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兴 蒋小明 +5 位作者 宋高飞 郑鹏 张昆 高海鹏 窦筱艳 艾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0-552,I0011-I0014,共17页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对青海湖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在3个季度和4个区域(湖滨带、进水区、浅水区和深水区)间的差异。3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对青海湖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在3个季度和4个区域(湖滨带、进水区、浅水区和深水区)间的差异。3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9属6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36种,占总物种数的55.38%)、绿藻(17种,26.15%)和蓝藻(7种,10.76%)为主。4个区域间的浮游植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别,其中深水区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深水区的环境较为稳定。3个季节间,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具有较大差异:夏季和秋季的丰度、生物量均为春季的近10倍;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和种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春季最具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优势种也主要隶属于硅藻门,而夏、秋两季则以蓝藻门种属占据主要优势。春季浮游植物的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夏、秋两季,秋季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夏季。PERMANOVA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dbRDA分析表明:盐度、水温和总磷是影响青海湖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青海湖浮游植物丰度出现数量级程度的上升,主要优势类群由硅藻门逐渐演变为蓝藻门。本研究揭示了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可为后续青海湖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风沙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窦筱艳 曾光明 +2 位作者 许国强 丁学刚 张胜帮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3年第6期40-42,共3页
对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自然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风沙环境的沙漠化趋势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该地区沙漠化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针对这种趋势,提出了合理的防治途径。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 风沙环境 沙漠化 自然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下载PDF
2020年春夏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海鹏 孙兴 +3 位作者 张昆 郑鹏 艾雪 窦筱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3,共10页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分别于2020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青海湖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9属50种,物种组成以硅藻(58.00%)、绿藻(30.00%)、蓝藻(8.00%)为主。在密度上,春季最具优势类群... 为了解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分别于2020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青海湖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9属50种,物种组成以硅藻(58.00%)、绿藻(30.00%)、蓝藻(8.00%)为主。在密度上,春季最具优势类群为硅藻门(占总密度的47.01%),而夏季为蓝藻门取代硅藻门成为最优势的类群(63.27%)。从春季到夏季,优势种的组成及其优势度指数也发生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小环藻(Cyclotella sp.)优势度显著下降,环离鞘丝藻(Lyngbya circumcreta)的优势度显著上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3.35×10^(6) ind/L、98.56μg/L)显著高于春季(3.55×10^(5) ind/L、9.72μg/L),而Shannon多样性、Pielou均匀度、Margalef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却显著低于春季。与已有的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发现青海湖浮游植物群落夏季的主要优势类群由硅藻门逐渐演变为蓝藻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COD Mn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风沙环境评价研究
4
作者 窦筱艳 曾光明 +1 位作者 许国强 张胜邦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04年第3期34-36,58,共4页
风沙环境评价,是指在风沙环境条件下,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评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地区风沙环境评价重点是对土地资源的评价。从退化角度而论,即对风沙环境土地类型进行划分和分等定级,通过对风沙环境的类型、分... 风沙环境评价,是指在风沙环境条件下,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评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地区风沙环境评价重点是对土地资源的评价。从退化角度而论,即对风沙环境土地类型进行划分和分等定级,通过对风沙环境的类型、分布、发展趋势及危险度的分析,为区域风沙环境的发展态势作一估测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风沙环境 柴达木盆地东南部 划分和分等定级
下载PDF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西宁大气PM2.5的来源 被引量:26
5
作者 窦筱艳 赵雪艳 +6 位作者 徐珣 高海鹏 李婷 丁梅梅 刘宇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4,共8页
为研究影响西宁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水平的主要来源,于2014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依托西宁市大气地面观测网络在11个监测点采集大气PM_(2.5)样品,对其化学组分(元素、离子和碳)进行分析。研究同步采集了4类固定源、14类移动源和... 为研究影响西宁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水平的主要来源,于2014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依托西宁市大气地面观测网络在11个监测点采集大气PM_(2.5)样品,对其化学组分(元素、离子和碳)进行分析。研究同步采集了4类固定源、14类移动源和4类开放源的PM_(2.5)样品,并构建源排放成分谱。应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源解析研究。源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西宁市PM_(2.5)主要来源包括城市扬尘(分担率为26.4%)、燃煤尘(14.5%)、机动车尾气(12.8%)、二次硫酸盐(9.0%)、生物质燃烧(6.6%)、二次硝酸盐(5.7%)、钢铁尘(4.7%)、锌冶炼尘(3.4%)、建筑尘(4.4%)、土壤尘(4.4%)、餐饮排放(2.9%)和其他未识别的来源(5.2%)。大力开展城市扬尘为主的开放源污染控制,严格控制本地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的PM_(2.5)排放,是改善西宁市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质量平衡 PM2.5 来源解析 西宁
下载PDF
西宁市典型开放源颗粒物粒径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窦筱艳 陆炳 +4 位作者 孔少飞 曹文文 韩斌 赵旭东 白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BT-9300S激光粒度仪分析了西宁市道路尘、扬尘、土壤尘、建筑尘4种典型开放源的粒径组成。结果表明,4种类型尘中大粒径颗粒物占主导地位,粒径大于10μm颗粒占到全部颗粒的73.80%以上,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仅占7.06%~26.20%;建筑尘的... 采用BT-9300S激光粒度仪分析了西宁市道路尘、扬尘、土壤尘、建筑尘4种典型开放源的粒径组成。结果表明,4种类型尘中大粒径颗粒物占主导地位,粒径大于10μm颗粒占到全部颗粒的73.80%以上,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仅占7.06%~26.20%;建筑尘的细颗粒物含量最高,粒径小于2.5、1μm的颗粒含量分别为8.36%±4.25%、2.42%±1.02%;道路尘的细颗粒物含量最低,粒径小于2.5、1μm的颗粒含量分别为2.30%±0.94%、0.73%±0.28%;4种类型尘的体积平均直径、面积平均直径、中位直径分别在37.70~87.99μm、8.50~23.53μm、28.95~74.98μm之间,其中道路尘的3种粒径参数最大,建筑尘最小;开放源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曲线主要呈头长尾短的不对称单峰分布,累积频率曲线为两段式,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源 颗粒物 粒径分布 西宁
下载PDF
西宁冬季PM2.5和PM10手工与自动监测现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窦筱艳 王静 +6 位作者 赵雪艳 陈珂 叶景春 钟丹丹 王婉 杨文 白志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64,共9页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手工监测 PM自动监测 监测比对 回归分析 监测仪器的适用性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被引量:6
8
作者 石丽娜 赵旭东 +4 位作者 倪天茹 杨永顺 窦筱艳 韩德辉 白志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标主要是由黄河源特殊的自然条件引起,不属于外源人为污染;5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铜、锌、六价铬、镉、汞、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浓度限值。总体而言,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良好,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黄河源 地表水质 青海
下载PDF
青海门源地区O_3浓度水平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燕丽 窦筱艳 +2 位作者 赵旭东 杨文 白志鹏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31-436,共6页
为研究高原背景地区O_3的浓度水平,于2013年9月13日至2013年10月14日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开展了为期32天的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门源地区O_3小时浓度均值为115.0±22.6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O_... 为研究高原背景地区O_3的浓度水平,于2013年9月13日至2013年10月14日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开展了为期32天的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门源地区O_3小时浓度均值为115.0±22.6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O_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一级标准(160μg/m3)。通过分析O_3和NOx实时浓度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序列,发现在多数观测天内O_3和NOx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表明O_3主要来自有NOx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另有几天NOx和O_3的浓度出现同峰同谷的现象,推测这种变化主要是大气运动传输造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SO2、NOx以及CO的浓度都显著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_3与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的关系近似符合Y=0.630T-0.192H-0.004P-0.091W+196.039,拟合结果与真值误差2.88%。综上分析,门源地区O_3浓度水平较低,但在高温低湿、风速较高、NOx浓度较低的情况下,O_3容易积累,O_3浓度主要受光化学反应和大气运动传输过程两个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站门源 O3浓度 光化学反应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西宁市城区冬季PM_(2.5)和PM_(10)中有机碳、元素碳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窦筱艳 徐珣 +3 位作者 刘宇 王静 韩斌 赵旭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9,共6页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西宁市冬季开展PM_(2.5)和PM_(10)的连续监测。利用DRI 2001A型热光碳分析仪(美国)对有机碳和元素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冬季PM_(2.5)和PM_(10)中碳气溶胶所占比例分别为33.13%±6.83%、24.21%±6....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西宁市冬季开展PM_(2.5)和PM_(10)的连续监测。利用DRI 2001A型热光碳分析仪(美国)对有机碳和元素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冬季PM_(2.5)和PM_(10)中碳气溶胶所占比例分别为33.13%±6.83%、24.21%±6.27%,说明碳气溶胶主要集中在PM_(2.5)中;OC/EC值均大于2,说明西宁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污染;SOC占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比例分别为46.50%和57.40%,PM_(2.5)中SOC浓度占PM_(10)中SOC浓度的61.88%,说明SOC主要存在于PM_(2.5)中,且SOC形成的二次污染和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都是西宁市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城市比较发现,西宁市冬季PM_(2.5)中的碳气溶胶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城市,PM_(10)中OC质量浓度相对其他城市较高,EC质量浓度偏低;OC和EC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来源不统一;进一步对OC和EC各组分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知,西宁市冬季碳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汽油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有机碳 元素碳
下载PDF
西宁市典型污染日PM_(10)输送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窦筱艳 许嘉 +3 位作者 韩德辉 赵旭东 陈莉 白志鹏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研究西宁市PM10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对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各季逐日大气污染指数(API,首要污染物为PM1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 Model)对西宁市典型污染日(API>200)中气团的后向轨迹进行模拟,研究PM10的运动轨迹... 为研究西宁市PM10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对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各季逐日大气污染指数(API,首要污染物为PM1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 Model)对西宁市典型污染日(API>200)中气团的后向轨迹进行模拟,研究PM10的运动轨迹和区域性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西宁市一年中春季(集中于3月和4月)PM10污染严重,与该季节气团对颗粒物的长距离输送有关。造成西宁市重污染状况的主要天气是风沙尘,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地区是主要风沙源;相邻城市PM10污染峰值的提前与滞后,体现出区域性污染的传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后向轨迹 输送路径 西宁市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林 闫娥 +2 位作者 任杰 郭竟世 窦筱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9-51,共3页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在进行水污染防治规划中,使点源总量控制和单元总量控制方案的优化组合上发挥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模拟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控制断面 水污染控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8
13
作者 窦筱艳 王静 +3 位作者 孙静 钟丹丹 柳春辉 李红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38,共7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方法:饮用水样品经针头过滤器过滤,选用Biphenyl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电离模式为...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2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方法:饮用水样品经针头过滤器过滤,选用Biphenyl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电离模式为电喷雾正离子,选用多反应监测触发增强子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种PAEs的灵敏度良好,定量限为0.001~0.1μg/L。配制浓度为0.1~100.0μg/L的混标溶液进行进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2种PAEs在该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2.9%~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0.9%~11.2%。同时,使用增强子离子扫描谱图进行搜库匹配,定性准确性高。该方法适用于饮用水中PAE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 饮用水 邻苯二甲酸酯 捕集柱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窦筱艳 姜虹 +1 位作者 陈珂 钟丹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5-7,共3页
阐述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多部门协作 数据共享
下载PDF
环境成本转移与金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作者 窦筱艳 刘振香 罗小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13,9,共5页
本文从"南北贸易"模式出发说明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成本转移"和"专业化陷阱"现象,分析了其中隐含的问题,指出"环境成本转移说"对中、小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并针对金华经济可持续发... 本文从"南北贸易"模式出发说明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成本转移"和"专业化陷阱"现象,分析了其中隐含的问题,指出"环境成本转移说"对中、小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并针对金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成本转移 资源密集产品 金华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宁市非采暖季和采暖季PM_(2.5)中14种金属元素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珂 窦筱艳 +6 位作者 马伟 文生仓 叶景春 石丽娜 赵旭东 赵雪艳 杨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于2012年11月采暖季和2013年9月非采暖季,在青藏高原典型城市西宁市4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PM_(2.5))样品,共获得40个有效样品。用微波消解-ICP-MS法、原子荧光法分析了样品中14种重点防控金属。结果表明:14种重点防控金属中Ag、Tl平均... 于2012年11月采暖季和2013年9月非采暖季,在青藏高原典型城市西宁市4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PM_(2.5))样品,共获得40个有效样品。用微波消解-ICP-MS法、原子荧光法分析了样品中14种重点防控金属。结果表明:14种重点防控金属中Ag、Tl平均质量浓度为0.10~0.50 ng/m^3,Co、Sb、Hg平均质量浓度为0.50~4.00 ng/m^3,V、Cd、Cr、Ni、Cu、As平均质量浓度为4.00~50.0 ng/m^3,Mn、Pb、Zn平均质量浓度为50.0~2 000 ng/m^3。采样期间,采暖季相比非采暖季,PM_(2.5)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不同采样区金属元素浓度有增有减。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点防控金属元素在非采暖季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采暖季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扬尘、燃煤、燃油、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非采暖季Zn、Ag、Cd、Hg、Tl和Pb富集因子较高,采暖季Zn、As、Ag、Cd、Sb、Hg、Tl、Pb富集因子较高,更容易受到人为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 元素浓度 富集因子
下载PDF
区域性氟污染调查监测及评价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窦筱艳 刘宇 赵旭东 《青海环境》 2010年第2期76-80,共5页
开展环境氟污染监测及评价,建议采用实测与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用综合评价指数给出污染程度分级,避免了偶然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监测结论的准确性。
关键词 氟污染 评价 实测与预测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樱 王慧春 +5 位作者 李正科 贾慧萍 朋毛德吉 魏晶晶 周碧瑶 窦筱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82-2790,共9页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植物群落 多样性 沙化
下载PDF
对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时电极清洗方法的改进
19
作者 窦筱艳 胡雅静 王海芳 《青海环境》 2000年第2期71-71,77,共2页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时 ,电极清洗采用pH为 4~ 5的酸性溶液 ,省时、省力 。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 氟化物 电极清洗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用倍标曲线测定高浓度废水中六价铬
20
作者 窦筱艳 陈锦秀 《青海环境》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本刊根据青海省环境监测系统基层站分析条件尚差以及监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之实际,特设“技术介绍”栏目,以指导工作。第6卷第1期中《容量法测定铬盐废水中高浓度六价铬》与本期《用倍标曲线测定高浓度废水中六价铬》两篇文章即属此... 本刊根据青海省环境监测系统基层站分析条件尚差以及监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之实际,特设“技术介绍”栏目,以指导工作。第6卷第1期中《容量法测定铬盐废水中高浓度六价铬》与本期《用倍标曲线测定高浓度废水中六价铬》两篇文章即属此类经典分析方法介绍,监测人员在实验室分析中可依试样不同的浓度范围,灵活选用相应的分析方法。今后,本刊还将不定期地刊登这方面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倍标曲线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