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涛 郝林杰 +3 位作者 张育民 宋伟 程辉光 李坤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6期160-164,共5页
膝关节置换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置换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加以综述,总结和探讨了膝关节假体类型和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并阐述... 膝关节置换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置换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加以综述,总结和探讨了膝关节假体类型和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常见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以供国内外同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假体 手术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治疗预后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程辉光 段宁 +1 位作者 马涛 张育民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070-2075,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 目的:研究影响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类型、手术情况等资料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分析创伤性关节炎治疗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髋臼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26.67%;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在复杂型骨折、存在股骨头软管缺损、伤后≥10d进行手术、术后复位质量差及术后劳动强度大的构成比上显著高于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型骨折、存在股骨头软管缺损、伤后≥10d进行手术、术后复位质量差及术后劳动强度过大是导致髋臼骨折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8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30例接受全面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接受全面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无感染、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发生。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不可小觑,尤其针对复杂型骨折、存在股骨头软管缺损、伤后太长时间进行手术、术后复位质量差及术后劳动强度过大患者,应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而针对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全面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面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辉光 张育民 +2 位作者 段宁 马涛 李忠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到院就诊顺序分组,3D组(43例,单数序号)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诊断与手术治疗,传统组(43例,双数序号)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比较2组...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到院就诊顺序分组,3D组(43例,单数序号)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诊断与手术治疗,传统组(43例,双数序号)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比较2组临床手术指标、骨折复位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复位效果及优良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患者的诊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有效促进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3D打印技术 肢体功能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程辉光 段宁 +1 位作者 马涛 张育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12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12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术后使用氨甲环酸,64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6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3d血红蛋白、术后30及90d死亡率、术后90d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90d随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总失血量(1 365.7±856.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899.6±989.7)mL(P<0.05);试验组总失血量较对照组少(533.9±132.9)mL。试验组患者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hD-二聚体水平、术后30d及90d死亡率、DVT发生率等相似(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量,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氨甲环酸 不稳定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应用于节段性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宁 张文韬 +2 位作者 程辉光 焦宁 韩少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952-3956,共5页
背景:生物陶瓷具有理想的孔径及高的孔隙率、通孔率,能为骨修复细胞提供了理想的生理活动空间,可明显提高骨传导性。目的:探索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在阶段性骨缺损修复中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生物... 背景:生物陶瓷具有理想的孔径及高的孔隙率、通孔率,能为骨修复细胞提供了理想的生理活动空间,可明显提高骨传导性。目的:探索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在阶段性骨缺损修复中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生物活性玻璃组和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组,均构建动物桡骨损伤模型后,分别予以生物活性玻璃修复和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修复。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周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组经扫描电镜观察已经形成较为致密的骨膜样组织;造模后8周,形成密集结合部,经观察基本不存在明显的裂隙;造模后12周,完全成骨分界已经模糊不清,呈现出自然的过渡情况,且结合部十分密集,存在数量较多的新生骨组织,骨小梁呈规则状态,且连接成片,且骨材料大部分已经降解,骨组缺损得到完全修复,密度与正常骨十分接近。造模后8周生物活性玻璃组经观察,结合部位存在明显裂隙;造模后12周观察,裂隙已出现连接,但较之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组结合不够紧密,骨缺损得到初步修复,可见数量较少的新生骨组织,形成骨小梁,但无法连接或者贯通,未出现明显骨髓腔再通,可见少量连续性骨痂通过断端。表明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仿生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 骨缺损 修复 动物实验 骨传导性 骨诱导性
下载PDF
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宁 张文韬 +2 位作者 林华 程辉光 焦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3期501-503,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无痛管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研究无痛管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无痛管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无痛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有差异,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无痛管理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患者因疼痛而带来的身心不适,还有利于患者在术后尽早开展功能康复锻炼,体现了尊重、有利无害的伦理原则,是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管理 胫骨平台骨折术 镇痛效果 关节功能恢复 医患关系
下载PDF
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韬 段宁 +3 位作者 程辉光 宋涛 杨团民 同志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34-839,共6页
目的:观察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凋亡的影响。方法:下调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survivin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2OS细胞株中survivin的蛋白和m RNA表达;同时采用甲... 目的:观察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骨肉瘤细胞株U-2OS凋亡的影响。方法:下调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survivin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2OS细胞株中survivin的蛋白和m RNA表达;同时采用甲基偶氮哇盐(MTT)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下调sur v inin对化疗药物顺铂增加细胞凋亡和减少存活率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抗凋亡分子Bcl-2以及促凋亡分子Bax的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survivin-si RNA成功转染U-2OS细胞株后,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U-2OS细胞株中survivin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下调survivin可促进化疗药物顺铂对U-2OS细胞株存活率降低及生长抑制率增加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Bax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可促进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凋亡,并增加其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为以survivin作为靶基因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SIRNA 肉骨瘤细胞株U-2OS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架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段宁 张文韬 +2 位作者 程辉光 焦宁 张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0期5935-593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严重开放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2例...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严重开放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2例,为胫腓骨近端骨折或波及膝关节,固定时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30例,为胫腓骨中段骨折,固定时不跨关节,C组18例,为胫腓骨远端骨折或波及踝关节,固定时需跨踝关节固定。分别对其进行单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统计,对比观察各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A组下肢功能优良率为83.3%;B组为96.7%;C组为83.3%。下肢功能恢复情况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膝66.7%,踝91.7%;B组为膝93.3%,踝96.7%;C组为膝94.4%,踝72.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组与A、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关节恢复情况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关节活动度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涛 郝林杰 +4 位作者 宋伟 王军 程辉光 张育民 文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4例严重膝外翻畸形,所有患者均行髌骨置换。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HSS... 目的探讨经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4例严重膝外翻畸形,所有患者均行髌骨置换。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4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3.4(22~4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偏离机械力线均<3°,均无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无菌性松动及膝关节不稳等发生。术后1例出现膝关节腔积液,给予关节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定期换药后愈合。19例术前存在膝前痛,术后仅1例残存膝前疼痛,但疼痛较术前减轻,VAS评分为3分,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有效。末次随访时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增加了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了膝前疼痛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畸形 髌旁外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