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金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程邦雄 陈晓红 金锺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共6页
本文讨论孙诒让甲骨文考释中,利用金文材料的情况:一共引述金文322条次,涉及到19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主要有"以金文偏旁证甲骨文单字"、"以金文单字证甲骨文偏旁"、"以金文偏旁证甲骨文偏旁"等五种形... 本文讨论孙诒让甲骨文考释中,利用金文材料的情况:一共引述金文322条次,涉及到19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主要有"以金文偏旁证甲骨文单字"、"以金文单字证甲骨文偏旁"、"以金文偏旁证甲骨文偏旁"等五种形式。另外,文章还讨论了金文、甲骨文互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金文 比较
下载PDF
“鬼”字形义浅探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字 文化
下载PDF
“德”字形义溯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邦雄 谭飞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甲骨文字以道路与视直绳之目会意,取象于取直以修衢道的做法。彳为道路,后引申指道德品行、思想主张。为以目视绳取直,后引申用于评价人的行为。它们意义发展上的相同处为意义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加上取直以修衢道与按正道行事有很大的相... 甲骨文字以道路与视直绳之目会意,取象于取直以修衢道的做法。彳为道路,后引申指道德品行、思想主张。为以目视绳取直,后引申用于评价人的行为。它们意义发展上的相同处为意义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加上取直以修衢道与按正道行事有很大的相似性,于是指人的品行操守成为的主要义项。意义的变化促使字形也有相应的演变,加"心"巩固了意义的发展,并使意义表现得更为明晰,因之,德遂成为主要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 结构 意义演变
下载PDF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义近形符通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讨论孙诒让考释甲骨文中利用“义近形符通用”现象的情况。孙诒让首先发现了古文字中存在着“义近形符通用”现象,并是利用这种现象考释甲骨文的第一人,但其未从理论上加以归纳总结。论文整理了《契文举例》中“义近形符通用”的例子。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考释 形符 通作
下载PDF
释“對” 被引量:7
5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58,共3页
古文字中,“對”字的构形取象,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本文首先从甲骨文切入,利用出土器物材料,证明“對”字所从之“ ”“工”即古代收丝器,然后通过《说文》中从“ ”之“黹”、战国文字中从“ ”之“ ”、甲金文“對”等字形... 古文字中,“對”字的构形取象,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本文首先从甲骨文切入,利用出土器物材料,证明“對”字所从之“ ”“工”即古代收丝器,然后通过《说文》中从“ ”之“黹”、战国文字中从“ ”之“ ”、甲金文“對”等字形体的比较分析.认为“對”等字所从之“ ”的构形取象来自“织绣积绕丝线物品”,与《说文》“ 生 ”之“ ”有别;最后得出结论,“對”是一个会意字,会“以手持区或工积绕丝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 《说文》 无定 古文字 构形 字形 会意字 出土器物 甲骨文 甲金文
下载PDF
《论语》中的称谓与避讳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论语》中的称谓与避讳研究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谈及“避讳”,要涉及到人的名字,谈到称谓也必然涉及到人的名字,“名字”的功用是什么?这恐怕须因时而异,汉唐有别,古今不同。许慎《说文·口部》认为:“名,自命也。从口从... 《论语》中的称谓与避讳研究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谈及“避讳”,要涉及到人的名字,谈到称谓也必然涉及到人的名字,“名字”的功用是什么?这恐怕须因时而异,汉唐有别,古今不同。许慎《说文·口部》认为:“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弟子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对称代词 “吾” 叙述语言 称名 “尔” 文字形体
下载PDF
“一不留神”的非“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程邦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本文讨论“一不留神”的非“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认为这种用法是“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的延伸,仍然符合“一不留神”所致结果所具备的消极性特征。这种消极性结果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危险错误”“不好”等客观性消极结果,也包括“... 本文讨论“一不留神”的非“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认为这种用法是“防备危险或错误”用法的延伸,仍然符合“一不留神”所致结果所具备的消极性特征。这种消极性结果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危险错误”“不好”等客观性消极结果,也包括“不希望”“出乎意料”等主观性消极结果。这种消极性结果可分为程度不同的四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一不留神” 语法 消极性 语义特征
下载PDF
释“美轮美奂” 被引量:4
8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0+80,80,共2页
释“美轮美奂”程邦雄“美轮美奂”原作“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出自《礼记·檀弓下》。郑玄注:“轮,轮,言高大;奂,言众多。”依郑玄注释,“美轮美奂”是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唐孔颖达疏《檀弓下》文则说:“心讥... 释“美轮美奂”程邦雄“美轮美奂”原作“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出自《礼记·檀弓下》。郑玄注:“轮,轮,言高大;奂,言众多。”依郑玄注释,“美轮美奂”是用来称赞屋宇高大众多之美的。唐孔颖达疏《檀弓下》文则说:“心讥文子饰丽,故佯而美之也。轮谓轮,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汉语大词典》 礼记·檀弓 郑玄注 说文通训定声 茅茨不剪 汉语成语 语言研究所 《辞源》 字词典
下载PDF
说“连及” 被引量:3
9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7,共7页
关键词 折杨柳 词语形式 《古文尚书疏证》 词汇意义 修辞表达 百步穿杨 左传 类义 双音节词 连类而及
下载PDF
古汉语简约性的语言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邦雄 胡良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词类活用、辞格运用所体现出的古汉语简约性特征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旨在为理解古汉语这一特征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式。
关键词 古汉语 语言学分析 词类活用 用语 简约性 理解 意义 辞格运用 形式 具体
下载PDF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石鼓文、古币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孙诒让甲骨文字考释中利用石鼓文、古币文等古文字材料的情况。其中石鼓文13例,古币文4例。孙诒让在考释中,主要运用了比较、偏旁分析等方法.论文还总结了孙氏“以单字证偏旁”“以偏旁证单字”等具体的考释条例。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石鼓文 古币文 古文字
下载PDF
孙诒让的甲骨文考释与《说文》中之古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
孙诒让的“古文”有专指和泛称的差别:专指时是《说文》中的古文,泛称时是小篆以前的汉字形体。孙诒让是利用《说文》古文材料来考释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用以单字证单字、以偏旁证单字、以偏旁证偏旁等方式来考释甲骨文。
关键词 孙诒让 甲骨文 考释 《说文》 古文
下载PDF
“动静”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邦雄 许红菊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动静"先由词组时的"行动和止息"义演变为概括性的"行为举止"义;然后在组合关系变化的推动下,进一步转指为"‘行为举止’的情况"义,并最终泛化为"(探察的)情况"义,从而完成了词汇化... "动静"先由词组时的"行动和止息"义演变为概括性的"行为举止"义;然后在组合关系变化的推动下,进一步转指为"‘行为举止’的情况"义,并最终泛化为"(探察的)情况"义,从而完成了词汇化。"动静"词汇化的意义是由"动"、"静"共同参与形成的,偏义成词说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 词汇化 偏义
下载PDF
释“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关键词 考释 “五”形体 意义
下载PDF
释“櫜”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邦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 本文讨论殷周金文里的“”字。过去或隶释为“”“”,或释读为“韔”。本文通过形体、文字符号系统、语境、训诂、字词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认为该字应该释为“”字。本文提出,在古文字的考释中,当一个意义(词)不止一个字与之对应时,要综合考虑被释字本身的形、音、义和被释字之外的文字系统、词义系统、语境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櫜” 殷周 金文 考释 古文字 形体 文字符号系统 语境
下载PDF
说“屯”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甲骨文 《说文》 郭沫若 本义 于省吾 说文解字 词义系统 董作宾 “一” 盈满
下载PDF
再释“沦胥”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再释“沦胥”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沦胥”,《诗经》凡三见。分别是《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小雅·小》“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和《大雅·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三例的句式极为相似,“沦胥... 再释“沦胥”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沦胥”,《诗经》凡三见。分别是《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小雅·小》“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和《大雅·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三例的句式极为相似,“沦胥”的意思当相同。《雨无正》毛传:“沦,率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字 《诗经》 《雨无正》 介宾结构 朱熹 《经义述闻》 《释名》 《说文解字注》 “于” 语法结构
下载PDF
释“*(籆)”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邦雄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字。从“*”字的取象构形、构字偏旁、辞例、实物形体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字就是“籆”字。
关键词 古文字 甲骨文 金文 考释
下载PDF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8-82,共5页
本文讨论两个主要问题: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性”的意义。从哲学、逻辑、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历史上种种学说进行了分析清理,认为戴震论“性”最为切近事实,即孔子、孟子、荀子之“性”当所指相同,均指“与生俱来... 本文讨论两个主要问题: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性”的意义。从哲学、逻辑、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历史上种种学说进行了分析清理,认为戴震论“性”最为切近事实,即孔子、孟子、荀子之“性”当所指相同,均指“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弄明白这个问题对于正解理解“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有重要意义。二、“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命题的诠释。1.“上知”“下愚”的语言学解释:“上知”“下愚”是两个动宾结构,意谓“崇尚聪智”“轻视愚昧”。2.“上知”“下愚”在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中有“知”的因素;孔子“重脑轻体”的思想体现了“上知下愚”的精神;孔子“倡导求知、推崇学习”的主张中有“上知下愚”倾向。3.“上知”“下愚”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习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尚聪智 轻视愚昧 语言阐释 文化习尚
下载PDF
名字与自身同一"中的语言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文章讨论"名字与人自身同一"中的语言问题。认为言语呼叫活动、语言灵物崇拜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这种研究有助于对避讳等习俗的理解。
关键词 言语 名字 巫医 祝诅 禁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