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运麒 杨蔚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4年第5期68-70,共3页
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 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充分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本文拟就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几点初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综合实力 建设文化 中共中央 三中全会
下载PDF
李季《社会主义史》马克思章的译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运麒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8期61-70,共10页
作为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的白话文著作,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在20世纪20年代热销一时,毛泽东同志曾将其列为影响他接受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本书之一。受20世纪中国文化需求的驱动,李季选定《社会主义史》着手翻译。该著在马克思... 作为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的白话文著作,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在20世纪20年代热销一时,毛泽东同志曾将其列为影响他接受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本书之一。受20世纪中国文化需求的驱动,李季选定《社会主义史》着手翻译。该著在马克思主义专业术语的译介上兼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特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鲜明特色。但在一些重点词汇的译介上,李季更倾向于从汉语中选择新的对应词来取代日语词。这一方面体现了译介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译者将中华文化中心化的趋势。胡贻谷《泰西民法志》是克卡朴《社会主义史》的第一个中译本,与李季《社会主义史》在翻译动机与风格方面十分迥异,但在马克思的观点阐释和翻译策略方面却存在相似性。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早期译介的规律以及“归化”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社会主义史》 李季 译介 归化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运麒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70,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内核是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利益的追求和共同的责任担当,体现的是中国在实现本国发展基础上对世界的合理观照。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经历了冲突的原点和互动中的初步萌发,目前正处于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内核是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利益的追求和共同的责任担当,体现的是中国在实现本国发展基础上对世界的合理观照。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经历了冲突的原点和互动中的初步萌发,目前正处于构建阶段。面对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不均衡的发展、不理性的文化判断和不对等的责任义务,我们应该加快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强化周边外交,以共同的价值观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参与全球治理,身体力行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当前,我们正处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关键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多点爆发,凝聚共识、共同作为和共担责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为抗击疫情提供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成逻辑 实践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人的精神困惑初探——兼谈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4
作者 程运麒 《伦理与文明》 2015年第1期258-265,共8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困惑。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儿女自我认同的“根”和“源”,是整合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是中国道路、中国力...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困惑。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儿女自我认同的“根”和“源”,是整合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是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之魂。只有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华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并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容应对国内和国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困惑 中国精神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5
作者 程运麒 《知识经济》 2014年第13期68-69,共2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又对自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如何对待自然界,实质上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与自然和谐是人全面发...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又对自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如何对待自然界,实质上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与自然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索取、享受并损害着自然环境和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的束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生态文明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环境危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动态学习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历程、经验和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程运麒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动态学习有助于根基的夯实和稳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学习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学习重点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从百年学习积淀...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动态学习有助于根基的夯实和稳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学习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学习重点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从百年学习积淀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党善于抓关键少数,擅长利用党的组织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能够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宣传和教育全体党员,并积极探索学习制度,保证学习实效。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政策的学习与落实、群众路线的学习与践行、党章党规的学习和内化、廉政建设经验的学习与总结,并形成动态学习与政治生态建设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是党的建设应当重点发力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动态学习 政治生态 百年历程 经验启示
原文传递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历程、成就与意义——北京大学第7届“未名论坛”会议综述
7
作者 谢超林 程运麒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27,共3页
2017年1月11日至1月15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道路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7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论坛”(简称“未名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 2017年1月11日至1月15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道路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7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论坛”(简称“未名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全国数十所高校和党校、研究机构的50多名博士生参加了论坛。顾海良、陈学明、季正聚、杨国荣、刘杰、王东、杨河、孙熙国、孙蚌珠、孙代尧等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论坛主题“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历程、成就与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世纪 论坛 意义 成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工作中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作用研究--评《广播电视学导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运麒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关注民情民意、关心人民大众、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发展大局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新时代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多样的社会心理,...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关注民情民意、关心人民大众、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发展大局的重任。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区、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新时代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多样的社会心理,使得各种主流思想文化面临多变的发展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地。因此,广播电视必须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利用自身宣传优势,在思政工作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引导作用 广播电视学 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 主流思想 民情民意 思政工作 主流媒体
原文传递
海外学者视域下毛泽东与新中国现代化的开启
9
作者 程运麒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10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描绘新中国的发展蓝图,特别凸显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下追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新中国的现代化在民族化的表现形式下呈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尽管这一探索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描绘新中国的发展蓝图,特别凸显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下追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新中国的现代化在民族化的表现形式下呈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尽管这一探索遭遇了一定挫折,但由此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对新中国现代化的开创式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海外研究视角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溯源和追踪,一方面,可以梳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语境,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化建设的大致脉络;另一方面,借助历史的棱镜有助于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海外学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