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鲍曼的后现代性思想研究 |
穆宝清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2
|
后现代视域下的贡布里希艺术理论反思 |
穆宝清
邹广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3
|
后现代社会与消费主义——鲍曼对消费文化“综合症”的一种解读 |
穆宝清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大写的艺术”:贡布里希对黑格尔艺术史观的批判 |
穆宝清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5
|
贡布里希图像阐释的理论与方法 |
穆宝清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恰当”的意义:贡布里希图像阐释的方法与途径 |
穆宝清
|
《艺术生活》
|
2013 |
1
|
|
7
|
使用浙江大学《新编大学英语》的认识和体会 |
穆宝清
|
《交通高教研究》
|
2001 |
1
|
|
8
|
从“乌合”到“融合”——评朱国华教授《乌合的思想》 |
穆宝清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3 |
0 |
|
9
|
齐格蒙特·鲍曼人文主义社会学的文学动原 |
穆宝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浙大《新编大学英语》的认识 |
穆宝清
|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1
|
英汉词汇的文化阐释与认知 |
李玲
穆宝清
冯媛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2
|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思想 |
王凯军
穆宝清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9
|
|
13
|
一个普通学者的自我反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广胜教授访谈 |
邹广胜
穆宝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4
|
圣徒与国王之间——《亨利六世》的宗教伦理 |
邹广胜
穆宝清
|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
2012 |
0 |
|
15
|
作为艺术批评家的伽利略(上) |
欧文·潘诺夫斯基
刘云飞(译)
穆宝清(校)
|
《油画艺术》
|
2018 |
1
|
|
16
|
作为艺术批评家的伽利略(下) |
刘云飞(译)
穆宝清(校)
|
《油画艺术》
|
2018 |
0 |
|
17
|
伊格尔顿:重新坚定马克思主义——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
穆宝清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8
|
齐格蒙特·鲍曼的乌托邦思想 |
穆宝清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6 |
3
|
|
19
|
后现代社会的“道德论者”——鲍曼论有缺陷的消费者 |
穆宝清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3 |
0 |
|
20
|
当代莎士比亚传记书写中的感情用事与文学叙事 |
穆宝清
|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