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包浆:时间性痕迹或尺度式差异 被引量:8
1
作者 章戈浩 章倩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72-80,170,171,共11页
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兴起了所谓的“电子包浆”网络亚文化,以小像素、低分辨率、大量叠加水印为特征的图片表面看起来是类似于实体物的物理或化学包浆,实则本身并非时间性的痕迹。产生电子包浆的算法磨损与算法污渍彰显了作为数码物的... 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兴起了所谓的“电子包浆”网络亚文化,以小像素、低分辨率、大量叠加水印为特征的图片表面看起来是类似于实体物的物理或化学包浆,实则本身并非时间性的痕迹。产生电子包浆的算法磨损与算法污渍彰显了作为数码物的图形物的鉴证物质性与形式物质性,数字绿锈则体现出图形物的分布物质性特征。从新兴的尺度理论视角来看,电子包浆所体现出的数码物之间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屏幕本质主义带来的错觉。数码物之间的同异本质上只是一个尺度问题,而实体物与其数字化之后的再生数码物之间同样存在尺度意义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包浆 数码物 图形物 物质性 尺度理论 亚络亚文化
下载PDF
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 被引量:122
2
作者 章戈浩 张磊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媒介的'物质性'是我们思考当下数字生活、考察媒体世界、剖析文化场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却长期成为传播研究的盲点。本文聚焦于当前正在发生的'物质性转向',梳理各种相关的理论源流和思想派别,在中国语境下对媒介物... 媒介的'物质性'是我们思考当下数字生活、考察媒体世界、剖析文化场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却长期成为传播研究的盲点。本文聚焦于当前正在发生的'物质性转向',梳理各种相关的理论源流和思想派别,在中国语境下对媒介物质性范畴做出界定,并讨论它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走向。本文认为,媒介物质性,泛指一切涉及'物'与'物质'的媒介构成、媒介要素、媒介过程和媒介实践,而'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物性也由此重新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媒介 媒介研究 文化分析 传播学
下载PDF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23
3
作者 章戈浩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21-34,共14页
死亡长期是传播与媒体研究的一个盲点,仅为数不多的学术作品进行了讨论。在跨学科的死亡研究领域中,对于死亡与新媒介之间的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加。媒介哲学家傅拉瑟早年关于"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对抗死亡"的观点长期无人问津。... 死亡长期是传播与媒体研究的一个盲点,仅为数不多的学术作品进行了讨论。在跨学科的死亡研究领域中,对于死亡与新媒介之间的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加。媒介哲学家傅拉瑟早年关于"传播的终极目的在于对抗死亡"的观点长期无人问津。近年新兴的生存论媒体研究则试图引用生存哲学来探讨当下媒介化死亡、数字来生等新的生存问题之间的关联。本文梳理不同源流与视角对于媒介与死亡关系的讨论,希冀将生存媒介研究引入当下对于新冠疫情带来的人类生存状况的探讨,也希望为生存媒介研究带入东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媒介研究 死亡 傅拉瑟
下载PDF
作为媒体实践的视觉田野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章戈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8,272-276,共14页
视觉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但对视觉研究方法的讨论相对较少且集中在视觉文本、表征的分析之上。本文对视觉田野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分析了新兴的视觉民族志、视觉访谈等方法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采用视觉手段... 视觉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但对视觉研究方法的讨论相对较少且集中在视觉文本、表征的分析之上。本文对视觉田野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分析了新兴的视觉民族志、视觉访谈等方法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采用视觉手段的异同,并分析了视觉田野方法的发展前景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研究 视觉田野方法 视觉民族志 影像发声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质化分析与新闻传播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戈浩 《全球传媒学刊》 2015年第1期202-212,共11页
本文以近年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采用Nvivo、Atlas.ti等软件进行质化数据分析的若干研究个案为例,梳理了计算机辅助质化分析软件的最近发展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应用,以及其给方法论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Nvivo Atlas.ti CAQDAS 计算机辅助质化研究 新闻传播
下载PDF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背后的“阴谋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5期73-74,共2页
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发生后,在世界传媒界引起广泛关注,在英国本土更是反响强烈,众说纷纭。下面两篇文章,对英国公众的反应及背景情况作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世界新闻报》 窃听 阴谋论 丑闻 英国 传媒界
下载PDF
英国媒介教育的学术地形图
7
作者 章戈浩 张磊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69,共3页
近些年来,在英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一些最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高校如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华威大学、拉夫堡大学等,在读中国留学生比例均超过了5%。除最受欢迎的理工、经济和金融专业之外,与媒介有关的专业也成为中国留学生... 近些年来,在英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一些最吸引中国留学生的高校如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华威大学、拉夫堡大学等,在读中国留学生比例均超过了5%。除最受欢迎的理工、经济和金融专业之外,与媒介有关的专业也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主要选择之一。英国的媒介产业发达,媒介教育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同时,这个专业相对来说入学门槛较低,成为中国留学生首选之一就不足为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教育 英国 地形图 中国留学生 学术 华威大学 理工学院 金融专业
下载PDF
英国的公共电视与社会参与
8
作者 章戈浩 张磊 《青年记者》 2011年第7期75-77,共3页
一进入3月,英国街头就出现了不少"红鼻子"。这可不是什么流行病:鼻子是塑料的。不过可也不是什么全民恶搞。这是大名鼎鼎的慈善活动——"红鼻子日"(Red nose day)。这一活动由英国的慈善团体"笑星慈善"(Comic Relief)主办,... 一进入3月,英国街头就出现了不少"红鼻子"。这可不是什么流行病:鼻子是塑料的。不过可也不是什么全民恶搞。这是大名鼎鼎的慈善活动——"红鼻子日"(Red nose day)。这一活动由英国的慈善团体"笑星慈善"(Comic Relief)主办,由多家企业、媒体、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而英国最重要的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英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努力彰显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广播公司 社会参与 公共电视 广播电视机构 慈善活动 慈善团体 社会团体 社会公众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与王室大婚的传统发明
9
作者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1期82-83,共2页
英国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编辑的名著《被发明的传统》中,曾惊世骇俗地提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志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而当他开宗明义地论证之时,头一个例子便是以英国君... 英国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编辑的名著《被发明的传统》中,曾惊世骇俗地提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志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而当他开宗明义地论证之时,头一个例子便是以英国君主制的公共礼仪为例来论证。历史学者大卫·卡纳迪恩也曾专门研究过1820年至1977年英国君主制的仪式表演及其背景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 传统 大众传媒 王室 历史学者 霍布斯鲍姆 公共礼仪 仪式表演
下载PDF
突发新闻与媒介融合——以《卫报》为例
10
作者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9期87-88,共2页
突发新闻报道对于传统报业来说,自从广播电视的出现便已是辉煌不在。一方面,媒体业界的战场上,报业经营者与记者编辑们绞尽脑汁拼足气力,面对电子媒体的快捷也只有招架之力,难免望洋兴叹;另一方面,学院派的理论家们也半是宽慰半... 突发新闻报道对于传统报业来说,自从广播电视的出现便已是辉煌不在。一方面,媒体业界的战场上,报业经营者与记者编辑们绞尽脑汁拼足气力,面对电子媒体的快捷也只有招架之力,难免望洋兴叹;另一方面,学院派的理论家们也半是宽慰半是无奈地指出,在当今的媒体生态之下,突发新闻已非报业的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新闻 媒介融合 传统报业 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 电子媒体 媒体生态 媒体业
下载PDF
关不掉的收音机
11
作者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9期77-77,共1页
在英国,收音机频道之多、节目内容之庞杂、分类之细致简直让人咋舌,音乐频道就有古典、流行、摇滚、爵士、印度音乐之分,还有新闻广播剧甚至专门的喜剧频道,甚至还有成天传播议会辩论、让人听得昏昏欲睡的频道。当然,英国人对广播... 在英国,收音机频道之多、节目内容之庞杂、分类之细致简直让人咋舌,音乐频道就有古典、流行、摇滚、爵士、印度音乐之分,还有新闻广播剧甚至专门的喜剧频道,甚至还有成天传播议会辩论、让人听得昏昏欲睡的频道。当然,英国人对广播的热爱也让人吃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音机 音乐频道 节目内容 印度音乐 广播剧 英国人 新闻 传播
下载PDF
解决社会问题的街头杂志《大问题》
12
作者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7期65-66,共2页
初到英国的人时常会在街头见到手拿杂志兜售的流浪者。与人们在不少城市街头常见的流浪汉相仿,他们无家可归,他们衣衫褴褛,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胸前挂着标牌徽章,手里捧着一叠杂志。或许还有一份差异,在他们心目中,他们并非无所事事的乞食人,
关键词 杂志 街头 社会问题 流浪者 流浪汉
下载PDF
数字时代离散族群的沟通方式
13
作者 章戈浩 《新闻前哨》 2010年第11期10-10,共1页
文化研究里的两个热门词 Digital是媒体研究里的热门词.diaspora是文化研究里的流行语.两者叠加,自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里的重量级流行语了。Diaspora听起来吓人,其实是“移民”一词的专业术语升级版,翻译得文雅一点。就是离开了... 文化研究里的两个热门词 Digital是媒体研究里的热门词.diaspora是文化研究里的流行语.两者叠加,自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里的重量级流行语了。Diaspora听起来吓人,其实是“移民”一词的专业术语升级版,翻译得文雅一点。就是离开了家(国)又想着家(国)的一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族群 离散 文化研究 媒体研究 学术研究 专业术语 流行语
下载PDF
政治正确:英国媒体的自省与自律
14
作者 张磊 章戈浩 《青年记者》 2011年第5期20-22,共3页
对新闻媒体来说,秉持"政治正确",并非出于政府或商业的压力,而首先是对社会主流舆论的顺应。其中虽然有对于失去受众的担心、对于经济效益的顾虑,但更多的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自省和自律。
关键词 新闻媒体 自律 自省 政治 英国 社会责任 经济效益 舆论
下载PDF
铭写表面与作为“文化—技艺”的时间轴操纵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子禹 章戈浩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87-100,共14页
从基特勒的留声机与真实时间轴操纵开始,信息不再需要穿过意义的瓶颈,这也意味着信息机器与人剥离的开始,我们似乎越来越被挤压到输入/输出的交互表面,从激进的层面而言,人被机器操纵/摆布(manipulate),成为了机具的功能。于何等层面上... 从基特勒的留声机与真实时间轴操纵开始,信息不再需要穿过意义的瓶颈,这也意味着信息机器与人剥离的开始,我们似乎越来越被挤压到输入/输出的交互表面,从激进的层面而言,人被机器操纵/摆布(manipulate),成为了机具的功能。于何等层面上,“用户的时间轴操纵”不只是可能的,也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了媒介考古学的方法,从铭写表面的技术示能(affordance)出发,将两组简单的声音“媒介”考古并置:从点读机到复读机,用户是作为机具的功能播放(play)声音,从唱片机到打碟机,用户却超越了机具的规则,同声音玩耍(play with)。本文发现,铭写表面不仅综合了地址、命令和数据,架构了用户操纵时间轴的多种可能,还作为界面使“文化”与“技艺”既相互区分又相互渗透,递归地纠缠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轴操纵 铭写表面 文化技艺 技术示能 基特勒
下载PDF
浪漫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军(主持人) 柯林·坎贝尔 章戈浩(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而来的消费革命的梳理与分析,探寻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而来的消费革命的梳理与分析,探寻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试图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工业社会的“获取与花费”相联接。通过对文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例证,坎贝尔提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特征不仅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市场力量,也与获取快感和白日梦的浪漫艺术相关。此书是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经典作品,也是研究消费文化的必读书目。此书在消费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在导论一节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方法论及其思路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 消费(主义) 现代化 马克思·韦伯
下载PDF
闪客还能闪多久?
17
作者 章戈浩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02年第8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闪客 电脑 动画
下载PDF
用战略的眼光发展制造业信息化——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培根教授
18
作者 丁敏华 章戈浩 《科技创业月刊》 2003年第2期22-22,共1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制造业也是实现工业化的源泉,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作为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国度,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信息时代发展制造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 制造业 信息化 华中科技大学 副校长 李培根教授
下载PDF
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 被引量:159
19
作者 章戈浩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3,共7页
本文以英国《卫报》的各类数据可视化为例,分析了数据新闻在新闻实践中运用以及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数据新闻并不等同于在新闻实务中直接引入数据分析技术或可视化技术,其核心仍是新闻叙事,而在《卫报》的新闻战略中,数据新闻... 本文以英国《卫报》的各类数据可视化为例,分析了数据新闻在新闻实践中运用以及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数据新闻并不等同于在新闻实务中直接引入数据分析技术或可视化技术,其核心仍是新闻叙事,而在《卫报》的新闻战略中,数据新闻实质上是其应对新媒体特别是公民新闻的冲击,而提出的开放新闻观的具体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报》数据新闻 数据可视化 开放新闻
原文传递
数字功夫:格斗游戏的姿态现象学 被引量:25
20
作者 章戈浩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9,共13页
近年来,游戏研究中的物质转向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游戏研究议题,也产生了一系列新议题与分析路径,也更新了对游戏研究中叙事学与游戏学之争的认识。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电子游戏肇始格斗便已成为嵌套其间的重要元素,也是大众文化持续讨... 近年来,游戏研究中的物质转向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游戏研究议题,也产生了一系列新议题与分析路径,也更新了对游戏研究中叙事学与游戏学之争的认识。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电子游戏肇始格斗便已成为嵌套其间的重要元素,也是大众文化持续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然而长期以来鲜有深入的学术探讨。游戏之中的格斗一开始就并非对真正格斗体系的表征,而是摇摆在对写实的拟真与想象的恣洋的张力之中,格斗游戏中的身体姿态不仅是屏幕上的简陋的二维画面,而是与游戏玩家对游戏界面的使用相结合,成为一种具身实践。本研究将姿态作为切入点,结合游戏研究与武术研究的理论传统,并非寻找对游戏中格斗元素的线性历史书写,而是将其放在技术的操演物质性与身体想象的长期互动之中,批判性地探询游戏之中的身体姿态如何作为傅拉瑟所谓的技术图像,被嵌套于不同数字技术所构成的机具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学 姿态 格斗游戏 傅拉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