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乡的恋歌——乡土诗人王老黑《水味歌谣》简论
1
作者 程金阶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2-55,共4页
一本不厚却富有特色的著作摆在我的桌上,读着读着,舍不得放下。这本著作就是乡土诗人王老黑的《水味歌谣》。读着《水味歌谣》,恰似品赏鱼汤,不是低档鱼汤,而是鲫鱼汤,脚鱼汤,味道鲜美,味道好极了。读着《水味歌谣》,仿佛喜闻花香,这花... 一本不厚却富有特色的著作摆在我的桌上,读着读着,舍不得放下。这本著作就是乡土诗人王老黑的《水味歌谣》。读着《水味歌谣》,恰似品赏鱼汤,不是低档鱼汤,而是鲫鱼汤,脚鱼汤,味道鲜美,味道好极了。读着《水味歌谣》,仿佛喜闻花香,这花香乃盛夏七月汈汊湖上阵阵荷香,扑鼻,沁脾,诱人。读着《水味歌谣》,如同生吃莲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上 热爱生活 水洼 音乐美 人生哲理 白描手法 情爱世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旧时代 元公
下载PDF
校园文学断想
2
作者 程金阶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6年第12期13-15,共3页
一中国校园文学始于何时?翻开中国文学史,似无记载。但窃以为,学校诞生之日,即校园文学孕育之时。大家熟知的《论语》,从校园文学角度考察,应算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较为成熟的校园文学作品——系列散文;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是我国第一... 一中国校园文学始于何时?翻开中国文学史,似无记载。但窃以为,学校诞生之日,即校园文学孕育之时。大家熟知的《论语》,从校园文学角度考察,应算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较为成熟的校园文学作品——系列散文;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校园文学家。不过,象这样值得骄傲的事例并不很多。一部中国文学史,名家大家不少,杰作精品也不少,但从先秦至晚清,有多少校园文学家,又有多少校园文学优秀之作呢?太少太少,少得列举几例也不易。唐诗宋词,难见校园诗歌;元明杂剧,难见校园戏剧;明清小说,难见校园小说。可喜的是,校园散文倒有一篇,而且是大家之名篇,韩愈《师说》!《师说》写于公元803年,流传后世,成为有口皆碑的说理散文,将其置入校园文学中,成为中国古代校园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高度的说理,雄浑的气势,炽烈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深刻而鲜明地将彼时代的崭新思想表达出来。今日读此文,仍不得不惊叹作者的识见之不凡,文采之出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经历史长河之冲洗,其熠熠光辉依然不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作品 中学生 新时期 文学社团 长篇小说 系列散文 校园戏剧 明清小说
下载PDF
一面舌耕 一面笔耕——徐焕云写真
3
作者 程金阶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6年第3期12-13,共2页
山东高唐县白秀文小朋友在读了徐焕云的儿童诗后给徐焕云寄来一张贺卡,上面画着一个充满爱心的阿姨,旁边写着稚嫩而端正的两个字——“好人”。徐焕云确实是好人,但不是“阿姨”,他是湖北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的一位年过半百的语文教师... 山东高唐县白秀文小朋友在读了徐焕云的儿童诗后给徐焕云寄来一张贺卡,上面画着一个充满爱心的阿姨,旁边写着稚嫩而端正的两个字——“好人”。徐焕云确实是好人,但不是“阿姨”,他是湖北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的一位年过半百的语文教师,温文尔雅的男性公民。给徐焕云戴上“好人”的桂冠,并非过脊,而是名实相副。就是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儿童诗 孝感市 语文教师 高唐县 湖北省 孝南 西湖 校园文学 山东
下载PDF
贫下中农永世不忘毛主席的恩情
4
作者 程金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6年第5期60-62,共3页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的噩耗,使我们刘集公社的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特别是我和我们公社十几位亲眼看见过毛主席、亲耳聆听过毛主席教导的同志,更加心痛欲裂,悲切万分。一幕幕的往事涌上了心头……
关键词 毛主席 毛泽东 公社
下载PDF
黄金年代(外一首)
5
作者 程金阶 《绿叶》 1997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黄金 母亲 年代 中国香港 东方 回归祖国 维多利亚港 五星红旗 师范学校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刘集公社是怎样取得粮棉高产的
6
作者 程金阶 《经济研究》 1965年第4期24-27,共4页
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位于举水西岸,是个主产棉花的平原地区。全公社有1,737户,6,465人。耕地7,201亩,其中旱地5,188亩。解放前这里是个十年九不收的“水袋子”地,又是个月亮晒得死庄稼的“菜篮子”田,怕旱怕涝。自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 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位于举水西岸,是个主产棉花的平原地区。全公社有1,737户,6,465人。耕地7,201亩,其中旱地5,188亩。解放前这里是个十年九不收的“水袋子”地,又是个月亮晒得死庄稼的“菜篮子”田,怕旱怕涝。自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现在,十一年来,刘集的社员群众,艰苦奋斗,把沙滩变成了良田,“水袋子”变成了粮仓,“菜篮子”变成了“棉花篓子”,“铁牛”代替了“黄牛”,“水龙”代替了水车。生产不断发展,收入逐年增加,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和壮大。特别是1964年,这里的农业生产出现了空前的大丰收。棉花总产94万余斤(皮棉),比1963年增长47%,平均亩产皮棉177.9斤,比1963年增长45.2%。粮食总产369万余斤,比1963年增长1.5%,其中棉花主要前茬小麦,4,603亩平均亩产332.3斤,1,927亩水稻平均亩产1,007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产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社 平均亩产 平原地区 集体经济 艰苦奋斗 年增长 高产 小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