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6种新宿主的发现及疫源地的感染率周年变化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莉莎 周晓农 +7 位作者 林金祥 张仪 程由 张榕燕 方彦炎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 目的探讨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选择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或螺类和鼠粪检查阳性的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调查点,在春、夏、秋季对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与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县、市6个村共采集检查中间宿主与转续宿主22种7169个样本,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14种。感染率最高的是褐云玛瑙螺,为36.12%(108/299),其次是沼水蛙和高突足襞蛞蝓,分别为34.72%(25/72)与25.83%(273/1057)。秋季和距离居民点5m内的环境,螺类感染率最高。14种感染宿主中,一待定种环棱螺、光滑颈蛞蝓、罗氏巨楯蛞蝓、黄蛞蝓、双线大蛞蝓和沼水蛙,为广州管圆线虫首次报告的新宿主。结论证实连江、南安2县、市6个村为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推想全国同纬度、同自然环境条件地区均有可能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程由 许龙善 +9 位作者 陈宝建 李莉莎 张榕燕 林陈鑫 林金祥 李友松 李燕榕 方彦炎 林开铅 郑国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结果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结论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人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莉莎 陈宝建 +7 位作者 张榕燕 程由 林陈鑫 林开铅 李燕榕 方彦炎 郑国斌 江典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方法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 目的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方法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同时收集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2年和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了9地市49县(市、区)185乡(镇)610村的93 833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4%(9 511/93 833),与1992年和2003年的比较,分别下降了86.88%和71.84%。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32%(1 234/93 833)、7.31%(6 863/93 833)和1.73%(1 622/93 833)。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的平均EPG分别为9 556、526和156。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9.48%(4 385/46 246)和10.77%(5 126/47 58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26,P<0.01);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感染率不同,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1 107,P<0.01)。结论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感染率仍然较高,钩虫感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土源性线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广州北郊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首报 被引量:17
4
作者 陆予云 邝浩成 +11 位作者 沈浩贤 赵太平 龙小山 魏桂芬 林梅双 罗健留 冼少龙 程由 傅广华 邱玉林 乔亚峰 叶振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北郊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216只,溪蟹39只,收集当地村庄猫、犬粪便各3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螺蛳感染率为0.32‰(4/1,210)。螺种... 目的调查广州北郊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216只,溪蟹39只,收集当地村庄猫、犬粪便各3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螺蛳感染率为0.32‰(4/1,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35/35)。感染度:2~1,050个囊蚴/只蟹,2~30.75个囊蚴/g蟹。部分蟹体同时感染二倍体、三倍体两型囊蚴。蟹种为平和华溪蟹。猫、犬粪便各有1份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33.33%(2/6)。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5条。结论首次发现广州北郊从化良口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处于从化和广州主要饮用水源的流溪河源头,具有导致流溪河流域人群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北郊 并殖吸虫 囊蚴 平和华溪蟹 感染度 保虫宿主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 被引量:39
5
作者 林金祥 周晓农 +8 位作者 李莉莎 张仪 程由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陈宝建 李友松 戴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 目的 确定铜锈环棱螺是否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粪便 ,分 2批对铜锈环棱螺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2次定性感染成功后 ,再捕捉现场的铜锈环棱螺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然后从铜锈环棱螺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以证实之。结果  2批铜锈环棱螺均检及广州管圆线虫第 3期幼虫 ,感染率分别为 34.31% (35 / 10 2 )与 34.15 % (42 / 12 3) ;闽侯、连江两县现场标本的自然感染率 ,分别为 3.85 % (2 / 5 2 )与 2 .37% (5 / 2 11)。分离的第 3期幼虫感染大鼠 ,亦获得发育成熟的成虫。结论 铜锈环棱螺经人工和自然感染调查 ,证实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良好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广州管圆线虫 中间宿主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下载PDF
福建省淡水溪蟹种类、地理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囊蚴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世阳 许龙善 +6 位作者 李友松 程由 林陈鑫 李卫华 连羡玉 周宪民 张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查清福建省淡水蟹类在34个各县市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情况。方法广泛收集各地溪蟹标本并鉴别种类,检查蟹体内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种类与感染率。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福建省已报告有福建华溪蟹等17种溪蟹和7种待报告的华南溪蟹属等新种。... 目的查清福建省淡水蟹类在34个各县市分布及其携带并殖吸虫情况。方法广泛收集各地溪蟹标本并鉴别种类,检查蟹体内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种类与感染率。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福建省已报告有福建华溪蟹等17种溪蟹和7种待报告的华南溪蟹属等新种。这些蟹体内发现感染有卫氏并殖等7种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43.49%(3483/8009),显示福建省是一个并殖吸虫虫种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繁多的省份,人的感染也是此起彼伏的散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地理分布 并殖吸虫 淡水蟹类 囊蚴
下载PDF
福建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榕燕 李莉莎 +2 位作者 林金祥 方彦炎 程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 743),最低为池塘,11.21%(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 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χ=94.24,P<0.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68/59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2χ=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感染率 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福建省龙海市广州管圆线虫贝类宿主种群生态及感染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国华 黄明松 +6 位作者 程由 郑瑞丹 颜翠兰 陈韶红 方彦炎 林绍兴 周耀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1-827,共7页
目的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 目的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调查影响贝类感染率的生态环境因素。结果调查9个乡镇27个调查点1 673份标本,查出大瓶螺、石环棱螺、铜锈环棱螺、瘤拟黑螺、褐云玛瑙螺、高突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和同型巴蜗牛等8种贝类,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19.78%。其中高突足襞蛞蝓最高,达56.63%(47/83),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分别为39.32%(92/234)与27.14%(130/234)。各调查点感染率高低与其距离居民生活区远近密切相关。首次在瘤拟黑螺内检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肺检法和匀浆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7.1%与1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突足襞蛞蝓、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为当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优势种群,感染率同各种贝类的微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瘤拟黑螺充当广州管圆线虫新宿主。肺检法不适合用于褐云玛瑙螺的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贝类 种群 生态环境 广州管圆线虫 感染率 检测方法 新宿主
下载PDF
感染并殖吸虫囊蚴唐氏华南溪蟹新种(Huananpotamon tangi sp.nov)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友松 程由 +3 位作者 林陈鑫 张芝平 周宪民 姜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本文记叙了采自福建省延平区和三元区的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一新种——唐氏华南溪蟹。除留模式标本及"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寄生虫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孳生于海拔400-800m的小溪中。延平区和... 目的本文记叙了采自福建省延平区和三元区的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一新种——唐氏华南溪蟹。除留模式标本及"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寄生虫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孳生于海拔400-800m的小溪中。延平区和三元区两地新种蟹体内分别感染卫氏并殖吸虫二、三倍体型及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20.0%(2/10)和33.33%(7/21),平均每只蟹检出3.6个和4.3个囊蚴。本种与铲肢华南溪蟹近似,但后者第一腹肢末节呈铲形,而新种呈不等边三角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足目 溪蟹科 华南溪蟹属 新种 并殖吸虫囊蚴
下载PDF
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由 李莉莎 +5 位作者 林国华 周培聪 江典伟 方彦炎 林陈鑫 李燕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情况。方法在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ELISA法检测部分人群的并殖吸虫IgG抗体,并调查部分居民食蟹史。现场采集标本,剖检淡水螺类,检查并殖吸虫尾... 目的调查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情况。方法在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ELISA法检测部分人群的并殖吸虫IgG抗体,并调查部分居民食蟹史。现场采集标本,剖检淡水螺类,检查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情况;以双筛水洗法或直接压片法调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采集猫、狗粪便,以水洗过筛沉淀法检查并殖吸虫虫卵。用分离自以上3地蟹类的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人工动物感染实验。同时观察疫源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结果福建省尤溪县、永泰县和平和县等3地发现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并殖吸虫(原名三平正并殖吸虫)。尤溪县畔岭村、永泰县赤水村居民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21/309)和6.8%(9/133)。查见淡水螺类4种,其中拟钉螺属2种和拟小豆螺属1种为斯氏并殖吸虫新的第一中间宿主。查见淡水蟹类4种,其中南海溪属1种为斯氏并殖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尤溪县的拟钉螺和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27/1 344)和92.1%(58/63),蟹感染指数为171.9,终末宿主动物粪便并殖吸虫卵阳性检出比例为1/7。永泰县的拟小豆螺和拟钉螺的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6%(4/690)和0.1%(2/2 330),溪蟹感染率为18.2%(18/99),蟹感染指数9.12。平和县的放逸短沟蜷和溪蟹的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3/1 092)和44.9%(35/78),蟹感染指数为6.16。结论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三平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是高度感染或超高度感染的并殖吸虫病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宿主 疫源地
下载PDF
福建省钩虫感染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燕榕 李莉莎 +4 位作者 程由 陈宝建 张榕燕 林开铅 方彦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43-846,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ato-Katz涂片法检查;采用1∶4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0例钩虫感染者和320例健康的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20...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ato-Katz涂片法检查;采用1∶4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0例钩虫感染者和320例健康的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20 195人,钩虫感染3 985人,感染率19.73%,女性(21.16%)高于男性(18.21%),轻度感染者占70.44%。感染高峰年龄为成年人。以闽南感染率最高(29.05%)。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等5个因素与钩虫感染有关(P<0.05)。结论福建省钩虫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是钩虫防治重点;成年人是钩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影响钩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分布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并殖吸虫宿主淡水蟹类两新种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15
12
作者 程由 林国华 李友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平和县和尤溪县并殖吸虫宿主溪蟹的自然资源。方法采集淡水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调查栖息地和蟹感染并殖吸虫的情况。结果采自福建平和县和尤溪县的淡水溪蟹为2新种,漳州华溪蟹Sinopotamon zhangzhouense sp.nov.和尤... 目的调查福建省平和县和尤溪县并殖吸虫宿主溪蟹的自然资源。方法采集淡水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调查栖息地和蟹感染并殖吸虫的情况。结果采自福建平和县和尤溪县的淡水溪蟹为2新种,漳州华溪蟹Sinopotamon zhangzhouense sp.nov.和尤溪博特溪蟹Bottapotamon youxiense sp.nov.。漳州华溪蟹正模(FJ6031)♂,头胸甲长35.9mm,宽42.8mm,厚18.6mm;雄性第1腹肢末节末部趋扁,并呈掌心样内凹,末端为两尖指状分左右两叶,背面可辨纵条痕,末节末半部转折向外方;多栖息于水流量小而平缓的浅溪沟中。尤溪博特溪蟹正模(FJ6141)♂,头胸甲长13.3mm,宽16.6mm,厚7.2mm;雄性第1腹肢末节略呈扁状,宽大而发达,呈弯弓样隆起;多栖息于地势较为平坦而水流细小的山坑小沟。漳州华溪蟹的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检出率为44.9%(35/78)。尤溪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检出率为92.1%(58/63)。结论记述淡水溪蟹2新种,漳州华溪蟹和尤溪博特溪蟹,均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溪蟹属 博特溪蟹属 新种 并殖吸虫 中间宿主
下载PDF
斯氏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两新种记述(十足目:溪蟹科)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由 李莉莎 +6 位作者 林陈鑫 李友松 方彦炎 江典伟 黄春英 周安平 张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对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蟹类宿主调查。方法现场采集溪蟹,进行分类鉴定,除留模式标本及"国家自然资源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并殖吸虫囊蚴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发现华南... 目的对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蟹类宿主调查。方法现场采集溪蟹,进行分类鉴定,除留模式标本及"国家自然资源平台"标本外,其他的均作并殖吸虫囊蚴检查,模式标木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发现华南溪蟹属Huananpotamon两新种,即林氏华南溪蟹和沈氏华南溪蟹。林氏华南溪蟹体型相对较大,雄性第一腹肢末端超越腹锁突附近,未抵达第四五胸甲缝,末第二节约当末节长的1.3倍,末节内末角不显突出,呈圆钝的方形,外末角呈牛角状,末部弯曲,指向腹外方等形态特征可与近似种南城华南溪、中型华南溪蟹和崇仁华南溪蟹鉴别。沈氏华南溪蟹雄性第一腹肢未节较窄小,末端尖细,第一腹肢末端超越腹锁突,抵达第四五胸甲缝,末节内末角呈圆钝形,内末角低平而不显突出,外末角呈长角状。末第二节为末节长的1.9倍,末节与末第二节相接处显著膨隆,为末节中段宽的1.8倍等形态特征,可与近似种贵溪华南溪、黎川华南溪蟹和弋阳华南溪蟹鉴别。两地新种蟹体内分别检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8.75%(3/16)和21.43%(3/14)。结论福建省北部的松溪与邵武两地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发现华南溪蟹属两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并殖吸虫 宿主 华南溪蟹属 新种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宝建 程由 +7 位作者 李友松 张榕燕 李燕榕 李莉莎 林陈鑫 方彦炎 林开铅 林金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3个中签县市39个村(点)进行调查。应用Kato-Katz涂片法,检查粪便中肠道线虫卵;胶带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的蛲虫感染。结果粪检20 195人,感染者7 272人,总感染率为36.01%。其中,男性感染率34.39%,女性感染率37.53%;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与11.48%,蛲虫为22.06%(817/3703)。年龄组以60~65岁组感染率最高占48.98%,职业分布以农民最高占41.56%,地区分布以闽北片区的凹头村最高占 79.09%。结论各地区、各种寄生虫感染率、感染度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各地起伏较大,部分县市钩虫感染率居高不下,肠道线虫感染仍然是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肠道线虫 现状调查
下载PDF
拟小豆螺属一新种记述(中腹足目,盖螺科)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由 吴小平 李莉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6-899,共4页
报道了采自福建三明的拟小豆螺属1新种,唐氏拟小豆螺Pseudobythinella tangi sp.nov.,并与近似种建欧拟小豆螺比较。该种螺为罕见医学贝类物种,为斯氏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
关键词 a 盖螺科 拟小豆螺属 新种 医学贝类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燕榕 李莉莎 +6 位作者 程由 陈宝建 张榕燕 林金祥 方彦炎 林开铅 李友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807-809,共3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21... 目的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共调查6219户,20195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1.48%、19.73%,其分布均存在显著的家庭聚集性(P均<0.001)。结论福建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感染均有家庭聚集性,建议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和驱虫,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 鞭虫 钩虫 家庭聚集性 二项分布
下载PDF
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属一新种记述(中腹足目,盖螺科)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由 吴小平 +2 位作者 李莉莎 林陈鑫 江典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99,共3页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mm,壳口宽径0.925 mm。螺口外缘翘起呈铲状;轴缘与外缘形成较窄夹角,内唇嵴明显高出,与体螺层间有一沟状隙。齿舌每一横列有7枚齿,齿式:2-1-2/2-2.3-1-3.11(14).14(15)。该螺充当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螺科(Pomatiopsidae) 拟钉螺属(Tricula) 新种 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iabini) 宿主
下载PDF
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季节性变化的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宝建 杨文举 +7 位作者 吴文种 李莉莎 张榕燕 李燕榕 方彦炎 林陈鑫 程由 林金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了解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方法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选择调查点,在不同季节捕捉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及终末宿主鼠类等动物,进行密度和感染率调查,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褐云玛瑙... 目的了解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方法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选择调查点,在不同季节捕捉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及终末宿主鼠类等动物,进行密度和感染率调查,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其中,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36.12%(108/299),且感染高峰在秋季,感染率为63.24%(43/68)。终末宿主鼠的心肺成虫检出率为9.56%(13/136)。结论南安市是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随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安市 广州管圆线虫病 媒介宿主 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东方次睾吸虫成虫体被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由 许国防 +4 位作者 杨文川 李友松 林陈鑫 陈宝健 方彦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了解东方次睾吸虫体被的超微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实验感染猫获得东方次睾吸虫的成虫背、腹面依次连续观察。结果体表履盖体棘,腹吸盘之前体棘以螺旋式规律排列成行并向体后倾斜,体棘混生型,以分簇排列,体前部分布密... 目的了解东方次睾吸虫体被的超微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实验感染猫获得东方次睾吸虫的成虫背、腹面依次连续观察。结果体表履盖体棘,腹吸盘之前体棘以螺旋式规律排列成行并向体后倾斜,体棘混生型,以分簇排列,体前部分布密集,其间距自前往后逐渐稀疏。感觉乳突4种类型,包括无感觉圆丘型大乳突、具感觉毛大乳突,以及具感觉毛的中、小型乳突。虫体表面为一定规律的凹凸状,呈现不同部位的皮式结构。结论该虫体被着生不同类型的棘和感觉器,头、颈部特征最为丰富,显示了本吸虫形态结构特征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在分类学上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体被超微结构 感觉乳突
下载PDF
福建省建立健康促进学校两年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龙善 潘宝骏 +7 位作者 林金祥 陈丽萍 许贤让 李友松 程由 杨发柱 郑永顺 晋承潮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评价以降低蠕虫感染为突破口,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省连江县4所中小学的全体师生,按“WHO西太区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区域行动纲要”要求的内容、方法进行,并选取2所中小学作对照。结果:采用驱虫与健康促进措... 目的:评价以降低蠕虫感染为突破口,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省连江县4所中小学的全体师生,按“WHO西太区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区域行动纲要”要求的内容、方法进行,并选取2所中小学作对照。结果:采用驱虫与健康促进措施相结合的4所试点中小学,2年来学校与社区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下降85.60%,卫生知识的及格率与卫生行为良好率分别比开展前上升87.03%和30.85%;而只驱虫未开展健康促进教育的2所对照中小学,肠道蠕虫下降率仅为56.70%,卫生知识及格率仅上升0.5%,而卫生行为良好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结论:实行从驱虫入手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途径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学校 驱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