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尚与坚守——从汉隶典范《西狭颂》审视正大书风的衍化生成
1
作者 窦永锋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中国书法品评中的正大气象,既是构筑中国书法史的核心内容,也是书法艺术审美批评、理论阐释的前提和基础。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书风正大,蕴含了秦汉文化的宏阔博大之气象。本文以汉隶典范《西狭颂》书法图像为探究载体,从书法正大气... 中国书法品评中的正大气象,既是构筑中国书法史的核心内容,也是书法艺术审美批评、理论阐释的前提和基础。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书风正大,蕴含了秦汉文化的宏阔博大之气象。本文以汉隶典范《西狭颂》书法图像为探究载体,从书法正大气象的文化品格与精神价值着眼,多维度探究书法传承发展与正大书风生成确立的内在规律,深刻体悟正大气象所具有的由“技”入“道”的规定性,以开放而非自闭的积极态度,唤醒当代书家重拾传统自觉,以创作主体精神的觉醒与正大书风的崇尚坚守为中枢,回归当代书法创作问题情境之中,以此寻绎正大书风衍化生成的精神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大书风 《西狭颂》 文化品格 精神价值 衍化生成
下载PDF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研究现状与文化属性再认知
2
作者 杨清汀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23年第6期2-11,共10页
古代石刻文献为考察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形成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还为提振地方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文化建设的多维价值。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作为历史遗存,镌刻于丝绸之... 古代石刻文献为考察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形成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还为提振地方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文化建设的多维价值。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作为历史遗存,镌刻于丝绸之路东段的关陇古道上,对东汉中晚期西北史地的研究极具参考作用,而其本体价值又是多方面的,主要表征于精神和文化层面,既有“古意”的多角度阐释性,又有可以“赋新”的当代拓展性。本文拟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对《河峪颂》摩崖石刻的特定主题与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论述,借此多维度地呈现其人本思想与文化属性,彰显《河峪颂》真正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峪颂》 摩崖石刻 著录出版 研究现状 文化属性
下载PDF
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在城市危化品爆炸中的医学救援实践研究
3
作者 董均杰 谢明 +1 位作者 窦永锋 张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8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在城市危化品爆炸中的救治流程及有效组织的方法。方法 :立即启动应急医疗队处置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分工,科学高效组织救治。结果:快速检诊伤员136人,转运重症伤者16人,完成手术64人,换药处置46... 目的 :探讨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在城市危化品爆炸中的救治流程及有效组织的方法。方法 :立即启动应急医疗队处置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分工,科学高效组织救治。结果:快速检诊伤员136人,转运重症伤者16人,完成手术64人,换药处置46人,留观输液10人。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这次大爆炸医学救援任务,有效检验了应急力量的保障水平和应急能力。结论:中小医院应急医疗队快速反应遂行各类卫勤保障任务,对于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救治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医院 危化品爆炸 批量伤员 医学救援
下载PDF
西狭曲水荡明珠
4
作者 窦永锋 《丝绸之路》 2015年第23期44-45,共2页
也许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太久,就会对那里的人和物多一些思念,甚至连曾经的梦也会停留在那里不曾离去。爱刻入骨,情深入髓,不离不弃的是命里注定和上天早已安排好的,狠心忘却,却在不经意间又泛起思念的光影,似乎水土草木都是为自己而... 也许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太久,就会对那里的人和物多一些思念,甚至连曾经的梦也会停留在那里不曾离去。爱刻入骨,情深入髓,不离不弃的是命里注定和上天早已安排好的,狠心忘却,却在不经意间又泛起思念的光影,似乎水土草木都是为自己而生。也许,这就是人们渴望皈依的终极情怀。在西狭,山震撼了水,水环绕着山,山和水在天空和大地间自由绝唱,使你窥谷而忘返,望峰而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组合式充气卫生帐篷的设计
5
作者 郭新儒 于涛 +3 位作者 谢明 刘健 张亮 窦永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针对目前网架式帐篷普遍存在的组合不灵活,手术分区不合理等缺陷问题,研制一种在灾害救援或战伤救治领域,,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便携、组合灵活、手术分区合理的组合式充气帐篷。方法基于战伤救治及抢险救灾损伤控制性手术条件需... 目的针对目前网架式帐篷普遍存在的组合不灵活,手术分区不合理等缺陷问题,研制一种在灾害救援或战伤救治领域,,能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便携、组合灵活、手术分区合理的组合式充气帐篷。方法基于战伤救治及抢险救灾损伤控制性手术条件需求,在当前应用的充气式卫生帐篷的基础上,附加通道帐篷、隔帘、双层篷布、通风道、门帘等结构,使其符合区分人员通道、手术分区合理.循环通风要求,具备方便携带、灵活组合、手术分区合理等特点。结果通过对研制的充气帐篷进行三期维护及改进实验,经过阶段性效果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证实该组合型充气式卫生帐篷性能完好,具备开展紧急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条件。结论研制的组合式充气卫生帐篷符合战术战伤救治及灾害教援条件下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条件,可以考虑在战备、抢险救灾的现场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灾害救援 无菌技术:充气式卫生帐篷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书法基础教育探究
6
作者 窦永锋 窦永勇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中国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已完全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教育,需要唤醒“教”与“学”双方主体的书法课程意识。本文拟通过对当前书法教育现状的剖析探究,呼吁书法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中国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已完全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教育,需要唤醒“教”与“学”双方主体的书法课程意识。本文拟通过对当前书法教育现状的剖析探究,呼吁书法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以期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有效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 优化策略
原文传递
从书刻传拓探微唐代碑刻书法的审美崇尚——以敦煌遗书之唐碑拓本为研究载体
7
作者 窦永锋 《西泠艺丛》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石刻文字遗迹,以其书体演进时期特有的“原生态”性质,成为书法研究中寻根探源、变化出新的有益补充。唐代书法具有严整的法度和理性精神。唐代碑刻书法作为唐代艺术渊薮之所在,其中敦煌遗书之唐碑拓本以其典型...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石刻文字遗迹,以其书体演进时期特有的“原生态”性质,成为书法研究中寻根探源、变化出新的有益补充。唐代书法具有严整的法度和理性精神。唐代碑刻书法作为唐代艺术渊薮之所在,其中敦煌遗书之唐碑拓本以其典型的书刻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谨此依据敦煌遗书之唐碑拓本遗存为探究载体,重新厘清唐代碑刻书法的审美崇尚与书刻情境,寻绎出更多的书法文化审美史实,进而对唐代碑刻书法特有的“原生态”性质作出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刻传拓 敦煌遗书 唐碑拓本 碑刻书法 审美崇尚
原文传递
秦蜀道东汉摩崖石刻《耿勋表》释考——兼论武都郡下辨道仇氏家族的书史地位 被引量:3
8
作者 窦永锋 《西泠艺丛》 2020年第6期41-51,共11页
"东汉时期,石刻艺术得到迅速发展,碑刻形制开始形成,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1]秦蜀道东汉摩崖石刻遗迹较多,现存甘肃省成县的《耿勋表》,作为汉代隶书书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记录并展现了中国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 "东汉时期,石刻艺术得到迅速发展,碑刻形制开始形成,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1]秦蜀道东汉摩崖石刻遗迹较多,现存甘肃省成县的《耿勋表》,作为汉代隶书书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记录并展现了中国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嬗变发展的全过程,为研究东汉书法艺术和汉字发展提供了实物佐证。武都郡下辨道仇氏家族文人书家辈出。总体审视,仇氏所制《耿勋表》及秦蜀道相关摩崖石刻宽博凝整,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勋表 西狭颂 秦蜀道 隶变 仇氏家族
原文传递
陇右摩崖石刻最古之珍——东汉和平元年《河峪关驿颂德碑》考释 被引量:3
9
作者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汉字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汉代是由篆书向隶书过度的历史阶段,其书法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碑刻隶书,阵容庞大,风格各异。东汉后期是隶书成熟的阶段,此期的篆书碑刻不多,多为参合篆书笔意的隶书碑刻,书碑者多为当时的书法高手。至... 汉字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汉代是由篆书向隶书过度的历史阶段,其书法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碑刻隶书,阵容庞大,风格各异。东汉后期是隶书成熟的阶段,此期的篆书碑刻不多,多为参合篆书笔意的隶书碑刻,书碑者多为当时的书法高手。至东汉桓、灵帝时期立碑最甚,已呈灿烂之景的分隶,结构生俯仰之势,笔画变骏发之美,相背分明,波磔飞动,体势开张,气质淳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摩崖石刻 考释 和平 陇右 历史阶段 隶书 篆书
原文传递
浑穆刚健 雄强英武——北周《尉迟迵造像题记》书法释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17年第4期46-48,共3页
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繁、朝代迭更,受限于政治因素分隔为南北不同政权。北朝承赵、燕之后,书法出于崔、卢二世族。此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因无禁碑之令且民性纯朴而保守,自然立碑甚多。同时佛教盛行,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经之风炽盛,于山崖镌... 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繁、朝代迭更,受限于政治因素分隔为南北不同政权。北朝承赵、燕之后,书法出于崔、卢二世族。此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因无禁碑之令且民性纯朴而保守,自然立碑甚多。同时佛教盛行,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经之风炽盛,于山崖镌造佛像,更于其旁或下方题记,以积功德,遂演北碑特有之书体。北朝造像题记可分为石窟造像题记和造像碑题记;前者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其中以《龙门二十品》最受书史推崇,康有为称此:"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后者形如碑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题记 书法 南北朝时期 《龙门二十品》 刚健 北周 云冈石窟 政治因素
原文传递
从《王康题记》审视南宋隶书的美学嬗变
11
作者 窦永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1-132,共2页
南宋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次之,篆、隶书几成绝响。传世能见到的宋代隶书碑刻见于著录且闻名者极少。故此,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金石殿仙人崖,镌刻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的《王康题记》就显得非常可贵。《王康题记》又称《王子直... 南宋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次之,篆、隶书几成绝响。传世能见到的宋代隶书碑刻见于著录且闻名者极少。故此,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金石殿仙人崖,镌刻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的《王康题记》就显得非常可贵。《王康题记》又称《王子直甘露颂》。摩崖碑石坚细,光莹如漆。通高约140cm,宽约100cm;隶书凡10行,行14字,字径5.5—8厘米,共计140字,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碑刻字迹完整清晰,无漫漶破损痕迹,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尤显珍贵。此摩崖《成县志》所载有误字,今依拓本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书 文人 书家 碑刻 八分书 书体 西狭颂 汉隶
原文传递
青泥岭之北宋《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刻石释考——兼及金石图谱视阈下宋代碑铭书法状态蠡识
12
作者 窦永锋 《西泠艺丛》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陇右境内现存历代修桥筑路、设关置驿的交通碑铭绝非普通记事颂功之刻石可比,铭词刊刻清晰,整饬古雅,而且书体风格多样,体势雄伟,气象高古,是研究古代交通发展和书法嬗变的重要史料。青泥岭之北宋《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刻石作为陇蜀道上... 陇右境内现存历代修桥筑路、设关置驿的交通碑铭绝非普通记事颂功之刻石可比,铭词刊刻清晰,整饬古雅,而且书体风格多样,体势雄伟,气象高古,是研究古代交通发展和书法嬗变的重要史料。青泥岭之北宋《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刻石作为陇蜀道上的重要历史遗迹,对研究宋代青泥古道交通发展和书法传承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本文以北宋《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刻石实体为依据,针对民国张鸿汀先生所撰《陇右金石录》在辑录整理过程中的疏失,自觉运用典籍文献与金石史料相证法,同时关照刻石拓本参稽互证、辨析求真,以印证史事,旨在得出合理中肯的校释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泥岭 北宋 新修白水路记 摩崖刻石 书法鉴识
原文传递
刊石壮关陇 古道照颜色——关陇道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文化价值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清汀 窦永锋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7X期90-116,共27页
甘肃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丰富的汉代摩崖石刻资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存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镌刻于东汉和平元年(一五〇)的《河峪颂》摩崖石刻,为目前陇右发现的最早官方典型摩崖石刻。东汉是中国书法... 甘肃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丰富的汉代摩崖石刻资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存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镌刻于东汉和平元年(一五〇)的《河峪颂》摩崖石刻,为目前陇右发现的最早官方典型摩崖石刻。东汉是中国书法实用兼抒情"两栖"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隶书和别体共融,完成隶书审美艺术转换的重要时期。《河峪颂》摩崖石刻,是汉字演进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嬗变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在关陇道和陇蜀道上,《河峪颂》还与辞赋家、《非草书》作者赵壹,《西狭颂》等摩崖石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和甘肃古代艺术史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峪颂 关陇道 赵壹 西狭颂 书法文化
原文传递
魏晋遗韵 唐宋风流——苏轼《人来得书帖》《新岁展庆帖》赏评
14
作者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17年第3期50-52,共3页
宋书尚意。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书法追求文人、文学和书法的结合,是以文章、才学为根基的个体心性的自然流露,将心灵、性情、文化素养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传达其胸中郁结与率性真情,"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而达人书合一。苏轼凭... 宋书尚意。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书法追求文人、文学和书法的结合,是以文章、才学为根基的个体心性的自然流露,将心灵、性情、文化素养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传达其胸中郁结与率性真情,"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而达人书合一。苏轼凭借自己杰出的天分、丰厚的学养和豪放的胸襟,"兼众妙"而"不失度",遗貌取神,化古生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评草书》)开启了宋人"尚意"书法的新风。"尚意"书风的倡导中,与"意"相对的是"法",唐代书法是"尚法"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 书风 自出新意 遗韵 岐亭 全帖 公择 黄州寒食诗帖 季常
原文传递
从《重修武安君祠堂记》看宋代楷书的衰微
15
作者 窦永锋 《中国钢笔书法》 2015年第11期59-61,共3页
宋代书法仍然沿续唐代余波,是对晋、唐书法的追述与继承。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书法家转向抒发个人情感意趣的轨道。宋代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尚意”书法,不仅能与“尚韵”的晋书、“尚法”的唐书相映争辉,... 宋代书法仍然沿续唐代余波,是对晋、唐书法的追述与继承。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书法家转向抒发个人情感意趣的轨道。宋代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尚意”书法,不仅能与“尚韵”的晋书、“尚法”的唐书相映争辉,是中国书法史上众所公认的继晋、唐之后的又一座历史高峰。“宋人尚意”,有宋以来,崇尚帖学,是艺术创造思想、观念从“法”向“意”的转变期。“尚意”书风形成以后,受苏、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四家 中国书法史 书风 历史高峰 帖学 艺术创造 结体 修武 转变期 唐书
原文传递
文化情怀和历史视野——漫识杨清汀的学术和书法艺术
16
作者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16年第2期73-76,共4页
随着当代书法创作的不断繁荣,书法理论研究更是逐步推进,各层次学术成果颇为可观。但是当代书学理论的重新拓展却已无法涵盖,同时忽略了书法艺术是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展开的。由于时代变迁,地域不同,社会背景各异诸因素的关系,书法家们... 随着当代书法创作的不断繁荣,书法理论研究更是逐步推进,各层次学术成果颇为可观。但是当代书学理论的重新拓展却已无法涵盖,同时忽略了书法艺术是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展开的。由于时代变迁,地域不同,社会背景各异诸因素的关系,书法家们面临的具体历史场景也不尽相同,因此,从书法历史研究中汲取材料和灵感,实现当代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显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学术成果 历史视野 文化情怀 书法理论研究 历史场景 现当代 书法创作
原文传递
从《苏马湾界域刻石》审视西汉隶书的蜕变
17
作者 窦永锋 《书法赏评》 2015年第6期57-59,共3页
西汉之际,正是书法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是中国书法由篆书向隶书、草书转化的时期,也是"承秦而开两汉书法艺术"的关键时期。西汉是隶书大行的时代。历史上曾因地下资料未被发现而有过"西汉未有隶书"(康有为)之说。
关键词 隶书 西汉 蜕变 刻石 界域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康有为
原文传递
清代碑学视阈下的陇右铭石楷书探赜——以关陇道《长宁驿修桥碑记》摩崖刻石为例
18
作者 窦永锋 《荣宝斋》 2022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关陇道自汉、唐以来就以其东接汉中,西控陇右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在关陇必争孔道。长宁驿作为关陇道明、清之际的重要驿站,在军事、驿传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关陇道新发现的《长宁驿修桥碑记》摩崖刻石作为文献基础,以此探... 关陇道自汉、唐以来就以其东接汉中,西控陇右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在关陇必争孔道。长宁驿作为关陇道明、清之际的重要驿站,在军事、驿传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关陇道新发现的《长宁驿修桥碑记》摩崖刻石作为文献基础,以此探究明、清时期长宁驿的兴衰变迁。同时深入探究《长宁驿修桥碑记》摩崖刻石,除在关陇道明、清驿站发展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其形制独特,文辞典雅,结字雄放,书风朴茂,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研究价值,对研究明、清之际关陇道碑刻书法艺术嬗变提供了实物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陇右 铭石楷书 《长宁驿修桥碑记》 式微
原文传递
金石贞瑞颂风雅 梅庵花清寄新声——李瑞清“援碑入帖”及其碑学崇尚探赜
19
作者 窦永锋 《艺术学界》 2021年第1期76-87,共12页
"碑学"与"帖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两大传统。清代书家李瑞清拥有独具一格的书学理论思想,在碑学研习和书法创作中成就卓越。当代中国书法家能够接受到的古代书法资源,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书家、学者都要丰富深广... "碑学"与"帖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两大传统。清代书家李瑞清拥有独具一格的书学理论思想,在碑学研习和书法创作中成就卓越。当代中国书法家能够接受到的古代书法资源,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书家、学者都要丰富深广,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代书法创作中普遍存在观念与取法狭隘等现象。为此李瑞清"援碑入帖"的学书路径,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者自有其参照作用,其中最大的书学启示当是:追求碑学之雄强厚拙,宜兼习帖学以矫其生强钝滞之病;追求帖学之妍美流丽,宜兼习碑学以正其浮滑软媚之弊。本文试图通过对李瑞清的书法渊源、书学理论、贡献成就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索,以期对他的"援碑入帖"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影响做出明确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崇尚 书法理路 李瑞清 援碑入帖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农村小学楷书教学的误区和策略
20
作者 窦永锋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第10期41-43,共3页
书法教育关乎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传承,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应积极开展和推进小学书法教育,尤其要抓实抓好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要积极探究、... 书法教育关乎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传承,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应积极开展和推进小学书法教育,尤其要抓实抓好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要积极探究、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书法教学策略并长期坚持,解决农村小学阶段楷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让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回归正道,使其在提高学生书法艺术素养、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农村小学 楷书教学 误区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