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脉饮对劳力性热射病大鼠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窦建林 何龙平 +3 位作者 钟林翠 林青伟 罗竹青 宋景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0-796,共7页
目的探讨生脉饮口服液对劳力性热射病(EHS)大鼠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均完成遥测温度胶囊植入术,术毕恢复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热射病组、生脉饮组,每组5只。生脉饮组大鼠提前给予生脉饮0.02 ml/(g.d)灌... 目的探讨生脉饮口服液对劳力性热射病(EHS)大鼠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均完成遥测温度胶囊植入术,术毕恢复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热射病组、生脉饮组,每组5只。生脉饮组大鼠提前给予生脉饮0.02 ml/(g.d)灌胃5 d,热射病组及生脉饮组大鼠均在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相对湿度70%)跑步,记录核心温度达到42℃时的运动时间及距离。采集3组大鼠血液,检测并比较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乳酸(Lac)、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观察3组大鼠肝、肾、肺、肠、心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生脉饮组大鼠核心温度达到42℃时的运动距离及运动时间均较热射病组明显延长[(456.3±92.3)m vs.(282.8±87.5)m,P<0.05;(36.3±6.3)minvs.(21.7±7.0)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热射病组大鼠PT及APTT均明显延长[(13.8±0.7)s vs.(9.9±0.7)s,P<0.05;78.3(36.0,120.0)s vs.19.0(16.6,22.5)s,P<0.05],Lac明显升高[(10.5±2.0)mmol/Lvs.(4.0±0.7)mmol/L,P<0.05],PLT明显降低[(590.3±80.2)×10^(9)/Lvs.(1750.3±283.0)×10^(9)/L,P<0.05],血浆TM、vWF、TSP-1及PAI-1水平均明显升高[2.1(1.8,2.7)ng/mlvs.1.6(1.5±1.7)ng/ml,P<0.05;(953.1±60.0)p g/m lv s.(462.3±37.0)p g/m l,P<0.05;(78.1±19.8)n g/m lv s.(59.3±12.0)n g/m l,P<0.05;(1945.7±74.5)ng/mlvs.(1487.6±259.1)ng/ml,P<0.05]。与热射病组比较,生脉饮组大鼠APTT明显缩短[36.6(31.1,46.1)svs.78.3(36.0,120.0)s,P<0.05],PLT明显增高[(980.5±302.4)×10^(9)/Lvs.(590.3±80.2)×10^(9)/L,P<0.05],血浆TM、vWF、PAI-1水平均明显降低[1.7(1.6,1.8)ng/ml vs.2.1(1.8,2.7)ng/ml,P<0.05;(701.6±32.0)pg/ml vs.(953.1±60.0)pg/ml,P<0.05;(1582.8±71.6)ng/mlvs.(1945.7±74.5)ng/ml,P<0.05]。热射病组大鼠的肝、肾、肺、肠、心脏病理学检查均可见血栓形成,生脉饮组大鼠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血栓形成。结论生脉饮可减轻EHS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凝血因子与血小板的消耗,对凝血功能障碍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劳力性热射病 凝血功能障碍 大鼠 预防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热习服对热射病康复后军人的热耐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龙平 钟林翠 +4 位作者 余永春 窦建林 林青伟 罗竹青 宋景春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热射病康复后军人的热耐力重建的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我科收治的10名热射病军人患者,康复后在人工热室内进行为期5 d的热习服训练,并与10名健康军人对照,比较两组热习服训练第1 d和第5 ...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热射病康复后军人的热耐力重建的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我科收治的10名热射病军人患者,康复后在人工热室内进行为期5 d的热习服训练,并与10名健康军人对照,比较两组热习服训练第1 d和第5 d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耳鼓膜温度上升速度、脉率上升速度、生理应激指数(PSI)、常规凝血项目、血栓弹力图(TEG)指标、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结果两组军人热习服训练第5 d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均较训练第1 d显著延长,耳鼓膜温度上升速度、脉率上升速度、PSI均较训练第1 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射病军人训练第5 d的PSI高于健康军人训练第5 d的P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军人训练第1 d的PSI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射病军人热习服训练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T、APTT、TT、FIG、FDP、D⁃D、抗凝血酶、TM、TAT、PIC、t⁃PAIC和TEG的R时间、K时间、α角、MA、CI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室内主动热习服训练对军人热射病后热耐力重建效果显著,且在该运动条件下不会导致凝血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热耐力 热射病 重建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载PDF
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窦建林 宋景春 +4 位作者 张玉想 高燕 李海玲 宋青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4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 目的探讨D二聚体预测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1年11月24家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77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基本指标(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以D二聚体是否>0.5μg/mL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n=176)和D二聚体升高组(n=101),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广义可加模型确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热射病发生率呈U型曲线关系。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患者发生热射病的显著因子[Crude model(D二聚体):OR 3.28(95%CI:1.95~5.52,P<0.001)]、[modelⅠ(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OR 2.21(95%CI:1.25~3.91,P=0.006)]、[modelⅡ(D二聚体、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OR 1.97(95%CI:1.02~3.82,P=0.045)]。结论高水平的D二聚体是中暑患者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中暑 热射病 危险因素 多中心
下载PDF
不同核心温度下劳力性热射病大鼠凝血功能障碍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窦建林 宋景春 +4 位作者 余甜 吴阳 何龙平 钟林翠 林青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劳力性热射病常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劳力性热射病大鼠处于不同核心温度时凝血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25只,并完成遥测温度胶囊腹腔植入术。术后恢复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与模型组[40℃组... 目的劳力性热射病常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劳力性热射病大鼠处于不同核心温度时凝血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25只,并完成遥测温度胶囊腹腔植入术。术后恢复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与模型组[40℃组(n=5)、41℃组(n=5)、42℃组(n=5)及43℃组(n=5)]。采用腹腔遥测温度胶囊监测大鼠核心体温,模型组大鼠均于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下跑步,建立劳力性热射病模型,核心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即认为模型建立成功,记录建模成功时的跑步时间和距离。各组劳力性热射病模型大鼠在核心温度达标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乳酸水平;对照组大鼠在模型组大鼠进行实验前采血并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0℃组大鼠的血小板计数开始明显降低,且随核心温度升高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1℃组大鼠的PT、APTT开始明显延长,并随核心温度升高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大鼠的TT较对照组、40℃组、41℃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组、41℃组大鼠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0℃组大鼠的vWF开始明显升高,且随核心温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1℃组大鼠的TSP-1开始明显升高,并随核心温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大鼠比较,核心温度42℃组大鼠TM、乳酸水平开始明显升高,并随核心温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大鼠PAI-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S大鼠在核心温度达到40℃时即可出现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计数减少,核心温度达到41℃可出现凝血时间延长,核心温度达到42℃可出现显著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核心温度 大鼠 凝血功能 内皮损伤
下载PDF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龙平 窦建林 +3 位作者 钟林翠 林青伟 余甜 宋景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1)。大黄治疗...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1)。大黄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大黄治疗,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4 h、给药72 h采血,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比较两组不同给药时间的相关指标,并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大黄治疗组给药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3.5±1.0) g/L]明显高于对照组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2.7±0.8) g/L],较大黄治疗组给药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2.7±0.9) g/L]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给药前的TM[19.0(15.5,22.6) TU/ml]、t-PAIC[15.4(9.7,20.9) ng/ml]相比,对照组72 h的TM[27.3(20.8,31.2) TU/ml]、t-PAIC[22.2(15.5,38.6) 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2 h的TM、t-PAIC[分别为27.3(20.8,31.2) TU/ml,22.2(15.5,38.6) ng/ml]相比,大黄治疗组72 h的TM[13.2(10.9,18.0) TU/ml]、t-PAIC[9.2(7.3,23.1) 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治疗组72 h的TM水平较大黄治疗组给药前[19.7(17.1,23.4) TU/ml]、大黄治疗组24 h[18.6(15.3,21.1) TU/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14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能够下调脓毒症患者的TM及t-PAIC水平,并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大黄属 凝血分子标志物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