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
1
作者 程润芬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5,共1页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nlor,MPNST)指任何起源于外周神经或者显示神经鞘分化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5%。约2/3的病例发生在神经纤维瘤病的基础上,
关键词 尺骨 神经鞘膜瘤 病理
下载PDF
Dickkopf-1对结肠癌组织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丽莎 刘志勇 +2 位作者 宋汪昭 程润芬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1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利用CD34-PAS对结肠癌组织进行双重染色...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Dickkopf-1(Dkk1)表达对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1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利用CD34-PAS对结肠癌组织进行双重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VM与Dkk1表达的关系;利用体外三维培养(three dimensional culture,3D culture)观察Dkk1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管状结构形成能力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一步明确Dkk1对肿瘤组织内VM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存在VM的结肠癌组织中Dkk1表达较低(P<0.05);Dkk1过表达的HCT116细胞形成管状结构能力明显减弱,且VE-cadherin表达降低;Dkk1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CT116细胞形成VM。结论:Dkk1过表达可抑制结肠癌中VM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1 血管生成拟态 结肠癌 三维培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江华 张艳辉 +2 位作者 程润芬 潘毅 翟琼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发病年龄66.7岁;26例伴有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29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8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以甲状腺结构的破坏及形成淋巴上皮病变为基本形态特点,瘤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等B细胞标记,而不表达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标记。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老年女性多见,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伴有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背景,诊断需与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鉴别,必要时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肾衰大鼠肾脏上皮钠通道和钠钾氯共转运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洪岩 高航 +3 位作者 程润芬 祁霞 李爽 王建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196,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钠转运蛋白NKCC2和γENaC的水平及细胞定位,探讨ARF时水盐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ARF组大鼠肌注甘油建立ARF模型,对照组(Control)则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应用免...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钠转运蛋白NKCC2和γENaC的水平及细胞定位,探讨ARF时水盐代谢障碍的机制。方法:ARF组大鼠肌注甘油建立ARF模型,对照组(Control)则给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肾脏NKCC2和γENaC表达及胞内定位。结果:肌注甘油后第1、2和3天ARF组大鼠尿量分别为(35.2±8.7)、(47.9±11.0)和(43.2±17.0)mL.d-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天开始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2.0±5.2)mL.d-1];ARF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53.8±12.2)和(9.5±1.2)m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9±9.1)和(7.9±1.5)mmol.L-1](P<0.05);ARF组大鼠肾小管管腔变小,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管周有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测ARF组大鼠NKCC2和γENaC表达增加;蛋白印迹光密度比值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膜NKCC2和γENaC蛋白增加比例(分别为2.54±0.27和1.83±0.23)明显高于细胞质(分别为1.53±0.17和1.21±1.18)(P<0.05)。结论:ARF时细胞膜及细胞质NKCC2和γENaC表达均增高,以细胞膜增高更为明显,提示AFR时肾组织相对正常肾单位代偿性功能增强,通过钠转运蛋白水平及细胞定位的变化参与水盐代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上皮钠通道 钠钾氯共转运体
下载PDF
TAZ促进胃癌中血管生成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白婧如 赵秀兰 +8 位作者 孙冉 张丹芳 刘铁菊 张艳辉 董学易 车娜 梁晓辉 程润芬 刘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究Hippo通路关键效应分子TAZ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1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将TAZ过表达质粒及干扰质粒通过慢病毒分别转染至胃癌细胞系MGC803和MK... 目的:探究Hippo通路关键效应分子TAZ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1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将TAZ过表达质粒及干扰质粒通过慢病毒分别转染至胃癌细胞系MGC803和MKN28中,通过细胞功能实验检测内皮细胞成管、增殖及迁移能力;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的胃癌细胞中TAZ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AZ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150例胃癌组织中,TAZ阳性表达64例(阳性率4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转移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有关(P<0.05)。此外,在TAZ阳性组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67.2%,明显高于TAZ阴性组,TAZ的表达与β-catenin呈正相关。在MKN28细胞系中上调TAZ的表达,与HUVEC细胞共培养后增强了内皮细胞增殖及管道形成能力,此外还通过促进β-catenin的表达,增强了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相反,在MGC803细胞系中下调TAZ的表达,与HUVEC共培养后减弱了内皮细胞增殖和管道形成能力,此外还通过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了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胃癌细胞TAZ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β-catenin和VEGF的表达,进而增强胃癌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AZ Β-CATENIN 血管生成 HUVEC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诱导培养基促进结肠癌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逸仙 孙保存 +4 位作者 刘志勇 赵秀兰 张艳辉 程润芬 齐丽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在血管内皮诱导环境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将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HT29分别置于含有内皮细胞诱导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特异性指标白...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在血管内皮诱导环境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将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HT29分别置于含有内皮细胞诱导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特异性指标白细胞分化抗原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的表达变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HCT116细胞在内皮诱导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中CD31、CD34的表达变化;通过三维培养观察内皮诱导培养基对HCT116细胞体外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显示诱导培养15 d后的3种细胞中低分化HCT116细胞的CD31、CD34表达增强最明显,而中分化的SW480细胞和高分化的HT29变化不显著。细胞免疫荧光显示与普通培养基相比,内皮诱导培养基中HCT116细胞的CD31、CD34表达显著增强。体外三维培养发现经内皮诱导培养后的HCT116细胞较对照细胞成管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血管内皮诱导培养基促进具有较强干细胞样特性的结肠癌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干细胞样特性
下载PDF
卵巢癌中MPC2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润芬 孙保存 +1 位作者 杨海翠 杨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74-779,共6页
目的:检测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2,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PC2在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MPC2 mRNA表达水平与患... 目的:检测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2,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PC2在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http://kmplot.com/analysis/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MPC2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至2011年137例卵巢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PC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MPC2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腹水、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MPC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MPC2过表达细胞,观察MPC2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MPC2 mRNA与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v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PC2 mRNA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在卵巢癌组织中MPC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腹水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MPC2低表达的患者临床分期较高、有腹水产生、出现远处转移,MPC2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MPC2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MPC2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PC2与卵巢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MPC2低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且MPC2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MPC2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蛋白2 卵巢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曲方园 程润芬 +2 位作者 刘颖 黄金超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PIMT)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0例EPIMT患者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EPIMT)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0例EPIMT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表现特征。结果:30例EPIMT中,28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双发病灶。30例患者的32个肿瘤中,20个形态不规则、11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个呈多结节融合状;病灶多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或与之黏连;8个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多数病例CT增强检查后呈明显或中度强化,以渐进性持续强化为主,少数呈"慢进慢出"的强化方式;9例MRI增强检查后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延迟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Ki-67增殖指数平均值<5%的例数约占50.0%,Vimentin、SMA及ALK阳性率分别为93.3%、86.7%及31.8%,S-100阴性率81.8%。结论:EPIMT的影像学表现为单发、边界不清伴絮状渗出、平扫呈均匀密度/信号,强化方式"渐进性持续强化"或"慢进慢出",瘤周出现淋巴结。对照分析病理总结病变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并对分型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靖宜 王超 +4 位作者 孙琳 程润芬 赵帅 孙保存 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7-285,共9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消化系统NENs,分析比较不同部位NENs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消化系统NENs,分析比较不同部位NENs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消化系统NENs以胰腺部位最多见,其次为结直肠、胃。在胰腺NENs中,以G1(51.8%)和G2(35.8%)型为主,WHO分类与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侵犯、神经侵犯有关(均P<0.05),但与患者的总生存无关;有远处转移的胰腺NENs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0.05)。结直肠NENs以NET G1为主(82.5%),大多经内镜下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肿物切除;神经内分泌癌、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和进展期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均P<0.05)。与胰腺和结直肠相比,胃NENs中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更多;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比例更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比例更高;进展期的患者更多(均P<0.05)。WHO分类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胃NENs的总生存期有关(均P<0.05)。结论:消化系统NE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部位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了解不同部位消化系统NENs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
下载PDF
SVEP1 PKHD1 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雅蕾 邱志强 +3 位作者 陈璐 程润芬 王靖怡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目的: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与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原发... 目的: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与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OC曲线为主要统计方法探究不同指标的免疫组化评分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根据其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以无瘤生存期主要研究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5(21~88)岁,中位AFP水平70.6(1.03~718 840.0)μg/L,中位CA19-9水平22.89(0.6~1 000.0)kU/L,中位肿瘤大小4.5(1.0~27.0)cm。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化评分进行量化,三个指标免疫组化评分的ROC曲线中AUC面积分别为0.861、0.829、0.716,临界值分别为4、4、1分(P<0.001)。SVEP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1%和51.7%;PKHD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和51.9%;P53高危组(>1分)与低危组(≤1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和27.3%,每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3)。PKHD1与SVEP1联合应用时,其ROC曲线的AUC面积为0.897(P<0.001),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94.4%。结论:P53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准确性不足,不推荐首选使用。SVEP1、PKHD1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准确性较高,SVEP1特异性较高,PKHD1敏感性较强,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切除 无瘤生存期 SVEP1 PKHD1 P53
下载PDF
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松锋 王萍萍 +6 位作者 程润芬 赵敬柱 潘毅 郑向前 李亦工 于洋 高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MMPTC)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MMPTC)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样癌与微小乳头状癌碰撞发生:髓样癌部分与乳头状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2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9例MTC-PTC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8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升高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髓样癌部分与乳头状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9例患者中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与MTC-PTC相比,MMPTC多见于屮老年男性,淋巴结转移偏多,可遵循髓样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MTC-PTC的发病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但治疗原则可根据两种肿瘤的权重进行个体化治疗两类肿瘤的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 乳头状 病理学 临床 降钙素
原文传递
PD-L1在混合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孙博 巩文辰 +9 位作者 韩智强 齐丽莎 程润芬 贺钰超 董秋萍 朱康伟 韩濡郁 耿长宇 宋天强 陈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0-825,共6页
目的检测混合型肝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PD-L1表达水平与混合型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5例混合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检测混合型肝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PD-L1表达水平与混合型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5例混合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36~77岁,中位年龄55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并分为PD-L1阴性组(n=66)和阳性组(n=9),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低分化混合型肝癌的癌组织中PD-L1表达阳性比例为21.1%(8/38),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的2.7%(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6,P=0.037)。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分别为12.3个月和15.1个月,低于PD-L1阴性患者的中位DFS 14.4个月和OS 23.3个月,但仅D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44)。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有大血管侵犯(DFS:HR=1.965,95%CI:1.119~3.450,P=0.019;OS:HR=1.781,95%CI:1.022~3.105,P=0.042)和淋巴结转移(DFS:HR=2.451,95%CI:1.1033~5.814,P=0.042;OS:HR=2.652,95%CI:1.120~6.279,P=0.027)是影响患者D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低分化混合型肝癌中的阳性比例较中高分化癌高;大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混合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混合型肝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临床病理学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