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黎丹与青海近代民族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颐工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黎丹(1865-1938)湖南湘潭人氏,活跃在西北政坛上近20年。期间,致力于青海的经营开发,屡出良策,在青海建省,促进民族和解与团结,维护西藏主权,禁绝鸦片,保护人民免遭兵燹之灾等方面均作出过卓越贡献。特别是忧于西北文化底蕴之薄弱,一生... 黎丹(1865-1938)湖南湘潭人氏,活跃在西北政坛上近20年。期间,致力于青海的经营开发,屡出良策,在青海建省,促进民族和解与团结,维护西藏主权,禁绝鸦片,保护人民免遭兵燹之灾等方面均作出过卓越贡献。特别是忧于西北文化底蕴之薄弱,一生致力于西北文化教育事业,在兴办青海民族教育、沟通汉藏文化方面业绩更是独树一帜。其门下多出名噪一时的政治家、教育家及杰出翻译家,如朱绣、杨质夫等,其中不少人1949年后成为著名的教授、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丹 青海 近代 民族教育 文化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措施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将军楼——不朽的历史丰碑
2
作者 程颐工 《党的生活(青海)》 2004年第9期27-27,共1页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格尔木市这座世界上最年轻、成长最快的城市,如今她已是一座特色独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提到格尔木市的涎生与成长,自豪的格尔木人总会想起青藏公路的修筑,提起修筑这条公路的领导者——慕生忠将军。他们甚至会高...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格尔木市这座世界上最年轻、成长最快的城市,如今她已是一座特色独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提到格尔木市的涎生与成长,自豪的格尔木人总会想起青藏公路的修筑,提起修筑这条公路的领导者——慕生忠将军。他们甚至会高兴地带前来格尔木的客人去看看将军楼,那是这位将军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楼 青藏公路 慕生忠 生平事迹 艰苦奋斗精神
下载PDF
入藏日记(上)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质夫 吴均 程颐工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民国]23年(1934年) 8月28日星期二晴雨无常,晚大雨住香迪(shangs sde)上午,将居住哈喇乌苏一带纳书克等三十九族之族名、住地、头目、属民等列一详表,内包雍正时之原有道调查及现在情形,以备分别参考,4小时始毕事。下午6时许,黑河堪布... [民国]23年(1934年) 8月28日星期二晴雨无常,晚大雨住香迪(shangs sde)上午,将居住哈喇乌苏一带纳书克等三十九族之族名、住地、头目、属民等列一详表,内包雍正时之原有道调查及现在情形,以备分别参考,4小时始毕事。下午6时许,黑河堪布喜热卜丹增及昂索代表来此迎接本团,由尕本代表介绍,与黎师互相慰问后,作如下之谈话:1、奉西藏政府命令,谓中央有电,言青海省致祭达赖代表将至,故特来接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杨质夫 西藏 1934年 1935年
下载PDF
实地考察与藏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均 程颐工(采访整理)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57-59,共3页
研究藏学离不开实地考察。如果你是研究藏学的,说到佛教、教派、地缘政治,光凭空口说是不行的,所以说实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研究藏学经常是我抄你的,你抄我的,互相抄袭,想实地考察也没有资金、没有机会。当... 研究藏学离不开实地考察。如果你是研究藏学的,说到佛教、教派、地缘政治,光凭空口说是不行的,所以说实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研究藏学经常是我抄你的,你抄我的,互相抄袭,想实地考察也没有资金、没有机会。当然现在情况好了,比如最近《青海电视报》上刊登的长江、澜沧江江源考察,由于考察人员实地到了那里,效果就非常好。但也有遗憾之处,他们在当地停留的时间较短,对当地地下的文物、资源谈得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学研究 实地考察 地缘政治 电视报 澜沧江 当地
下载PDF
入藏日记(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质夫 吴均(整理) 程颐工(整理)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39-147,共9页
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 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的《藏汉小辞典》于1933年石印出版,系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汉藏双语辞典。发表过《塔尔寺概况》《西藏世族考》《西藏甘丹赤巴列传》等著述,并翻译了不少藏文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和其他人员共同创制了藏文新生体,研制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藏文字模,并提出后缀带点法、连串字等方法,填补了国内印刷行业空白。杨质夫先生的《入藏日记》系其作为以黎丹为团长的"西藏巡礼团"团员,于1934年4月自青海西宁起程及至1935年2月间所记的日记残卷,仅存2册。该日记对于青藏道程的探讨,山川描述,里程记载,地区垦殖叙述,颇有参考价值。本刊节选的杨质夫先生1934年8月28日至1935年2月3日间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其在西藏境内的行程和在拉萨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西藏社会各方面状态的第一手资料。文中除按新闻出版的规定改动数字、错别字外,其余专有名词一概保留原貌,未作改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杨质夫 西藏 1934年 1935年
下载PDF
持莲业力善成寺 法日智慧翻云浪——湟北名刹佑宁寺漫谈
6
作者 程颐工 《中国土族》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智慧 索南嘉措 达赖喇嘛 呼和浩特 祁连山 俺答汗 僧人
下载PDF
仰空长啸风舒舒 慕天席地真吾庐——简评黎丹其人及咏柴达木诗篇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均 程起骏 程颐工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号无我,湖南湘潭人。出之显宦之家,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孙、湖南都督谭延阎的表弟,副贡生身。早年曾任甘肃宁州知州、谭延阁的书记官等职。与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有交往。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镇总兵...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号无我,湖南湘潭人。出之显宦之家,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孙、湖南都督谭延阎的表弟,副贡生身。早年曾任甘肃宁州知州、谭延阁的书记官等职。与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有交往。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镇总兵马麒所赏识,“三顾茅庐”聘为“智囊团”首脑。1914年任西宁道尹。1930年1月,马麒正式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委黎丹任委员兼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诗篇 简评 毛泽东同志 辛亥革命 三顾茅庐 书记官 智囊团
下载PDF
骏马自由驰骋的地方——青海藏区的辉煌变化
8
作者 官却 程颐工 《中国西藏》 2003年第6期26-31,共6页
继去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欢度了建州50周年的喜庆日子,今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也相继举行了盛大的建州50周年纪念活动。半个世纪以来,青海藏区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成为经济建设这匹骏马自由驰骋的地方。
关键词 藏族自治州 青海 民族区域自治 经济发展 法律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 卫生教育事业 传统文化 生态建设 中国
下载PDF
金色梵教法幢 盛世再现辉煌——记塔尔寺大金瓦殿修缮工程竣工庆典
9
作者 官却 程颐工 《中国西藏》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金秋的莲花山慈云加被,欢腾的塔尔寺人潮涌动。修缮一新的大金瓦殿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拔地凌空,气势磅礴,金顶熠熠,飞檐入云,以无与伦比的庄严宝相展示于世人面前。
关键词 塔尔寺 盛世 莲花山 修缮 气势 再现 展示
下载PDF
在青藏高原上应用振动沉拔灌注桩技术及工程实践经验
10
作者 王忠良 程颐工 《西宁科技》 1996年第1期17-19,29,共4页
本文作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沉拔灌注桩及返捕复打技术在青藏高原上成功使有的民政部对灌注桩与惯用的预制桩做了比较。充分肯定了灌注桩的优越性。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该项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基基础 振动沉拨灌注桩 灌注桩
下载PDF
烟笼楼台殿横空 天然图画道藏界——西宁北山土楼观探幽
11
作者 程颐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土楼 道藏 图画 天然 1500年 《水经注》 道教宫观 西宁市 郦道元 旅行家 青海省 神祠 高三
原文传递
持莲业力善成寺 法日智慧翻云浪——记湟北名刹佑宁寺
12
作者 程颐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智慧 索南嘉措 达赖喇嘛 呼和浩特 祁连山 俺答汗 僧人
原文传递
江河源头的清真古寺——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13
作者 程颐工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西宁市 东关清真大寺 伊斯兰教 礼拜大殿 建筑艺术 经学研究
原文传递
试论喜饶嘉措大师与黎丹先生交往的历史意义
14
作者 程颐工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5,共6页
喜饶嘉措和黎丹是近代汉藏交流史上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20世纪30年代,在爱国主义的共同旗帜下,两位爱国老人以3年之期,共同谱写了一曲中华各民族血浓于水、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壮丽华章。文章主要通过对新近发现的珍贵文史资料——杨质... 喜饶嘉措和黎丹是近代汉藏交流史上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20世纪30年代,在爱国主义的共同旗帜下,两位爱国老人以3年之期,共同谱写了一曲中华各民族血浓于水、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壮丽华章。文章主要通过对新近发现的珍贵文史资料——杨质夫《入藏日记》的深入挖掘,展示了喜饶嘉措大师爱国爱教思想从自发走向成熟的重要成长历程;通过对喜饶嘉措与黎丹两位大师友好交往的探寻,以勾勒大师践行爱国爱教思想的足迹;以新的视角研究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和汉藏民族爱国情怀的融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饶嘉措 黎丹 杨质夫 《入藏日记》 汉藏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