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何曼曼 王岱 +5 位作者 李智申 曹亚美 安静 吴存虎 窦新涛 王玉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乳果糖口服液鼻饲;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的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乳果糖口服液鼻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星蒌承气汤灌肠加化痰通腑针刺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症候积分、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神经功能指标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症候积分、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候积分、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法对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有助下调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部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急性期 脑肠轴 化痰通腑法 痰热腑实证 神经功能 血流变学 血液黏度
下载PDF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
2
作者 窦新涛 何曼曼 +2 位作者 王岱 吴存虎 王玉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分析临床诊疗措施在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时表现出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7月作为研究期,筛选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作为研究对象,筛选结果为80例。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 分析临床诊疗措施在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时表现出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7月作为研究期,筛选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作为研究对象,筛选结果为80例。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0例患者进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40例患者进入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的治疗方案。实验中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满意度进行观察、数据采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表现,判断常规治疗+胺碘酮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作为治疗方案的患者,在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恢复上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在总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用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在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较为显著,还能够得到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与患者形成和谐关系,尽量降低纠纷事件的出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血压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
3
作者 窦新涛 何曼曼 +2 位作者 王岱 吴存虎 王玉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高血压是近几年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当机体长时间保持在高血压状态,且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则十分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这时不仅会危害患者身体器官,甚至可能具有生命威胁,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及时了解高危因素,... 高血压是近几年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当机体长时间保持在高血压状态,且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则十分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这时不仅会危害患者身体器官,甚至可能具有生命威胁,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及时了解高危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治疗。对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血压并发症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高危因素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曼曼 王岱 +5 位作者 李智申 高素 郭芮彤 吴存虎 窦新涛 王玉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1期4168-4171,共4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SD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基于脑肠轴理论,常规治疗联合健脾化痰...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SD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基于脑肠轴理论,常规治疗联合健脾化痰方治疗)和研究组(n=57,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NIHSS评分、HAMD-17评分和血清SP水平更低,ADL评分和血清NPY水平更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采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PSD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减轻神经缺损状况,调节血清SP、NP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健脾化痰方 针刺 卒中后抑郁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SP、NPY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5
作者 王岱 何曼曼 +4 位作者 李智申 荀军峰 高素 吴存虎 窦新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1期4182-4186,共5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石家庄市中医院脑病科2019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PSD患者,共计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石家庄市中医院脑病科2019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PSD患者,共计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58例。基于脑肠轴理论,对照组在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脾化痰方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各项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SP、NPY、炎症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SP低于对照组,NPY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HMGB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健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PSD,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SP、NPY和炎症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健脾化痰方 针刺 卒中后抑郁 P物质 神经肽Y 炎症介质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评价
6
作者 王玉兰 何曼曼 +2 位作者 王岱 吴存虎 窦新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17评分、BI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与抑郁情绪,加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获取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针刺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临床疗效评价
7
作者 王玉兰 何曼曼 +2 位作者 王岱 吴存虎 窦新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63-66,共4页
探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全体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抑郁与失眠的效果,... 探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全体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抑郁与失眠的效果,也比较治疗前后的抑郁与失眠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对于患者抑郁及失眠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在治疗前,患者的抑郁评分无显著区别,却在治疗后对比明显。在失眠症状评分对比中,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无差异,在治疗第2周-3个月,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采取针刺治疗方式,可以发挥良好疗效,也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抑郁 失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