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疕清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穆迎涛 刘仁斌 +1 位作者 赵光恒 陈玉凤 《河北中医》 2015年第1期54-54,60,共2页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至今病因不十分清楚,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有关[1]。银屑病以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斑块,表面覆以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珠样出血点为...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至今病因不十分清楚,与遗传、感染、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有关[1]。银屑病以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斑块,表面覆以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珠样出血点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4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唐定书主任医师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穆迎涛 唐定书 薛晓东 《甘肃中医》 2010年第5期51-51,共1页
唐定书教授采用自拟"防风消疹汤"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用方考究,选药精当,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医"肺主皮毛"的理论,用药时还注意结合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荨麻疹 经验 唐定书
下载PDF
可疑蜘蛛咬伤2例
3
作者 穆迎涛 薛丽 蒋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83-584,共2页
1临床资料 例1.女,20岁。因右侧面部肿胀伴疼痛1d,于2009年5月19日入我科治疗。1d前患者夜间睡觉时自觉右眉中部刺痛,未予特殊处理。数小时后发现右侧上眼睑疼痛、伴头痛,无明显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等,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 1临床资料 例1.女,20岁。因右侧面部肿胀伴疼痛1d,于2009年5月19日入我科治疗。1d前患者夜间睡觉时自觉右眉中部刺痛,未予特殊处理。数小时后发现右侧上眼睑疼痛、伴头痛,无明显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等,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未予处理。其后右侧眼睑疼痛、头痛加剧,面部水肿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右眉中部米粒大水疱,在当地中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 蜘蛛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峰 吴曦 +2 位作者 穆迎涛 徐桃桃 刘仁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62-765,770,共5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内压、抗凝、抗氧化及调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内压、抗凝、抗氧化及调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皮及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MDA、AOPPS显著低于治疗前,而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DA、AOPP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T-1明显低于治疗前,而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ET-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MP-9、PAF明显低于治疗前,而IGF-1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MP-9、PAF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GF-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显著减轻脑损伤程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内皮 相关因子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硬皮病2例
5
作者 穆迎涛 李德坤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3期81-82,84,共3页
硬皮病是以局部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系统性硬皮病为广泛分布的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和多系统受累,预后不定。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代关于硬皮病的发病学说有: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皮痹 辨证论治 活血化瘀、温阳通络
下载PDF
外伤植入汞致慢性湿疹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丽 万逸枫 +1 位作者 穆迎涛 蒋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5-655,共1页
患者男,41岁.因右小腿伸侧反复糜烂,全身散在红斑、丘疹2年,于2009年6月25日来本院诊治.患者2年前右小腿伸侧不慎被破碎的体温表刺伤,未予重视.数天后破损处周围红肿、破溃,有少量渗液,全身散发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伴瘙痒.
关键词 慢性湿疹 植入 外伤 2009年 右小腿 体温表 患者
下载PDF
补气消痞针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清胃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峰 穆迎涛 +1 位作者 徐桃桃 吴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消痞针法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胃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F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法组和必利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针... 目的:观察补气消痞针法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胃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0例F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法组和必利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莫沙必利治疗,针法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气消痞针法治疗,主穴为气海、关元、建里、足三里、中脘、内关,针法为先泻、后补。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计算两组腹胀、上腹痛、上腹热、厌食、早饱等临床症状评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疗效;记录恶心、嗜睡、出汗、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MOT、GA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针法组明显高于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针法组明显低于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法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法组和必利组分别有7例和5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气消痞针法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疗效好、安全性高,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MOT、GAS水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消痞针法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激素 胃动素 胃泌素
下载PDF
从《内经》“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看痤疮的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冰 穆迎涛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0期1026-1026,共1页
引起痤疮的病因可归纳为"郁"、"热"、"湿"三字,其中"郁"包括气郁、阳郁、湿郁、火郁、血郁,治疗可采取行气、通阳、化湿、清热、活血之法。"湿"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情常缠绵难愈... 引起痤疮的病因可归纳为"郁"、"热"、"湿"三字,其中"郁"包括气郁、阳郁、湿郁、火郁、血郁,治疗可采取行气、通阳、化湿、清热、活血之法。"湿"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病因,病情常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或多发于暑湿季节,或多发于嗜食肥甘厚味之人,所以治疗当以清热除湿为主,防止湿热胶结为患。"热"多见于痈疽疮疖等皮肤外科疾病,包括痤疮,其中痤疮合并感染粉刺有脓头者,热毒壅盛的病机尤为突出,所以治疗当重视清热解毒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郁” “热” “湿” 《黄帝内经》
下载PDF
止痒方治疗慢性湿疹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施斌 熊慧萍 穆迎涛 《河北中医》 2012年第3期361-362,共2页
湿疹是一种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及易成慢性等特点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1]。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致,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 湿疹是一种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及易成慢性等特点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1]。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致,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2]。200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病 中医疗法
下载PDF
疣净汤治疗多发性跖疣18例
10
作者 唐定书 穆迎涛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0,共1页
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采用自拟疣净汤治疗多发性跖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多发性跖疣 外治法 疣净汤
下载PDF
频域OCT对于干眼症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德坤 余锦强 +2 位作者 邵杰 刘珍凯 穆迎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0期1795-1796,共2页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问世以及广泛应用,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黄斑区疾病的分析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眼前节的应用很是局限。干眼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下方泪河高度对于干眼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
关键词 干眼症 OCT 泪河高度 泪液分泌试验 眼前节 黄斑区 可行性研究 频域 水样 眼科医师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Lpx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德坤 余锦强 +4 位作者 邵杰 汪艳 刘珍凯 周贵春 穆迎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8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纯化沙眼衣原体LpxA蛋白并制备抗Lpx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LpxA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LpxA基因,以pET28a质粒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ET28a-Lpx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利用IPTG诱导含有6*His的融合蛋白表达,并使用Ni 2+... 目的纯化沙眼衣原体LpxA蛋白并制备抗Lpx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LpxA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LpxA基因,以pET28a质粒为载体,构建表达质粒pET28a-Lpx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利用IPTG诱导含有6*His的融合蛋白表达,并使用Ni 2+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以纯化的His-LpxA蛋白作为免疫原,经背部皮下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体与His-LpxA蛋白的反应以及使用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滴度。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pxA构建成功,融合His-LpxA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kDa,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约为95%,免疫新西兰兔后,抗血清能够识别重组的His-LpxA蛋白,其滴度大于1∶10 240。结论成功纯化了LpxA蛋白和制备了抗血清,为研究LpxA蛋白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LpxA蛋白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急性泪囊炎微创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德坤 刘珍凯 +3 位作者 余锦强 杨芳 汪艳 穆迎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证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24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成功率、患者接受情况、安全性等进行... 目的证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手术的24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成功率、患者接受情况、安全性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溢泪情况,1例反复发作的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流泪,有效率达到95.83%。所有患者对术后泪囊区皮肤满意接受。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具有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减少炎症扩散风险、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急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吻合术
下载PDF
色素上皮来源因子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机制初探
14
作者 李德坤 邵杰 +2 位作者 刘珍凯 汪艳 穆迎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究色素上皮来源因子(PEDF)对晶状体内皮细胞(LECs)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82例(82只眼)白内障患者收集中央晶状体前囊(直径5.0~5.5 mm),根据HE染色结果,分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每组20例。RT-PCR检测... 目的探究色素上皮来源因子(PEDF)对晶状体内皮细胞(LECs)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82例(82只眼)白内障患者收集中央晶状体前囊(直径5.0~5.5 mm),根据HE染色结果,分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每组20例。RT-PCR检测LECs中PEDF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细胞体外实验中,分为加PEDF实验组和不加PEDF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50 ng/ml的PEDF培养72 h。用Annexin VFITC/7-AAD复染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LECs在G0和S期的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表达VEGF的mRNA。结果中央前囊下的LECs密度以及PED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高密度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8),PEDF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凋亡率(P<0.001)。PEDF实验组VEGF 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结论在人眼中,PEDF可能是通过抗凋亡和降低VEGF表达来促进LECs的增值。降低LECs的PEDF浓度可能调节晶状体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来源因子
下载PDF
浅谈糖尿病的针刺治疗
15
作者 孥德坤 穆迎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第01Z期253-253,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消渴的分类分别取穴针刺观察疗效。结果:观察24例,总有效率91%。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疗效可靠。
关键词 糖尿病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