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苇茎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及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1
作者 杨天姿 闫丽文 +8 位作者 李诗艳 阮明月 张雅宣 胡文均 窦敏航 肖五庆 苑蕊 陆洋 杜守颖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60-2568,共9页
目的研究苇茎水提物的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氨水致咳法、酚红排泌法和OVA诱导法分别观察苇茎水提物的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采用UPLC-MS/MS鉴定苇茎水提物的化学成... 目的研究苇茎水提物的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氨水致咳法、酚红排泌法和OVA诱导法分别观察苇茎水提物的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采用UPLC-MS/MS鉴定苇茎水提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其活性成分、获取其发挥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核心靶点并分析其关键作用通路。结果药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 g·kg^(-1)苇茎水提物显著延长了小鼠的咳嗽潜伏期,2.5~10 g·kg^(-1)苇茎水提物显著减少了小鼠的咳嗽次数;5~10 g·kg^(-1)苇茎水提物显著增加了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炎症因子测定及组织染色结果表明,2.5~10 g·kg^(-1)苇茎水提物可以降低哮喘小鼠IgE、IL-4、IL-5、IL-13水平,升高IFN-γ水平,显著改善肺部炎性浸润,降低PAS阳性染色面积及α-SMA蛋白阳性表达水平。UPLC-MS/MS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木犀草素、黄芩素、柚皮素等11个潜在活性化学成分、182个靶点。苇茎水提物止咳、祛痰、平喘的交集靶点分别为103、61、94个,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结果分析发现三者都有参与细胞凋亡和IL-17信号通路。结论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网络药理学分析证明苇茎水提物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等通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发挥止咳、祛痰和平喘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茎 止咳 祛痰 平喘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滑膜炎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评价
2
作者 李花花 黄嘉怡 +5 位作者 彭紫薇 宋扬 袁子雨 窦敏航 杜守颖 白洁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516-1520,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评价滑膜炎胶囊剂和片剂的体外溶出特性和成分溶出差异。方法采用小杯法溶出,通过HPLC法测定滑膜炎固体制剂中丹参素、新绿原酸、丹酚酸B等8个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并通过相似因子法及指纹图谱进行不同固体制剂溶出... 目的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评价滑膜炎胶囊剂和片剂的体外溶出特性和成分溶出差异。方法采用小杯法溶出,通过HPLC法测定滑膜炎固体制剂中丹参素、新绿原酸、丹酚酸B等8个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并通过相似因子法及指纹图谱进行不同固体制剂溶出的相似性评价。结果各制剂中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均较为完全,但溶出速率存在差异;从剂型角度分析溶出速率胶囊剂>片剂。相似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型之间的溶出度存在差异。各制剂溶出样品的指纹图谱整体性分析显示,不同厂家的片剂溶出样品的指纹图谱较为相似,胶囊剂与片剂之间也较为相似。结论滑膜炎固体制剂各成分的体外溶出较好,不同剂型指标性成分的溶出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制剂之间的溶出从复方组分整体性上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固体制剂 溶出度 相似因子
下载PDF
中药化学理论课程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窦敏航 陈友文 +3 位作者 王成 沈浩然 姜艳艳 刘斌 《药学教育》 2019年第2期75-78,F0003,共5页
为了解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针对中药化学理论课程的教与学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5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针对中药化学理论课程的教与学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5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教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理论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中药化学教学改进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康 于尚玥 +3 位作者 沈浩然 窦敏航 姜艳艳 刘斌 《药学教育》 2019年第1期38-40,共3页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目前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缺陷、教学课时限制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问题,尝试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创新性学习能力...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目前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缺陷、教学课时限制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问题,尝试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创新性学习能力、改进和完善成绩评定方法、网络辅助教学等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经典名方阳和汤指纹图谱及功效关联物质预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泽康 张晴 +9 位作者 窦敏航 王昌海 赵玥瑛 席铖 张馨雨 孙萌 董爽 杜守颖 白洁 陆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6-1119,共14页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对其功效关联物质进行预测分析,为阳和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HPLC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阳和汤“成分-靶点-通路...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对其功效关联物质进行预测分析,为阳和汤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HPLC建立阳和汤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阳和汤“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进一步佐证阳和汤功效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阳和汤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2号峰5-羟甲基糠醛、5号峰芥子碱硫氰酸盐、8号峰甘草苷、9号峰毛蕊花糖苷、11号峰肉桂酸、12号峰桂皮醛、13号峰甘草酸、15号峰盐酸麻黄碱8个共有色谱峰,相似度均>0.83,主要药效物质群可以从药材-饮片-基准样品逐级较为完整的传递,且归属关系清晰明确;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8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中包括癌症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根据成分、靶点以及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甘草酸、甘草苷、桂皮醛、肉桂酸、毛蕊花糖苷、芥子碱硫氰酸盐、盐酸麻黄碱7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作用。结论 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阳和汤治疗疾病的潜在功效关联物质,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稳定性好,可用于阳和汤的质量控制,也为深入研究阳和汤的质量标准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阳和汤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功效关联物质 芥子碱硫氰酸盐 5-羟甲基糠醛 甘草苷 毛蕊花糖苷 肉桂酸 桂皮醛 甘草酸 盐酸麻黄碱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清胃散的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嘉怡 张琦 +5 位作者 杨艳玲 杨海菊 窦敏航 李花花 杜守颖 白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2-800,共9页
通过制备10批物质基准冻干粉,建立清胃散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以及指标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确定其特征图谱的色谱峰归属及其相似度范围,异阿魏酸、巴马汀和丹皮酚的含量范围以及转移率范围,出膏率范围等各项评价指标,以阐明清胃散物质基准... 通过制备10批物质基准冻干粉,建立清胃散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以及指标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确定其特征图谱的色谱峰归属及其相似度范围,异阿魏酸、巴马汀和丹皮酚的含量范围以及转移率范围,出膏率范围等各项评价指标,以阐明清胃散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显示,10批清胃散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0.90);进一步比对图谱信息可知,清胃散中共指认特征峰16个,其中5个特征峰来自升麻、5个特征峰来自黄连、2个特征峰来自当归、4个特征峰来自牡丹皮;10批物质基准中异阿魏酸的质量分数为0.10%~0.18%,平均转移率为49.82%±4.02%;巴马汀的质量分数为0.17%~0.31%,平均转移率为15.84%±2.39%;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为0.41%~0.75%,平均转移率为23.41%±3.23%;10批物质基准的出膏率控制在27%~33%,理论出膏率与实际出膏率之间传递率为86.59%±3.39%。该研究采用特征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出膏率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经典名方清胃散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清胃散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清胃散 物质基准 特征图谱 量值传递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友文 窦敏航 +2 位作者 王成 姜艳艳 刘斌 《中医教育》 2019年第2期83-85,共3页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又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又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原理及现象,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实验教学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