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马海涛 付亮 +5 位作者 彭东 王玲燕 窦士树 范永胜 蒋志凯 朱红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1-23,29,共4页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麦58在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海南片水地组3年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 2,穗粒数33.90粒/穗,千粒重43.44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64.6 kg/hm 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品质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和直接通径系数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上应保证适量的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进一步挖掘新麦58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58 农艺性状 丰产性 产量相关性
下载PDF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2
作者 朱红彩 彭东 +5 位作者 王映红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赵建选 范永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89-893,共5页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高产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系列 主要性状 综合分析 育种
下载PDF
玉米芯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
3
作者 马海涛 彭东 +3 位作者 赵建选 朱红彩 王玲燕 窦士树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10-1813,共4页
采用熟料、发酵料、发酵短时高温3种方式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平菇种植,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短时高温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72 cm·d^(-1),熟料与发酵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出菇前期,3种处理方式... 采用熟料、发酵料、发酵短时高温3种方式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平菇种植,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短时高温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72 cm·d^(-1),熟料与发酵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出菇前期,3种处理方式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出菇后期,熟料与发酵短时高温料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均优于发酵料;熟料的玉米芯处理下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发酵短时高温的玉米芯处理下次之,发酵料的玉米芯处理下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平菇 熟料 发酵料 发酵短时高温
下载PDF
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粳稻品种品质特性分析
4
作者 夏彦莉 王玲燕 +3 位作者 殷春渊 窦士树 闫春霞 闫政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60-766,共7页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稻区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品种。以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南不同稻区不同年份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及其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对近6年河南稻区参试的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稻区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品种。以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南不同稻区不同年份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及其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对近6年河南稻区参试的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加工品质的变异系数以出糙率最小1.92%,整精米率最大13.04%;外观品质变异系数以垩白度最大为79.13%。豫南组以粒形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16.24%,沿黄组以粒长变异系数最小4.13%;蒸煮食味品质两组表现一致。主成分分析发现,豫南组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沿黄组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可把参试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优质群品种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稻区 粳稻 参试 品质分析
下载PDF
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玲燕 彭东 +5 位作者 任广乾 马海涛 窦士树 朱红彩 黄金华 董彦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7-13,共7页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为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品质与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8%~7.94%,产量最大,株高最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0.40)>千粒重(0.34)>穗粒数(0.30)>株高(0.13),偏相关分析结果与此一致,且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为千粒重(0.6695)>穗数(0.6584)>穗粒数(0.6526)>株高(0.0368)。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包括郑品麦27号、锦麦35和郑麦6687等20个中筋小麦品种,中麦578、郑麦158及丰德存麦21等5个强筋小麦品种,1个中强筋小麦品种(商麦8),其余品种仅部分指标达强筋、中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品质性状分析以面团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70.63%,且有33.33%的小麦品种稳定时间达弱筋小麦品质标准(<3 min)。审定的12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中,无品种兼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仅天民304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泛育麦18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郑品麦27号兼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植0914等14个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结论】河南小麦育种需要引进优质抗病资源,采取在大群体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多穗型和大穗相结合、协调提高穗粒数,同时,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利用前述优异基因(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半冬性 综合性状 相关分析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窦士树 马海涛 +4 位作者 朱红彩 王玲燕 张素平 李军利 郑秋道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2535-2538,共4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加河南省夏大豆比较试验的20个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河南省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加河南省夏大豆比较试验的20个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河南省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有效荚数>百粒重。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其次是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底荚高、有效荚数、百粒重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这一结果可为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筛选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农作物种子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被引量:1
7
作者 窦士树 张学红 +1 位作者 马朝阳 夏瑛光 《种业导刊》 2009年第8期29-30,共2页
种子加工指的是对原料种子进行预处理、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等处理的过程。为确保种子加工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在多年的种子加工实践中,摸索整理出一套适合加工高质量商品种子的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 加工操作 技术规程 种子加工 加工质量 质量事故 预处理 包衣
下载PDF
新科麦169的生育特征及其产量构成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玲燕 黄金华 +5 位作者 唐振海 朱红彩 窦士树 闫春霞 蒋志凯 夏彦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国审小麦品种新科麦169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实现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14—2016年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与2016—2017年黄淮南片水地生产试验结果,对新科麦169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基本苗、最高茎蘖数... 为国审小麦品种新科麦169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实现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14—2016年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与2016—2017年黄淮南片水地生产试验结果,对新科麦169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科麦169的基本苗平均264.3万/hm2,最高茎蘖数平均1 498万/hm2,有效穗数平均624万/hm2,穗粒数平均34.25粒,千粒重平均43.03g。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千粒重外,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最高茎蘖数>基本苗;偏相关程度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高茎蘖数,基本苗的偏相关系数表现为负数。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基本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科麦169 生育特征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新麦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红彩 范永胜 +4 位作者 王玲燕 黄金华 马海涛 窦士树 张素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7期13-15,20,共4页
利用2015-2017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新麦3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新... 利用2015-2017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新麦3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新麦32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79.0kg/hm^2,增产点率100.0%.经相关性分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中,与产量相关程度由大到小均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基本苗、最高茎蘖数,表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新麦32产量的作用较大,新麦32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新麦32 产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2013—2018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玲燕 朱红彩 +5 位作者 黄金华 盛坤 马海涛 窦士树 闫春霞 唐振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0-22,25,共4页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小麦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年递增124.57kg/hm2。除有效穗数外,研究的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异结果分析,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r=0.4930)、株高(r=0.2891)、穗粒数(r=0.2622)、千粒重(r=0.2524)、有效穗数(r=0.0412)。产量三要素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近期河南省在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首先将育种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品种 主要农艺性状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32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红彩 范永胜 +5 位作者 张素平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马华平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67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5.71%,增产点率100%,小组位次第2。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黄淮南片冬麦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稳产 新麦32 品种选育 品种特性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红彩 黄金华 +5 位作者 马海涛 王玲燕 窦士树 张素平 郑秋道 范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品质性状 河南省
下载PDF
新乡地区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金华 王玲燕 +7 位作者 唐振海 窦士树 李明卫 马海涛 张素平 李军利 郑秋道 范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21-23,27,共4页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对33个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永鹏豆6号、尚豆1号、周豆46号、驻豆35、豫研豆086、苏豆13号、中豆6301、粟豆8号、国豆2号、许豆11、五丰豆8号、豫丰豆369、华育11、圣育10号、中黄321、潍...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对33个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永鹏豆6号、尚豆1号、周豆46号、驻豆35、豫研豆086、苏豆13号、中豆6301、粟豆8号、国豆2号、许豆11、五丰豆8号、豫丰豆369、华育11、圣育10号、中黄321、潍豆22、科豆29、道秋23共18个品种均比郑196(CK)增产5%以上,增产幅度在6.21%~59.74%之间;株高在72.8~104.0 cm、底荚高度为8.6~16.6 cm,多数高于郑196(CK),适宜机收;主茎节数在11.4~18.4个,有效分枝在0.6~3.6个,与郑196(CK)相比均较适中;单株粒重在23.3~34.3 g,百粒重在19.0~27.6 g,单株粒数在81.6~180.4个,单株有效荚数在38.6~91.8个,与郑196(CK)相比表现较好;生育期变化幅度在109~113 d,均未超过郑196(CK)。因此,这18个品种适宜参加后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比较试验
下载PDF
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生产管理办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朝阳 郭春江 +2 位作者 窦士树 马海涛 张玉红 《种业导刊》 2009年第7期27-28,共2页
国家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以来,加快了农民的换种率和优良良种推广步伐,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国现有农场所产种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良种的需求;部分良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甚至出现“以粮代种”,造成... 国家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以来,加快了农民的换种率和优良良种推广步伐,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国现有农场所产种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良种的需求;部分良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甚至出现“以粮代种”,造成生产上小麦纯度低、整齐度差,直接造成小麦减产,新乡市农科院在几年来的基地管理中,摸索整理出来一套生产高质量小麦原种的管理办法,从几年来的繁种实践看,生产的小麦原种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良种 生产管理 原种质量 繁育基地 补贴政策 良种推广 监控措施 基地管理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红彩 马海涛 +4 位作者 范永胜 黄金华 王玲燕 张素平 窦士树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3-15,共3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最新国审的18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小麦产量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大小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最新国审的18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小麦产量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大小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其中,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制约力依次变小。这一结果可为小麦新品种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产量 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红彩 黄金华 +6 位作者 王玲燕 窦士树 马海涛 李军利 张素平 郑秋道 范永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59-61,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促进大豆发展。以郑196为对照,对15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尚豆1号、周豆46、驻豆35、豫研豆086,比对照增产38.50%~48.93%,可进一步区...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促进大豆发展。以郑196为对照,对15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尚豆1号、周豆46、驻豆35、豫研豆086,比对照增产38.50%~48.93%,可进一步区域示范,以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比较 试验初报
下载PDF
玉稻518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红彩 窦士树 +4 位作者 马海涛 张素平 屈涛 孙玉镯 王书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58-59,共2页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培育的常规粳稻早熟优质品种,201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在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抗倒性好、分蘖力较强、籽粒饱满、穗大粒多、米质...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培育的常规粳稻早熟优质品种,201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在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抗倒性好、分蘖力较强、籽粒饱满、穗大粒多、米质优、成熟落黄好等特点。该文介绍了玉稻518的特征特性及示范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稻518 示范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海涛 李明卫 +4 位作者 窦士树 张素平 王玲燕 朱红彩 黄金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0期78-79,共2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新乡地区种植的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对河南省16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豆48、兴农豆18、科林豆9号、荷育豆12号、华豆45、菊城豆6号、许豆12、科豆41、聚丰6号等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 为了筛选出适合新乡地区种植的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对河南省16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豆48、兴农豆18、科林豆9号、荷育豆12号、华豆45、菊城豆6号、许豆12、科豆41、聚丰6号等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高5%以上。其中,华豆48生育期109d,植株高度和有效分枝适中,单株粒数较高,粒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小区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5.98%,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系) 比较试验
下载PDF
2009—2018年河南省审定粳稻品种产量结构特点分析
19
作者 王玲燕 黄金华 +5 位作者 王书玉 张素平 马海涛 刘震宇 夏彦丽 窦士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6-29,共4页
利用2009—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36个粳稻品种,对其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影响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粳稻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年递增129.11 kg/hm2,生育期呈下降趋势,... 利用2009—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36个粳稻品种,对其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影响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粳稻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年递增129.11 kg/hm2,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每年为0.826 d,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8个性状对粳稻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每穗实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株高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合理有效穗数前提下,主攻实粒数、保证千粒重是粳稻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新乡鲜食辣椒轻简化栽培要点
20
作者 马海涛 王玲燕 +3 位作者 任福森 窦士树 夏彦莉 阎春霞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1期15-17,共3页
导读:河南辣椒栽培历史悠久,已建成多个辣椒基地,鲜食辣椒更是供应全国市场。新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总结出一套鲜食辣椒轻简化栽培技术,不仅有利于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还能提高种植效益。
关键词 辣椒栽培 轻简化栽培技术 种植效益 辣椒产业 河南新乡 鲜食辣椒 新乡地区 探索总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