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血液透析方法抢救急性甲醇中毒──附10例临床分析
- 1
-
-
作者
王月芳
陈菊萍
程静芬
蔡华
谭振骥
-
机构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科
-
出处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8年第4期8-8,共1页
-
文摘
为探讨抢救急性甲醇中毒的最佳治疗方法。1998年5月我院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疗10例急性甲醇中毒患者,配合应用激素、纠正酸中毒等治疗方法。结果1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无1例失明,结论:急性甲醇中毒应尽早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方法抢救急性甲醇中毒──附10例临床...
-
关键词
血液透析方法
临床分析
醇中毒
急性甲
治疗方法
配合应用
酸中毒
抢救成功
常熟市
人民医院
-
分类号
R459.5
[医药卫生—治疗学]
-
-
题名血液灌流抢救重症药物中毒5例临床观察
- 2
-
-
作者
蔡华
陈菊萍
程静芬
-
机构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
出处
《苏州医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00-201,共2页
-
文摘
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中的一种治疗性新技术,在我国临床应用仅十几年的时间,但已被公认是急救药物过量或中毒的首选治疗方法。近两年来,我院在开展血液透析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新技术,挽救了不少具有严重临床症状的药物中毒者,现将资料完整的5例报告如下:
-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抢救
重症药物中毒
解毒剂
-
分类号
R595.4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近代阿拉伯妇女文学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3年第4期20-24,共5页
-
文摘
本文所说妇女文学,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在古代阿拉伯民族二千年文学史上,妇女文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原因,并不是阿拉伯妇女缺乏文学才能,而是同阿拉伯民族的特殊历史文化形态直接有关,尽管如此,当时仍有一些女性冲破种种樊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如与先知穆罕默德同时代的女诗人韩莎(575~664),倭马亚朝女诗人莱拉·艾赫叶里亚(?~704),安达卢西亚女诗人婉拉黛(?~1091)等.从整个阿拉伯文学史上看。
-
关键词
妇女文学
女诗人
阿拉伯民族
莱拉
文学才能
妇女命运
学史
象征主义手法
短篇小说集
海勒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
-
题名法拉哈·安东及其小说创作
- 4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2期46-48,共3页
-
文摘
法拉哈·安东(1861~1922)生于黎巴嫩的特里波利,在基督教会学校念中、小学.16岁辍学,跟父亲做木材生意,后弃商进入特里波利罗马天主教学校.1897年,他在埃及亚历山大读到了卢梭、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
关键词
宗教人士
社会主义
小说创作
社会公正
阿拉伯
耶路撒冷
工厂主
革新派
黎巴嫩
基督教会
-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埃及两文化伟人的恩怨
- 5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3期48-50,共3页
-
文摘
这是一段现代阿拉伯文化史上的公案,涉及塔哈·侯赛因和艾哈迈德·爱敏。前者是饮誉世界的盲人文豪,后者是备受推尊的杰出学者,都出生于19世纪末的埃及农村,但塔哈是上埃及人,艾哈迈德是下埃及人。他们童年时代都在各自家乡的村塾中接受启蒙教育。 1902年,双目失明的塔哈由胞兄领着踏进了伊斯兰教最高学府爱资哈尔大学,
-
关键词
文化伟人
塔哈
爱资哈尔大学
阿拉伯文化史
开罗大学
伊斯兰文化
学术思想
伊斯兰教
埃及人
启蒙教育
-
分类号
K834.1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伊米丽·纳苏尔拉及其小说《人质》
- 6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5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当今黎巴嫩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伊米丽·娜苏尔拉于1935年出生在黎巴嫩南部克弗尔山村,少年时家境贫寒,靠移居美国的舅父资助才完成中学、大学学业。1958年,她从贝鲁特美国大学毕业,获教育学士学位,后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作品16部,其中大部分著作被译成英文与法文,小说《辉煌的一页》则编入黎巴嫩和埃及的中学教材。
-
关键词
黎巴嫩
长篇小说
贝鲁特
人质
从事新闻工作
文学创作
利害关系
中学教材
大学毕业
爱情婚姻
-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哈黛·萨曼及其代表作《75年贝鲁特》
- 7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4期25-26,共2页
-
文摘
哈黛·萨曼是叙利亚籍女作家(1942~),大马士革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随全家到贝鲁特,入贝鲁特美国大学深造.曾任新闻记者,从事文学创作后,名望日隆.不仅在文学艺术界,而且在教育界、新闻界、政治界享有盛誉。人钦佩她的艺术才华,有的敬仰她正派的人格,逐渐,她在阿拉伯世界越来越有影响,拥有越来越广大的读者群.哈黛·萨曼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主张是积极的,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间惨剧的世界上,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人类还为自身的生存权利即最基本的权利而斗争,因此,我们作为艺术家,没有功夫去采撷奇花异葩,或者去研究鸳鸯蝴蝶。无论生活怎样千变万化,艺术家都应当为现实社会服务,为争取政治自由服务,不讲谎话,反对压迫,不管这样做需要付出多大代价!”“我们阿拉伯民族现正经历着战争阶段,现代阿拉伯文学无疑应当站在人民大众一边.”“阿拉伯艺术家处在严酷的环境和条件之下,任务艰巨,然而,我们必须创作战斗的文学.”
-
关键词
贝鲁特
代表作
穆斯塔法
阿拉伯文学
艺术家
阿拉伯民族
美国大学
文学艺术
大学毕业
米尔
-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伊德里斯的小说创作
- 8
-
-
作者
程静芬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2期47-50,共4页
-
文摘
弃医从文的作家,在世界各国都不鲜见。中国有鲁迅、郭沫若,俄国有契柯夫,德国有布莱希特,而埃及也出了一位,这就是优素福·伊德里斯。伊德里斯在近代埃及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继迈哈穆德·台木尔、纳吉布·迈哈福兹之后涌现的又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虽然他于50年代才开始步入文坛,但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同他的前辈们相颉顽。他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在文学创作思想上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展现出了新的面貌。
-
关键词
小说情节
德里斯
弃医从文
艺术表现手法
纳吉布
中长篇小说
埃及人
优素福
内心独白
文学评论家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
-
题名陶菲格·哈基姆:从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
被引量:3
- 9
-
-
作者
程静芬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4-70,共7页
-
文摘
陶菲格·哈基姆(1898—1987)是埃及近代文学史上少数几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作家之一。就连198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也肯定他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并说“他仍将以崇高的形象长存在我们心中”。陶·哈基姆之所以如此备受赞颂,同他毕生勤奋笔耕。
-
关键词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史
国际影响
纳吉
长篇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
作品
文学风格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忠于自己的传统——爱德华·赫拉特答记者问
- 10
-
-
作者
程静芬
-
机构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
文摘
爱德华·赫拉特(1926—)埃及小说家、评论家,科普特族人,出生于历史名城亚历山大。196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任律师。1969年起从事新闻工作,现为赫勒万大学教授。青年时代即撰写小说,并翻译外国作品。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高墙》(1959)、《热恋的窒息和早晨》(1972)、《骄傲的时刻》(1972)、长篇小说《池塘和龙》(1979)、《火车站》(1979)、《沙漠边缘》(1983),评论集《七十年代的短篇小说》(1983)等。
-
关键词
开罗大学
毕业
学法
新闻工作
出版
法学院
大学教授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
小说家
-
分类号
I41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阿拉伯第一位女博士——苏海尔·盖勒玛薇生前采访记
- 11
-
-
作者
程静芬
-
机构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1997年第5期40-42,共3页
-
文摘
苏海尔·盖勒玛薇1911年生于开罗。1929年入埃及大学(现开罗大学)阿拉伯和东方语言文学系,1933年毕业,又师从文学大师塔哈·侯赛因,深入研究阿拉伯文学,1941年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阿拉伯女博士。以塔哈·侯赛因为首的埃及大学学术委员会,对她的论文作了严格的审议,还特邀外国的东方学家如德国的艾尤努·利特马伊(《一千零一夜》的德文译者)参加评议。当她的论文以全票获得通过被授予博士学位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埃及知识界举行隆重集会,庆祝第一位女博士的诞生。埃及报纸全都将此事作为重要新闻予以报导。自1941年后,许多埃及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给自己的新生女儿也取名'苏海尔',她简直成了全国女性的偶像。其后。
-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文学
女博士
开罗大学
文学批评
埃及人
民族文学
海尔
大学教师
采访
-
分类号
K833.8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走进童话教学
- 12
-
-
作者
程静芬
-
机构
安徽省祁门县祁山小学
-
出处
《江西教育》
2020年第24期30-30,共1页
-
文摘
童话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因其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灵动美妙的语言被小学生广泛接受和喜爱。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童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更多的优秀童话故事,教师该如何教学才能保证童话独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童话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不应强调语言文字训练,要尊重童话逻辑,要有童话味。一、利用插图,引发兴趣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彩色插图,童话故事中更是如此。受年龄影响,小学生最先被课文插图吸引。
-
关键词
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
引发兴趣
教学才能
课文插图
彩色插图
童话教学
童话故事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