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9-1739,共11页
土地作为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化解人地矛盾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减缓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途径。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DEA... 土地作为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化解人地矛盾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减缓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途径。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DEA(Epsilon-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及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演化特征及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凸显;(2)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即产业集聚超过一定阈值才能有效突破“索洛悖论”,提升本地与邻近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3)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中的适用性;但环境规制的“挤出效应”,也可能使邻近城市成为“污染避难所”,从而降低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通过研究以期为合理指导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政策制定,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EBM-DEA模型 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章屹祯 汪涛 +1 位作者 曹卫东 司月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3,90,共7页
基于Web of Science(WoS)中经济地理学领域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Gephi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及对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历程的回顾,系统梳理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前沿动态,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基于Web of Science(WoS)中经济地理学领域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Gephi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及对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历程的回顾,系统梳理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前沿动态,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①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热点来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受到国内学者与部分国际学者积极关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学界广泛认同,其治理途径也在不断革新;②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前沿来看,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正重塑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创新逐渐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③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源是未来我国经济地理学领域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应重点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研究有利于丰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理解,为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地理学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与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章屹祯 汪涛 张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656-6669,共14页
新常态背景下,“降霾增效”是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8—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EBM-DEA、空间杜宾等模型,探究雾霾污染与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及产业集聚对其非线性影响及空间溢出... 新常态背景下,“降霾增效”是促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8—2017年我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EBM-DEA、空间杜宾等模型,探究雾霾污染与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及产业集聚对其非线性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雾霾污染具有“块状”与“集群分布”特征,并呈现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边缘”扩散模式;城市生态效率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态势,其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产业集聚是“双刃剑”,其对雾霾污染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产业集聚每提升1%,雾霾污染和生态效率相应降低0.1388%和0.1409%,产业集聚平方项每提升1%则相应提升0.0188%和0.0113%;(3)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对本地与邻近城市的雾霾污染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应采取联防联控的污染治理策略,构建长效环境治理合作机制;(4)产业集聚规模对雾霾污染和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应设计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为城市“降霾增效”提供支撑;通过重构权重矩阵、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设置滞后变量,证明了上述主要结论的稳健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的关键阶段,期望本研究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雾霾污染 生态效率 溢出效应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2 位作者 张宇 袁婷 朱鹏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90-496,共7页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应用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地理折线法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7年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探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出现较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2000—2017年均...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应用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地理折线法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7年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探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出现较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2000—2017年均是苏南>苏中>苏北;②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呈现较为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苏锡常”等苏南地区以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为主,宿迁、淮安等苏北地区以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为主,且各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类型固化现象较为严重;③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在地理折线图上呈现由南向北及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应充分发挥苏州、南京等正折点的中介能力与资源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有利于完善人口与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为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地理折线法 江苏省
下载PDF
城市扩张、高铁网络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5
作者 章屹祯 邓珍 +3 位作者 曹继 章坤 梁双波 曹卫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23-2540,共18页
土地是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ULGUE),是实现“精明增长”的关键。在现象观察与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以2008—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融合多源数据,结合ArcGIS分析、E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等模型,揭... 土地是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ULGUE),是实现“精明增长”的关键。在现象观察与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以2008—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融合多源数据,结合ArcGIS分析、E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等模型,揭示城市扩张、高铁网络对ULGUE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①中国ULGUE具有一定的梯度分布和空间依赖特征,其核密度曲线整体右移,且峰值不断降低,土地资源“精细化”利用程度有所提升。②城市扩张与ULGUE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保持合理的城市扩张能显著提升ULGUE;高铁网络加快了资源优化配置,对ULGUE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效应。③从溢出效应来看,城市扩张显著提升了本地ULGUE,但对邻近城市则相反;高铁网络对本地ULGUE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但也要警惕其“虹吸效应”对邻近城市造成负面影响。④从区域异质性来看,省会城市能通过城市扩张缓解城市运行压力,提升ULGUE;而非省会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则要合理确定空间开发边界,实现“精明增长”。就中介效应而言,经济集聚充当城市扩张与ULGUE的中介角色,而高铁网络则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升ULGUE。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高铁网络发展的快速阶段,期望本研究为提升土地绿色利用的综合效能,促进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空间效应 高铁网络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城市群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组织模式——基于“三维三网”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璐玮 章屹祯 +1 位作者 任传堂 汪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96-2712,共17页
对城市群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需要以合理有序的产业空间组织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资金、技术、人脉维度构建城际网络,运用社区挖掘方法分析不同网络社区的内部联系和边界动态,并根据网络权力识别增长极,从城市群内、外双尺度... 对城市群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需要以合理有序的产业空间组织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资金、技术、人脉维度构建城际网络,运用社区挖掘方法分析不同网络社区的内部联系和边界动态,并根据网络权力识别增长极,从城市群内、外双尺度剖析其虹吸-涓滴效应,透视马赛克隐喻下三大城市群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组织模式。结果发现:①在资金维度,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投资沿“分散化➝集聚化➝再分散化”演化;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投资沿“分散化➝内部分割➝一体化”演化;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投资沿“分散化➝高依附性➝去依附性”演化。②在技术维度,京津冀早期形成了星型拓扑结构,中期北京对周边腹地产生集聚阴影,近期技术一体化水平不断下降;长三角早期技术一体化初显,中期伴随投资的内部分割,技术流也呈现内部分割特征,近期则朝一体化反方向发展;珠三角的技术流始终保持分散化和内部分割特征。③在人脉维度,三大城市群均向一体化演进,长三角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珠三角次之,京津冀最末。④空间组织模式上,京津冀沿“单中心➝一主一门户➝一主双门户”演化;长三角沿“向心式➝离心式➝嵌套链式”演化;珠三角则始终为“一主双门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网 网络社区 虹吸-涓滴 空间组织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蜂鸣-管道”理论的显、隐性知识流动与影响机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传堂 章屹祯 +1 位作者 王璐玮 汪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69-2385,共17页
知识流动的空间效应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显、隐性知识流动时空表征及影响机理的差异对比有待明晰。本文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采用2001—2020年专利转让和企业人员连锁任职分别衡量显、隐性知识流动,并在Bathelt等提... 知识流动的空间效应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显、隐性知识流动时空表征及影响机理的差异对比有待明晰。本文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采用2001—2020年专利转让和企业人员连锁任职分别衡量显、隐性知识流动,并在Bathelt等提出的“蜂鸣-管道”理论模型上进行拓展应用,对比其时空表征和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从组合模式来看,显性知识流动以“蜂鸣”和“管道”并重,隐性知识流动以“蜂鸣”为主、“管道”为辅;地理距离对隐性知识“管道”流动的摩擦效应强于显性知识。②显、隐性知识的“蜂鸣”和“管道”流动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显性知识流动的空间偏向性强于隐性知识;显、隐性知识“蜂鸣”和“管道”流动的城市极化现象严重,少数城市主导着知识流动网络的权力体系。③知识“蜂鸣”和“管道”流动两种模式的影响机理不同,“蜂鸣”流动主要受科技与知识类因素和城市行政等级因素的显著影响,而经济与市场类因素的影响相对较为片面。“管道”流动通过经济与市场类因素发挥“同配性”作用,科技与知识类因素则发挥“异配性”的互补作用,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和制度邻近因素对显、隐性知识“管道”流动均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隐性知识流动 “蜂鸣-管道”理论 专利转让 连锁任职 生物医药产业
原文传递
中国赴东盟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时空分异、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
8
作者 章坤 谢朝武 章屹祯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9,共12页
利用收敛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中国赴东盟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的时空分异、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2011—2019年中国赴东盟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呈收敛趋势,高集群强度国家单元呈扩展... 利用收敛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中国赴东盟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的时空分异、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2011—2019年中国赴东盟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呈收敛趋势,高集群强度国家单元呈扩展态势。(2)旅游安全事件集群强度类型转移具有空间锁定、梯度变化、转移模式丰富的特征。(3)人员规模压力、交通设施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对事件集群强度有明显抬升作用,社会安全风险通过对旅游流的“挤出”效应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安全管理能力对集群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安全事件集群 动态演变 驱动因素 东盟地区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2 位作者 张宇 朱鹏程 袁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57-1767,共11页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6年我国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为研究数据,应用区位熵、热点分析、锡尔系数、动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转移态势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别呈现'西密东疏'、'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且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空间集聚态势也存在显著差异;(2)东部地区的烟草制品、化学纤维等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对我国区域间与区域内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但有逐渐扩大的趋势;(3)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层次具有较高的梯度性。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转移相关理论,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空间分布 转移
原文传递
基于金融细分行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组织模式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章屹祯 汪涛 张晗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81,共15页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于金融细分行业的城市网络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论文以1990—2017年长三角15524家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连锁网络模型、模块度及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关系回归模型,探究...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于金融细分行业的城市网络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地理学的研究热点。论文以1990—2017年长三角15524家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连锁网络模型、模块度及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关系回归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组织模式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银行业视角下,城市网络呈现以上海为核心向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辐射的扇形格局;保险业视角下,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次核心的多中心网络格局较为凸显;证券业视角下,城市网络联系形态相对稳定。(2)不同金融行业下,城市网络均具有明显的“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特性,地理邻近、择优链接是影响网络“派系”划分的重要因素。(3)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具备较强的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在整体网络连接中扮演“守门人角色”;但由于证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扩张速度较慢,导致其网络辐射与集聚能力远低于银行与保险网络。(4)人均GDP差值与银行网络呈倒U型关系;同一行政区划和地理邻近的城市能减小空间摩擦,促进要素流动;产业结构与金融环境相似的城市有助于解除锁定,从而加快其融入外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组织模式 金融业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协同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转移及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2 位作者 张宇 朱鹏程 袁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4,共12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产业转移及区域合作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28个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企业数量为研究数据,应用动态集聚指数、偏离份额模型...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产业转移及区域合作逐渐成为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28个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企业数量为研究数据,应用动态集聚指数、偏离份额模型(SSM)、静态集聚指数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转移及区域合作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纺织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空间转移特征,其转移路径主要由上海、浙江向中、上游地区的贵州、湖南等地多对多的扩散式和跳跃式转移为主,转移类型主要以下游地区的"优势转移型"、"淘汰型"与中、上游地区的"优势集聚型"为主;(2)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在交通运输、化学制造等行业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中心合作地区,需要下游地区提供更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作为产业转移与技术授让的供体,应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为制造业转移中心,以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中、上游地区为区域性中心,加大向中、上游地区制造业转移与合作力度,同时带动其他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多中心分工协作格局。研究有助于完善制造业转移及区域合作相关理论,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对接合作及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 转移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曹卫东 章屹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1-601,共11页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2006、2011、2016年我国21个主要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及从业人员为研究数据,应用动态集聚指数、产业梯度系数、改进偏离份额模型(SSM)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研究期... 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2006、2011、2016年我国21个主要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及从业人员为研究数据,应用动态集聚指数、产业梯度系数、改进偏离份额模型(SSM)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制造业转移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与部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方向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但2011~2016年江苏、浙江等地的化学原料、医药等制造业出现了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2)东部地区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冶炼业等边际产业的转移与技术授让,不仅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组织形态,还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则须防范产业流失,引导制造业集聚发展;(3)研究期内,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效应指数W大于1,且平均结构偏离分量P较大,表明其制造业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制造业产业结构较好;湖南、贵州等中西地区制造业竞争效果指数U大于1,且平均竞争效应较大,表明其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竞争力较强。研究有助于厘清在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移及其结构演进的新特征,为我国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 产业结构 中国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空间网络测度及其腹地划分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鹏程 曹卫东 +2 位作者 张宇 袁婷 章屹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48,133,共9页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通过引入网络聚集度、节点中心性指数以及两种网络关联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后划分出中心城市网络腹地范围,并揭示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方面,长三角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层级特征...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通过引入网络聚集度、节点中心性指数以及两种网络关联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后划分出中心城市网络腹地范围,并揭示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方面,长三角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形成"一主四副"多核心结构,网络联系整体呈"Z"型空间分布,具有地理集中性与强烈空间差异,且城市省际联系较弱;腹地方面,各中心城市网络腹地空间结构与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相对应,具有重叠性、邻近性特征,并存在区域差异。可为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圈 人口流动网络 网络关联测度 城市网络腹地 长三角一体化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