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透析在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玮涛 凌锋 +2 位作者 王宁 陈文劲 徐跃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检验微透析监测对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缺血发作的敏感性。方法:对于10例重型SAH患者,将微透析导管置入患者脑部,在住院期间定期行床边TCD检查,分析检查数据,并收集分析微透析数据。结果:在观察的10例患者中,其中9例通过... 目的:检验微透析监测对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缺血发作的敏感性。方法:对于10例重型SAH患者,将微透析导管置入患者脑部,在住院期间定期行床边TCD检查,分析检查数据,并收集分析微透析数据。结果:在观察的10例患者中,其中9例通过TCD监测确定了血管痉挛的发生,其中4例出现了新发的缺血病灶。微透析的监测数值与此结果相吻合,出现了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和葡萄糖的降低(P<0.05)。结论:在重型SAH患者中,发生血管痉挛的情况比例很高。通过微透析监测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微透析监测对于血管痉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判性。在发生了血管痉挛后,微透析监测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还有待于更大规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症 血管痉挛 微透析
下载PDF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50例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程玮涛 王宁 +1 位作者 陈文劲 徐跃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和脑脊液置换术用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取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取脑脊液... 目的分析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和脑脊液置换术用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取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当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止时间、头部疼痛感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所用时间、CSF压力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再出血、脑部血管异常、脑积水等情况的出现概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血液中活性物质的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 脑脊液置换术
下载PDF
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玮涛 王宁 +1 位作者 陈文劲 徐跃峤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抗...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降低颅内压、抗癫痫、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叩背、排痰等常规护理,其中A组不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采用600 mg/d氨溴索持续静脉滴注,C组采用30 mg氨溴索,3次/d,静脉滴注,B、C组均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在治疗第7、14天观察、比较3组患者总有效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治疗第14天,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80.0% (16/20)比25.0% (5/20)、75.0% (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第14天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治疗第7天和A组、C组同时间[80.0%(16/20)比70.0% (14/20)、25.0%(5/20)、75.0% (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与A组、C组比较,B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9.8±1.1)d比(11.2±1.4)、(10.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氨溴索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腰椎穿刺致反常性脑疝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玮涛 王宁 +2 位作者 徐跃峤 曲鑫 蒋丽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5-206,共2页
对于急性颅高压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是一种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反常性脑疝是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往往被医师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的生命.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有助于临床... 对于急性颅高压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是一种可以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反常性脑疝是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往往被医师漏诊、误诊,危及患者的生命.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对于反常性脑疝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而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脑疝 去骨瓣减压 Trendelenburg体位
下载PDF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强化治疗致肠穿孔一例
5
作者 程玮涛 王宁 +1 位作者 徐跃峤 蒋丽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6-418,共3页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控制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多采用强化治疗策略,包括脑室外引流、去骨瓣减压、低温治疗、高渗治疗、镇痛、镇静等。但在强化治疗改善颅内压的同时,会引起各种...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控制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多采用强化治疗策略,包括脑室外引流、去骨瓣减压、低温治疗、高渗治疗、镇痛、镇静等。但在强化治疗改善颅内压的同时,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作者介绍1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强化治疗致肠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助于对并发症治疗的认识,进而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温治疗 再灌注损伤 小肠穿孔
下载PDF
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齐猛 曲鑫 +5 位作者 徐跃峤 陈文劲 程玮涛 王娜 蒋丽丹 王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aSAH患者49例,年龄≥65岁,且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经头部CT诊断有蛛网膜...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aSAH患者49例,年龄≥65岁,且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经头部CT诊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或CT血管成像证实为单发颅内责任动脉瘤。患者均予以多模态监测基础上的集束化神经重症监护治疗,对颅内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处理后进行重症监护治疗。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结果评估预后,其中Ⅳ~Ⅴ级为预后良好,Ⅰ~Ⅲ级为预后不良,并分为预后良好组(17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新发脑梗死、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和电解质紊乱(钠或钾离子异常)。对老年重症aSAH患者进行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9~40 d,平均(17±7)d;住院期间死亡2例,存活的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6.1%(3/49);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8.8%(19/49),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4.5%(12/49),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3%(33/49),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4%(11/49),低蛋白血症发生率49.0%(24/49),贫血发生率为53.1%(26/49),电解质紊乱发生率83.7%(41/49)。(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和动脉瘤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11、5、1例,预后不良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3、21、8例,两组不同程度Hunt-Hess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749,P<0.01)。(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Hunt-Hess分级的老年重症aSA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年龄(由低到高)、Hunt-Hess分级>Ⅲ级、新发脑梗死为自变量,进一步行影响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0.408,95%CI:3.559~111.111,P=0.001),年龄、新发脑梗死非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Hunt-Hess分级>Ⅲ级可增加老年重症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临床评估后,除积极处理责任动脉瘤,还需行多模态监测基础上的集束化重症监护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患者 HUNT-HESS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侯青 徐跃峤 +5 位作者 程玮涛 王宁 张鸿祺 李桂林 何川 叶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期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宁 赵瑞林 +2 位作者 徐跃峤 程玮涛 凌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以为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无对照随访研究方法分析1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 115例患者,2例失访,3例死亡,余110...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以为其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无对照随访研究方法分析1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 115例患者,2例失访,3例死亡,余110例均随访至手术后90 d。36例患者(32.73%)发生并发症,其中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位置异常17例(15.45%);11例脑脊液引流通畅,未予处理,6例再次手术重新置管。余19例分别为分流管相关性感染6例(5.45%)、脑实质或脑室出血4例(3.64%)、过度分流4例(3.64%)、分流管堵塞3例(2.73%)、分流管皮下隧道破溃2例(1.82%);17例手术修管或择期再次手术,余2例保守治疗。结论现代医学条件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详细的手术前评价及严格的手术中规范化操作,是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前瞻性研究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胶体溶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跃峤 王宁 +4 位作者 陈文劲 李萌 程玮涛 张鸿祺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胶体溶液扩容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经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12例)和无痉挛组(18例)。应用氙(Xe)-CT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胶体溶液扩容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经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根据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12例)和无痉挛组(18例)。应用氙(Xe)-CT评价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后,对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在30 min内经静脉注入胶体溶液——琥珀酰明胶(4 ml/kg),再次进行Xe-CT检查,比较扩容前后的rCBF变化。记录输液前后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①无痉挛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rCBF均>30 ml.100 g-1.min-1。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共72支血管供血区)至少1支血管供血区的rCBF<30 ml.100 g-1.min-1,其中7支血管供血区的rCBF≤25 ml.100 g-1.min-1。②扩容前后,脑血管痉挛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rCBF>25 ml.100 g-1.min-1的65支血管,扩容前后的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BF≤25 ml.100 g-1.min-1的7支血管,rCBF由(20±3)ml.100 g-1.min-1升高为(34±6)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溶液扩容后,可以升高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缺血区域的rCBF,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溶液 血管痉挛 颅内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扩容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的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跃峤 王宁 +1 位作者 程玮涛 陈文劲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病例。所有病例经脑室外引流,急性期行抗生素脑室内灌洗,联合静脉用药,对疗效进行分...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脑室炎病例。所有病例经脑室外引流,急性期行抗生素脑室内灌洗,联合静脉用药,对疗效进行分析,并随访1-3年。结果 5例治愈,脑脊液细菌培养转阴时间7-35 d,平均(15.8±2.7)d;1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难治性颅高压导致脑疝,院内死亡。治愈患者均因脑积水2-6周行分流手术,无再次感染,其中4例预后较好,1例原发病为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患者无改善。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脑室炎,必须尽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早期脑室灌洗、脑室引流联合静脉及脑室内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炎 鲍曼不动杆菌 神经外科 美罗培南 氨苄西林/舒巴坦
下载PDF
亚低温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疝患者脑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跃峤 许平 +2 位作者 陈文劲 程玮涛 王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78-481,49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患者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同时采用脱水、降颅压... 目的初步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患者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同时采用脱水、降颅压等多种药物治疗。对发生脑疝后的6例患者,行开颅清除血肿和(或)单纯去骨瓣减压术。对7例患者(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方法,控制目标肛温在35℃,平均持续(4±2)d;对另外7例(非亚低温组)常规控制目标肛温<38℃。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系统功能的情况、疾病转归和预后。结果①降温24h时,亚低温组的肛温平均为(35.2±0.9)℃,非亚低温组为(37.1±0.5)℃。②亚低温组3例患者存活且恢复良好,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2.7±2.1)分,死亡4例;非亚低温组死亡6例,存活1例,GOS为4分。亚低温组死亡比例为4/7,非亚低温组为6/7,P=0.559。结论重症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颅内高压合并脑疝患者的病死率高,亚低温辅助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颅内高压 脑疝 脑保护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猛 徐跃峤 +4 位作者 王宁 蒋丽丹 陈文劲 曲鑫 程玮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7年11月-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2017年11月-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RIC干预,每例患者7 d内进行5次干预,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包括R、K、Angle、MA、EPL、LY30、A、CI、G、A30等参数),血管超声监测干预前后加压肢体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1)RIC干预前后,患者APTT和D-二聚体无显著性变化,PTA在干预后下降(t=3.171,P=0.004);PT(t=-2.581,P=0.017)、INR(t=-3.309,P=0.003)和Fib(t=-2.304,P=0.031)在干预后略有升高,但其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RIC干预前后,患者TEG参数中仅MA略有升高(t=-2.173,P=0.040),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其他参数R、K、Angle、EPL、LY30、A、CI、G、A30均无显著性变化。(3)RIC干预前后,患者均未见加压肢体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RIC不会导致患者加压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中RIC在影响凝血功能方面的安全性得到初步证实,但还需进一步确证和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远隔缺血适应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超声评估远隔缺血适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猛 王宁 +4 位作者 程玮涛 蒋丽丹 陈文劲 曲鑫 徐跃峤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2期76-78,94,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aSAH患者24例,所有患者在aSAH后72 h内接受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术...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aSAH患者24例,所有患者在aSAH后72 h内接受动脉瘤夹闭和栓塞治疗,术后7 d内进行RIC干预5次。在RIC干预前、后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评估脑血流,包括前循环: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同侧MCA/颈内动脉(ICA)终末段血流速度比值(ratio);后循环: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A)、基底动脉(BA)。RIC干预结束后复查头颅CT或MRI,判断有无新发梗死。结果:RIC干预后,患者前循环血流R-MCA、L-ACA及R-ratio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升高幅度均<20%,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IC干预后,患者后循环血流L-VA及BA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升高幅度均<20%,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IC干预结束后,CT或MRI均未发现新发脑梗死。结论:RIC干预在aSAH应用中对脑血流影响不明显,未导致新发脑梗死,其安全性得到初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远隔缺血适应 经颅超声多普勒 脑血流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计划拔管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淑娟 程玮涛 徐跃峤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4期184-186,189,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带管时间>48 h、进行过气管插管拔管操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拔管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拔管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因素...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带管时间>48 h、进行过气管插管拔管操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拔管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拔管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因素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08例,拔管失败19例,成功89例。2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咳嗽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及咳嗽反射可能是影响气管插管计划拔管成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插管 拔管 重症监护
下载PDF
神经型布鲁杆菌病误诊为颅内感染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朝旭 王宁 +3 位作者 陈文劲 程玮涛 陆夏 徐跃峤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5-6,共2页
神经型布鲁杆菌病( neurobrucellosis, NB)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类,发病率占布鲁杆菌病的1.7%~10%,病死率0~7%[1]。 NB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脑膜脑炎[2]。开颅术后NB鲜有报道,由于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并误诊为... 神经型布鲁杆菌病( neurobrucellosis, NB)是布鲁杆菌病的一类,发病率占布鲁杆菌病的1.7%~10%,病死率0~7%[1]。 NB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脑膜脑炎[2]。开颅术后NB鲜有报道,由于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近期收治并误诊为开颅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的NB 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布鲁杆菌病 误诊 开颅术后 颅内感染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紧急困难气道抢救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跃峤 程玮涛 王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回顾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紧急气道原因及抢救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情况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对... 目的:回顾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紧急气道原因及抢救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情况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对原发病、紧急气道情况、抢救措施、治疗结果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男6例,女4例,原发病主要为颈部及枕颈交界区病变,包括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头颈部外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及颈部血管畸形等。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的主要首发临床表现常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憋气,发生颈部血肿患者可见局部肿胀、气道偏斜、血氧下降、三凹征等。紧急救治方法主要包括:紧急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血肿清除或急诊手术血肿清除。随访6月至5年,9例预后良好,1例因合并心跳骤停、缺血缺氧性脑病植物生存。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头颈、颅底、颈部血管手术的围手术期需强调气道管理,术前充分判断气道风险,对出现不明原因烦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须警惕紧急困难气道。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最熟悉的方法予以积极治疗,方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围手术期并发症 经皮气管切开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镇痛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燕虹 田肇隆 +3 位作者 张雁华 程玮涛 薛纪秀 魏立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微血管减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A组镇痛泵中给予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稀...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微血管减压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A组镇痛泵中给予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关硬膜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镇痛泵中芬太尼1m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D组镇痛泵中曲马多800m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四组均于术毕前1小时静脉给予昂丹司琼8mg。观察四组术后0、2、6、12、24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组术后24h内镇痛评分各时间点相比,B组明显优于A组,A组明显优于C组,C组明显优于D组;镇静评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以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D组较其他各组更具显著差异。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应用于微血管减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超前镇痛、镇痛效果好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应用芬太尼或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微血管减压术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脑死亡判定的伦理学及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宁 陈文劲 +2 位作者 徐跃峤 程玮涛 凌锋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8期74-75,共2页
脑死亡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经过临床严格的判定程序,患者脑死亡即生物学死亡已经成为科学标准,但由于我国在脑死亡立法、公众认知以及医生的各种心理考量,在我国开展脑死亡的判定还存在许多障碍。我们结合... 脑死亡是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经过临床严格的判定程序,患者脑死亡即生物学死亡已经成为科学标准,但由于我国在脑死亡立法、公众认知以及医生的各种心理考量,在我国开展脑死亡的判定还存在许多障碍。我们结合自己在判定患者脑死亡后的医患心理变化,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引起更多的医学、法学和社会学家关注,使得临床医生对脑死亡的判定,顺应科学发展又能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最大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伦理 临床实践
下载PDF
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对血浆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19
作者 范隆 薛纪秀 +3 位作者 王克杰 魏立民 程玮涛 刘清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0-292,共3页
近年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的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经后腹腔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后腹膜是面积广泛的潜在腔隙,充气后吸收二氧化碳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比较突出。本研究通过观察气腹后循环、血气参数及血浆血管... 近年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的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经后腹腔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后腹膜是面积广泛的潜在腔隙,充气后吸收二氧化碳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比较突出。本研究通过观察气腹后循环、血气参数及血浆血管活性肽的改变,评估后腹腔手术中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麻醉药 全身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肽Y 泌尿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
作者 蒋丽丹 齐猛 +7 位作者 于嘉兴 马永杰 陈文劲 徐跃峤 程玮涛 曲鑫 张鸿祺 王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6-483,共8页
目的分析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高-中颈段(枕骨大孔区至颈椎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共18例。收... 目的分析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高-中颈段(枕骨大孔区至颈椎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共18例。收集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以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包括主要诊断、畸形团和(或)瘘口所在颈椎节段、畸形团在髓内的位置、是否首诊、手术时长、治疗方式、治疗后病变闭塞程度、入监护室后首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否出现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并发症(脑积水、新发脑梗死等)。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为出现以下至少一项临床表现,即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吞咽反射减弱、呛咳反射减弱、蛛网膜下腔出血。终点事件为住院时长、监护室时长。根据入住监护室时长是否达24 h分为≥24 h组和<24 h组,以中位住院时长为住院时长的分组界限,分别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特点,中位住院时长11.00(6.75,16.25)d,故将住院时长分为<11 d组和≥11 d组。与住院时长≥11 d组比较,<11 d组在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住监护室时长≥24 h组比较,<24 h组的患者中病变性质为非动静脉畸形病变的占比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5)。结论C1~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由于部位特殊,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呛咳反射减弱等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临床表现。脊髓血管畸形属于临床少见病,本研究结果尚需纳入更多的样本量或多中心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颈段 脊髓血管畸形 危重病人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