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1
作者 章文儒 《神州》 2019年第8期30-30,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为有效保护与开发非遗,应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护与开发好区域文化瑰宝,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文化多样性 知识体系 文化场所 历史条件
下载PDF
浅析回族舞蹈宴席曲形态及功能
2
作者 章文儒 《神州》 2017年第35期31-31,共1页
回族舞蹈宴席曲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概况、民族心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回族舞蹈宴席曲是甘肃临夏地区回族群众在婚礼上(俗称宴席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兼具地... 回族舞蹈宴席曲作为回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概况、民族心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回族舞蹈宴席曲是甘肃临夏地区回族群众在婚礼上(俗称宴席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兼具地方小曲和舞蹈的双重特色.其影响之广,从地域而言已延生至甘青宁地区;从群众范围来说,回族、土族、汉族、东乡族等诸多民族都在演唱宴席曲,群众基础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舞蹈 宴席曲 功能 形态 群众基础 文化艺术 民族心理 历史文化
下载PDF
"三区三州"非遗扶贫工坊的作用及提升策略--以甘肃省临夏州非遗扶贫工坊为例
3
作者 章文儒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期12-12,共1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以党中央重点推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结合甘肃省临夏州实际,确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砖雕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以党中央重点推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结合甘肃省临夏州实际,确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砖雕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项目,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州” 非遗扶贫工坊 作用 策略
下载PDF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以甘肃临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夏砖雕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章文儒 《群文天地》 2012年第4期119-119,121,共2页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是临夏地区极具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砖雕艺人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加之近年来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出现,从事者逐渐减少,临夏砖雕技艺面临失传险境。文化产...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是临夏地区极具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砖雕艺人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加之近年来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出现,从事者逐渐减少,临夏砖雕技艺面临失传险境。文化产业式开发是当今非遗保护中颇具争议的一种保护模式,特别是在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类非遗项目中更加推崇运用这一模式,临夏砖雕作为文化艺术产品,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亦采用这一模式进行保护,然而,通过几年的开发,逐渐凸显文化产品缺文化的尴尬境地,临夏砖雕面临失传的险境并未得到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砖雕 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