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沫若泛神论本质上是美学 |
税海模
|
《贵州社会科学》
|
2002 |
6
|
|
2
|
云南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审美价值及旅游入境人数分析 |
税海模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3
|
郭沫若资料学建设二题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3 |
5
|
|
4
|
关于创建郭沫若学的思考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1 |
4
|
|
5
|
蓝棣之“症候式分析”:透视生命深渊的“第三只眼” |
税海模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6
|
同一副古人骸骨 赋予过不同的艺术生命——《棠棣之花》版本研究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7 |
3
|
|
7
|
沫若文化的三个向度及其开发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4 |
3
|
|
8
|
从审美看九寨沟与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经营模式 |
税海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9
|
郭沫若人格流变简论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2 |
2
|
|
10
|
郭沫若研究的双重“祛魅” |
税海模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跨文明比较 |
税海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2
|
《郭沫若全集》的学理审视 |
税海模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13
|
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选择 |
税海模
|
《贵州社会科学》
|
2003 |
1
|
|
14
|
从知识传授型课程向素质培养型课程转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
税海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4
|
|
15
|
从中国美学境层创构理论解读《边城》 |
税海模
谢加明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6
|
李琼久画意画境谈 |
税海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3
|
|
17
|
郭沫若与基督教文化精神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7 |
1
|
|
18
|
郭沫若抗战时期的五彩人生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6 |
1
|
|
19
|
从学术学理层面反思《反思郭沫若》——就郭沫若研究二答自由主义 |
税海模
|
《郭沫若学刊》
|
2001 |
1
|
|
20
|
以人为本,升华教育职业道德境界 |
税海模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