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园 于广军 +2 位作者 章春草 洪霞 王智平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8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现况和需求,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12岁儿童家长开展横断面调查,分析相关服务使用现况和需求。结果儿童家长对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知晓率...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现况和需求,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12岁儿童家长开展横断面调查,分析相关服务使用现况和需求。结果儿童家长对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知晓率相对较低,但对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开展此类服务的需求明显。结论在公众对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增加但儿科医疗资源紧缺的矛盾下,以儿童专科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互联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儿童健康服务 儿童健康管理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的早产儿系统管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神经精神发育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田园 张宇鸣 +4 位作者 陈菲 冯金彩 章春草 胡湘英 于广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合作系统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早产儿整合门诊接受随访的早产儿,根据管理模式分为非系统管理且无干预阶段,以及多学科合作... 目的分析多学科合作系统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早产儿整合门诊接受随访的早产儿,根据管理模式分为非系统管理且无干预阶段,以及多学科合作开展系统管理阶段,比较两阶段NICU出院早产儿发育迟缓发生率;通过对照研究评价多学科合作的系统管理对NICU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结果1999年1月-2016年6月累计登记随访NICU出院早产儿997例,两阶段中早产儿随访至校正12月龄段时,系统管理下的早产儿各能区发育迟缓发生率较低(P<0.05)。对照研究表明,NICU出院早产儿接受系统管理后,校正18月龄发育商可达平均水平。结论多学科合作开展系统的随访管理,能改善NICU出院早产儿近期神经精神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系统管理
原文传递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1143例0~24月龄生长状况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园 陈菲 +5 位作者 张媛媛 章春草 沈云琳 陈豪 陈一欢 于广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5-268,300,共5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0~24月龄生长状况,为开展早产儿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住院、出院后在本院早产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儿体格随访数据,了解不同性... 目的描述和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0~24月龄生长状况,为开展早产儿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住院、出院后在本院早产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儿体格随访数据,了解不同性别、出生胎龄早产儿0~24月龄身长和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共纳入早产儿1 143例,构成以极早和早期早产儿占比最多,两者合计占36.8%,中期早产儿占29.6%,晚期早产儿占33.6%。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2.2±2.4)周,男、女童出生胎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562)。校正0月龄时,各组早产儿平均身高、体重超过足月儿;校正足月后整体追赶生长良好,但身高、体重始终低于足月儿均值;各组早产儿的追赶生长趋势,以早期早产男童组最不理想。结论 NICU出院早产儿可实现良好追赶生长,需重点关注早期早产男童;对早产儿开展出院后系统管理有助于适宜追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追赶生长 系统管理
原文传递
NICU出院高危新生儿不同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园 章春草 +3 位作者 郑小斐 刘烽 王莎莎 于广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2期5191-5195,共5页
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NICU出院高危儿6和18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特征,为开展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高危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 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NICU出院高危儿6和18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特征,为开展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高危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6和18月龄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分析不同分组高危儿发育特征。结果 6月龄共488例高危儿纳入分析,18月龄共294名高危儿纳入分析。6和18月龄时各组高危儿各能区发育商(DQ)均值可达量表平均值范围。6月龄男童不同出生胎龄(GA)分组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D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18月龄不同GA高危儿4个能区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神经精神功能表现密切的运动能、应物能区,仍以晚期早产男童组DQ值最低。结论 NICU出院高危新生儿精神发育存在性别、出生胎龄间的差异;即使平均DQ达量表平均值范围,这一群体神经精神发育风险仍较高,且不同年龄高危儿侧重不同能区;需重点监测中期、晚期早产男童,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高危新生儿 神经精神发育 特征
原文传递
360例NICU出院低出生体质量儿0~1岁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园 于广军 章春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6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分析NICU出院的低出生体质量儿(LBW) 0~1岁体格发育状况,为开展LBW出院后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3年4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出院后,在高危儿门诊随访的360例LBW 0~1岁的体格发育情况,分析平均身高和体质... 目的分析NICU出院的低出生体质量儿(LBW) 0~1岁体格发育状况,为开展LBW出院后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3年4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出院后,在高危儿门诊随访的360例LBW 0~1岁的体格发育情况,分析平均身高和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360例LBW平均出生胎龄(31. 7±2. 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674. 8±403. 6) g。LBW在校正12月龄时实现良好追赶生长,追赶生长情况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组女婴最佳,VLBW组男婴最差。结论出生后1年内是LBW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不同性别和出生体质量的NICU出院LBW追赶生长情况有所差异,出院后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并开展营养管理,以实现适宜追赶生长,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低出生体质量儿 体格发育
原文传递
2255例早产小于胎龄儿0~36月龄生长状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园 章春草 于广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2期2226-2231,共6页
目的描述上海市0~36月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开展该人群的发育监测和制定相应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2007年9月-2011年9月出生、在上海各区县儿童保健所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 目的描述上海市0~36月龄早产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为开展该人群的发育监测和制定相应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2007年9月-2011年9月出生、在上海各区县儿童保健所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0~36月龄平均体质量、身长(高)和头围所反应的生长情况。结果早产小于胎龄儿平均体质量、身长(高)和头围在矫正胎龄足月时可赶上正常足月儿均值,显示了出生后赶上生长的潜能;但短期追赶后不论出生胎龄和性别以均值表示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各生长指标均落后于正常足月儿。结论早产和小于胎龄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早产小于胎龄儿3岁前的生长水平未能赶上正常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早产小于胎龄儿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240例幼儿视屏时间与家庭视屏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莎莎 王瑜 +3 位作者 陈凌燕 沈世慧 章春草 陈津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2期5283-5286,共4页
目的 探索儿童视屏时间与家庭视屏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2018年3-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4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幼儿视屏时间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 目的 探索儿童视屏时间与家庭视屏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2018年3-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4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幼儿视屏时间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40例,70%的儿童年龄为12~36月龄。以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是否超过1 h将研究对象分为<1 h/d和≥1 h/d两组,结果显示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视屏时间<1 h/d的比例越高,家庭养育环境越好儿童视屏时间<1 h/d的比例越高。与视屏≥1 h/d组相比,在<1 h/d组儿童的母亲在上述3方面的平均视屏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父母亲工作日、周末与孩子接触时间,父亲视屏时间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养育环境等因素后,母亲视屏用于工作时间、母亲视屏用于闲暇时间是影响儿童视屏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 244、1. 383。结论 幼儿视屏时间受家庭视屏环境特别是母亲视屏时间影响,建议家庭增加高质量亲子活动数量,对儿童及家长的视屏行为予以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视屏时间 视屏环境 家庭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