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穆天民 初国君 刘庭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4-300,共7页
经过十年的研究、探索,深穴(沟)内降位—靠南壁—深埋的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即通过改变微地形,创造一个能改变微气象要素结构、微域水分再分配、积雪状况、和雪埋时间、活死地被物聚集特征的微生境,将苗木降位约20cm,靠近南壁的深埋(只露... 经过十年的研究、探索,深穴(沟)内降位—靠南壁—深埋的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即通过改变微地形,创造一个能改变微气象要素结构、微域水分再分配、积雪状况、和雪埋时间、活死地被物聚集特征的微生境,将苗木降位约20cm,靠近南壁的深埋(只露针叶量的1/4)栽植(穴状或沟状),通过1980—1985年1000亩中试和2660ha推广地的樟子松业已成林以及1987—1988年的模拟试验结果都证明,本项造林技术对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具有良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理 干旱 造林技术 预防
下载PDF
北京杨人工林及其环境系统水分运动、交换和贮存的生理生态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穆天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6,共8页
从土壤(S)-植物(P)-大气(A)连续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处理1986和1988两年实测数据,确定一批参数和函数关系并建立逻辑结构图的基础上,编制程序用微机对北京杨SPAC系统的水分吸收、贮存、水势和蒸腾等生理生态学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的短期(10天... 从土壤(S)-植物(P)-大气(A)连续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处理1986和1988两年实测数据,确定一批参数和函数关系并建立逻辑结构图的基础上,编制程序用微机对北京杨SPAC系统的水分吸收、贮存、水势和蒸腾等生理生态学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的短期(10天)变化做了逐时和逐日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微机实现的短期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各项相对误差一般在8%以下,个别最大的也不超过15%。本模型除理论意义外,还可用于预测苗圃地10天内土壤水分的变化,有助于指导灌溉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杨 SPAC系统
下载PDF
北京杨苗木群体内土壤预测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穆天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近代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已引入土壤(S)—植物(P)—大气(A)连续系统的观点和以力学、分子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为基础的能量概念。遵循这些观点,以内蒙古林学院教学苗圃内北京杨(Populus beijingensis Hsu)苗木群体与其环境所构成的SPAC系... 近代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已引入土壤(S)—植物(P)—大气(A)连续系统的观点和以力学、分子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为基础的能量概念。遵循这些观点,以内蒙古林学院教学苗圃内北京杨(Populus beijingensis Hsu)苗木群体与其环境所构成的SPAC系统为对象,根据均质非饱和土壤的一维流动基本方程,考虑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过程,在确定了一些参数和函数关系的基础上,用BASIC语言编制程序在ALPHA计算机上模拟了该系统中土壤水分的运动。研究结果表明,预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多在5%以下,其中最大的也不超过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群体 土壤 非饱和 一维流
下载PDF
预防樟子松生理干旱的造林技术
4
作者 初国君 穆天民 +1 位作者 刘庭跃 那达才德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1,共3页
一樟子松已发展到东北三省、内蒙古东西部、河北坝上、山西雁北、陕西北部、甘肃、新疆北麓、山东泰山等13个省市,仅“三北”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就发展到近4万公顷,大量资料表明:柞于松生态幅度宽、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在许多... 一樟子松已发展到东北三省、内蒙古东西部、河北坝上、山西雁北、陕西北部、甘肃、新疆北麓、山东泰山等13个省市,仅“三北”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就发展到近4万公顷,大量资料表明:柞于松生态幅度宽、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在许多引种区生长速度,田过原产地,有些地区树龄达20年,可以认为是“三北”地区沙地、低山丘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造林技术 生理干旱 预防
下载PDF
水,森林和人类—浅谈森林水文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穆天民 《森林与人类》 1991年第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森林 水文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