。结果经测序确认目的基因TRIM22成功克隆到载体p QC-XIP中。包装反转录病毒并感染HEK293T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中TRIM22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稳定过表达TRIM22的细胞内流感病毒复制减弱(P<0.05)。Bi LC检测TRIM22与流感蛋白NP有相互作用。结论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系构建成功,TRIM22与NP有相互作用并且抑制流感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2 反转录病毒 HEK293T细胞 流感病毒
下载PDF
肝癌血清蛋白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涛 秦晓峰 程根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在所有肿瘤中,肝癌发病率位于第5位,病死率位于第3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在约74.83万新发病例和69.59万死亡病例中,约有一半出现在中国[1]。以肝细胞癌(HCC)...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在所有肿瘤中,肝癌发病率位于第5位,病死率位于第3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在约74.83万新发病例和69.59万死亡病例中,约有一半出现在中国[1]。以肝细胞癌(HCC)最为常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70% ~ 85%,5年生存率仅3% ~ 5%。HCC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蛋白标志物
原文传递
抵御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新思路--天然免疫机制的系统医学研究和针对宿主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被引量:4
8
作者 秦晓峰 蒋太交 程根宏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病毒性传染疾病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城镇化、都市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新发和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如艾滋病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 病毒性传染疾病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城镇化、都市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新发和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如艾滋病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甲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近年来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不同地区频繁发生并蔓延、流行.本次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爆发和疫情失控更再次警示我国和国际社会关于发展有效防治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天然免疫与宿主抗病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解决该世界性难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 突发病毒性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 天然免疫 宿主抗病 干扰素 广谱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升麻性味的考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阳 李静 +8 位作者 李珊珊 任文晨 高悦 吴伦 匡海学 王秋红 杨炳友 程根宏 闫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64-2867,共4页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 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理清升麻性味理论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距的内涵和形成根源,深化对中药性味的理解。升麻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甘、平"至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辛、微甘,平、微寒",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药物的功效认识发生了变化,是随着中药功效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理论 性味理论 升麻 中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