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扬子陆域海相古-中生界烃源岩控制因素及其对南黄海盆地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文娟 窦振亚 +2 位作者 陈建文 张银国 梁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6,共9页
通过精细测量及观测南京、巢湖、浙江地区25个露头点露头资料和典型剖面测量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陆域主要发育下寒武统荷塘组、下奥陶统宁国组(大湾-牯牛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 通过精细测量及观测南京、巢湖、浙江地区25个露头点露头资料和典型剖面测量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陆域主要发育下寒武统荷塘组、下奥陶统宁国组(大湾-牯牛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二叠统大隆组6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烃源岩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在下扬子地区主要受构造演化、最大海平面变化、古地貌单元、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在构造演化控制的特定古地理格局下,大规模海侵期控制了烃源岩发育层位,古地貌单元控制了烃源岩分布范围,沉积环境控制了烃源岩的类型。以下扬子陆域烃源岩研究为对比基础,探讨了寻找南黄海盆地烃源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生界烃源岩 控制因素 下扬子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微生物风化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治雷 窦振亚 +3 位作者 黄威 崔汝勇 黄鑫 何拥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与现代海底热液系统所伴生的金属硫化矿床是人类未来矿产资源的可靠储备。热液硫化物矿体形成后,在相对漫长的后期改造过程中,金属硫化物成为深海微生物群落可靠而稳定的能量来源,并遭受着微生物的风化蚀变作用。而这种微生物与矿物之... 与现代海底热液系统所伴生的金属硫化矿床是人类未来矿产资源的可靠储备。热液硫化物矿体形成后,在相对漫长的后期改造过程中,金属硫化物成为深海微生物群落可靠而稳定的能量来源,并遭受着微生物的风化蚀变作用。而这种微生物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简述了现代海底硫化物堆积体的微生物风化过程研究现状,从当前现存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展望了未来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矿体尺度上微生物因素对风化作用的贡献程度及矿物蚀变次序、细胞尺度上的微观成矿机理、氧化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及同位素分馏规律,以及涉及到蚀变作用中的微生物种属与有机生物标志物的特征等几个方面,以期加深人们对深海热液环境中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的理解,同时,为陆地环境中类似矿体的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现代视角上的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系统 金属硫化物矿体 微生物风化
下载PDF
渤海海峡BHS01孔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军 路月 +5 位作者 杨慧良 褚宏宪 祁江豪 刘长春 李攀峰 窦振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8期11-19,共9页
通过对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40m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渤海海峡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沉积物平均粒径(X珡)介于3.2Φ~7.5Φ,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为主;分选系数(δ)介于1.3~2.5,分选较差—差;偏度(... 通过对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40m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渤海海峡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海峡BHS01孔上部沉积物平均粒径(X珡)介于3.2Φ~7.5Φ,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为主;分选系数(δ)介于1.3~2.5,分选较差—差;偏度(Sk)为-0.4~3.0,以正偏、极正偏为主;峰度(Ku)1.9~12.4,表现为尖锐—正态。通过对沉积物粒级组成、粒度结构以及粒度参数随深度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渤海海峡地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波动频繁的环境变化信息,据此将BHS01孔上部沉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沉积层段,反映渤海海峡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从浅海相—河流相—浅海相的沉积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BHS01孔 海陆交互沉积 粒度特征
下载PDF
深海可移动平台的全向推进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源 齐君 +3 位作者 翁利春 窦振亚 杨平宇 曾锦锋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9期13-18,共6页
深海可移动平台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针对大洋地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精准取样、定点投放等新需求,创新研发的新一代通用型深海地质调查装备。全向推进系统是该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笔者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深海可移动平台的整... 深海可移动平台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针对大洋地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精准取样、定点投放等新需求,创新研发的新一代通用型深海地质调查装备。全向推进系统是该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笔者从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深海可移动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通过对平台整体的数学建模与力学分析,给出了平面全向推进系统的数理模型;根据不同参数与控制变量,模拟了大洋地质调查过程中全向推进系统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可移动平台 全向推进系统 运动分析
下载PDF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 被引量:5
5
作者 虞义勇 王永红 +5 位作者 李日辉 孟祥君 王燕 窦振亚 张剑 胡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渤海西部海域4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4种主要黏土矿物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伊利石(43.1%~74.6%)含量最高,蒙脱石(5.2%~48.4%)次之,较低的高岭石含量(2.7%~9.9%)和绿泥石含量(3.0%~12.0%);组合类型以(Ⅰ)型伊利...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渤海西部海域4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4种主要黏土矿物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伊利石(43.1%~74.6%)含量最高,蒙脱石(5.2%~48.4%)次之,较低的高岭石含量(2.7%~9.9%)和绿泥石含量(3.0%~12.0%);组合类型以(Ⅰ)型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组合占绝对优势,其次是(Ⅱ)型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成因以陆源物质为主,其供给来源多是黄河、海河、滦河等沿岸河流入海物质。研究区可划分3个不同物源沉积区:西部的海河-黄河型物源沉积区;北部的滦河物源沉积区;中东部和南部的黄河型物源沉积区。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和组合特征受控于沉积物物源和渤海环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黏土矿物 物源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海底微生物在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文娟 陈建文 +1 位作者 窦振亚 张剑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12期31-33,共3页
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它们在大部分化学元素和含有化学元素的矿物、岩石的组成和分布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由于其本身就是许多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或某些微生物代谢的产物,在其生成、... 微生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它们在大部分化学元素和含有化学元素的矿物、岩石的组成和分布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由于其本身就是许多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或某些微生物代谢的产物,在其生成、聚集和保存的漫长时期中,无不与微生物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阐述了海底微生物在水合物生成及其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 水合物
下载PDF
郯庐地震带与日本海沟、琉球群岛地震带之间的地震活动群体特征联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洪川 窦振亚 刘锋涛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10期1-7,共7页
郯庐断裂带由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所形成,各活动带之间的力学关系很好的表现在郯庐、西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的地震活动群体特征上。通过研究地震带间地震活动群体特征之间的联系,为郯庐地震带地震中长期监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地震活动群体 特征 联系 监测预报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海洋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取样技术及样品现场处置方法
8
作者 董刚 蔡峰 +9 位作者 孙治雷 闫桂京 梁杰 李清 孙运宝 李昂 骆迪 翟滨 郭建卫 窦振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共9页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中通常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调查方法获得各类地质资料,而海洋地质取样可直接获得海底实物样品,是海洋地质调查中的重要手段。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近海底沉积物中,利用合适的地质取样方法,在勘...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中通常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调查方法获得各类地质资料,而海洋地质取样可直接获得海底实物样品,是海洋地质调查中的重要手段。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近海底沉积物中,利用合适的地质取样方法,在勘探目标区可以直接获得水合物样品及其存在的标志。基于浅表层水合物的存在指示标志和赋存特征,结合前期调查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用于浅表层水合物的地质取样技术方法,主要有海底表层取样、重力柱状取样、海底钻探和保温保压取芯等,不同的取样方法所取的样品类型也有差异,应根据实际地质特征做出优选。针对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建立了一套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取芯样品现场处理和分析方法。水合物采集样品回收到甲板后快速处置分析是水合物调查的重要环节,而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是保证样品测试准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 赋存特征 地质取样技术 现场样品处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