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冯缘 程邦君 +1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000 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0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865±183)N和(1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外后侧平台骨折 外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螺钉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邦君 罗轶 +1 位作者 黄俊伍 冯晓兵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1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1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分别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34例)和"L"形钢板内固定(27例)。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空心螺钉组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4%;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时,采用空心螺钉或"L"形钢板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螺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牢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邦君 尹占奇 +2 位作者 郑兆宽 刘志忠 陈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比较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09例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逆行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4例)和穿支岛状皮瓣组(采... 目的比较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09例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逆行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54例)和穿支岛状皮瓣组(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55例),比较两组皮瓣两点辨别觉及手指功能TAM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5±2.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皮瓣区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及手指功能TA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外形及感觉均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供区愈合好,外观平整,无瘢痕挛缩,主、被动活动良好。术后12个月两组手指功能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都是较理想的方法,临床操作中宜优先选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穿支皮瓣 手指末端 皮肤缺损 指固有动脉
下载PDF
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邦君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2期56-60,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Robinson ⅡA和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符合Robinson分型诊段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95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TEN组)...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Robinson ⅡA和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符合Robinson分型诊段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95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TEN组)、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MIPPO组)和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ORIF组)。比较三组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材料费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复查。切口长度: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长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手术时间:微创经皮内固定组和弹性髓内钉固定组短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多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材料费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多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长于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和微创经皮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案在治疗Robinson ⅡA和ⅡB型锁骨中段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随着人们对皮肤美观的追求,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内固定技术将变得越来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弹性髓内钉 微创经皮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中巧遇腹茧症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程邦君 赵登秋 邬叶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400-400,39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右中上腹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中上腹持续性锐痛,伴有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不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进食后反酸,无嗳气。精神、饮食、大小便可。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口服珍菊降压片。4...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右中上腹疼痛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中上腹持续性锐痛,伴有右肩部放射性疼痛,不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进食后反酸,无嗳气。精神、饮食、大小便可。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口服珍菊降压片。4年前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查体:BP 140/80 mmHg,P 80次/分,神智清楚,呼吸平稳,胸部外形平坦,呼吸音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茧症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骨斑点症
7
作者 程邦君 朱成成 +1 位作者 黄俊伍 赵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318-319,310,共3页
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的由于次级松质骨吸收失败而导致的硬化性骨结构异常性疾病。现结合相关文献将有其病因、临床特点、近年诊治进展等综述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骨斑点症 诊治进展
下载PDF
巨大胆囊息肉1例报告
8
作者 程邦君 赵登秋 +1 位作者 周龙翔 邬叶锋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20-320,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2周入院。有其弟死于胆囊癌的家族病史。查体:T36.3℃,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2周入院。有其弟死于胆囊癌的家族病史。查体:T36.3℃,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除乙肝两对半示H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 巨大
下载PDF
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9
作者 陈琦 张弛 +2 位作者 罗轶 程邦君 何耀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比较二者的抗压刚度和失效载荷。方法纳入20例人工肱骨标本,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PHILOS钢板固定(n=10),B组采用髓内钉固定(n=10),比较两组轴向压缩...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比较二者的抗压刚度和失效载荷。方法纳入20例人工肱骨标本,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PHILOS钢板固定(n=10),B组采用髓内钉固定(n=10),比较两组轴向压缩试验抗压刚度、剪切力压缩试验抗压刚度、失效载荷。结果A组轴向压缩试验抗压刚度为(166.5±19.7)N/mm,B组轴向压缩试验抗压刚度为(202.6±16.8)N/mm,A组轴向压缩试验抗压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9,P<0.001)。A组剪切力压缩试验抗压刚度为(145.9±37.7)N/mm,B组剪切力压缩试验抗压刚度为(191.1±16.5)N/mm,A组剪切力压缩试验抗压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03)。A组轴向压缩试验失效载荷为1675~2000 N,B组的轴向压缩试验失效载荷均为2000 N,B组整体失效载荷高于A组。结论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固定中,髓内钉相对于PHILOS钢板在轴向压缩试验、剪切力压缩试验和失效载荷中拥有更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0
作者 程邦君 罗轶 +2 位作者 冯晓兵 黄燕峰 张晓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1-596,共6页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3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23~70岁,...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3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5岁。根据后踝骨折固定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例(空心钉组),“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钢板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情况,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中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7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5.8个月。空心钉组2例失访。两组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感染征象。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未发现后踝骨折复位明显丢失。钢板组有1例术后躅趾出现垂状趾畸形,可能与蹲长屈肌肌肉痉挛有关,且在钢板取出后病情好转不明显。末次随访时,Baird—Jackson评分:空心螺钉组优18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钢板组优17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P〉0.05)。结论空心螺钉和“L”形钢板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均是稳定固定,均可减少髋关节功能异常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后踝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程邦君 赵登秋 邬叶锋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膜病变,目前病因仍不明。长期以来,由于临床认识不够,术前漏诊、误诊较多。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将有关病因、临床特点、近年诊...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膜病变,目前病因仍不明。长期以来,由于临床认识不够,术前漏诊、误诊较多。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将有关病因、临床特点、近年诊治进展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腹茧症 诊疗 腹膜病变 临床认识 术前漏诊 生活方式 社会环境
原文传递
WWOX抑癌基因和Nrf2转录因子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邦君 赵登秋 +1 位作者 邬叶锋 汤建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9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WWOX抑癌基因和Nrf2转录因子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WWOX和Nrf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4例、胆囊腺瘤标本2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WOX蛋白和Nrf2蛋... 目的研究WWOX抑癌基因和Nrf2转录因子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WWOX和Nrf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4例、胆囊腺瘤标本2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WOX蛋白和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WWOX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26/54)、75.0%(15/20)和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WOX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P<0.01)、Nevin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2)Nrf2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6/54)、20.0%(4/20)及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r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病理学分级(P<0.05)、Nevin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3)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有结石无显著关系(P>0.05)。(4)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20,P<0.01)。结论 WWOX和Nrf2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WWOX和Nrf2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WWOX NRF2
原文传递
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组织皮肤缺损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邦君 郑兆宽 +2 位作者 刘志忠 黄俊伍 罗轶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并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8例92指,均以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 目的 总结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并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8例92指,均以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皮支为血管蒂的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同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结果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8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皮区均Ⅰ期愈合.随访73例79指,随访时间3.0~12.0个月,平均(7.8±2.5)个月.术后外形及感觉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动态的两点辨别觉恢复至4.0~8.0 mm,平均(5.3±0.9) mm;静态的两点辨别觉4.0~9.0 mm,平均(5.8±1.2) mm.手功能关节总体活动度(TAM)法测定:优67指,良7指,可5指,差0指,优良率达93.7%.结论 该术式不牺牲手指主要血管和神经,采用中节指背非功能面皮肤为供区,并同时通过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感觉,不需二次手术,为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背侧支 穿支皮瓣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固有神经
原文传递
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联合前侧拉力螺钉或后外侧支撑接骨板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邦君 毛冯缘 +2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何耀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比较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后外侧骨折块和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后外侧支撑接骨板固定骨折块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3例SchatzkerⅡ... 目的:比较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后外侧骨折块和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后外侧支撑接骨板固定骨折块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3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采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前侧拉力螺钉固定治疗的前侧拉力螺钉组15例和采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后外侧支撑接骨板固定治疗的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ysholm评分;通过Rasmussen放射学评分系统对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放射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情况发生,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前侧拉力螺钉组伤口未发生感染,均Ⅰ期愈合,2例复位关节面再次塌陷;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未发生复位关节面再次塌陷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P=0.047;t=2.543,P=0.019)。后外侧支撑接骨板组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ysholm运动评分均优于前侧拉力螺钉组(t=2.315,P=0.026;t=2.251,P=0.02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37;t=2.597,P=0.033)。结论:对于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骨折的患者,通过尽量偏后放置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调整锁定钉方向来固定胫骨平台外侧柱和后外侧骨折块,同时加用前侧拉力螺钉来固定后外侧骨折块的效果欠佳;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使用支撑接骨板固定牢固,术后疗效满意,但需要术者对解剖知识掌握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接骨板
下载PDF
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1 位作者 罗轶 何耀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均行PHILOS钢板联合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钢... 目的探讨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8例,均行PHILOS钢板联合肱骨近端内侧支撑钢板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2个月,行X线检查测量肱骨颈干角,评估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并计算优良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例手术时间85.0~140.0(105.0±13.7)min,术中出血量130.0~210.0(175.0±16.8)mL,切口匀Ⅰ期愈合。随访至2020年1月,28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0~21.0(14.9±3.9)周,肱骨颈干角126.0°~142.0°(136.7°±10.4°),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92.86%,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肩峰撞击、肱骨头内翻及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PHILOS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可恢复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NeerⅢ型 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钢板 支撑钢板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1 位作者 罗轶 何耀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采用单纯外侧PHILOS钢板和外侧PHILO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其中32例采用单纯外侧PHILOS钢板治疗(单钢板组),另33... 目的观察比较采用单纯外侧PHILOS钢板和外侧PHILO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5例,其中32例采用单纯外侧PHILOS钢板治疗(单钢板组),另33例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双钢板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12个月肱骨颈干角、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发生,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双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大于单钢板组(P<0.01)。双钢板组在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Neer评分和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的评分明显高于单钢板组(P<0.01)。在术后第12个月末次随访时,双钢板组的肱骨颈干角较单钢板组更加接近正常值(P<0.01)。结论对于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内侧柱损伤的患者来说,采用外侧PHILOS钢板结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可以提高肱骨近端内侧稳定性及肱骨近端整体牢固性,降低术后骨折复位丢失、肱骨头内翻、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早日行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NeerⅢ型 PHILOS钢板 支撑钢板
原文传递
不同截骨角度下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未植骨和植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43-947,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研究胫骨内侧不同截骨角度下楔形截骨处未植骨和植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胫骨内侧不同截骨角度下楔形截骨处未植骨和植骨的内固定胫骨近端模型,然后将胫骨远端固定,分别...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研究胫骨内侧不同截骨角度下楔形截骨处未植骨和植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胫骨内侧不同截骨角度下楔形截骨处未植骨和植骨的内固定胫骨近端模型,然后将胫骨远端固定,分别在胫骨近端内外侧加载480 N和720 N的载荷应力,比较胫骨内侧截骨角度在8°、10°、12°、14°和16°下楔形截骨处未植骨和植骨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在楔形截骨处未植骨时,当截骨角度在8°、10°和12°时,其总体应力和位移及接骨板应力和位移都比较接近,差别不大;当截骨角度超过12°,在14°和16°时,其总体应力和位移及接骨板应力和位移都随着截骨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楔形截骨处植骨时,在5个不同的截骨角度下,其总体应力和位移及接骨板应力和位移都比较接近,差别不大。结论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手术时,当截骨角度≤12°,临床可以不植骨,术后患肢可以早日行功能锻炼;当截骨角度>12°,建议楔形截骨处行植骨以增强胫骨近端稳定性,降低手术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胫骨 骨关节炎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Ⅱ期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18
作者 程邦君 刘志忠 +3 位作者 郑兆宽 黄俊伍 罗轶 赵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第2~5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3例89指,均以指固有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结果术后5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 目的总结应用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第2~5指末端皮肤缺损患者73例89指,均以指固有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结果术后5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皮区均Ⅰ期愈合。随访67例80指,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外形及感觉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触痛,耐寒冷,静态的两点辨别觉恢复6~9 mm,平均7.2 mm。手功能TAM法测定:优65指,良9指,可6指,差0指,优良率达92.5%。结论指固有动脉倒转皮瓣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取材隐蔽,对手部美观影响小,可取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供区损伤小,利于推广,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较好的一种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倒转皮瓣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71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程邦君 周龙翔 +1 位作者 邬叶锋 赵登秋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 分析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以期降低胆道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进行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结果胆道结石的残余或再生占胆道再手术... 目的 分析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以期降低胆道再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进行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结果胆道结石的残余或再生占胆道再手术的76.1%(54/71),而由非结石性胆道狭窄所致占15.5%(11/71),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原因分别占4.2%(3/71)。结论胆道再手术的原因目前仍以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为主,但其他原因如非结石性胆道狭窄及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等也不可忽略。降低胆道再手术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初次合理的手术方式、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 胆道结石 再次手术 胆道疾病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45
20
作者 汤建燕 邬叶锋 +2 位作者 程邦君 熊强 赵登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8-501,共4页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FTS)作为一种前沿理念被陆续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大部分胃肠FTS的指标建立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基础上,或以加速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特点,笔者就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进展作...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FTS)作为一种前沿理念被陆续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大部分胃肠FTS的指标建立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基础上,或以加速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特点,笔者就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功能 手术期间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