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7年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越冬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世勤 何理 +3 位作者 陈杰新 孙振宇 穆灵仙 谯东东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2017年以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里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苗期平均...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2017年以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里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苗期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1.67%和11.81%,2016年早春4月20日调查,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85.42%、5.42%。2016年秋苗期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100%和11.40%,2017年4月21日调查,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0.28%、13.65%。分析2014—2017年区内气象条件,1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1—3月降水(雪)量和积雪时间相对偏少,初步推测小麦白粉病菌可在区内绝大多数地方越冬,在温暖向阳处越冬量更大,是当地春季流行的初侵染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市崆峒区 小麦白粉病菌 越冬 调查
下载PDF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穆灵仙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开展了冬小麦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小麦产量最高,为6 472.22 kg/hm^2,宽幅精播次之,为57 27.78 kg/hm^2,膜侧沟播排第3,为5 327.78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产量4 266.67 kg/hm^2)...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开展了冬小麦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小麦产量最高,为6 472.22 kg/hm^2,宽幅精播次之,为57 27.78 kg/hm^2,膜侧沟播排第3,为5 327.78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产量4 266.67 kg/hm^2)增加51.69%、34.24%、2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膜侧沟播 宽幅精播
下载PDF
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2
3
作者 穆灵仙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对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以先玉1483最高,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1%;其次是玉源7879,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正大1689排第3,较对照品种先... 对9个玉米新品种在垄沟种植模式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以先玉1483最高,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1%;其次是玉源7879,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7%;正大1689排第3,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3%;先玉1321排第4,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4%;富友968排第5,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上述5个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和青枯病综合抗性也较强,可作为崆峒区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垄沟种植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垄沟种植 对比试验
下载PDF
9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引种试验初报
4
作者 穆灵仙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崆峒区采用宽幅匀播技术对9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宁麦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7 1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凉44号增产1 138.9 kg/hm^2,增产率19.11%;宁麦5号、平凉45号、陇原034折合产量分别为6 994.4、6 350.0、6 33... 在崆峒区采用宽幅匀播技术对9个冬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宁麦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7 1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凉44号增产1 138.9 kg/hm^2,增产率19.11%;宁麦5号、平凉45号、陇原034折合产量分别为6 994.4、6 350.0、6 338.9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凉44号增产17.33、6.52%、6.34%。综合分析产量及抗性等因素,宁麦9号、宁麦5号、陇原034、平凉45号可作为当地旱塬小麦宽幅精播栽培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品种 引种 初报
下载PDF
崆峒区冬小麦适期晚播试验小结
5
作者 穆灵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期167-168,共2页
小麦条锈病是崆峒区冬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与冬小麦苗龄呈正相关,苗龄越大发病越重。适期晚播可以有解决旺苗、秋苗期条锈病发生等问题,在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后,提出了崆峒区小麦不同海拔适... 小麦条锈病是崆峒区冬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与冬小麦苗龄呈正相关,苗龄越大发病越重。适期晚播可以有解决旺苗、秋苗期条锈病发生等问题,在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后,提出了崆峒区小麦不同海拔适宜晚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适期晚播试验 小结
下载PDF
崆峒区北塬玉米连茬种植高产调查报告
6
作者 穆灵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崆峒区地处甘肃省东部,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崆峒区北部塬区的西阳、白庙、大秦、安国、寨河6乡镇,连茬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己有10多年历史,且产量逐年增加。笔者对这一原因对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当地生产现状提出合理轮作倒茬、... 崆峒区地处甘肃省东部,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崆峒区北部塬区的西阳、白庙、大秦、安国、寨河6乡镇,连茬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己有10多年历史,且产量逐年增加。笔者对这一原因对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当地生产现状提出合理轮作倒茬、实施配方施肥、加强新品种引试、加快机械化程度四项措施,帮助当地玉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连茬种植 调查
下载PDF
崆峒区控制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理 李公平 +2 位作者 穆灵仙 张明春 何俊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根据崆峒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地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提出控制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选用抗源品种;铲除自生麦苗,减少寄主和越夏菌源数量;压缩复种面积,扩大伏耕面积和次数;适度退耕还林还草,改... 根据崆峒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地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提出控制越夏菌源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种植结构,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选用抗源品种;铲除自生麦苗,减少寄主和越夏菌源数量;压缩复种面积,扩大伏耕面积和次数;适度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控制越夏菌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区 小麦条锈病 菌源地 越夏菌源 措施
下载PDF
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病虫鼠草害发生情况及治理对策
8
作者 韩玉平 何理 +1 位作者 师建荣 穆灵仙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11期11-12,共2页
通过对崆峒区冬小麦病虫鼠草害发生情况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监测预报、推广抗(耐)性品种、综合运用农业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科学用药进行综合防治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 冬小麦 病虫鼠草害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被引量:2
9
作者 曹世勤 何理 +3 位作者 陈杰新 孙振宇 穆灵仙 谯陈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6,43,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冬季气候变暖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为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菌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2017年以崆峒区7个村镇20块麦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 近年来,随着冬季气候变暖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为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菌在平凉市崆峒区的越冬情况,2015—2017年以崆峒区7个村镇20块麦田为试点,进行定点秋苗期调查和早春越冬观察。结果表明,2015年秋苗期(11月20日调查)全区菌源量相对较大,平均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50%和0.17%,翌年3月中旬调查,仅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发现3片病叶,其余地方均未发现。2016年秋苗期和2017年春季全区均未发现。分析2014—2017年区内气象条件,1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属条锈菌越冬区,但1—3月降水(雪)量和积雪时间相对偏少。初步推测小麦条锈菌仅在温暖向阳处越冬,是当地春季流行的初侵染源之一,但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市崆峒区 小麦条锈菌 越冬 调查
原文传递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分析
10
作者 曹世勤 何理 +3 位作者 陈杰新 孙振宇 穆灵仙 谯陈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 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上越夏,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南部山地病叶率高于泾河川道区和北部塬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的小麦抽穗期开始出现,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有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只侵染自生麦苗,在整个侵染循环中仅起着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病菌 越夏 有性世代
原文传递
崆峒区2016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穆灵仙 《甘肃农业》 2016年第22期20-21,共2页
2016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崆峒区轻度发生,发生面积5.4万亩。经调查,种子传播、机械收获、环境适宜、农肥土壤带菌是发病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严禁种子传病、轮作倒茬,适时早播、严格进行产地检疫、使用无菌有机肥、限制机收、... 2016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崆峒区轻度发生,发生面积5.4万亩。经调查,种子传播、机械收获、环境适宜、农肥土壤带菌是发病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严禁种子传病、轮作倒茬,适时早播、严格进行产地检疫、使用无菌有机肥、限制机收、药剂拌种、土壤药剂处理8项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区 小麦腥黑穗病 发生情况 防治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