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设计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成连武 程海冰 《焦作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针对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 。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投资控制 建设工程 财务管理 投资管理 设计阶段 工程投资 影响
下载PDF
肠癌SW480肿瘤细胞SP亚群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兵 刘文勇 +2 位作者 叶冬霞 高钢龙 程海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分选肠癌细胞株SW480中边群细胞(SP)亚群,观察SP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方法将1×107个/mL对数期生长的SW480细胞进行Hoechest33342和PI染色,80μg/mL维拉帕米阻断,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将分选后的SP细胞和非S... 目的分选肠癌细胞株SW480中边群细胞(SP)亚群,观察SP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生物学特性。方法将1×107个/mL对数期生长的SW480细胞进行Hoechest33342和PI染色,80μg/mL维拉帕米阻断,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将分选后的SP细胞和非SP细胞,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进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并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成情况。结果 Hoechest33342染色显示:SP细胞亚群的平均含量为(1.43±0.05)%,加入维拉帕米后SP细胞亚群比例减少为(0.01±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非SP组细胞生长速度较SP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移植第15天后SP细胞克隆体积大,边界平滑,细胞呈巢状隆起生长,结构致密,细胞体积小,平均克隆数为49.33±8.21,显著高于非SP细胞组的31.03±5.29,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移植量为1×105个SP细胞组中有50%小鼠成瘤,而非SP细胞组小鼠均未见明显成瘤(P<0.01)。结论人肠癌细胞株SW480中存在SP亚群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其增殖能力较非SP细胞强;裸鼠成瘤试验提示SP细胞尚需进一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480细胞株 SP亚群 肿瘤干细胞 肠癌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海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脑细胞保护、颅内压降低、血压控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52)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n=52)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90.38%vs 73.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两种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拉西坦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血清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因子及CXCL16、CD40L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海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10-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因子及CXCL16、CD40L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因子及CXCL16、CD40L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颅压、抑制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然后静脉滴注丁苯酞,观察组患者再静脉滴注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神经细胞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扣针蛋白-5(Fibulin-5)、可溶性CD40配体(CD40L)、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sVCAM-1、sICAM-1、TNF-α、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细胞因子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GF、N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MGB1、Fibulin-5、CD40L、CXCL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与丁苯酞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稳定梗死相关因子水平,临床效果满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神经细胞因子 CXCL16 CD40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