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水通道蛋白AQP3和AQP8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霜 程滢瑞 +3 位作者 周锦勇 吴本升 陈玉根 杨柏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构建的大鼠便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家族中AQP3和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探讨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AQP3和AQP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造模开始时处死1组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的AQP3,...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构建的大鼠便秘模型中水通道蛋白家族中AQP3和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探讨洛哌丁胺构建大鼠便秘模型对AQP3和AQP8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造模开始时处死1组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功能及结肠组织的AQP3,8表达水平,作为基准参考线.剩余4组予以洛哌丁胺1.5 mg/(kg·d)灌胃,诱导造模.分别于造模的第3、7天和造模成功后第3、7天各处死一组模型大鼠,检测结肠传输及AQP3,AQP8蛋白及其mRNA定量表达.结果:大鼠粪便含水量在诱导便秘模型的过程中明显减少,停药后7 d,粪便内的水分并不能自发恢复至正常(2.29 g±1.17 g vs 0.80 g±0.27 g,P=0.01<0.05).试验过程中,大鼠结肠传输功能未发生改变(67.72%vs 58.64%,P=0.971>0.05).AQP8远端表达停药7 d上升,与造模7 d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3±0.31vs 2.66±0.87,P=0.008).AQP8近端表达给药后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与正常组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15.96±2.13,P=0.00),停药7 d后其表达再次上升,与给药7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7±0.23 vs 0.79±0.13,P=0.015).停药后,AQP3在结肠近端持续表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0±0.06,P=0.04).结论:洛哌丁胺能够提高模型大鼠结肠AQP8表达,促进肠道跨膜水运输,减少粪便含水量而导致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哌丁胺 AQP3 AQP8 肠道传输功能
下载PDF
克罗恩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滢瑞 吴霜 杨柏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6期4089-4092,共4页
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与CD的发生密切相关[1].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CD发病机制中重要因素之一[2-4].正常人肠道中有两道免疫屏障:黏膜... 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与CD的发生密切相关[1].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CD发病机制中重要因素之一[2-4].正常人肠道中有两道免疫屏障:黏膜上皮屏障和天然及适应性免疫.由于这两种免疫屏障功能的异常,易感宿主对肠道菌丛免疫应答失常,进而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系统持续地监控肠道菌群并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天然免疫反应是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先决条件,但在CD的发病机制中,后者占主导地位.适应性免疫由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完成,包括B细胞,以Th1、Th2、Th17为主的效应性T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1].其中IL-12/Th1/IFN-γ细胞因子轴和IL-23/Th/IL-17轴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研究,但仍未有明确的结果,笔者就近年来讨论较多的CD发病途径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发病机制 IL-12/Th1/IFN-γ IL-23/Th/IL-17 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平衡
下载PDF
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小鼠IBD的治疗作用及TNF-α、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滢瑞 陈玉根 +4 位作者 周锦勇 曲丁好 周正璇 杨柏霖 王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4,7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BL/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每组20只,后3组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IBD模型。造模开始时,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BL/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每组20只,后3组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IBD模型。造模开始时,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分别给予0.5g/kg柳氮磺吡啶,3.75g/kg黄蜀葵花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实验终点时分析实验动物的存活率、结肠质量长度比值、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40%、60%和75%,黄葵提取物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葵提取物组结肠质量长度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炎症和隐窝损害显著减轻,病理评分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TNF-、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蜀葵花提取物能够抑制IBD模型小鼠肠道炎症,提高模型动物生存率,抑制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提取物 炎症性肠病 TNF-Α IFN-Γ
下载PDF
单中心肛周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竺平 陈玉根 +5 位作者 谷云飞 陈红锦 安啸海 程滢瑞 高莹 杨柏霖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肛周克罗恩病(P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PC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52例PC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Montreal分型、临床症状、肛周病变类型、既往... 目的 通过对肛周克罗恩病(P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PC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52例PC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Montreal分型、临床症状、肛周病变类型、既往肛周手术和药物治疗情况、疾病活动指数以及血清炎性标记物和营养指标等。结果 5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7.9 ± 9.1)岁。根据Montreal分型,肠道病变部位为回结肠者占51.9%(27/52),疾病行为中炎症型占75.0%(39/52)。入院时临床症状为腹痛者13例(25.0%),腹泻者15例(28.8%);肛周病变为肛瘘者32(61.5%),肛周脓肿者16例(30.8%)。分别有75.0%(39/52)和63.5%(33/52)的患者在本次入院前曾接受过肛周手术和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小板升高比例分别为63.5%(33/52)、61.5%(32/52)和32.7%(17/52),体质量指数过低、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4.2%(23/52)、26.9%(14/52)和42.3%(22/52)。结论 PC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较轻,回结肠受累和炎症型病变多见。伴有特征性的消化道症状、需要反复手术的肛周疾病、炎性指标和营养指标异常等均提示可能存在P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肛门病 临床特点 Montreal分型
原文传递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4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安啸海 程滢瑞 +2 位作者 高莹 杨晓玲 杨柏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4例经括约肌肛瘘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中获一期治愈者36例...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4例经括约肌肛瘘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中获一期治愈者36例(81.8%);术后括约肌间感染2例,使用银离子敷料换药后治愈,4例出现括约肌间切口感染,形成括约肌间瘘,经直接切开后治愈;完全失败2例,1例因术后症状持续而行挂线治疗后治愈,另1例术后7个月复发(于其他医院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4.7 d;伤口完全愈合时间15~30 d,平均21.1 d。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术式,该手术减少了对肛门功能的损伤,保证括约肌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治愈率 复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