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情≠同情,移情→同情——关怀伦理学中的移情与同情之辨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含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移情与同情是一组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当我移情于你,便会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形成“相同的情感”,这不就是一种同情吗?如果不计较概念,似乎确实可以将两者等量齐观。然而,若想对道德哲学形成系统认识,并且敏感于各种道德情感,以及这些... 移情与同情是一组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当我移情于你,便会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形成“相同的情感”,这不就是一种同情吗?如果不计较概念,似乎确实可以将两者等量齐观。然而,若想对道德哲学形成系统认识,并且敏感于各种道德情感,以及这些情感之于我们的伦理意义,那么就有必要精细区分移情与同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同情 意向对象
下载PDF
冯契哲学在海外 被引量:2
2
作者 章含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冯契(1915—1995),中国著名思想家。其学气象博大,义理精深,涵盖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冯契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体系性哲学家,他晚年将其毕生探索所得命名为"智慧说"。在许多学者看来,"智慧说"... 冯契(1915—1995),中国著名思想家。其学气象博大,义理精深,涵盖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冯契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体系性哲学家,他晚年将其毕生探索所得命名为"智慧说"。在许多学者看来,"智慧说"是会通古今、熔铸中西的典范式理论,对中国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地说,冯契哲学理论的影响力在中国哲学界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冯契哲学的传播与影响却相对有限。不过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哲学的地位在世界哲学的话语体系中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关注到冯契的原创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冯契 中国哲学 海外 话语体系 范式理论 哲学理论 世界范围
下载PDF
游戏现实主义的多副面孔 被引量:4
3
作者 章含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2年第9期7-19,共13页
游戏现实主义旨在阐发“视频游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具体关联。目前,学界已就视频游戏的社会现实性、虚构现实性以及(个体)拟象现实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讨论。然而,鲜有学者注意到多人视频游戏中还存在着一种关乎(交互)拟象的现实性... 游戏现实主义旨在阐发“视频游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具体关联。目前,学界已就视频游戏的社会现实性、虚构现实性以及(个体)拟象现实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讨论。然而,鲜有学者注意到多人视频游戏中还存在着一种关乎(交互)拟象的现实性,这也是游戏现实主义之争中尚待刻画的第四副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游戏 现实 拟象
下载PDF
经验与知识之辩——对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如何创造创新的动力学》一书的批评性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章含舟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本文聚焦于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的知识创造理论。在梳理知识创造的认识论基础、知识创造的螺旋结构(SECI模型)、承上启下式的管理过程及超文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笔者将立足于野中与竹内的立场,回应相关学者的... 本文聚焦于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的知识创造理论。在梳理知识创造的认识论基础、知识创造的螺旋结构(SECI模型)、承上启下式的管理过程及超文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笔者将立足于野中与竹内的立场,回应相关学者的批评意见与替代模型,即社会知识+SECI模型、IDE-SECI模型与IMCM模型。笔者认为,相较上述替代理论,SECI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与精简性。但是,笔者不得不指出,SECI模型混淆了'经验'与'知识'这对概念,这不仅使模型内部出现了矛盾,还会影响整个知识创造的过程。相应地,笔者提出,只有在SECI模型与'场'理论(野中在后继文本中阐发的理论)之间安置一套'经验结构',方能保证知识创造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造 SECI模型 “场”理论
下载PDF
“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5
作者 章含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2016年3月8日-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国际形而上学(ISM)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现... 2016年3月8日-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国际形而上学(ISM)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国荣教授致辞并作专题发言,北京大学杜维明教授、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特啦尔大学卜松山教授等也围绕主题分别作了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尔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下载PDF
警惕元宇宙里的真实伤害
6
作者 章含舟 《媒介批评》 2022年第2期51-62,共12页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始终无法退出人们的视野,只会不断地以更新的媒介形式表征出来,此问题在数字时代尤甚。为了更好地理解元宇宙里的伤害现象,一方面,有必要解析“虚拟”行为产生“真实”伤害的具体机制;另一方面,把握...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始终无法退出人们的视野,只会不断地以更新的媒介形式表征出来,此问题在数字时代尤甚。为了更好地理解元宇宙里的伤害现象,一方面,有必要解析“虚拟”行为产生“真实”伤害的具体机制;另一方面,把握虚拟伤害在元宇宙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也即关联身心活动、关联具体事物以及关联现实权益。一言以蔽之,元宇宙并非为所欲为之地,我们唯有认真对待元宇宙里的真实伤害,并承担起相应责任,方能指引元宇宙走向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化身 虚拟伤害 虚拟现实 物联 区块链
下载PDF
为什么关系无法为关怀伦理学奠基?——基于诺丁斯与斯洛特之争而展开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欢 章含舟 《哲学评论》 2019年第1期70-89,共20页
自上世纪末起,伦理学界一直没能就"关怀伦理学的基础始于关系还是美德"这一论题达成共识。相关讨论演化出两个立场:关系理论与美德理论。诺丁斯为前者的主要倡导者,而后者则以斯洛特为代表。在系列文本中,诺丁斯逐渐完善了自... 自上世纪末起,伦理学界一直没能就"关怀伦理学的基础始于关系还是美德"这一论题达成共识。相关讨论演化出两个立场:关系理论与美德理论。诺丁斯为前者的主要倡导者,而后者则以斯洛特为代表。在系列文本中,诺丁斯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从激进版本的关系理论转向温和版本的关系理论。斯洛特多次撰文批评诺丁斯,却始终没能彻底驳倒关系理论。然而关系理论是存在问题的,它无法回避由"忍辱负重的特工"和"理想的被关怀者"构成的双重两难。因此,关系无法为关怀伦理学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关系 美德 “忍辱负重的特工” “理想的被关怀者”
下载PDF
NFT生成艺术品及其衍生的艺术伦理争议——以泰勒·霍布斯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含舟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8期83-89,共7页
试想,艺术家如何精准地手绘斐波那契数列?首先他得知道数列的表达式;其次,根据表达式进行计算,把相应坐标记录于画布;最后,串联画布上的节点,描绘出几何图像。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然而熟练使用编程的生成艺术家,却只需... 试想,艺术家如何精准地手绘斐波那契数列?首先他得知道数列的表达式;其次,根据表达式进行计算,把相应坐标记录于画布;最后,串联画布上的节点,描绘出几何图像。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然而熟练使用编程的生成艺术家,却只需在计算机软件上输入表达式,在点击运行按键的一瞬,准确的数列图像就浮现于显示器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波那契数列 计算机软件 伦理争议 几何图像 艺术品 霍布斯 画布 显示器
原文传递
具身性、能力与身体——“身体的重要性:具身认知的多幅面孔”国际工作坊综述
9
作者 章含舟 黄家光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142,43,共3页
近二十年来,"具身性(embodiment)"在认知科学哲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学者提出"具身转向"(embodied turn)的说法。以此为问题意识,8月22-24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知识与行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身体的重要性... 近二十年来,"具身性(embodiment)"在认知科学哲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有学者提出"具身转向"(embodied turn)的说法。以此为问题意识,8月22-24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知识与行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身体的重要性:具身认知的多幅面孔"国际工作坊,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08会议室开幕。来自中、美、法、日四个国家、八所国内外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主要以报告形式展开。在华东师范大学郁振华教授致开幕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坊 身体 国际 幅面 华东师范大学 综述 能力 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论图像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为洛佩斯一辩
10
作者 章含舟 《外国美学》 2022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近几十年来,美学学界不断质疑亲知原则,原因之一在于该原则未能清晰地交代审美亲知是否能够传递。以洛佩斯为代表的学者们肩负起了解难题之任,提出了图像理论,旨在说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是什么,以及这类传递性何以成为可能。然而图像传... 近几十年来,美学学界不断质疑亲知原则,原因之一在于该原则未能清晰地交代审美亲知是否能够传递。以洛佩斯为代表的学者们肩负起了解难题之任,提出了图像理论,旨在说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是什么,以及这类传递性何以成为可能。然而图像传递理论难以抵御威廉姆斯的批评:观摩图像之人究竟是接收到了图像提供者的审美亲知体验,还是说观摩者自主地做出了一个审美判断?为了澄清相关纷争,有必要精细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审美亲知,即“第一手审美亲知”和“知觉性审美亲知”。事实上,在图像观摩者的知觉性审美亲知的内部,渗透着图像提供者的第一手审美亲知,正是在此意义上,审美亲知得到了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亲知 审美判断 图像 第一手经验 传递性
原文传递
第十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综述
11
作者 毛航天 章含舟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火红的八月,流光溢彩的大上海,迎来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各路精英。8月15日至16日.第十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幽静雅致的闵行校区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火红的八月,流光溢彩的大上海,迎来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各路精英。8月15日至16日.第十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幽静雅致的闵行校区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主办,也是三十多年来全国性的科学哲学年会首次在上海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学术会议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华东师范大学 综述 科学技术哲学 专业委员会 复旦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