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山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基于U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技术
1
作者 于官正 程炜强 +3 位作者 涂星 张满 李鸿 聂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5-1496,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点,获取核心PPI,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 g/kg)、隔山消组(2.28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2.5%DSS诱导UC模型,造模期间给药组给予药物灌胃干预。通过体质量变化率、DAI得分评价治疗效果;HE及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JAK2、STAT3蛋白水平;代谢组学技术鉴别差异代谢物并挖掘代谢通路。结果鉴定出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240个,其中甾体类(高含量)19个,得到隔山消(甾体类)靶点177个,UC基因5406个,隔山消与UC交集基因117个,JAK2、STAT3等为核心PPI,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富集显著。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隔山消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变化率上升、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缓解,JAK2、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鉴定出正常组、模型组及隔山消组之间交集差异代谢物83个,以甘油磷脂、类花生酸、氨基酸成分为主,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相关。整合分析显示隔山消治疗UC的核心靶点参与了代谢物的调节。结论隔山消可通过调节JAK2、STAT3等核心靶点表达及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来缓解脂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组学 UPLC-QE-MS 甾体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