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章友华 宋有城 +4 位作者 朱俊 胡桃红 万立礼 张云 黄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对12例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依那普利明显增加心率变...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设计,观察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对12例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依那普利明显增加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同时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II含量。相关分析发现,血浆血管紧张素II含量的变化幅度与许多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幅度显著相关。结论: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有益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依那普利 充血性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8
2
作者 杨艳敏 宋有城 +7 位作者 朱俊 袁贤奇 谭慧琼 贺丽霞 章友华 章晏 李建东 曹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用胺碘酮(amiodarone)对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SVT和(或)VF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2±12.4岁;冠心病... 目的:评价静脉用胺碘酮(amiodarone)对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SVT和(或)VF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2±12.4岁;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心肌病7例,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10分钟内注入,继之以1.0~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第1个24小时总量平均2165.0±385.4mg(包括口服量),以后依病情渐减,维持静脉滴注平均4.2±2.5天。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600~1200mg/d。第1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可每隔15~30分钟再给1.5~3.0mg/kg的追加负荷量。疗效判断以SVT和(或)VF消失为有效。结果:总有效率83.3%。2例静脉用胺碘酮期间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疗法 胺碘酮
下载PDF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的临床心脏电生理作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丽天 朱俊 +10 位作者 袁贤奇 章友华 谭慧琼 贺丽霞 李萍 胡桃红 杨艳敏 李建冬 康连鸣 王国干 宋有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索他洛尔(sotalol)对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电生理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受试者10例,15分钟内静脉注射盐酸索他洛尔0.8 m g/kg,继以0.6 m g/(kg·h)匀速静脉泵入。于用...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索他洛尔(sotalol)对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电生理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受试者10例,15分钟内静脉注射盐酸索他洛尔0.8 m g/kg,继以0.6 m g/(kg·h)匀速静脉泵入。于用药前和静脉泵入15 分钟时分别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记录右心室单向动作电位。  结果:用药后窦性周长、窦房结恢复时间和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P< 0.05),窦房传导时间不变。AH间期及房室结顺传文氏周期延长(P< 0.01)。心电图PR、QT、校正QT及JT间期均延长(P< 0.05),QRS间期不变。心房、房室结及心室相对不应期、功能不应期及有效不应期(ERP)延长。右心室单向动作电位时间(MAPD90 )延长(P< 0.01),而ERP/MAPD90不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索他洛尔兼有Ⅱ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国人对0.8 m g/kg 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电生理 单向动作电位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女性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康连鸣 章友华 +3 位作者 章晏 宋有城 白东峰 王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2期84-85,共2页
探讨女性病人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对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诉的84例女性病人,先后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运动试验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在冠心病病人中,... 探讨女性病人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对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诉的84例女性病人,先后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运动试验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在冠心病病人中,无论运动试验阳性还是阴性,运动试验后QTd明显大于运动试验前,差异有显著性(53.59±16.93msvs32.05±14.18ms,P<0.01);在非冠心病病人中运动试验前、后QTd无显著性差异(30.98±12.00msvs29.27±12.33ms,P>0.05)。以运动试验后即刻和运动试验前QTd的差值≥20ms作为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8%、特异性为80.00%、准确性为83.33%。结果提示运动试验与QTd相结合可提高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QT离散度 冠心病 诊断 女性 心电图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
5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9 位作者 宋有城 任自文 袁贤奇 谭慧琼 章友华 贺丽霞 王国干 康连鸣 李建冬 章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 自动复律除颤器 除颤器 术后随访
下载PDF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例
6
作者 梁岩 章友华 +3 位作者 黄红 袁贤奇 朱俊 宋有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4-184,共1页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梁岩章友华黄红袁贤奇朱俊宋有城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急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于1997年5月1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梁岩章友华黄红袁贤奇朱俊宋有城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急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于1997年5月1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后仍反复发作心绞痛。于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合并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救
下载PDF
VDD起搏器在儿童病例的临床应用(附4例报告)
7
作者 袁贤奇 章友华 +2 位作者 朱俊 宋有城 李建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27-228,共2页
近年来,心内膜起搏用于儿童者[1],主要仍是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VVI)而双腔起搏的报告甚少,VDD是一种较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起搏方式[2,3]。本文4例完全性传导阻滞(CAVB)儿童... 近年来,心内膜起搏用于儿童者[1],主要仍是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VVI)而双腔起搏的报告甚少,VDD是一种较VVI/VVIR更先进的具有频率应答特点的生理起搏方式[2,3]。本文4例完全性传导阻滞(CAVB)儿童病例安装VDD起搏器,术后随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D 超博器 儿童 完全性传导阻滞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第四代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朱俊 杨艳敏 +6 位作者 宋有诚 袁贤奇 贺丽霞 章友华 李建冬 章晏 任自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5期317-319,共3页
2例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服用2~3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而考虑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术前电生理检查均诱发了持续室速,并了解了诱发和终止条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了第四代ICD.术后随访7~12个月中,2... 2例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并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服用2~3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而考虑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术前电生理检查均诱发了持续室速,并了解了诱发和终止条件.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了第四代ICD.术后随访7~12个月中,2例均有室速发作而正确放电,但1例有窦性心动过速被误感知现象,经程序调整而消失.本文强调了适应症选择,术前电生理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自动复律除颤器 除颤器 治疗
下载PDF
游戏教学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9
作者 章友华 《数学之友》 2024年第20期36-37,共2页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综合且高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实现...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综合且高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数学 学习兴趣 实施策略
下载PDF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一例
10
作者 阿丽娅 章友华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0,共1页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一例阿丽娅*⒇章友华朱俊本文报告1例顽固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持续23天,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及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等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一例阿丽娅*⒇章友华朱俊本文报告1例顽固性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持续23天,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及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等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Am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胺碘酮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五年内科急诊病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章晏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章友华 贺丽霞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11.1。冠心病为占首位的急诊病种(30.9%)。冠心病和心肌病以男性多见,而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心律失常(39.7%)和心功能不全(30.4%)是内科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急诊病种分析可为制订心脏病急诊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急诊 构成比
下载PDF
7194例次心律失常急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晏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章友华 袁贤奇 贺丽霞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急诊的患者特点。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共7194例次因心律失常而来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构成比及基础疾病情况。结果:心律失常急诊7194例次占全部急诊...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急诊的患者特点。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共7194例次因心律失常而来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构成比及基础疾病情况。结果:心律失常急诊7194例次占全部急诊患者的26%。其中50岁以下者以室上性心动过速为首位,心律失常(41.0%),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在50岁以上者中构成比最高(59.0%)。风湿性心脏病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基础疾病,其它心律失常以特发心律失常为主要病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构成比虽低,但因病情急重而要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对急诊心律失常的分析可为提高急诊工作水平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构成比 急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组胺H_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祖亨 汪师贞 +1 位作者 章友华 郭新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25-26,共2页
作者观察采用常规剂量西米替丁静脉注射后,10例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与10例肺循环压力正常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两组的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肺高压组用药后心排血量增高,肺毛细血管嵌楔压下降;提... 作者观察采用常规剂量西米替丁静脉注射后,10例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与10例肺循环压力正常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两组的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肺高压组用药后心排血量增高,肺毛细血管嵌楔压下降;提示,组胺H_2受体参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并可能介导心衰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米替丁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友华 徐守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98-600,共3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及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既往认为,RAS属循环内分泌系统,血液中肾素来源于肾脏分泌,但此难以解释肾切除动物及无肾患者的心肌组织及血液中仍存在肾素成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及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既往认为,RAS属循环内分泌系统,血液中肾素来源于肾脏分泌,但此难以解释肾切除动物及无肾患者的心肌组织及血液中仍存在肾素成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发现许多肾外组织、器官如大脑、血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肾素 血管紧张素 心肌病
下载PDF
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时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心肌组织离子含量的改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章友华 徐守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本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结果表明,肥厚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Na ̄+、Ca ̄(2+)水平增加;心肌肥厚程度与心肌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心脏肾素-血管紧... 本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结果表明,肥厚心肌组织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Na ̄+、Ca ̄(2+)水平增加;心肌肥厚程度与心肌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心肌肥厚的形成;此外,肥厚心肌离子代谢异常可能是其电生理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组织 心肌肥厚 心脏 肾素 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友华 徐守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54-357,共4页
本文采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观察肥厚心肌在低温(22℃)心脏停跳液保护下,缺血停跳2h后再灌注30min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心肌更易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索他洛尔与乙胺碘呋酮对持续性单形室速的电生理作用
17
作者 章友华 《当代医学》 1995年第1期36-36,共1页
本文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在可诱发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冠心病患者,观察了索他洛尔(Sotalol)与乙胺碘呋酮的电生理作用。40例心室程序刺激可诱发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4±9岁。
关键词 索他洛尔 电生理作用 乙胺碘呋酮 持续性 室速 冠心病患者 单形性 前瞻性研究 程序刺激 诱发
下载PDF
SHR的胰岛素抗性及骨胳肌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卫国 刘力生 +4 位作者 郑德裕 刘国仗 董成华 章友华 李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本文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对照品系──正常血压大鼠(WKY)的胰岛素抗性和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差异。结果表明:SHR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糖耐量实验时(GTT)胰岛素曲线下的面积均高于WKY。而基础血糖水平、G... 本文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对照品系──正常血压大鼠(WKY)的胰岛素抗性和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差异。结果表明:SHR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糖耐量实验时(GTT)胰岛素曲线下的面积均高于WKY。而基础血糖水平、GTT时血糖曲线下的面积两者相似。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SHR骨胳肌中对胰岛素敏感的Ⅰ型纤维比例低于WKY。本研究发现:基础胰岛素水平或GTT时胰岛素曲线下的面积与血压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基础胰岛素水平与骨胳肌中Ⅰ型纤维比例呈负相关。本研究从功能和形态两个方面进一步证实了SHR存在胰岛素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抗性 骨骼肌 形态 高血压
下载PDF
小学数学“境深”课堂的构建策略
19
作者 章友华 《小学时代》 2022年第6期27-29,共3页
“境深”教学法作为情境学习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旨在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拓展与深入挖掘,来丰富和增强学习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构建情境... “境深”教学法作为情境学习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旨在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拓展与深入挖掘,来丰富和增强学习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构建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在探索与参与中系统地吸收知识和技能。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负责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其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学习体验 情境学习 《课程标准》 构建情境 知识和技能 教学情境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的自然病史及预后(附50例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章友华 王宏宇 +2 位作者 章晏 朱俊 宋有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1990年以来死亡的50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男性42例(84%),女性8例(16%),平均发病年龄40±14.6岁。生前均接受过地高辛及利尿剂... 目的:了解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1990年以来死亡的50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男性42例(84%),女性8例(16%),平均发病年龄40±14.6岁。生前均接受过地高辛及利尿剂治疗;37例(74%)接受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发病后存活期为2个月至22年,平均4±4.6年。49例(98%)死于心功能恶化和(或)心律失常,1例(2%)死于肺栓塞。发病后1、2、3、5和10年病死率分别为24%、38%、60%、80%和92%。结论:DCM患者尽管接受目前常规药物治疗,其病死率仍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