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作木构间的“树下老人”屏风画 被引量:3
1
作者 穆宝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是了解和分析当时人们的思想和信仰,特别是墓葬思想的重要凭证。"树下人物"画像是墓葬中特别是唐墓中的一个广为流传的题材,探讨这一题材在墓葬中的含义,我们需要运用文献资料,从"历史特殊论"... 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是了解和分析当时人们的思想和信仰,特别是墓葬思想的重要凭证。"树下人物"画像是墓葬中特别是唐墓中的一个广为流传的题材,探讨这一题材在墓葬中的含义,我们需要运用文献资料,从"历史特殊论"的角度严谨地把握史料与出土实物的对应关系,从中得出让人信服且有牢固文献支持的结论。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就有必要跳出"特殊论"的圈设,追本溯源,做出象征意义的解释。由于"树下老人"图像在山西出土较多,本文拟在山西地区唐代壁画墓中"树下老人"图像的基础上,探究其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葬 “树下人物” 画像 神树崇拜 丧葬观念
下载PDF
神秘性与世俗性的交融——元代山西地区墓室壁画的特征及墓室图像意义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穆宝凤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元代山西地区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壁画布局、题材内容的分类,建立出一个宏观的时空框架,通过对元代山西地区墓室壁画的特征以及山西地区元代墓室壁画的图像构成意义的分析,总结出元代墓室壁画神秘性与世俗性交融的时代特征,并... 本文通过对元代山西地区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壁画布局、题材内容的分类,建立出一个宏观的时空框架,通过对元代山西地区墓室壁画的特征以及山西地区元代墓室壁画的图像构成意义的分析,总结出元代墓室壁画神秘性与世俗性交融的时代特征,并以此而进一步分析山西地区壁画墓神秘性形成的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孝子图 神秘性 世俗性
下载PDF
“九日”与“二龙穿璧”的生殖和祈福意义阐释——论马王堆一号墓帛画的主题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穆宝凤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9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对马王堆T形帛画主题意义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凭借对于墓主人生活年代,或者"T"型帛画完成年代所流行的观念来判断,而要考虑在它之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俗。深入分析解读帛画的"九个太阳"、"二龙穿璧"两个... 对马王堆T形帛画主题意义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凭借对于墓主人生活年代,或者"T"型帛画完成年代所流行的观念来判断,而要考虑在它之前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俗。深入分析解读帛画的"九个太阳"、"二龙穿璧"两个图像的象征意义,马王堆帛画的主题意义实际上是祈福和安佑子孙繁衍不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意义 马王堆 帛画 意义阐释 生殖 生活年代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印度巴尔胡特大塔的无佛像雕塑
4
作者 穆宝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巴尔胡特大塔是印度无佛像时代著名的窣堵波建筑与佛教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出现佛陀的形象,而是以台座、菩提树、华盖、脚印、法轮等象征物寓意佛陀的存在,本文以巴尔胡特大塔的塔门和围栏的雕塑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无佛像时期佛教艺术... 巴尔胡特大塔是印度无佛像时代著名的窣堵波建筑与佛教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出现佛陀的形象,而是以台座、菩提树、华盖、脚印、法轮等象征物寓意佛陀的存在,本文以巴尔胡特大塔的塔门和围栏的雕塑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无佛像时期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及佛教题材中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的表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胡特 窣堵波 无佛像时代 佛教艺术 本生故事 佛传故事
下载PDF
元代山西屯留M1号壁画墓中的图像构成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穆宝凤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47,130,共6页
由于元代统治者"不封不树"的丧葬习俗,使得元代壁画墓均流行于民间,因此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它具有生活性及世俗性特征,而从未将其与"死后升仙"联系起来。从元代山西屯留M1号墓的墓室壁画图像构成可知,墓室壁画发展... 由于元代统治者"不封不树"的丧葬习俗,使得元代壁画墓均流行于民间,因此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它具有生活性及世俗性特征,而从未将其与"死后升仙"联系起来。从元代山西屯留M1号墓的墓室壁画图像构成可知,墓室壁画发展到元代应该是一种"双轨仪制",即世俗性与神秘性共存的发展模式,墓室壁画的世俗性特征并没有完全取代"死后升仙"思想,其神秘性的象征依然隐藏在墓室壁画的传统图像程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元代 屯留壁画墓 孝子图像 丧葬观念
原文传递
干漆夹苎造像的千年传承 被引量:2
6
作者 穆宝凤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59,共2页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干漆夹苎鉴真坐像,由鉴真弟子思托所制作。它造型优美、线条柔和,干漆夹苎技艺炉火纯青,被誉为"唐招提之冠"。一干漆夹苎造像,又称"夹纻造像",是用漆涂裹苎麻布的方法制作神像。中国自古即有以漆布或筥(竹器)造...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干漆夹苎鉴真坐像,由鉴真弟子思托所制作。它造型优美、线条柔和,干漆夹苎技艺炉火纯青,被誉为"唐招提之冠"。一干漆夹苎造像,又称"夹纻造像",是用漆涂裹苎麻布的方法制作神像。中国自古即有以漆布或筥(竹器)造冠之法,不过将此技术用于造像的开始年代已不可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漆 苎麻布 夹纻 思托 佛菩萨 佛教传入 唐招提寺 招提 《大唐西域记》 释迦方志
原文传递
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雕塑
7
作者 穆宝凤 《中国美术研究》 2016年第3期67-81,共15页
身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其中最耀眼夺目的是它的宗教文化,不仅种类丰富多彩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其中的佛教文化更是对亚洲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也深受印度的感染,尤其在... 身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其中最耀眼夺目的是它的宗教文化,不仅种类丰富多彩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其中的佛教文化更是对亚洲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也深受印度的感染,尤其在佛教初传中国的阶段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指引道路,引领了中国佛教造像时代的高潮到来。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度佛教艺术的早期阶段即佛像还没有产生的“无佛像时期”。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无佛像时期的雕塑,有菩提伽耶(Bodhigaya)大塔围栏、巴尔胡特(Barhut)和桑奇(Sanchi)大塔的塔门及围栏,以及南部阿马拉瓦蒂(Amaravati)大塔的围栏残片的雕塑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佛教艺术 早期阶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