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微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晋勇 吴英松 +1 位作者 鲁义善 汪建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关键词 鱼类 微孢子虫 系统发育 分类学 寄生
下载PDF
圆形碘孢虫单链抗体库的筛选与阳性克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晋勇 汪建国 +2 位作者 李明 顾泽茂 龚晓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噬菌体抗体库已成为单克隆抗体生成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用圆形碘孢虫相关抗原对已构建的鼠源免疫噬菌体展示单链组合抗体文库进行生物淘选,并对几株相对亲和力较高的阳性单克隆序列特征、相对亲和力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ELISA... 噬菌体抗体库已成为单克隆抗体生成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用圆形碘孢虫相关抗原对已构建的鼠源免疫噬菌体展示单链组合抗体文库进行生物淘选,并对几株相对亲和力较高的阳性单克隆序列特征、相对亲和力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ELISA、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等进行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对于分离抗圆形碘孢虫不同表位抗原是可行的,将为粘体动物的抗原物质及分布、寄生虫-宿主相互关系等研究提供丰富的抗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碘孢虫 粘体动物 噬菌体单链抗体 生物淘选
下载PDF
圆形碘孢虫完整孢子ELISA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晋勇 汪建国 +1 位作者 吴英松 李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探索建立鱼类寄生圆形碘孢虫(MyxobolusrotundusNemezek,1911,Myxosporea,Bivalvulida)完整孢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的可行性,对丙酮、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乙醇等几种常用固定剂应用于此... 探索建立鱼类寄生圆形碘孢虫(MyxobolusrotundusNemezek,1911,Myxosporea,Bivalvulida)完整孢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的可行性,对丙酮、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乙醇等几种常用固定剂应用于此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初步建立了针对鱼类黏孢子虫的完整孢子ELISA检测模式。结果显示,同比其他几种固定剂,2%的多聚甲醛、0 25%的戊二醛对圆形碘孢虫完整孢子ELISA有较好的效果,经二者固定后,最低可检出10个成熟的完整孢子,这为筛选鱼类黏孢子虫孢子表面抗原分子的特异性配体,如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或抗体片断,分析其表面分子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讨论了该方法在鱼类黏孢子虫病原检测、属种鉴定、系统发育及黏孢子虫基础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孢子 ELISA 圆形碘孢虫 黏孢子虫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晋勇 吴英松 汪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used in development of antibodies.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the technology has made enormous improvement and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used in development of antibodies.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in 1990, the technology has made enormous improvement and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basic research of biology, immunology, oncology, protein engineering, ligand-receptor studies and proteomics among others in last two decades while there is no report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aquaculture so far. It is a success implication of phage display technique in antibody engineering in which antibodies or antibody fragments are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 by genetic fusion to a coat protein of phage. Cooperating with the effective screening technique, affinity panning, these form the principle of phage 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it is a direct physical link between phenotype and genotype. So, the technology makes it practicable to improve characteristic of selected antibodies by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background, principle and advantages of the powerful tool over traditional hybridroma technolgy a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several key problems possible to face in the cours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diversity of library, augmentation of library size, generation of high affinity antibody and effective screening of specific antibody were dissertated. At last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 prospect of phage display antibody technique in aquaculture was discussed, especially in elucidating the immune system of fish and producing large amount antibodies with important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value in fish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应用 前景 水产养殖
下载PDF
中华刺鳅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子明 赵媛莉 +3 位作者 刘美剑 丁倩倩 刘林 章晋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1-1207,共7页
应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中华刺鳅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刺鳅属典型的无鳔管、有胃鱼类,消化道较短,约为体长的45%,整体呈"Z"字形。食道很短,后与胃相联,胃呈"V"型,胃分为贲门部、胃... 应用活体解剖和光镜技术对中华刺鳅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刺鳅属典型的无鳔管、有胃鱼类,消化道较短,约为体长的45%,整体呈"Z"字形。食道很短,后与胃相联,胃呈"V"型,胃分为贲门部、胃底部和幽门部,贲门胃自食道末端到胃的底部都具有丰富的腺组织分布,其长度也是胃部最长的,约占中华刺鳅消化管长度的23%。胃底部的肌肉发达较厚,但仅贲门部有丰富的腺组织。消化道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显著。胃前,消化道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厚度之比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杯状细胞数量自前向后逐渐减少;胃后,肠道肌肉层内环肌与外纵肌厚度之比则逐渐减小,杯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消化腺分为肝脏和胰腺,肝脏与胰脏为独立的两个器官,胰脏分散分布于胃与肠道周围的系膜内,肉眼可见。未发现类似鲤科鱼类弥撒于肝脏或脾脏内的胰腺结构。中华刺鳅以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为主要摄食对象,性凶猛,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刺鳅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三峡大坝对香溪河底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媛莉 张倩倩 +2 位作者 刘新华 章晋勇 毕永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研究三峡大坝修建后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大坝修建对库区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3年夏季在香溪河回水区(河口、中游)与河流区(上游)依次选取6个采样点,通过构建16S r D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底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 为了研究三峡大坝修建后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大坝修建对库区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3年夏季在香溪河回水区(河口、中游)与河流区(上游)依次选取6个采样点,通过构建16S r D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底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溪河调查水域共检出细菌类群15门、87属。在门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回水区和河流区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很可能是由于受长江回水和支流高岚河影响所致。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例,从回水区的河口处至中游处逐渐减少至河流区消失,结合芽孢杆菌属易生活在底泥深处的特性,很可能由于大坝的修建,香溪河的上游(即河流区)底泥冲刷至下游(即回水区)河段,被三峡大坝拦截而沉积下来,导致越靠近大坝处,芽孢杆菌属的含量越高。在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中,Simpson、Shannon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规律;3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采样点均出现在回水区,且回水区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河流区,很可能是因其还与旧州河、卜庄河以及周溪河这些支流的交汇,导致河流区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不稳定。三峡大坝对香溪河底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大坝修建导致库区回水区水深增加、流速降低、底层水温变化、泥沙沉积增加等因素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底栖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香溪河
下载PDF
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放射孢子虫的发现及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习丙文 李鹏 +2 位作者 陈凯 章晋勇 谢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4-651,共8页
鲫养殖中粘孢子虫病非常严重,为掌握其病原的感染传播途径,实验通过粘孢子虫生活调查研究,在底栖寡毛类苏氏尾鳃蚓体内发现了一种放射孢子虫。该放射孢子虫的孢子无孢柄;孢体顶面观和侧面观都呈近卵圆形,长(19.8±1.3)μm,宽(18.... 鲫养殖中粘孢子虫病非常严重,为掌握其病原的感染传播途径,实验通过粘孢子虫生活调查研究,在底栖寡毛类苏氏尾鳃蚓体内发现了一种放射孢子虫。该放射孢子虫的孢子无孢柄;孢体顶面观和侧面观都呈近卵圆形,长(19.8±1.3)μm,宽(18.2±1.1)μm;3个极囊梨形,呈点状聚集分布在孢体顶端,极囊长(4.53±0.4)μm,宽(3.4±0.4)μm;3个尾柄几乎等长,刺状,从孢体基部向下伸展,尾柄间夹角〉100°,尾柄长(195.0±15.7)μm,宽(11.5±0.8)μm。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划归为橘瓣放射孢子虫集合类群。18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该放射孢子虫与鲫体表寄生武汉单极虫为同一物种,序列相似率为99.8%-100%。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单极虫类群中多数种类的放射孢子虫阶段主要寄生在苏氏尾鳃蚓体内。本研究首次发现和报道了鲫寄生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寡毛类宿主及其放射孢子虫的形态特征,为鲫粘孢子虫病生态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单极虫 放射孢子虫 生活史 粘孢子虫病
下载PDF
南海石斑鱼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颜远义 刘新华 +1 位作者 徐力文 章晋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2-949,共8页
研究通过组织病理分析、超微结构观察以及分子特征分析对石斑鱼(Epinephelus spp.)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进行了鉴定。其为一肠孢虫属新种,命名为石斑鱼肠孢虫(Enterospora epinepheli sp.n.),专性寄生于细胞核内,发育过程与肠孢虫属... 研究通过组织病理分析、超微结构观察以及分子特征分析对石斑鱼(Epinephelus spp.)苗种肠道微孢子虫病病原进行了鉴定。其为一肠孢虫属新种,命名为石斑鱼肠孢虫(Enterospora epinepheli sp.n.),专性寄生于细胞核内,发育过程与肠孢虫属模式种黄道蟹肠孢虫(Enterospora canceri)一致。早期单核裂殖体通过一层简单的电子薄膜与宿主细胞核质隔离。随后,单核裂殖体发育形成多核裂殖原质团。此时,细胞核出现明显肥大,有的甚至被裂殖子胀破。裂殖原质团进一步发育形成多核产孢体,并开始出现许多高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这些与极丝及锚状盘有关的囊泡状结构聚集在藕核周围,并组装形成微孢子虫特征性结构(挤出装置)前体。随后,产孢体原生质团通过连续分裂形成一个个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与细胞核直接接触,并直接发育形成成熟孢子。成熟孢子椭圆形,孢子长(1.56±0.31)μm(1.07—1.96μm),宽(1.08±0.98)μm(0.93—1.28μm)。孢壁分为3层,外壁电子密度高,厚(15.51±0.95)nm(9.87—26.18 nm),内壁为电子透明层,较外层更厚(81.13±2.71)nm(57.16—110.81 nm),最里面为孢质膜。极丝为同型极丝,共5—6圈,分2排排列。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该微孢子虫寄生于肠道上皮杯状细胞核内,肠壁脱落的内容物中也发现大量的微孢子虫。序列比对发现该种与之前报道的石斑鱼肠道微孢子虫待定种(Microsporidium sp.)序列基本一致,与其他相似性较高的种类的遗传距离在0.162—0.225。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肠胞虫科的种类明显分为两支,石斑鱼肠孢虫和肠孢虫属其他种类及毕氏肠胞虫聚为一个独立分支,但不与该分枝中任何种类形成姊妹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身病 肠道微孢子虫病 石斑鱼 肠胞虫科 白便
下载PDF
荆州碘泡虫(粘体动物门,碘泡虫科)重描述及其基于18S rDNA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子明 刘新华 +2 位作者 赵媛莉 袁圣 章晋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子正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纺锤形,含一大一小两梨形极囊;无明显囊间突起,孢子后端无褶皱,无粘液膜。组织病理显示在两寄生部位均未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且感染强度不高,推测该种对宿主无显著影响。基于18S r DNA进化分析发现荆州碘泡虫与寄生在肌肉部位的碘泡虫属种类聚为一个大枝,然后该大枝又根据地理位置远近分为北美枝、欧洲枝以及亚洲枝。通过形态比较研究以及分子分析可确定荆州碘泡虫为有效种,其寄主为鲫,寄生部位为肌纤维间和肾小囊。此外,两组织差异明显的寄生部位出现说明荆州碘泡虫相应的放射孢子虫在宿主鲫体内存在不同的发育与移行途径,而肌肉可能为其常规寄生部位,肾脏为其异常寄生部位,这种寄生部位的转移与宿主转变可能是粘孢子虫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孢子虫 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gchowensis) 18S RDNA 肾脏 肌肉
下载PDF
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明 汪建国 +3 位作者 章晋勇 朱大玲 顾泽茂 龚小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很大不同,相同祖先种在进行地域辐射时,对各自生存环境长期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在超微结构中对虫体表膜、口围纤毛、口围唇、漏斗、横纤毛带及内部胞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杯体虫体内尤其是口区具有很多细菌和有机颗粒,这就证明了其营养是来自于外界水环境而并非宿主,并从杯体虫食物来源的角度论证了杯体虫是一种体外共生体(ectocommensal)而非体外寄生体(ectoparasite)。另外,还观察到虫体尤其是口围唇部的表膜具有非常明显的褶皱,显示了其口区表膜极强的伸缩能力,这也是虫体在受到刺激或形成游泳体(telotroch或swarmer)时能将整个口围盘缩进体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体虫 形态 光镜 透射电镜 体外共生体
下载PDF
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媛莉 李彤彤 +3 位作者 刘新华 吕锦刚 章晋勇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 为调查东湖通道工程对沿线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随着隧道施工的进程,在东湖通道沿线的3个湖区中的19个采样点进行了3次采样,通过PCR-DGGE结合分子克隆技术,分析了细菌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3批样品共检出细菌类群分别为5门18属、6门17属、5门11属。在门水平上,底泥中的优势菌是变形菌门,但其在总量中的比例随施工进程逐渐下降,依次为86%、80.6%和43.9%。在属水平上,施工初期的优势菌是埃希氏杆菌属,施工后期却是Steroidobacter。通道施工初期,汤菱湖、郭郑湖的湖心区域在属水平上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与团湖差异显著;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因施工形成的临时封闭水域与敞水区除均有埃希氏杆菌属外,其他菌属类群差异显著。施工后期的汤菱湖、郭郑湖及团湖的湖心区的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相似;接近施工区样点与远离施工区样点的底泥细菌群落差异不显著;封闭区和敞水区有相似的细菌群落结构。施工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的最高点都有出现在靠近施工区的位置。各批次样点的Simpson_1-D指数、Shannon_H指数、Margalef指数,均随着施工进程而逐渐增加。因此,东湖通道修建对通道沿线近距离的底泥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性还是持续性的,尚需通道完工回填后的长期评估。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通道修建等人为强干扰活动对浅水湖泊的可能环境影响和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通道工程 底泥细菌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影响 PCR—DGGE
下载PDF
用Percoll试剂和DEAE-纤维素层析柱分离纯化鳝锥虫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泽茂 汪建国 +1 位作者 章晋勇 龚小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用51%的Percoll分离液和DEAE-纤维素层析柱,从自然感染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中分离鳝锥虫(Trypanosoma monopteriChen et Hsieh,1964)。对含虫血液样品分别以2.1×103r/min、2.5×103r/min、2.9×103r/min、3.3... 用51%的Percoll分离液和DEAE-纤维素层析柱,从自然感染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中分离鳝锥虫(Trypanosoma monopteriChen et Hsieh,1964)。对含虫血液样品分别以2.1×103r/min、2.5×103r/min、2.9×103r/min、3.3×103r/min、3.6×103r/min离心5、10、15、20min,观察红细胞的去除和鳝锥虫存留百分数,结果表明:2.9×103r/min离心15min分离效果最佳。离心分离的混悬液含有锥虫、白细胞、血栓细胞和极少的红细胞,悬混液再经DEAE-纤维素过柱,得到纯净的鳝锥虫。过柱后光学显微镜观察,锥虫形态正常,运动活泼,无血细胞。本方法具有耗时短、回收率高的特点,是把梯度分离和离子交换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为鳝锥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此方法还可以作为快速、准确检测自然状态下黄鳝是否感染锥虫的手段,为鳝锥虫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鳝锥虫 Percoll试剂 DEAE-纤维素层析柱
下载PDF
微山尾孢虫病的防治
13
作者 袁圣 章晋勇 陈辉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7期58-58,共1页
|病原或病因|本病是由微山尾孢虫寄生在鳜鱼、乌鳢等鳃部引起的寄生性疾病,可见病鱼鳃部有明显的白色孢囊。|临床症状|虫体寄生在鳃、皮肤等处,在寄生部位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包囊,打开鱼的腹腔,可见白色、椭圆形孢囊,镜检可确诊。
关键词 尾孢虫病 防治 寄生性 临床症状 寄生部位 鳜鱼 鳃部 椭圆形
下载PDF
AmoA、AmoE和AmoF蛋白在嗜水气单胞菌铁载体合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宇晴 张倩倩 +7 位作者 章晋勇 张兰梨 马丽娜 冯东岳 吴振兵 郝静文 王姝懿 李爱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6-493,共8页
铁载体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之一,其由amoCEBFAGH七个基因编码, AmoCGH在前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参与铁载体的合成。RT-PCR实验表明amoAEF基因的表达受到铁的调控。为进一步探究amoAEF基因的功能,利用融合PCR和基因同源重组原理,... 铁载体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之一,其由amoCEBFAGH七个基因编码, AmoCGH在前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参与铁载体的合成。RT-PCR实验表明amoAEF基因的表达受到铁的调控。为进一步探究amoAEF基因的功能,利用融合PCR和基因同源重组原理,以自杀性质粒PRE112为载体构建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通过CAS平板检测实验以及arnow实验来检测野生株WT与各基因缺失突变株铁载体的合成情况,并比较野生株与各缺失株在低铁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在富铁条件下,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的生长与野生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低铁条件下,基因缺失株ΔamoA、ΔamoE和ΔamoF的生长能力、铁载体合成能力显著低于野生株。可见, amoA、amoE和amoF基因是嗜水气单胞菌铁载体合成的关键基因,其缺失会导致细菌在低铁环境中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铁载体 基因敲除
下载PDF
洪湖碘泡虫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丹 赵媛莉 +1 位作者 刘新华 章晋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4,共7页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鲫“喉孢子虫病”严重危害我国异育银鲫养殖。病原丰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洪湖碘泡虫的定量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也可应用于养殖系统中...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鲫“喉孢子虫病”严重危害我国异育银鲫养殖。病原丰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洪湖碘泡虫的定量检测方法,不仅可用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也可应用于养殖系统中洪湖碘泡虫的定量监测,为该病的暴发风险预警及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手段。研究根据洪湖碘泡虫的IT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HHF/R,建立了洪湖碘泡虫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及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出洪湖碘泡虫,而与多涅茨尾孢虫、倪李碘泡虫、普洛宁碘泡虫、吴李碘泡虫之间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3.02×101copies/μL,灵敏性较常规PCR高出10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出洪湖碘泡虫全生活史阶段,包括鱼体内移行发育的前孢子阶段及养殖系统环境,如池塘水样及底泥样品中分布的洪湖碘泡虫。因此,所建立的洪湖碘泡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稳定,可应用于异育银鲫全养殖阶段洪湖碘泡虫的定性、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碘泡虫 异育银鲫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监测
下载PDF
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中国新记录
16
作者 刘新华 翁美其 +3 位作者 宋锐 赵媛莉 章晋勇 肖调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摇蚊微孢子虫,结合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分子特征,鉴定其为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Neoperezia semenovaiae Issi,et al.2012,系我国新记录。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寄生于羽摇蚊幼虫脂肪体组织,导致其体表呈白浊... 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摇蚊微孢子虫,结合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生态学特征及分子特征,鉴定其为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Neoperezia semenovaiae Issi,et al.2012,系我国新记录。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寄生于羽摇蚊幼虫脂肪体组织,导致其体表呈白浊状。成熟孢子呈卵圆形,孢子长(5.7±0.2)μm(5.3—6.3μm),宽(3.7±0.1)μm(3.4—4.0μ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各发育阶段均为离核,发育不同步,与宿主细胞质直接接触。早期发育阶段为高电子密度的多核裂殖体阶段,经原生质团分裂形成单核或多核产孢体,进一步发育为单核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形状不规则,周围被内质网环绕,并逐渐形成微孢子虫的典型结构如极丝、极质体和三层孢壁等。成熟孢子卵圆形,离核,细胞核较大,位于孢子正中央,被大量核糖体包围。极质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海绵状,后半部分薄膜状。锚状盘位于孢子前端,呈蘑菇状。孢壁三层,外层为高电子密度层,厚26.5—62.7 nm,中间层为电子透明层,厚151.8—236.1 nm,里层为质膜层。同型极丝,30—31圈,分2—3列排列。扩增获得其小核糖体序列为1356 bp,序列比较发现其与俄罗斯列宁格勒区羽摇蚊的N.semenovaiae相似性为99.1%。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N.semonovaiae与Neoperezia、Bryonosema、Schroedera属种类聚为一独立进化枝,N.semonovaiae种群出现明显的地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微孢子虫 摇蚊幼虫 萨梅诺娃新佩雷斯虫 分类学 新记录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胞虫与“水瘪子”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罗丹 章晋勇 +1 位作者 赵子明 陈辉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61-62,共2页
2015年大面积暴发的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对江苏尤其是里下河地区的河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养殖从业者一度对其恐慌犹如当年河蟹的"颤抖病",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对该病暴发原因众说纷纭,包括... 2015年大面积暴发的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对江苏尤其是里下河地区的河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养殖从业者一度对其恐慌犹如当年河蟹的"颤抖病",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对该病暴发原因众说纷纭,包括苗种品质下降、养殖环境恶化、清塘药物菊酯的残留、配合饲料营养不足、机体代谢障碍及包括弧菌、WSSV、微孢子虫(绒螯蟹肝胞虫)等病原都被认为可能是"水瘪子"发生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河蟹养殖业 里下河地区 科研工作者 暴发原因 环境恶化
下载PDF
鲫鱼鳃病的诊断与防控(上)
18
作者 袁圣 赵哲 章晋勇 《农家致富》 2022年第19期36-37,共2页
鲫鱼是深受消费者喜欢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消费量大,但由于鲫鱼鳃病诊断、防控复杂程度高,一旦误诊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应充分熟悉鲫鱼鳃病的发生特点、规律,以提升养殖效益。
关键词 鳃病 养殖效益 鲫鱼 大宗淡水鱼 诊断与防控 养殖户 复杂程度 经济损失
下载PDF
鲫鱼鳃病的诊断与防控(下)
19
作者 袁圣 赵哲 章晋勇 《农家致富》 2022年第20期36-37,共2页
5.注意事项(1)病鱼黏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抢食时相互接触会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可通过停料的方式降低病毒传播。(2)上半年发病的池塘可通过停料或降低投料、增强免疫力等方法来等待水温回升,这样带毒养成的几率才能较高;下半年发病后如果死... 5.注意事项(1)病鱼黏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抢食时相互接触会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可通过停料的方式降低病毒传播。(2)上半年发病的池塘可通过停料或降低投料、增强免疫力等方法来等待水温回升,这样带毒养成的几率才能较高;下半年发病后如果死亡量较大,应及时捕捞销售,以减少损失。(3)需加强对苗种产地的检疫。(4)停料至死鱼下降到稳定时,应立即恢复投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量 鳃病 病毒传播 检疫 减少损失 增强免疫力 黏液 鲫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