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格列汀联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章宪忠 陈轩芹 沈建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使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70/30治疗〉3个月,胰岛素总量〉30U/d,且糖化血红蛋白≥8.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使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70/30治疗〉3个月,胰岛素总量〉30U/d,且糖化血红蛋白≥8.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西格列汀片100mg,1次/d,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片0.5g,2次/d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每日胰岛素总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FPG、2hPG、HbA1c、HOMA-IR均有下降,HOMA-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6.8±0.8) mmol/L vs(7.1±0.5)mmol/L]、2hPG[(8.1±0.8)mmol/L VS(8.9±3.1)mmol/L]、HbA1c[(6.4±0.8)%vs(6.6±0.7)%]、HOMA-IR(2.6±0.6 vs 2.9±0.5)下降更显著(P〈0.05),HOMA-β升高优于对照组(5.8±0.4)vs(4.8±0.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日胰岛素总量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在治疗后每日胰岛素总量明显减少[(28.3±2.6)vs(34.6±3.4),(P〈0.05)],两组在低血糖发生频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并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章宪忠 陈轩芹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6期715-716,共2页
目的探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目的探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均低于治疗前(均<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腹胀、排气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米格列醇或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米格列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列醇 甘精胰岛素 老年 糖尿病
下载PDF
生活方式联合米格列醇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疗效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宪忠 陈轩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生活方式联合米格列醇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糖代谢水平、炎症因子、转化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糖耐量异常患者25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米格列醇治疗组(B组)、生活方式... 目的观察和分析生活方式联合米格列醇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患者糖代谢水平、炎症因子、转化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糖耐量异常患者25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米格列醇治疗组(B组)、生活方式联合米格列醇治疗组(C组),每组各86例。测量并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肱动脉中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程度。结果 C组FPG、2 h PG、TG、IL-6、TNF-α、hs CRP、IMT、CF-PWV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6、4.64、4.03、3.04、4.20、1.66、8.57、3.38、5.47、2.73、5.09、1.99、4.82、3.25、5.47、2.12,P均<0.05),但FMD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t分别=-4.44、-2.26,P<0.05)。C组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转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但与B组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C组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结论生活方式联合米格列醇的干预治疗方式可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糖代谢水平,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糖尿病转化率,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功能,可有效延缓糖耐量异常患者向糖尿病的转变,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米格列醇 糖耐量异常 疗效评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宪忠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1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脓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胰岛素抵抗4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宪忠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7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胆石症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降糖愈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国平 章宪忠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775-776,共2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因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起机体多种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变化,造成肾小球硬化而致,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终至终末期肾病(ESRD),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原因,而合并ESRD...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因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起机体多种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变化,造成肾小球硬化而致,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终至终末期肾病(ESRD),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原因,而合并ESRD的DN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20%。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1-3]。目前西医临床治疗DN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方案,主要采取降糖、降压、饮食干预等方式,但对控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并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4],认为主要是气阴两虚,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故笔者拟定中药降糖愈肾汤治疗DN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阴两虚证 进行性损害 西医临床 终末期肾病 中医药治疗 饮食干预 愈肾汤 特效药物
下载PDF
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章宪忠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胶囊50 m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夏枯...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胶囊50 mg,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夏枯草口服液10 ml,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和TGF-β1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GF-1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夏枯草口服液联合吲哚美辛治疗老年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夏枯草口服液 吲哚美辛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章宪忠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 临床分析 老年 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 临床资料 预后差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药致肝损害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宪忠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肝损害患者中发生肝损害时间在抗甲状腺药治疗的3-12周,显著肝损害4例,亚临床肝损害7例。...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抗甲状腺药引起肝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肝损害患者中发生肝损害时间在抗甲状腺药治疗的3-12周,显著肝损害4例,亚临床肝损害7例。停用抗甲状腺药及经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0.5-1个月。结论抗甲状腺药引起的肝损害值得引起临床重视,12周内注意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肝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