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囊变脊髓室管膜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裕 桂诗凯 +3 位作者 肖爵贤 吕述垄 周铜 程祖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完全囊变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完全囊变脊髓室管膜瘤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术中见肿瘤呈粉红色,柔软,有一定包膜... 目的 探讨完全囊变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完全囊变脊髓室管膜瘤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术中见肿瘤呈粉红色,柔软,有一定包膜,肿瘤几乎完全囊性,囊液暗红色,囊壁为肿瘤组织,厚度约2~3 mm。术后病理诊断为脊髓室管膜瘤(WHOⅡ级)。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常伴有肿瘤囊变,完全囊变的情况罕见,囊壁多为肿瘤细胞;磁共振平扫肿瘤表现为T_(1)低信号,T_(2)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临床表现多为相应阶段的神经功能损害;对于完全囊变的肿瘤,尽可能保留囊壁的完整性将肿瘤全切是其治疗的关键,避免肿瘤细胞随囊液播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室管膜瘤 囊变
下载PDF
远端通过导管推越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
2
作者 程天祥 程祖珏 +3 位作者 卢巍 阮良缵 刘裕 赖贤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并以远端通过导管推越(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发病至介入治疗动脉穿刺时间≤16 h)而接受数字... 目的观察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并以远端通过导管推越(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因大脑中动脉M1段或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发病至介入治疗动脉穿刺时间≤16 h)而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8例以ADVANCE技术首次取栓(观察组)、32例以血栓抽吸术取栓(对照组),对比组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89.29%(25/28)]与对照组[93.75%(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观察组首过效应(FPE)率高于对照组,首次血管再通取栓次数及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预后良好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颅内出血、远端栓塞、新发梗死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16 h,以ADVANCE技术机械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栓塞和血栓形成 机械取栓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ERK1/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祖珏 王琳 +3 位作者 王卫东 徐江平 邵卫中 余永琴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预处理后 ,分别加入BrdU(10μmol)和bFGF(2 0ng/ml)进行培养 ,...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ERK)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预处理后 ,分别加入BrdU(10μmol)和bFGF(2 0ng/ml)进行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前体细胞DNA合成和磷酸化ERK1/ 2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bFGF进行培养的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BrdU阳性标记率为(19.5± 3.2 ) % ;对照组为 (10 .5± 1.4 )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Westernblot方法测定结果表明bFGF刺激后 ,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磷酸化ERK1/ 2活性升高 ,15min时为峰值 ,6 0min后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bFGF通过激活ERK1/ 2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胞核内DNA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大鼠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颅脑外伤性失语56例CT及临床分析
4
作者 程祖珏 杨柏林 +1 位作者 程毓华 徐英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性失语 诊断 CT
下载PDF
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概率的预测研究
5
作者 程祖珏 王卫东 +3 位作者 程毓华 陈长生 邵卫中 余永琴 《九江医学》 200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56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例,对影... 目的:探讨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56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例,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为35.7%。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意识水平(P<0.05)和出血量(P<0.05)是危险暴露因子,而患者性别则是保护因子(P<0.05)。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概率的简易预测模型为Logit P=-5.789+1.441X意识+0.053X出血量-2.0480X性别。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该模型灵敏度为94.4%。结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术后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锥颅抽吸血肿术 生存概率 危险因素 两分类Logistic回归 早期
下载PDF
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毓华 王卫东 +2 位作者 孙莉莎 程祖珏 徐江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抑制剂 成年大鼠 弥漫性脑损伤 海马齿状回神经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肿瘤1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吕世刚 程祖珏 +3 位作者 肖爵贤 刘俊 李江浩 祝新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椎管肿瘤的相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椎管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选择半椎板、全椎板或椎板关节突开窗方式行显微镜下肿瘤切...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椎管肿瘤的相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椎管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选择半椎板、全椎板或椎板关节突开窗方式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52例患者行脊柱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内固定患者加做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脊髓功能。结果145例患者中,127例行肿瘤全切除术,16例行近全切除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颈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出现颈椎后凸畸形,行再次矫形手术;52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脱位、脊柱不稳现象。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McCormick分级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中暴露、可靠的脊柱内固定对于减少椎管肿瘤术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显微手术 脊柱稳定性 内固定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在高颈段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俊 肖爵贤 +4 位作者 吕世刚 沈亚徐 祝新根 蒋秋华 程祖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肿瘤全切者可达根治。但是手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造成视野不清,盲目地切瘤和止血容易造成脊髓严重损伤。神经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最安全切除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的...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肿瘤全切者可达根治。但是手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造成视野不清,盲目地切瘤和止血容易造成脊髓严重损伤。神经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最安全切除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的辅助工具,包括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 吲哚菁绿 荧光造影 SUBTRACTION 辅助工具 血管母细胞瘤 供血动脉 手术时间 血管化 引流静脉
下载PDF
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晓黎 邓志锋 +5 位作者 祝新根 毛国华 江峰 涂伟 赖贤良 程祖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受体KDR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结合鞍底硬脑膜病理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4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VEGF及KDR的表达;采用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受体KDR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结合鞍底硬脑膜病理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4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VEGF及KD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KD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很少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可能通过其受体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过程中岩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雷 沈晓黎 +3 位作者 王大鹏 郭华 程祖珏 祝新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4,177,共2页
桥小脑角肿瘤因为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岩静脉常常与该区域肿瘤上极关系密切。尽管在术中牺牲岩静脉对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影响,但影响一旦出现,往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近期临床资... 桥小脑角肿瘤因为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岩静脉常常与该区域肿瘤上极关系密切。尽管在术中牺牲岩静脉对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影响,但影响一旦出现,往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近期临床资料及文献,总结该区域肿瘤术中岩静脉的保护方法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桥小脑角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大鹏 吴雷 +4 位作者 涂斌锋 涂伟 沈晓黎 祝新根 程祖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95-1795,共1页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ypertensive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56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手术治疗 外侧裂 HEMORRHAGE 疗效满意
下载PDF
知母皂苷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卫东 程祖珏 +2 位作者 邵卫中 康野 徐江平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观察知母皂苷 (SAaB)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知母皂苷处理后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目的 观察知母皂苷 (SAaB)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知母皂苷处理后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知母皂苷可明显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P <0 .0 1 ) ,使细胞从G0 /G1 期进入S和G2 /M期 ,其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知母皂苷可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知母皂苷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 体外培养 成年大鼠 海马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晓黎 邓志锋 +5 位作者 祝新根 张铭文 朱健明 程祖珏 毛国华 江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196-197,200,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4例(68.6%),Ⅱ级切除11例(31.4%)。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5年,4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的损伤,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大脑镰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老年大型、巨大型脑膜瘤26例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建斌 沈晓黎 +4 位作者 郭华 朱健明 毛国华 祝新根 程祖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6-1357,共2页
脑膜瘤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二,约全部颅内肿瘤的13.4%〔1〕,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多数为良性,少数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2〕。老年人因自身特定原因,神经症状出现较晚,就诊时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常可见肿瘤直径在4.5 cm以... 脑膜瘤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二,约全部颅内肿瘤的13.4%〔1〕,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多数为良性,少数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2〕。老年人因自身特定原因,神经症状出现较晚,就诊时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常可见肿瘤直径在4.5 cm以上的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同时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难度增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病人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腰骶椎管内多节段巨大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俊 蒋秋华 +4 位作者 沈亚徐 吕世刚 肖爵贤 祝新根 程祖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64,F0003,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腰背部反复酸胀痛10余年、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期间曾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牵引、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疼痛症状以天气变化时较为明显。体格检查:腰背部棘突叩击痛、椎旁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腰背部反复酸胀痛10余年、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期间曾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牵引、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疼痛症状以天气变化时较为明显。体格检查:腰背部棘突叩击痛、椎旁压痛,双下肢无明显肌肉萎缩,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右足背伸肌力Ⅲ~Ⅳ级。双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显微外科手术 脊柱稳定
下载PDF
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NOS-NO通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卫东 徐江平 +2 位作者 程毓华 程祖珏 吴航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NO前体及选择性NOS干预剂对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NOS -NO通路在成年脑神经发生中的角色。方法 选用成年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2、4、6... 目的 观察NO前体及选择性NOS干预剂对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NOS -NO通路在成年脑神经发生中的角色。方法 选用成年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2、4、6、8、12d时各干预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L -精氨酸 (L -Arg) 2 0 0mg/kgi.p .后 ,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各个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 ,以脑损伤后 6d和 8d时增加最为明显 (P <0 0 1)。 7-硝基引唑 (7-NI) 5 0mg/kgi.p .后 ,明显抑制了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细胞增殖 ,在弥漫性脑损伤后 4d时抑制作用相对最为明显 (P <0 0 1)。氨基胍 (AG) 10 0mg/kgi.p .后 ,也明显减少了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 ,从第 8天后抑制作用相对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激活的NOS -NO通路是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 ,不同来源的NO分别在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齿状回神经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损伤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发生 齿状回 5-溴脱氧尿核苷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3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华 邓志锋 +5 位作者 刘越 祝新根 程祖珏 吴雷 宋书欣 涂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28-29,32,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诊治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3例患者MRI检查及术中均见血管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压迫,给予微血管减压后,症状在术后...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诊治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3例患者MRI检查及术中均见血管对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压迫,给予微血管减压后,症状在术后3月内完全消失。无面肌瘫痪、听力下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VD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6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华 邓志锋 +5 位作者 刘越 祝新根 程祖珏 吴雷 宋书欣 涂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9例(61.9%)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16例(25.4%),症状减轻7例,无效1例。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9例(61.9%)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16例(25.4%),症状减轻7例,无效1例。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过性头晕、耳鸣6例。62例患者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7.3个月,症状消失55例(87.3%),症状减轻7例(11.1%)。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尤其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充分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症状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颅神经疾病 疗效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文华 祝新根 程祖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13-114,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多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和相邻软组织退变,压迫脊髓所致。CSM早期的临床表现^[1]有颈部不适、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手部精细运动功能减弱,躯体紧束感,下肢快速步态困难、双足踩棉花感,晚期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CSM)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多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和相邻软组织退变,压迫脊髓所致。CSM早期的临床表现^[1]有颈部不适、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手部精细运动功能减弱,躯体紧束感,下肢快速步态困难、双足踩棉花感,晚期表现有行走不稳、常规步态困难、大小便困难、下肢痉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微创疗法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中血管形成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晓黎 邓志锋 +5 位作者 祝新根 毛国华 江峰 涂伟 赖贤良 程祖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血管内皮标记因子CD31、CD34及Ⅷ因子,比较正常垂体(7例)和垂体腺瘤(63例)组织中的MVD差异。结果正常垂体MVD较垂体腺瘤高(P<0.05)。与PRL微腺瘤和ACTH腺瘤比较,PR...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血管内皮标记因子CD31、CD34及Ⅷ因子,比较正常垂体(7例)和垂体腺瘤(63例)组织中的MVD差异。结果正常垂体MVD较垂体腺瘤高(P<0.05)。与PRL微腺瘤和ACTH腺瘤比较,PRL大腺瘤中含有较多微血管(P<0.01)。与正常垂体和其他类型垂体腺瘤比较,ACTH腺瘤MVD较低。结论垂体腺瘤大小与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肿瘤大小可能会影响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内源性抑制信息的表达、肿瘤血管形成的表型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