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浩 王新 +5 位作者 李公平 唐成琼 杜新香 穆塔力普江 马栋辉 王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4988-4992,共5页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方法: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其中治疗长度是5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治疗长度是6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方法: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其中治疗长度是5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治疗长度是6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把15°、30°和45°宫腔管分别夹在固体水等效材料板(SP34)中,用CT(Philips Big Bore)机扫描,获得CT影像,传到后装治疗计划系统(Oncetrol Brachy4.1),在计划系统中标记出宫腔管,再安照病人的腔内治疗计划的设定参数(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布源,计算出剂量分布,把计划传送到后装治疗机的控制计算机上,把1.6 cm厚的固体水和宫腔管施源器放置在二维电离室矩阵(IBA,MATRIXX)面上,执行治疗计划,用MATRIXX进行测量,测量采用Movie模式。然后把该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导入MATIXX系统的OmniPro I'mRT软件,对比实际测量获得的剂量分布和计划系统计算给出的剂量分布。对比结果用Gamma指数(Δdose<3%,Δd=3 mm)量化。结果:对比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发现在每个计划中都存在一个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可达到100%(γ≤1),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距宫腔管施源器中心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3±0.1)cm。结论: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与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实测获得的剂量分布一致,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后装治疗 剂量验证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高危临床靶区变化及其对累计吸收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浩 王新 +5 位作者 李公平 唐成琼 王滢 穆塔力普江 马栋辉 王巨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79-383,共5页
【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放疗的全过程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都会改变。本研究观测高危临床靶区(HRCTV)在放疗期间变化程度,及这些变化对HRCTV累计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放疗结束的病人中任选22个病人,病... 【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放疗的全过程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都会改变。本研究观测高危临床靶区(HRCTV)在放疗期间变化程度,及这些变化对HRCTV累计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放疗结束的病人中任选22个病人,病人的体外放疗计划是基于放疗前的CT图像用VARIANECLIPSE制定,在CT图像上勾画出PTV。每个病人体外放疗共45Gy/25次。体外放疗两周后,开始体内放疗,每周1次,共4次28Gy。每次体内放疗前,基于病人的CT图像用NUCTRONONCENTRA制定内照射计划,在CT图像上勾画出HRCTV。每个病人有l组外照射计划CT图像和4组近距离治疗计划的CT图像。用ONCENTRA把近距离计划的CT图像导入ECLIPSE中,经过图像融合,观察测量4次体内放疗的HRCTV变化。观测外照射对每个HRCTV的D95变化。用HRCTV变形指数描述病人多次体内放疗之间HRCTV变化程度,用非PTV指数描述体外照射PTV不能完全覆盖体内放疗HRCTV的程度,用HRCTV相对于体外照射PTV剂量的相对剂量(RelativePTVDose,RPD)描述体外照射对HRCTV的累计剂量情况。结果:共计22个体外放疗计划和88个体内放疗计划被分析。HRCTV变形指数平均值为0.45±0.13,非PTV指数平均值为0.05±0.13,相对于体外照射PTV剂量的相对剂量为-0.02±0.13,RPD〉0共有50次,占56.8%(50/88),RPD=0共有8次,占9.1%(8/88),RPD〈0共有30次,占34.1%(30/88)。结论:宫颈癌每次体内放疗(时间间隔1周及以上)HRCTV变化较大,但基本都在外照射PTV内,HRCTV受到的累计体外照射剂量,大多数情况下不等于体外照射的处方剂量,在计算病人放疗累计剂量时,应针对每个病例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后装治疗 高危临床靶区 吸收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