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氨甲酰谷氨酸对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氨基酸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炜轩 张丽 +5 位作者 许国焕 吴清洋 熊达 郭莹姿 谭文俊 许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0-497,共8页
为研究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精氨酸内源合成途径的必需辅助因子N-氨甲酰谷氨酸(NCG)代替精氨酸,研究不同剂量包被NCG制剂(实际NCG含量为80%)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脂肪沉积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制剂... 为研究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精氨酸内源合成途径的必需辅助因子N-氨甲酰谷氨酸(NCG)代替精氨酸,研究不同剂量包被NCG制剂(实际NCG含量为80%)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及脂肪沉积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制剂添加组,分别为0.025%、0.05%、0.1%、0.2%、0.4%、0.5%及对照组。结果显示,罗非鱼血液中所有NCG添加组(0.025%—0.5%)和对照组相比,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当NCG添加量为0.4%时,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约为对照组的4倍,继续提高NCG添加量至0.5%时,精氨酸含量无显著提高(P>0.05);所有NCG添加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内脏比和肥满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NCG添加量为0.2%时,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除了0.1%NCG添加组,其他各组全鱼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脂肪沉积方面,所有NCG添加组均显示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鱼干物质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有从肝转移至肌肉的倾向。饲料中添加0.4%NCG,对于血液中精氨酸含量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饲料中添加0.025%—0.5%NCG有利于减少肝脏脂肪沉积而增加了肌肉中的脂肪沉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精氨酸影响鱼体脂肪沉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N-氨甲酰谷氨酸 脂肪 尼罗罗非鱼 生长指标 内脏指标 氨基酸
下载PDF
鳜鱼两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2 位作者 李观贵 王琳 杨宇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pha型(GSTA)和rho型(GSTR)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肝脏GSTA、GSTR全长分别为1052bp、935bp,其中5′-UTR分别为118bp、55bp,3′-UTR分别为262bp、202bp,分别编码223、225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鳜鱼GSTA与GSTR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鳜鱼
下载PDF
黄颡鱼黑色素细胞原代培养及迁移相关基因克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程炜轩 许国焕 +4 位作者 熊达 张丽 吴清洋 郭莹姿 谭文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5-1040,共6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鱼体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起主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均表现出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对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MC1R基因进行克隆,为后续研究黄颡鱼...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鱼体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起主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均表现出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对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MC1R基因进行克隆,为后续研究黄颡鱼黑色素异常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在27℃培养条件下,72 h开始贴壁生长,培养基中添加20%小牛血清培养效果比添加10%小牛血清好。此外,我们对黄颡鱼MC1R基因进行克隆。MC1R基因克隆方面,黄颡鱼MC1R基因全长为936 bp,编码312个氨基酸,与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es)、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大菱鲆(Psetta maxima)等5种鱼类MC1R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96%、90%、90%、90%,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MC1R基因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黄颡鱼的分类所处位置基本吻合。黄颡鱼表皮黑色素细胞原代培养的条件为:27℃,添加20%小牛血清,所克隆基因为黄颡鱼MC1R基因。本研究为后续研究黄颡鱼黑色素异常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 原代培养 克隆 黄颡鱼
下载PDF
唐鱼自然群体栖息地水环境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炜轩 林小涛 +3 位作者 刘汉生 孙军 梁海含 邓国斌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于2005年6月至12月,每两个月一次调查从化市鹿田镇唐鱼自然群体栖息地的水环境,分析了水质、底泥以及浮游生物数量和组成特点。结果表明,栖息地水体6月,12月水质较好,8月总氮含量偏高,10月总氮、总磷含量都高,而COD值一直都较高。底泥... 于2005年6月至12月,每两个月一次调查从化市鹿田镇唐鱼自然群体栖息地的水环境,分析了水质、底泥以及浮游生物数量和组成特点。结果表明,栖息地水体6月,12月水质较好,8月总氮含量偏高,10月总氮、总磷含量都高,而COD值一直都较高。底泥的凯氏氮和有机质含量高,而磷含量相对较低。8月浮游植物密度达到最大值,其群落组成特点是,硅藻种数多,蓝藻、绿藻种数少,而数量上,硅藻少,蓝藻多,绿藻次之。8月浮游动物密度大,种数多,其他月份数量和种数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鱼 水质 底泥 浮游生物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对唐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1 位作者 王琳 林小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24-529,共6页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以对环境毒素敏感的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作为指示生物,检测了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和孔雀石绿的反应.结果表明,唐鱼对0.2μg·L-...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以对环境毒素敏感的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作为指示生物,检测了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和孔雀石绿的反应.结果表明,唐鱼对0.2μg·L-1的微囊藻毒素即有明显的行为反应,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30min后显著下降;0.5μg·L-1微囊藻毒素处理下,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15min后显著下降.0.5mg·L-1孔雀石绿处理下,游泳速度在30min后显著下降,而摆尾频率则无显著性变化.初步推断,以对毒素敏感的唐鱼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水环境安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孔雀石绿 唐鱼 行为反应
下载PDF
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1 位作者 符云 叶卫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不易复发。鳜及饵料鱼塘发病期间,水中氨氮(NH4+-N)质量浓度始终高于1.0 mg.L-1,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高于0.18 mg.L-1,氮磷比(N/P)也有偏高的情况发生,而所调查的6个池塘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随养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NH4+-N与NO2--N质量浓度过高可能预示鳜的细菌性疾病即将发生。可按实际情况种植浮萍等植物吸收过量NH4+-N;开增氧机保持水中高溶解氧(DO)以降低NO2--N质量浓度或投放减少动物应激行为的药物。N/P过高可适当释放磷肥以调节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氮磷比
下载PDF
斑马鱼和鲢对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1 位作者 王琳 林小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毒素敏感鱼类的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环境是可行的。用人工饲养、对环境毒素敏感的斑马鱼(Daniorerio)和对环境毒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鲢(Hypophtha lmichthys m...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毒素敏感鱼类的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环境是可行的。用人工饲养、对环境毒素敏感的斑马鱼(Daniorerio)和对环境毒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鲢(Hypophtha lmichthys molitrix)作为指示生物,检测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和孔雀石绿(MG)的反应。结果表明,斑马鱼和鲢在2μg/LMC浸泡下未出现显著的行为反应,而在5μg/L的MC浸泡下,斑马鱼摆尾频率在10min后、移动速度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鲢的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0.5mg/LMG处理下,斑马鱼未出现显著性行为变化,而鲢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35min后显著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孔雀石绿 斑马鱼 行为反应
下载PDF
氧化鱼油对黄颡鱼黑色素合成酶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程炜轩 许国焕 +3 位作者 张丽 韩木兰 陈金涛 魏逸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0-1026,共7页
实验模拟自然氧化条件制备氧化鱼油,替代普通鱼油加入饲料中,研究其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表皮黑色素、酪氨酸酶活力、血清与脑内分泌激素含量的影响。处理组分别为未替代组(C组)、50%氧化鱼油替代组(Y50组)和100%氧化鱼油... 实验模拟自然氧化条件制备氧化鱼油,替代普通鱼油加入饲料中,研究其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表皮黑色素、酪氨酸酶活力、血清与脑内分泌激素含量的影响。处理组分别为未替代组(C组)、50%氧化鱼油替代组(Y50组)和100%氧化鱼油替代组(Y100组),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鱼油替代普通鱼油的比例提高,黄颡鱼5级(黑色素占细胞面积80%以上)黑色素细胞比例上升;酪氨酸酶活力上升,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皮质酮(CORT)在血清和脑组织中各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脑组织中含量增加(P<0.05),而血清中Y50组含量高于C组及Y100组(P<0.05);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降低,Y50与Y10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脑组织中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含量,Y100组高于其他组(P<0.05),而脑组织中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鱼油替代普通鱼油的比例提高,5级黑色素细胞比例上升,黄颡鱼血清和脑组织中能互相转换的ACTH与α-MSH总量提高,变化趋势与表皮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氧化鱼油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浮游生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2 位作者 余锐 符云 叶卫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养殖基地的6个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前后的浮游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易发病池塘,水中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其他池塘略低。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养殖基地的6个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前后的浮游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易发病池塘,水中浮游生物总生物量比其他池塘略低。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颤藻(Oscillatoria sp)等蓝藻。此外,池塘出现出血病症状时,浮游生物的马格利夫(Margalef)丰度指数和香农(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两项指数可作为池塘发病的预警参考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平时应注意调节水质,以稳定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在天气不佳时更应多加巡塘,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孔雀石绿生态毒理学与水产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群 梁旭方 +1 位作者 王琳 程炜轩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4-657,共4页
孔雀石绿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毒性、致毒机制、检测方法及去除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水... 孔雀石绿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毒性、致毒机制、检测方法及去除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水产品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使人们对孔雀石绿及其潜在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水产品的安全养殖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水产品 生态毒理学 安全
下载PDF
罗非鱼饲料添加α-硫辛酸对藻毒素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 许国焕 +3 位作者 熊达 谭文俊 程炜轩 吴清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9,共5页
通过56 d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α-硫辛酸(LA)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摄食含蓝藻粉饲料后的解毒作用。以不添加蓝藻粉和LA的饲料组作为正对照,其他5种饲料均添加9.0%的藻粉(含80 mg/kg的微囊藻毒素... 通过56 d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α-硫辛酸(LA)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摄食含蓝藻粉饲料后的解毒作用。以不添加蓝藻粉和LA的饲料组作为正对照,其他5种饲料均添加9.0%的藻粉(含80 mg/kg的微囊藻毒素),LA添加量分别为:0、150、300、600和1 200 mg/kg(分别为负对照、LA150、LA300、LA600和LA1 200),共配制6种近似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结果显示:负对照和各LA添加组实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正对照组,LA600和LA1 200组实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其它LA添加组。各实验组和负对照组鱼体血清中GSH-Px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对照组,LA600和LA1 200组实验鱼血清中GSH-Px含量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其他LA添加组。正对照组鱼体血清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各实验组和负对照组,LA添加组鱼体血清中MDA含量显著低于负对照组。LA添加组实验鱼肝脏和肌肉微囊藻毒素(MCs)含量显著低于负对照组,其中LA600组实验鱼肝脏和肌肉MCs含量最低。根据以上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在饲料中添加600 mg/kg LA可以有效缓解奥尼罗非鱼饲料中MCs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 微囊藻毒素 Α-硫辛酸 解毒作用
下载PDF
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脂肪蓄积、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炜轩 许国焕 +2 位作者 张丽 李薇 印遇龙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2,共7页
为探明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脂肪蓄积、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初始体重20 g左右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分别投喂精氨酸含量为2.21%(对照组,CL组)、3.58%(低精氨酸... 为探明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脂肪蓄积、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初始体重20 g左右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分别投喂精氨酸含量为2.21%(对照组,CL组)、3.58%(低精氨酸组,LA组)和4.46%(高精氨酸组,HA组)的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评价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指标。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索氏抽提法测量肌肉脂肪含量(MFC)和肝脏脂肪含量(LFC),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肝脏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尼罗罗非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A组的尼罗罗非鱼肝体比、肥满度均显著高于CL组、LA组(P<0.05)。30 d时,HA组和LA组的尼罗罗非鱼血清ALT、AST、T-CHO、TG和LFC均显著低于CL组(P<0.05),血清HDL含量则显著高于CL组(P<0.05),HA组的尼罗罗非鱼肝脏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与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Spermidine/sperm⁃ine-N1-acetyltransferase,SSA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CL组(P<0.05);60 d时,HA组和LA组的尼罗罗非鱼血清ALT、AST、T-CHO、TG、LDL、LFC和MFC显著高于CL组(P<0.05),HA组的LDH和ALP含量显著高于CL组(P<0.05),而HA组和LA组的血清HDL含量、肝脏ODC与SSA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L组(P<0.05)。2次采样时各处理组之间血清TBA、肝脏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饲喂30 d时,高精氨酸含量饲料饲喂尼罗罗非鱼可减少其肝脏脂肪蓄积、保护肝脏和减少血清脂肪含量,60 d后,可增加其肝脏脂肪蓄积、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和提高血清脂肪含量。多胺代谢途径在精氨酸调节尼罗罗非鱼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多胺 代谢途径 脂肪 生长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和脂多糖对鲢鱼和草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活体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2 位作者 刘秀霞 程炜轩 郁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采用50μg.(kg体质量)-1的微囊藻毒素-LR(MC-LR)、2 mg.(kg体质量)-1的脂多糖(LPS)和50μg.(kg体质量)-1MC-LR+2 mg.(kg体质量)-1LPS分别活体腹腔注射鲢鱼、草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MC-LR和LPS对鲢鱼、草鱼肝脏alpha-谷胱甘肽S... 采用50μg.(kg体质量)-1的微囊藻毒素-LR(MC-LR)、2 mg.(kg体质量)-1的脂多糖(LPS)和50μg.(kg体质量)-1MC-LR+2 mg.(kg体质量)-1LPS分别活体腹腔注射鲢鱼、草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MC-LR和LPS对鲢鱼、草鱼肝脏alph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rh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解偶联蛋白2(UCP2)等去毒相关基因活体诱导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草鱼GSTA和GSTR的不同诱导变化除与两种淡水鱼类对毒素的耐受性相关外,还与毒素剂量、诱导时间等因素相关.LPS对GSTA和GSTR基因组成型、诱导型的不同作用,可能与调制因子LPS对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肝脏GST基因表达水平的调制作用不同有关.UCP2与GPX也分别在抑制过量ROS发生方面与肝脏抗氧化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脂多糖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解偶联蛋白2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淡水鱼类
下载PDF
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及体色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丽 成艳波 +4 位作者 程炜轩 李薇 陈金涛 谢黎炜 许国焕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4,共6页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皮肤显微结构、皮肤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力和脑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组胺添加量组(H1000组,组胺含量1 390 mg/kg)黄颡鱼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脑组织中MC1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添加量组(H10和H100)黄颡鱼皮肤黑色素含量和脑中MC1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胺添加量的增加,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胺对黄颡鱼生长表现无影响,但会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且白化程度与饲料中组胺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黑色素 酪氨酸酶 黑素皮质素受体-1
下载PDF
水库鲮和罗非鱼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与水中蓝藻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玺洋 梁旭方 +2 位作者 程炜轩 瞿春梅 张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70,共7页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水体中蓝藻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4月份水库蓝藻暴发,也是鲮和尼罗罗非鱼摄食产毒蓝藻量最多的月份。GST基因的表达情况是:4月份鲮GST基因表达量比其他月份低,可能与鲮对有毒蓝藻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有关,4月份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最高;其他月份,鲮GSTT表达量最高,而GSTK表达量较低,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相对较低。结果表明鲮GSTT在去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作为环境检测的生物标记,仅适用于环境中藻毒素较低的情况。尼罗罗非鱼GSTA和GSTR2的表达量与食物中的产毒蓝藻生物量多少成正比,因此,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可作为环境中藻毒素的生物标记,且尼罗罗非鱼可摄入大量有毒蓝藻,通过GST基因去除有毒蓝藻毒性,可用于生物控藻,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产毒蓝藻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生物标记
下载PDF
虾头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剑雄 林小涛 +3 位作者 程炜轩 章超桦 洪鹏志 林继辉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22-325,335,共5页
以添加不同量虾头提取物(0、1.0%、1.5%、2.0%、2.5%、3.0%)的饲料投喂初体质量为6.35±0.38 g的凡纳滨对虾49 d,研究其对对虾的生长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各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体成分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5%~3.0%添加... 以添加不同量虾头提取物(0、1.0%、1.5%、2.0%、2.5%、3.0%)的饲料投喂初体质量为6.35±0.38 g的凡纳滨对虾49 d,研究其对对虾的生长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各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体成分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5%~3.0%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ACP活力明显提高;2.0%~3.0%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AKP活力明显提高;各添加量组对虾血清中的PO活力都有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当剂量的虾头提取物可以增强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头提取物 免疫因子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克隆及检测分析
17
作者 梁旭方 白小丽 +2 位作者 程炜轩 何珊 沈丹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Microcystinase,MlrA)是在自然环境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通过PCR方法从水体中扩增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序列长342 bp,编码113个氨基酸(GenBank号:FJ972202),PCR方法系统性检测不... 微囊藻毒素降解酶(Microcystinase,MlrA)是在自然环境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通过PCR方法从水体中扩增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序列长342 bp,编码113个氨基酸(GenBank号:FJ972202),PCR方法系统性检测不同季节环境中水体、鱼体MlrA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克隆的序列与日本学者Saito所公布的Sphingomonassp.MD-1、Y2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高达96%和89%,与挪威Sphingomonas sp.ACM-3962、澳大利亚Sphingopyxis sp.LH21菌株的Mlr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和94%,确定所获为鞘氨醇单胞菌菌株中的MlrA基因cDNA部分序列。同时对不同季节环境水体和部分鱼体MlrA基因的检测时,发现在水华发生的四月及五月,水体和所检测的鱼体中MlrA基因结果显示为阳性,而所检测的其余6个月份的全部水样以及7月和10月检测的鱼样,结果均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MlrA基因 基因克隆 水体、鱼体基因检测
下载PDF
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肝细胞多胺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程炜轩 许国焕 +2 位作者 张丽 李薇 印遇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1-64,共4页
研究旨在观察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肝脏细胞多胺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以及多胺与一氧化氮途径在调控脂肪代谢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干扰。使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细胞,进行低浓度(LA)与高浓度(HA)精氨酸... 研究旨在观察精氨酸对尼罗罗非鱼肝脏细胞多胺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以及多胺与一氧化氮途径在调控脂肪代谢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干扰。使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肝脏细胞,进行低浓度(LA)与高浓度(HA)精氨酸孵育,然后分别加入鸟氨酸脱羧酶(ODC)抑制剂DFMO以及一氧化氮酶(NOS)抑制剂L-NMMA,测定多胺代谢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HA处理下,ODC、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DFMO处理下,ODC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DFMO-LA组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SSAT)显著下调(P<0.05);L-NMMA处理下,ODC与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SSAT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高精氨酸浓度对于尼罗罗非鱼脂肪酸合成有抑制作用。多胺途径与一氧化氮途径在精氨酸调控尼罗罗非鱼脂肪代谢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多胺 代谢途径 脂肪 细胞
下载PDF
MC与MG对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游泳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黄志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程炜轩 何珊 俞梦洁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是中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过程中常遇到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与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危害。MC和MG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是中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过程中常遇到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与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危害。MC和MG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测定了人工饲养的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在含有MC和MG的水体中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在0.2和0.5μg/L MC-LR的水体中处理60min内,其游泳行为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0.5mg/L MG的水体中处理30min后,尼罗罗非鱼胸鳍摆动频显著上升,大口黑鲈胸鳍摆动频率也在25、30、45min等3个不连续的时间点出现显著的变化。说明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对天然毒素MC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对人工毒素MG较为敏感;胸鳍摆动频率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和大口黑鲈一个较为敏感的反映环境变化的行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孔雀石绿 尼罗罗非鱼 大口黑鲈 游泳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