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穆托航 杨俊超 张美玲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期126-127,共2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正相关,补充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近年来,HHcy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不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正相关,补充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近年来,HHcy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报道不断增多,总结H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对于高危人群筛选、脑梗死治疗、病情监测、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鉴于此,现将HHcy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雅丽 耿晓奇 +1 位作者 穆托航 魏敏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静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疏血通静滴联合甲钴胺肌注治...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静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疏血通静滴联合甲钴胺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及血糖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麻木、蚁行感、疼痛等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均显著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甲钴胺 穴位注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胰淀粉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翟 梁鲁 +1 位作者 穆托航 杨永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辅助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胰淀粉酶的影响。方法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辅助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胰淀粉酶的影响。方法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激素、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研究组排气恢复、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及排便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下降,胃动素(MTL)水平均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加味灌肠辅助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血清胰淀粉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柴芍承气汤加味 灌肠 胃肠功能 胰淀粉酶
下载PDF
赵翟副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初探
4
作者 穆托航 张美玲 赵翟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1期95-95,97,共2页
赵翟副主任医师认为黄疸病久不愈,感染蛊毒、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刺激均可导致肝硬化腹水。其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水瘀停于腹中。注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肝肾同源”理论,化瘀软肝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常... 赵翟副主任医师认为黄疸病久不愈,感染蛊毒、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刺激均可导致肝硬化腹水。其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水瘀停于腹中。注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肝肾同源”理论,化瘀软肝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常收效良好,现总结其临床经验,以飨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鼓胀 中医治疗 临床经验 赵翟
下载PDF
清热利湿护肝方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翟 穆托航 +1 位作者 薛敬东 董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5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护肝方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脾胃肺病科收治的102例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护肝方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脾胃肺病科收治的102例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护肝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胁下胀痛或不适、周身困重、纳呆、胸脘痞满、形态肥胖、肢倦乏力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GGT、AST、ALT、ALP、DBIL、TBIL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N水平升高,PAI-1、FGF21、sCD163、Vaspin、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护肝方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护肝方 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候积分 肝功能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穆托航 张美玲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684-1685,1688,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及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法)与对照组(4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及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法)与对照组(40例,缬沙坦),比较诊疗8周后两组血肌酐(Scr)水平、尿素氮(BUN)水平、血液黏稠度、中重度水肿发生率、中重度尿蛋白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N患者的Scr(67.71±7.41)mmol/L、BUN(4.96±0.61)mmol/L、血液黏稠度(1.79±0.18)mPa/s、中重度水肿发生率(50.00%)、中重度尿蛋白发生率(2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法后可互为补充,提高DN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改善其血液黏稠度,并能够有效缓解其水肿、尿蛋白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尿蛋白 糖尿病肾病 葛根芩连汤加减 缬沙坦
原文传递
盐酸纳洛酮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托航 张美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4期8-10,共3页
纳洛酮(NX)又称丙烯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拮抗药,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起效迅速,拮抗作用强。近年来临床上将NX广泛应用于急性中毒、急危重症抢救、神经系统疾病、儿科疾病、疾病鉴别等方面,提高了疾... 纳洛酮(NX)又称丙烯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拮抗药,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起效迅速,拮抗作用强。近年来临床上将NX广泛应用于急性中毒、急危重症抢救、神经系统疾病、儿科疾病、疾病鉴别等方面,提高了疾病治愈率,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并取得显著疗效,因此总结NX的临床应用进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对NX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 临床应用 进展
原文传递
桃红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美玲 穆托航 文国顺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23-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桃红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为46例,桃... 目的探讨桃红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为46例,桃红通痹汤组为46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心血管类西药进行对症治疗,桃红通痹汤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桃红通痹汤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常规治疗组和桃红通痹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空腹静脉血中各血脂水平,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桃红通痹汤组总有效率(86.9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由(5.34±1.08)次/周降至(3.89±1.01)次/周,桃红通痹汤组由(5.42±1.43)次/周降至(1.96±0.58)次/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由(8.04±2.02)min/次降至(4.26±1.31)min/次,桃红通痹汤组由(7.96±1.97)min/次降至(2.11±0.79)min/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桃红通痹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血脂指标比较,桃红通痹汤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DL-C水平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桃红通痹汤组的HDL-C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发生头晕、头痛、胃肠道不适、低血压者共4例(8.70%);桃红通痹汤组发生头晕、头痛、胃肠道不适者5例(10.8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协同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桃红通痹汤 疗效 血脂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