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春丽 吴香梅 +4 位作者 金怡 王楠 宋岳涵 宋闰宇 程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5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诊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诊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 丁苯肽 通心络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下载PDF
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春丽 吴香梅 +4 位作者 金怡 王楠 宋岳涵 宋闰宇 程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8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诊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诊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治疗后2组患者的E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 丁苯肽 通心络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春丽 吴香梅 +4 位作者 金怡 王楠 宋岳涵 宋闰宇 程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目的观察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肽 通心络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程鹏玲 于春丽 宋闰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观察2组BDNF含量、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7、15、25d时血清BDNF含量均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血清BDN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9.622、10.189、23.956,P<0.05)。观察组绝对脑水肿体积和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t=-2.361、-2.798、-4.168、-2.301,P<0.05)。治疗25d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t=-4.076、-3.137,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t=3.098,P<0.05)。BDNF与BIHSS和mRS评分呈负相关(r=-0.734、-0.751,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698,P<0.05)。BDNF含量与绝对脑水肿体积和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呈负相关关系(r=-0.675、-0.681,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能够提高BDNF含量、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压氧 脑水肿 神经功能 BDNF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程鹏玲 于春丽 +2 位作者 宋闰宇 张玉波 刘振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AC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NIHSS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均P〈0.05),GCS评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4%(X2=6.125,P=0.013)。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ACH,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预后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 醒脑静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鹏玲 于春丽 +2 位作者 宋闰宇 王静娜 刘振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6期5159-5162,共4页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组)和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发病24 h内、3 d、7 d及14 d时血...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组)和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发病24 h内、3 d、7 d及14 d时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XTO)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两组的血清氧化应激产物超氧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分析血液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产物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在发病后7d各指标水平达到最高,发病后14d各指标水平低于发作≤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出血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最高,中量出血组其次,小量出血组各指标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IL-6、TNF-α、SOD及MDA水平均最高,中型组其次,轻型组各指标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产物 急性脑出血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7
作者 袁亚松 程鹏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12期236-236,共1页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当中抽取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当中抽取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