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场域中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通道芋头古侗寨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穆昭阳 曾舒 曾婷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1期94-101,共8页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日益加深,民俗文化旅游逐渐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兴起,并在生态、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旅游或是观光游,更多也是从一种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日益加深,民俗文化旅游逐渐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兴起,并在生态、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旅游或是观光游,更多也是从一种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保护与开发,本文便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以湖南怀化通道县的芋头古侗寨为例子,并与其他周边的类似景点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自己在对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建议和看法,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民族文化遗产 芋头侗寨 保护开发
下载PDF
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穆昭阳 颜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农业兴起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农耕种植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形成延传至今的农耕文化,并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和生存智慧。通过对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收集、分类整理,可以发现其中所体现出... 农业兴起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农耕种植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形成延传至今的农耕文化,并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和生存智慧。通过对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收集、分类整理,可以发现其中所体现出的客家人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观念。这有助于我们在认识和了解基本资源情况基础之上,对其现实利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由此可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激活其在保存农业物种资源、记录农业知识、传承农业民俗活动、维持可持续生态系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农业文化遗产 景观资源 生命史 赣南客家
下载PDF
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被引量:3
3
作者 穆昭阳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对民国时期民俗学的学术史梳理及其意义、影响等问题,学界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探讨。民俗学的兴起,迅速吸引并聚拢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知识群体,通过书信往来、为著作序、议题讨论等方式,在学校、报刊、学术团体等公共场域形成良性互动。学... 对民国时期民俗学的学术史梳理及其意义、影响等问题,学界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探讨。民俗学的兴起,迅速吸引并聚拢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知识群体,通过书信往来、为著作序、议题讨论等方式,在学校、报刊、学术团体等公共场域形成良性互动。学者与地方精英的文化交往被激活,在“眼光向下”的视野里,使民俗学充溢着浓郁的民间情怀。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为中心的福建民俗学,有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是值得回溯并加以审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知识互动 文化交往 民俗学运动
下载PDF
学科建设视域下的民俗学教学与民俗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穆昭阳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建国后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培养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相关专业人才,虽中间有所间断,但从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设立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对于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 建国后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培养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相关专业人才,虽中间有所间断,但从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设立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对于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充实研究人员队伍,增强学科力量,普及民俗教育方面着力颇多。在民俗学学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民俗学教学活动中的师资储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其中,不乏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理念创新,这些都成为推动民俗学学科繁荣发展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民俗学教学 民俗教育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被引量:22
5
作者 穆昭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5-28,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急剧扩张,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颇高,报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急剧扩张,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颇高,报纸、图书、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都给予了较多的表达机会和展演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媒介语境之中,并借助现代传媒的各种优势,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传播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穆昭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5-18,73,共5页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中占据一定分量,我们可以借此开展对未来民俗学学科面向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实践 知识生产 文化自觉
下载PDF
现状、问题与守承:天井侗族傩戏“咚咚推”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昭阳 胡延梅 杨长沛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1期87-95,共9页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是当地天井寨侗族人民在长时间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多彩侗族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咚咚推,与许多非遗项目一样,生...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是当地天井寨侗族人民在长时间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多彩侗族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咚咚推,与许多非遗项目一样,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本文对其生存环境、历史脉络与演出情况,以及目前传承的实情与知识谱系,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在访谈和田野的基础上,指出其当前自身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一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当下非遗传承过程中的诸多事象,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咚咚推 非遗 天井 传承人
下载PDF
个人实践、记忆与民俗传统的传承 被引量:5
8
作者 穆昭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传承的学问,立足当下回顾某种民俗传统的起源、发展与生成。通过追寻个人对某种民俗事象记忆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一种民俗事象的概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民俗传统实践中的个人、个人的口述史和生活史等等,成为民俗...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传承的学问,立足当下回顾某种民俗传统的起源、发展与生成。通过追寻个人对某种民俗事象记忆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一种民俗事象的概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民俗传统实践中的个人、个人的口述史和生活史等等,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关注对象。鉴于个人在民俗传统传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个人记忆与叙事之上,借助"口述史"和"生活史"的记录方法,做好个人访谈,也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传承 口述史 访谈
下载PDF
惩罚神话中的集体意识:吴刚伐桂与西西弗斯推石 被引量:4
9
作者 穆昭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用一种繁重、不断重复并且单调乏味的劳作,对人进行一种劳力惩罚和身体及精神的双重折磨,也许是最残酷的一种惩罚方式了。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神话中,西西弗斯手推巨石与吴刚持斧伐桂正是这样一种苦差事,两者不停地消耗着自身的气力,... 用一种繁重、不断重复并且单调乏味的劳作,对人进行一种劳力惩罚和身体及精神的双重折磨,也许是最残酷的一种惩罚方式了。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神话中,西西弗斯手推巨石与吴刚持斧伐桂正是这样一种苦差事,两者不停地消耗着自身的气力,却毫无成果,这样的劳作只能一直进行重不停歇。中西方两个不同世界里诞生的具有相似意味的神话,让我们看到了对于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和人类普遍的生存现实。在两个典型的惩罚神话中,体现着原始先民日常生活中强烈的集体意识,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神话 西西弗斯 吴刚 集体意识
下载PDF
民俗文化在报纸副刊中的传播——以《晨报副刊》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穆昭阳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3期21-27,共7页
从民俗文化与现代报纸副刊的关系来看,《晨报副刊》是一个最为典型的研究个案。尤其是在孙伏园编辑时期,有关民俗文化的文章明显增多,一时成为民俗传播的阵地。而报纸副刊有着传播文化的功能,文章便以《晨报副刊》为例,介绍该报在民俗... 从民俗文化与现代报纸副刊的关系来看,《晨报副刊》是一个最为典型的研究个案。尤其是在孙伏园编辑时期,有关民俗文化的文章明显增多,一时成为民俗传播的阵地。而报纸副刊有着传播文化的功能,文章便以《晨报副刊》为例,介绍该报在民俗学方面的成就,进而探讨民俗文化的传播意义,并开拓民俗传播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刊 民俗文化 传播
下载PDF
民众记忆、文化身份与故事讲述传统——以重庆走马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穆昭阳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12-17,共6页
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了言传身教的功能。通过传统的讲与唱的故事讲述活动,向听众传授了丰富的民间知识和地方传统,也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走马民间故事承载了千百年来巴渝大地广袤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 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了言传身教的功能。通过传统的讲与唱的故事讲述活动,向听众传授了丰富的民间知识和地方传统,也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走马民间故事承载了千百年来巴渝大地广袤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走马古镇的文化品牌,不仅凸显了古镇民众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代表古镇特色的民俗传统。走马民间故事与它的讲述者们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显示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古镇 故事讲述 民众记忆 民俗传统
下载PDF
赣南客家乡土文化中生态智慧发掘利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昭阳 颜磊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0-74,共5页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都需要可持续性,可持续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即生态可持续性。它与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等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都需要可持续性,可持续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即生态可持续性。它与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等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方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一环列入基本国策,重视程度史无前例。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而广泛存在于各地乡土文化中的民间生态智慧,则成为我们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客家 乡土文化 价值利用
下载PDF
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现代记忆工程——以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穆昭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文学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建构要素,同时也为人们把握自己的文化提供一种表达形式。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关于文化传统的叙事,深藏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深处。这些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大多表现为口头传承的形态。通过讲述与... 文学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建构要素,同时也为人们把握自己的文化提供一种表达形式。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关于文化传统的叙事,深藏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深处。这些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大多表现为口头传承的形态。通过讲述与采录的办法,将口承叙事转化为文字样态留存,并以"民间文学"的概念加以明晰。这些承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记忆,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成为可以利用的积极助力。建国初期的少数民族文化调查与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发生交集,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被挖掘出来,充实了共和国文学的内容。这项在现代语境下以"国家"为主线的文化工程,成为我们记忆中值得书写的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传统 知识 文化史 国家 记忆工程
下载PDF
侗族傩戏“咚咚推”的传承谱系与戏班成员
14
作者 穆昭阳 胡延梅 龙立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咚咚推"现存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古寨初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依照龙姓人"头在靖州,尾在天井"的说法,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 "咚咚推"现存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古寨初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依照龙姓人"头在靖州,尾在天井"的说法,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明代由靖州传来。"咚咚推"一直以家族传承为主,龙氏为主传姓氏。2006年,"咚咚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龙子明和龙开春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傩戏戏班在龙开春的组织和带领下,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成员结构,有着自己的管理制度和运作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咚咚推 传承谱系 侗族傩戏 戏班现状
下载PDF
七仙女传说的资源价值与社会应用——以新余仙女文化建设为例
15
作者 穆昭阳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七仙女传说是民间口头文学中比较知名的一则,在千百年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被经典化。如今,这些口头文学经典受到重视,成为可供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得以应用。传统的经典民间传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资源,同时还能够转化为一... 七仙女传说是民间口头文学中比较知名的一则,在千百年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被经典化。如今,这些口头文学经典受到重视,成为可供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得以应用。传统的经典民间传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资源,同时还能够转化为一种可靠的文化资源,实现它多方面的价值。新余市近些年在仙女文化的建设上一直在努力,仙女湖景区也打出了自己的名声,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和声誉。仙女文化成为新余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使得原本仅作为非遗项目的文学资源,拓展出它作为旅游景观的自然资源与作为文化记忆的民俗资源等多方面的价值。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案例,即经典民间传说样本如何转化它的使用方式,如何激发它的社会应用和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余 文化形象 仙女文化 口头叙事 城市品牌
下载PDF
赣闽粤客家文化的空间实践与联动机制:以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视角
16
作者 穆昭阳 张金金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赣闽粤毗邻区的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为客家人聚居区,分别有着客家摇篮、客家祖地和世界客都的美称。三地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认同,同时也有着相似的民众心理和归属感,成为客家文化的大本营。在国家层面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 赣闽粤毗邻区的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为客家人聚居区,分别有着客家摇篮、客家祖地和世界客都的美称。三地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认同,同时也有着相似的民众心理和归属感,成为客家文化的大本营。在国家层面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中,三地都榜上有名,并以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为主,注重其原生性、完整性和在地性。从地理环境上看,三地的自然地域和行政区划即成为独特的客家区域空间。这里体现的人类活动、文化表演和文化行为,共同构筑出独特的客家文化场域。空间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观念,不仅承载了某一族群或地域的文化景观,还成为一种特殊的回忆场域,实现了功能转换和内涵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一种空间表现形式,能更好地进行空间生产和地域联合,使空间体系化和具象化,为文化发展和传承注入更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生态保护区 空间实践 形态
下载PDF
软实力视角下的民族基因生存与民族文化观照
17
作者 穆昭阳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4-26,共3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平稳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促使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和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等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千...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状态,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平稳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促使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和建设和谐社会文化等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千百年来在各民族中间流传的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民族文化 文化生态 文化安全
下载PDF
夏浒古村“敦五堂”楹联作者及其行谊考
18
作者 穆昭阳 《客家文博》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村落历史与人文记忆是构筑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有计划地选取一批传统村落进行村史馆建设,这对弘扬村落文化、深入挖掘并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有着积极影响。在村史馆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村落历史名人和文化事件进行考证和辨识... 村落历史与人文记忆是构筑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有计划地选取一批传统村落进行村史馆建设,这对弘扬村落文化、深入挖掘并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有着积极影响。在村史馆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村落历史名人和文化事件进行考证和辨识。笔者在夏浒古村谢氏祠堂内发现的一幅楹联,其作者在村民口述和地方志记载中却由文化名人蔡元培所替代。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和探究,结合田野调查发现,确认并解读了楹联作者蔡世信的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楹联 古村 村落文化 传统村落 文化资源 文化事件 文化名人
下载PDF
景观营造与文化传承:新洲花朝节的现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穆昭阳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50-53,91,共5页
作为一种新的乡土景观和公共文化,民俗节庆在村落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传承至今的地方性节日,不仅承载了一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也传承着地方文脉和知识,并在当下地域发展与空间治理间... 作为一种新的乡土景观和公共文化,民俗节庆在村落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传承至今的地方性节日,不仅承载了一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也传承着地方文脉和知识,并在当下地域发展与空间治理间建立了关联。新洲花朝节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和行为实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展现出新的活力。通过社会实践、集市商贸交流、民间文艺呈现和民众参与等多元化表现形式,花朝节也将找到契合点,应在注重地方感、体验感、仪式感、秩序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上,不断打磨提炼,提升节日内涵,拓展影响并融入现代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民俗节庆 休闲产业 地域特色 文化感受
下载PDF
《中原神话通鉴》
20
作者 穆昭阳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积数十年之功力,在扎实的田野作业与资料收集、梳理基础上,《中原神话通鉴》(四卷本)这份沉甸甸的成果摆在了读者面前。全书共分正、副两编,计174万字,393幅图片,806则民间神话故事。正编主要包含了盘古、女娲、伏羲、炎黄二帝... 积数十年之功力,在扎实的田野作业与资料收集、梳理基础上,《中原神话通鉴》(四卷本)这份沉甸甸的成果摆在了读者面前。全书共分正、副两编,计174万字,393幅图片,806则民间神话故事。正编主要包含了盘古、女娲、伏羲、炎黄二帝、黄帝与嫘祖世系、夏禹、商汤、嫦娥后羿等著名神话人物的故事文本,副编则为天文气象、自然神祇、人的起源、文化创造、动植物神话与地方神话等生活知识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神话 资料收集 田野作业 神话故事 故事文本 神话人物 文化创造 生活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