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砖茶降氟措施研究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余子铭 程繁杨 +4 位作者 程长松 马梦君 郭志明 刘国庆 涂修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241-245,共5页
探讨了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多种因素,包括生长环境、茶树品种、茶园管理以及原料采收时机和方式等,系统总结了在选育低氟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优化原料选择、改进加工工艺、添加外源降氟剂、科学饮茶等一系列降低人体对茶叶中氟含量摄入的... 探讨了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多种因素,包括生长环境、茶树品种、茶园管理以及原料采收时机和方式等,系统总结了在选育低氟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优化原料选择、改进加工工艺、添加外源降氟剂、科学饮茶等一系列降低人体对茶叶中氟含量摄入的措施。通过对茶叶氟富集与控制研究的梳理,以期帮助产业解决氟超标的问题,科技助力青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降氟 措施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勋 雷该翔 +8 位作者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李罡 王友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92-93,97,共3页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 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尺蠖 诱捕平台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茶园害虫生态防控持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繁杨 涂修亮 +5 位作者 马梦君 李新华 雷该翔 李罡 张敬峰 陈勋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 2015-2016年在赤壁茶园运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治理茶园害虫,建立333.33 hm2生态防控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1年多后,茶毛虫种群数量减少71%;茶尺蠖越冬代成虫高峰虫量减少33%,第1代成虫高峰虫量相比上一年减少64%;小绿叶蝉百叶高峰虫量减少62.8%;茶园蜘蛛的种群密度增加2倍;所产原料全部通过欧盟最新农残检测,达到出口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害虫 生态防控 持续效果 生态茶园 “生物导弹”
下载PDF
全能杀虫平台防控茶毛虫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繁杨 马梦君 +1 位作者 张敬锋 李罡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870-2872,2875,共4页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 全能杀虫平台是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防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平台诱蛾、寄生蜂寄生害虫卵及寄生蜂携带专性昆虫病毒定向感染害虫卵,依据卵面传毒原理实现幼虫染病流行的三位一体技术控制虫害的发生。2015年全能杀虫平台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茶园进行防治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的示范,开创性地解决了利用生物技术防控茶园茶毛虫的技术难题,示范茶园平台诱蛾效果显著,卵块寄生率高达80.0%,卵粒寄生率达36.0%,病毒流行造成幼虫虫口减退率达58.6%,防控后虫口密度低至50~240头/hm^2;示范区茶园茶叶产量相比化防区茶园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能杀虫平台 生物防控系统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下载PDF
茶尺蠖发生特点及其绿色防控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雷该翔 王友平 +4 位作者 李新华 程繁杨 涂修亮 张敬峰 陈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51-53,共3页
通过2015-2017年连续三年在赤壁市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早期性诱监测,总结赤壁市茶叶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发生特点,并提出采用有效的绿色防控策略,以供生产管理参考。
关键词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发生特点 绿色防控策略
下载PDF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梦君 程繁杨 涂修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453-2458,共6页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Theaflavins TFs) 红茶 萎凋 发酵 创新工艺
下载PDF
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君岱 涂修亮 +2 位作者 毛迎新 潘国雄 程繁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204-2208,2211,共6页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 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 茶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志明 程繁杨 +1 位作者 马梦君 涂修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12,共4页
概述了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方面阐述了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鄂南茶区 绿色防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茶园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志明 程繁杨 +3 位作者 马梦君 余子铭 柯金贤 瞿和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122-125,共4页
综述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μm)发生规律及防治相关研究。概述了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总结了茶园绿盲蝽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并展望了今后茶园绿盲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绿盲蝽(Apolygus lucorμm) 综合治理 研究进展 茶园
下载PDF
鄂茶1号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梦君 程繁杨 +4 位作者 郭志明 余子铭 程长松 涂修亮 柯金贤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10-113,205,共5页
以鄂茶1号茶鲜叶为原料,按照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通过检测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官评审,研究鄂茶1号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由鄂茶1号制作的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7.3%、16.2%、3.2%和3.... 以鄂茶1号茶鲜叶为原料,按照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通过检测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官评审,研究鄂茶1号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由鄂茶1号制作的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7.3%、16.2%、3.2%和3.3%,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6%、6.1%和7.2%;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s)大于1的香气成分有11种,包括β-紫罗酮、β-大马烯酮、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2种)、香叶醇、癸醛、壬醛、苯乙醛、辛醛、柠檬烯;滋味醇厚,花果香浓郁,适制高档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茶1号 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咸宁市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志明 程繁杨 +1 位作者 马梦君 涂修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112-114,共3页
近年来,咸宁茶产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很多问题。如茶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链不够成熟等。研究概述了咸宁茶产业现状,调查分析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他茶叶主产区的发展经验,提出推进咸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茶产业 咸宁市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青砖茶渥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梦君 郭志明 +2 位作者 唐诗 程繁杨 涂修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9-12,共4页
渥堆是青砖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工序,是形成青砖茶色、香、味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决定青砖茶品质的一个关键环节。综述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青砖茶渥堆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渥堆与青砖茶品质形成关系。
关键词 青砖茶 渥堆 影响因素 品质
下载PDF
茶树低位嫁接换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辉福 丁坤明 +2 位作者 程繁杨 涂少军 吴维兴 《中国茶叶》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茶园良种化是茶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湖北省现有良种茶园面积少,群体品种多的现状,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题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 茶园良种化是茶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湖北省现有良种茶园面积少,群体品种多的现状,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题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技术——茶树低位嫁接换种及培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嫁接换种 技术试验 茶树 农业科学研究所 茶园面积 大面积推广 茶业发展 培育技术
下载PDF
茶树短穗带梢扦插薄膜覆盖育苗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饶辉福 程繁杨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51-52,55,共3页
根据实践经验,详细地介绍了插穗养蓄、苗圃地选择整理、插穗的选择和剪取、扦插时间与方法、扦插苗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细节。
关键词 茶树 育苗 短穗带梢扦插 覆膜遮荫
下载PDF
LED光源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子铭 马梦君 +6 位作者 郭志明 程繁杨 丁坤明 刘国庆 程长松 姜华 涂修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241-245,共5页
茶叶加工始终紧密围绕着“温、湿、光、风”等环境因子。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同光源对茶叶制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等的调控作用,有利于改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从而提高茶叶风味品质。基于LED光源在茶叶加工中的诸多优越性,综述了LED光源对茶叶... 茶叶加工始终紧密围绕着“温、湿、光、风”等环境因子。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同光源对茶叶制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等的调控作用,有利于改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从而提高茶叶风味品质。基于LED光源在茶叶加工中的诸多优越性,综述了LED光源对茶叶加工过程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以及学者对LED光源在绿茶、白茶、红茶以及乌龙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LED光源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光源 茶叶加工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鄂东二号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总结
16
作者 饶辉福 王汉桥 +2 位作者 杨培英 程繁杨 童如意 《茶叶通讯》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鄂东二号是我所从地方群体茶园中进行单株选育而来的特早芽茶树新品种,1995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和分析,鄂东二号与福鼎大白茶(对照)比较:其春季开采期早7~10天。秋季休眠期晚... 鄂东二号是我所从地方群体茶园中进行单株选育而来的特早芽茶树新品种,1995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和分析,鄂东二号与福鼎大白茶(对照)比较:其春季开采期早7~10天。秋季休眠期晚10天以上:3年合计增产32.55%;多酚类及水浸物含量高,制红茶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一般;抗寒性稍弱,抗旱性强。该品种适于在生产上发展一批早茶、老青茶、红茶联合生产茶园,以调节茶叶市场淡季和调整茶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二号 单株选育 特早芽种 茶树
下载PDF
不同加花工艺对桂花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马梦君 彭茜雅 +4 位作者 涂修亮 余子铭 郭志明 程繁杨 赖建东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共9页
以福鼎大白茶、金桂花为原料加工桂花红茶,通过检测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官评审与多元统计分析探究其最适工艺。结果表明:揉捻过程中加入鲜桂花制作桂花红茶最适宜,所制桂花红茶条索紧结、乌润,汤色红艳明亮,桂花香显、茶... 以福鼎大白茶、金桂花为原料加工桂花红茶,通过检测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结合感官评审与多元统计分析探究其最适工艺。结果表明:揉捻过程中加入鲜桂花制作桂花红茶最适宜,所制桂花红茶条索紧结、乌润,汤色红艳明亮,桂花香显、茶香与桂花香融合协调,滋味甜醇,感官评分总分为92.45分,氨基酸含量(4.67%)相对CK提升了24.20%,可溶性糖含量(6.76%)相对对照组提升了46%,酚氨比较低(1.69)相对CK减少了35.50%。加入桂花制作红茶,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及总含量显著增加,醇类、醛类、烷烃类减少,酯类、烯烃类、酮类物质增加,且揉捻加花工艺呈现花香的成分如二氢-β-紫罗兰醇、Δ-杜松烯、乙位紫罗兰酮、茉莉酮、柠檬烯、橙花叔醇等含量较高。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气味活度值分析可知月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乙酸丁酯、肉豆蔻酸甲酯、甲氧基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二氢-β-紫罗兰醇、苯甲醛等10个挥发性物质为形成该实验不同工艺桂花红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结果可为桂花红茶工艺创新和品质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桂 桂花红茶 工艺优化 品质特征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茶树嫁接幼苗培育新技术——冬季培土压枝扩蓬
18
作者 饶辉福 丁坤明 程繁杨 《茶业通报》 2002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茶树 茶园 嫁接改造 冬季培土压枝扩蓬 新技术 幼苗培育
原文传递
“鄂茶三号”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总结
19
作者 饶辉福 王汉桥 +2 位作者 杨培英 程繁杨 童如意 《茶业通报》 1997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选育 抗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