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湿度水平和湿-干循环对硝酸钙盐积累土壤锰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司友斌 马友华 章力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在 [Ca(NO3) 2 ]盐处理土壤中 ,研究了两种湿度水平 (2 0 0、40 0g·kg-1)和湿 干循环对土壤Mn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土壤Mn的有效性 ,湿度大时 ,易还原态Mn转化为水溶态、交换态Mn ;盐分对易还原态Mn的转化有一... 在 [Ca(NO3) 2 ]盐处理土壤中 ,研究了两种湿度水平 (2 0 0、40 0g·kg-1)和湿 干循环对土壤Mn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土壤Mn的有效性 ,湿度大时 ,易还原态Mn转化为水溶态、交换态Mn ;盐分对易还原态Mn的转化有一定影响 ,NO-3 能缓冲土壤Eh的下降 ,有抑制易还原态Mn转化的作用 .连续的湿 干循环能使土壤 2价Mn(水溶态Mn、交换态Mn)浓度降低 ,而Ca(NO3) 2 盐能增加Mn的不溶性 .这在Mn含量低的土壤上 ,最终将导致Mn的缺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有效性 硝酸盐 土壤水分 湿-干循环 土壤锰释放 土壤湿度
下载PDF
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和养分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丽 何东东 +8 位作者 朱启法 李世金 林硕 薛琳 康治东 代维祥 李硕 江彤 章力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调理剂 土壤养分 烟草品质
下载PDF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稀土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扩散 被引量:36
3
作者 章力干 竺伟民 +1 位作者 张继榛 陈祖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对9种不同性质土壤测定结果表明,RE的吸附或解吸均与Langmuir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土壤RE吸附容量在1.5~15mg/g之间,它与土壤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土壤RE解吸量与吸附量之间呈显著指数曲线关系... 对9种不同性质土壤测定结果表明,RE的吸附或解吸均与Langmuir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土壤RE吸附容量在1.5~15mg/g之间,它与土壤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土壤RE解吸量与吸附量之间呈显著指数曲线关系,曲线转折点的RE吸附量称为土壤特征吸附量,以它表征RE在土壤中运移难易,比土壤吸附容量表征更有意义。RE在土壤中的扩散能力很弱,其扩散系数比土壤中一般离子小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解吸 扩散 土壤 稀土元素 同位素示踪法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章力干 石心怡 +5 位作者 王玉宝 杨欣润 余舫 江彤 常婷婷 马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3-100,共8页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措施,对于农作物病害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却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方式下的具体表现,该研究采用Meta方法,系统分...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措施,对于农作物病害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却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方式下的具体表现,该研究采用Meta方法,系统分析了公开发表的中国范围内秸秆还田对作物病害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幅分别达9.5%和12.2%(P<0.05)。病害类型、环境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会显著改变秸秆还田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具体地,病毒病害和土传病害对秸秆还田的响应较为敏感;亚热带季风气候下还田病害显著减轻,温带季风气候下显著加重,水田下还田病害较轻,旱地,尤其是冬小麦与春玉米轮作下还田病害加重显著,微酸性土壤中还田病害轻于微碱性土壤,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 g/kg、土壤小于7000 kg/hm^(2)、初始碳氮比大于15时还田均会导致病害的加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秸秆还田病害发生与年平均降雨量、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初始碳氮比和土壤pH值呈正相关。综上,通过增加初始氮肥用量、改善土壤墒情以及在微酸性土壤上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秸秆还田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病害发生。研究可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以及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秸秆 病害 主要粮食作物 发病率 病情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淮北土壤有效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章力干 张继榛 +1 位作者 竺伟民 葛承文 《安徽农学通报》 1999年第3期16-18,共3页
安徽省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和黄潮土的平均有效硫[ Ca( H2 P O4)2 浸提性硫,简称 M C P- S]分别为21.7 和11.7m g/kg, M C P- S低于缺硫临界值16m g/kg 的土样分别占27.3% 和82% ... 安徽省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和黄潮土的平均有效硫[ Ca( H2 P O4)2 浸提性硫,简称 M C P- S]分别为21.7 和11.7m g/kg, M C P- S低于缺硫临界值16m g/kg 的土样分别占27.3% 和82% 。十个调查县市中有六个县市土壤平均 M C P- S含量低于缺硫临界值。安徽省淮北地区两类土壤 M C P- S缺乏主要可能与土壤质地、结构、p H、微域地形及硫素的投入与输出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硫 砂姜黑土 黄潮土
下载PDF
基于内源性学习动力培养的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6
作者 章力干 叶新新 +4 位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徐刚 熊启中 田达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现有的植物营养学教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及创新能力,本文就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与... 现有的植物营养学教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及创新能力,本文就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学生群体的心理特质和学习特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构建了符合大学生学习特质的植物营养学课程知识体系。以激发学习动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优化了课程考核方法,实行过程评价和期终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评价体系。通过上述教学改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内源性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学习动力 植物营养学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下载PDF
3种N素水平下土壤中稀土在稻株中的积累和分布
7
作者 章力干 张继榛 +1 位作者 竺伟民 何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进行了3种N素水平的田间微区试验,以研究施N水平对稻株吸收积累土壤中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水平明显影响水稻对土壤中稀土的积累,这种影响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尽相同。移栽后30~40d,3个N素水平的稻株体内的稀土含量... 进行了3种N素水平的田间微区试验,以研究施N水平对稻株吸收积累土壤中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水平明显影响水稻对土壤中稀土的积累,这种影响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尽相同。移栽后30~40d,3个N素水平的稻株体内的稀土含量均有一个明显跌落,这与此时出现的稻株体内N、P素含量跌落同步,反映出N、P素与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之间有密切联系。成熟期,3个N素水平的稻株中稀土均向稻茬富集,进入籽粒量很少,且这种分布是因施N水平而异;稀土在成熟稻株中各部位的分配与体内N、P素的分配有相反趋势,3个N素水平下籽粒中稀土量与N、P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但稻草中的稀土含量与籽粒中N、P量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9674*和0.995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合理施N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土壤 水稻 氮素
下载PDF
小麦-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雅洁 陈晨 +3 位作者 陈曦 常江 章力干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55-2161,共7页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水稻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秸秆不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不施肥(S)、秸秆还田+基肥增施N肥45 kg·hm-2(SF1,C/N=12∶1)、秸秆还田+基肥正常N肥施...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水稻轮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组成及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秸秆不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不施肥(S)、秸秆还田+基肥增施N肥45 kg·hm-2(SF1,C/N=12∶1)、秸秆还田+基肥正常N肥施用量(SF2,C/N=18∶1)、秸秆还田+基肥减施N肥45 kg·hm-2(SF3,C/N=24∶1)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S)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分别增加7.8%、10.6%和10.9%,而使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减少17.1%;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化肥处理中,当碳氮比为18∶1时,土壤全氮、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27.2%,27.2%和25.7%。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S、SF1、SF2、SF3处理土壤全量有机质(SOM)中的碳、氮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同时SOM中的C/N、H/C和O/C比值都下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秸秆还田S、SF1、SF2、SF3处理,在1650~1640 cm-1和3400 cm-1处的峰强度增加,表明土壤有机质中含氮基团、酚羟基、羟基或羧基含量增加;2920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表明SOM中脂肪族结构增加,芳香性增强。与对照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不施肥(S)处理的当年水稻产量下降8.8%;配施化肥后,SF1、SF2、SF3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CK)处理增加12.6%、22.7%、19.1%,且当碳氮比为18∶1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单独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其碳氮和氢碳比例,使SOM中脂肪族化合物增加,酰胺结构和芳香性增强,同时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减少了土壤无机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素形态 土壤有机质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学氮肥潜力 被引量:57
9
作者 柴如山 王擎运 +5 位作者 叶新新 江波 赵强 王强 章力干 郜红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3-2593,共11页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2.3亿、1.7亿t和3.9亿t,所含氮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09万、108万t和356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6%、25.4%和24.2%。其中,水稻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农区(120.9万t);小麦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农区(66.6万t),玉米秸秆氮养分资源集中分布于华北农区(142.1万t)和东北农区(132.5万t)。水稻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湖北、浙江、湖南、辽宁和安徽,为34.6~46.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新疆,为22.2~27.4kg·hm^-2;玉米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有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湖南和安徽,为54.3~70.7 kg·hm^-2。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化学氮肥可替代总量分别为99万、54万t和192万t,化学氮肥可替代量分别为33.6、23.4 kg·hm^-2和51.2 kg·hm^-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巨大,在秸秆还田化学氮肥替代潜力较大的地区,合理利用秸秆氮养分资源是实现化学氮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化学氮肥替代
下载PDF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及还田替代钾肥潜力 被引量:43
10
作者 柴如山 安之冬 +3 位作者 马超 王擎运 章力干 郜红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目的】粮食作物秸秆中钾养分含量及其还田后的当季释放率均较高,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农区... 【目的】粮食作物秸秆中钾养分含量及其还田后的当季释放率均较高,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采用草谷比法估算了我国不同省份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的钾养分资源量,及其在还田条件下的钾肥替代潜力。【结果】2015-2017年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年均产量分别为23212万t、17083万t和39918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主要分布于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6%、25.4%和22.8%。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可以提供的年均钾养分资源量分别为529万t、216万t和568万t,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农区三大粮食作物秸秆钾养分资源量居于全国前列,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4%、28.2%和22.0%。各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的钾养分量均较高,为K2O 115.0~209.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潜力较大的省份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占全国小麦总播种面积的71.1%,钾肥替代潜力为K2O 82.3~97.1 kg/hm^2。对玉米秸秆还田来说,其钾肥替代潜力为K2O 67.2~170.7 kg/hm^2。从全国范围来看,单位耕地面积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钾养分量分别为K2O 152.6、82.4和124.4 kg/hm^2。【结论】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可提供的钾养分量分别为K2O 449万t、193万t和479万t。我国单位耕地面积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的钾肥替代潜力分别为K2O 152.6、82.4和124.4 kg/hm^2,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可基本满足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钾素需求,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钾肥替代
下载PDF
稀土元素^(147)Pm、^(141)Ce、^(147)Nd的环境毒理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祖义 刘玉 +3 位作者 程薇 章力干 李辉信 王元兴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共4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 :(1) 14 7Pm、14 1Ce和14 7Nd具有强吸附性 ,易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2 )供试的各生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3) 14 7Pm、14 1Ce和14 7Nd...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 :(1) 14 7Pm、14 1Ce和14 7Nd具有强吸附性 ,易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2 )供试的各生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3)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且随剂量或摄入时间增加而增加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其中 ,骨骼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尤为突出 ;14 1Ce在眼中的蓄积高于其它脏器和组织 ;(4 )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 2 0 0mg·kg-1的Ce或Nd对小鼠性腺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小鼠血清中睾酮或孕酮浓度比对照减少 ;虽然随饲料摄入 2 0 0和 80 0mg·(kg·d) -1的Ce ,对小鼠睾酮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但精子畸形率升高。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并就稀土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环境毒理 环境行为 生物富集性
下载PDF
配方施肥及磷肥后移对单季稻磷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鹏 张敬智 +4 位作者 魏亚 常江 郜红建 章力干 丁玉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2,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以及磷肥后移对水稻磷素吸收积累量、利用效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和磷肥后移使水稻植株内磷素吸收累积量增加,磷肥贡献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以及磷肥后移对水稻磷素吸收积累量、利用效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和磷肥后移使水稻植株内磷素吸收累积量增加,磷肥贡献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等均显著提高;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磷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磷肥后移处理(m基肥∶m追肥=7∶3)使水稻生育后期磷素总累积量和净吸收量提高了6.86%和20.07%,磷肥贡献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提高了36.56%、23.10%、46.16%、7.09%和18.25%,水稻产量和产投比提高了7.09%和7.04%。综合分析,配方施肥尤其是磷肥后移可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磷素吸收累积量,提高水稻磷肥利用效率、产量和产投比,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磷肥后移 水稻 磷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稀土在土壤中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竺伟民 张继榛 +1 位作者 章力干 陈祖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1-346,共6页
9种不同性质土壤Ce和Nd吸附饱和度达50%时,用同位素示踪法和数值模拟法对RE运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对极大多数土壤有较好的拟合性,说明该数值模拟程序对预测稀土长期在土壤中运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在自然降... 9种不同性质土壤Ce和Nd吸附饱和度达50%时,用同位素示踪法和数值模拟法对RE运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对极大多数土壤有较好的拟合性,说明该数值模拟程序对预测稀土长期在土壤中运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量情况下,RE吸附饱和度10%时,在吸附容量小的酸性土壤中,RE下移约每年1cm,吸附容量中等的中性、微酸性土壤,每两年约下移1cm,而吸附容量较大的碱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稀土元素 化肥 施肥 土壤结构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陈敏 马婷婷 +4 位作者 丁艳萍 常江 郜红建 章力干 丁玉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本文主要研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效应,检验大配方的区域适宜性和合理性。以水稻品种晚稻187为材料,采用大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大配方小调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水稻... 本文主要研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效应,检验大配方的区域适宜性和合理性。以水稻品种晚稻187为材料,采用大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大配方小调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氮素的总吸收量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施肥量为N150 kg/hm2、P2O5120 kg/hm2、K2O105 kg/hm2)最高,为N 1.25 g/plant;对磷、钾的吸收总量配方施肥均高于常规施肥,也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最高(P2O50.18 g/plant、K2O 0.95 g/plant)。配方施肥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以大配方2(T3,施肥量为N 232.5kg/hm2、P2O5120 kg/hm2、K2O 120 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1129 kg/hm2,但小调整配方(T4)的产投比优于大配方。总体而言,配方施肥的施肥配比与肥料运筹较之常规施肥更为科学合理,大配方适宜该地区的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水稻 养分吸收动态 产量
下载PDF
多功能保水剂对作物抗旱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友华 王广海 +2 位作者 程焱 章力干 蒋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多功能抗旱保水剂对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成苗率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多功能抗旱保水剂能够促进作物种子发芽 ,在一定干旱条件下能提高作物的成苗率 ,增加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的干物质积累... 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多功能抗旱保水剂对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成苗率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多功能抗旱保水剂能够促进作物种子发芽 ,在一定干旱条件下能提高作物的成苗率 ,增加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 ,其效果优于单功能保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保水剂 农作物 抗旱效应 种子成苗率 干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硒、硫施用对烟草中磷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友华 章力干 +4 位作者 司友兵 崔权仁 张继榛 竺伟民 丁瑞兴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3,共6页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 ,研究表明 ,硒和硫对烟草中磷吸收和积累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及不同生长器官而异 ,前期烟草地上部分磷的含量随施硒和施硫的增加而增多 ,硒、硫对磷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成熟烟叶中磷含量在不施硫时随施硒的增加而...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 ,研究表明 ,硒和硫对烟草中磷吸收和积累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及不同生长器官而异 ,前期烟草地上部分磷的含量随施硒和施硫的增加而增多 ,硒、硫对磷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成熟烟叶中磷含量在不施硫时随施硒的增加而增多 ;施硫时 ,硒则降低烟叶的磷含量 ,硒、硫对烟叶中磷的积累表现出颉颃作用。前期烟草中磷和硫及硒的积累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成熟烟叶中硫与烟茎的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红壤 磷吸收 磷积累 施肥
下载PDF
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魏俊岭 金友前 +2 位作者 郜红建 常江 章力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5-971,共7页
土壤水分入渗是降雨和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有效水的过程,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环节,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砂姜黑土黏粒含量高,具有楔型结构等障碍因子,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较弱,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 土壤水分入渗是降雨和灌溉水转变为土壤有效水的过程,是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环节,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砂姜黑土黏粒含量高,具有楔型结构等障碍因子,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较弱,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改良土体结构是提高土壤入渗与持水能力,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研究施肥措施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设置不施肥对照(CK)、测土配方施肥(PF)、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PF+JG)和测土配方施肥+粉煤灰(PF+FMH)4个试验处理,进行小麦-玉米田间轮作试验。研究了土壤容重、颗粒组成、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F+JG、PF+FMH处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和PF提高18.01%、8.92%和11.18%、2.61%,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2.90%、11.29%和4.48%、2.98%,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3.89%、5.87%和12.46%、4.56%,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分别增加98.08%、90.39%和34.64%、29.41%。PF+JG(1.18×10-4 m·s-1)和PF+FMH(1.13×10-4 m·s-1)处理的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分别是CK(5.92×10-5 m·s-1)和PF(8.73×10-5 m·s-1)的1.99倍、1.91倍和1.35倍、1.29倍。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与有机质及总孔隙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和粉煤灰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稳渗速率,可为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秸秆还田 粉煤灰 土壤性质 入渗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谷健云 崔键 +4 位作者 周静 黄界颍 徐磊 陶志慧 章力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5,共8页
为评估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灰渣、磷灰石和石灰3种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 H和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其中,生物质灰渣在培养前期表现差异明显... 为评估生物质灰渣等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生物质灰渣、磷灰石和石灰3种改良剂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 H和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其中,生物质灰渣在培养前期表现差异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设定的生物质灰渣用量对土壤p H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石灰和磷灰石用量对土壤p H和土壤交换性Al3+含量影响显著。培养期间,添加改良剂后土壤p H保持上升趋势,且p H增幅随改良剂用量增加而增加。3种改良剂的施用均可提高土壤CEC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用量为45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生物质灰渣处理土壤CEC提高0.90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1.11 cmol·kg-1;磷灰石处理土壤CEC提高2.17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0.78 cmol·kg-1;石灰处理土壤CEC提高1.85 cmol·kg-1,土壤交换性钙提高3.47cmol·kg-1。生物质灰渣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4500 kg·hm-2用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9和225.00mg·kg-1;磷灰石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磷灰石用量增加而增加;石灰施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生物质灰渣 石灰 PH 交换性铝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金友前 杜保见 +2 位作者 郜红建 常江 章力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给冬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利用野外小型蒸渗仪,以不施肥为对照(CK),原位研究了配方施肥(PF)以及配方施肥+秸秆还田(PF+JG)处理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给冬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利用野外小型蒸渗仪,以不施肥为对照(CK),原位研究了配方施肥(PF)以及配方施肥+秸秆还田(PF+JG)处理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主要影响0~40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而40~8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小麦出苗期和拔节期,PF+JG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PF处理分别提高50.9%和34.6%。土壤水分最大有效库容在小麦全生育期呈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在返青期;PF+JG处理的出苗期土壤水分最大有效库容较CK和PF处理增加了8.25%和20.82%,拔节期增加8.07%和10.95%,且均差异显著(P<0.05)。PF+JG处理的土壤水分入渗量分别是CK和PF处理的4.53和3.55倍;小麦耗水量较PF处理降低9.2%;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和PF处理增加124.1%、18.8%和144.0%、30.8%,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与增加土壤水分有效库容、水分入渗量和减少总耗水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砂姜黑土 水分动态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杜保见 郜红建 +1 位作者 常江 章力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素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和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44个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考察,初步筛选出具有氮高... 【目的】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氮素大量流失,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和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44个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考察,初步筛选出具有氮高效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循环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安徽省44个小麦品种(系)在正常氮(5 mmol/L)和高氮(45 mmol/L)条件下苗期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区间为[0,1];而后采用客观赋权法将标准化后的数据整合成一个无量纲的综合值,最后基于综合值运用最短距离法、欧氏距离平方聚类分析方法,将44个小麦品种划分成不同的氮效率类型。【结果】在两种供氮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茎叶干重、根干重、叶面积、茎叶氮累积量和根氮累积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在27.9%33.7%和21.5%32.8%之间,可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的评价指标。小麦苗期氮效率综合值在正常氮和高氮水平下分别在0.053 0.920和0.001 0.853之间,其中"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均大于80%。通过隶属函数氮效率综合值及其聚类分析,将44个供试小麦品种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三类;其中"扬麦16"和"鉴76"在正常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表现为高效型,"皖麦68"、"F60501-4"、"鉴62"和"安农1026"只在高氮条件下表现为高效型。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小麦品种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4.54%、54.55%、40.91%和13.63%、38.64、47.73%。【结论】在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4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茎叶氮累积量、茎叶干重、根部氮累积量、根部干重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小麦苗期氮效率评价指标;初步确定"扬麦16"和"鉴76"为正常供氮和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皖麦68"、"F60501-4"、"鉴62"和"安农1026"为高氮条件下的氮高效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吸收效率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