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已经不是广播的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章宗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0年第3期37-42,共6页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这两条,实际上就是列宁对广播特点的高度概括。‘不要纸张’,指的是声音的特点;‘没有距离’,指的是无线电的特点。”又说: “广播特点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机 无线电广播 收音机 人民委员会 特点 扩音器 莫斯科 共和国 纸张 列宁
下载PDF
什么叫做录音报道
2
作者 章宗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6-13,共8页
什么叫做录音报道? 这是学习运用这种报道形式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否则,概念不清,不但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报道形式,也不可能恰当地研究这种报道形式的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搞了几十年录音报道,难道什... 什么叫做录音报道? 这是学习运用这种报道形式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否则,概念不清,不但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报道形式,也不可能恰当地研究这种报道形式的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搞了几十年录音报道,难道什么叫做录音报道还不清楚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音报道 新闻现场 实况录音 报道形式 记者 现场录音 录音新闻 现场报道 音响 新闻人物
下载PDF
繁荣消息两关键
3
作者 章宗栋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18,共1页
消息不景气的状况,在我国新闻界已持续多年。 中国记协自1991年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以来,曾一再呼吁各新闻媒体的老总们“要花大力气抓消息,刻意经营短消息”。然而,时过五载,消息作品与通讯、评论相比,仍处于令人感叹的薄弱地位。... 消息不景气的状况,在我国新闻界已持续多年。 中国记协自1991年第一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以来,曾一再呼吁各新闻媒体的老总们“要花大力气抓消息,刻意经营短消息”。然而,时过五载,消息作品与通讯、评论相比,仍处于令人感叹的薄弱地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以为,在众多的原因中,有两个原因最为关键:一是以稿件的长短论水平,一是以稿件的字数计报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消息 中国新闻奖 中国记协 新闻媒体 读者反应 新闻界 高级职称 废话连篇 欧阳修 新闻事实
下载PDF
走出“消息写作散文化”的误区
4
作者 章宗栋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0-41,共2页
近年来,新闻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不断探索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比如在新闻写作方面,有人主张“消息写作的散文化”,使新闻更生动活泼。北京广播学院的章宗栋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刊出他写的《走出“消息写作散文化”的误区》... 近年来,新闻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不断探索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比如在新闻写作方面,有人主张“消息写作的散文化”,使新闻更生动活泼。北京广播学院的章宗栋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刊出他写的《走出“消息写作散文化”的误区》,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写作 散文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语言 文学体裁 广州人 莎士比亚 报告文学 新闻五要素 轻便鞋
下载PDF
诚,则灵
5
作者 章宗栋 《中国质量万里行》 1994年第2期24-25,共2页
本期向您提供两个内容其一是商品市场曹销的窍门—售后服务,它是满足消费心理需求、开拓和占领市场的一大法宝,操作时必须避应就实;可以用灵活的方式,但得使"上帝"心里滋滋地奖;灵不灵,全靠"诚"字一个。其二是在经... 本期向您提供两个内容其一是商品市场曹销的窍门—售后服务,它是满足消费心理需求、开拓和占领市场的一大法宝,操作时必须避应就实;可以用灵活的方式,但得使"上帝"心里滋滋地奖;灵不灵,全靠"诚"字一个。其二是在经过短期的金触宋观调控之后,企业又开始向银行货狱,于是发现贷软利率浮动了、市场业务公开了……心里不莱要问几个为什么。我特别邀请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马蔚华谈其中奥秘,等你细细读完他的文章,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有了商业银行,银行也下海做生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需求 商品市场 售后服务 占领市场 商业银行 利率浮动 市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 海南省 消费
下载PDF
市场呼唤《反暴利法》
6
作者 章宗栋 《中国质量万里行》 1994年第6期1-1,共1页
据报载:北京市某中型商场卖一种坤包,标价380元一个,卖不动;后来把这批坤包调到本市某赫赫有名的大型商城,标价1380元一个,却卖得很快。有人说这是"名店效应",属正常现象。对此,我大惑不解。过去只知道有"名牌效应"... 据报载:北京市某中型商场卖一种坤包,标价380元一个,卖不动;后来把这批坤包调到本市某赫赫有名的大型商城,标价1380元一个,却卖得很快。有人说这是"名店效应",属正常现象。对此,我大惑不解。过去只知道有"名牌效应",没听说过有"名店效应"。于是,我把这两种"效应"进行对比。据我所知,名牌之所以能产生"效应",主要在于它是高质量产品的一种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牌效应 名店 名牌商标 世界名牌 代名词 北京市 标价 顾客 市场呼唤 所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