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五年内科急诊病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章晏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章友华 贺丽霞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5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心脏病急诊的病种构成及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5年共27663例次急诊,平均年龄54.4±14.9岁,男女比例为11.1。冠心病为占首位的急诊病种(30.9%)。冠心病和心肌病以男性多见,而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心律失常(39.7%)和心功能不全(30.4%)是内科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急诊病种分析可为制订心脏病急诊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急诊 构成比
下载PDF
7194例次心律失常急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章晏 朱俊 +5 位作者 宋有城 章友华 袁贤奇 贺丽霞 杨艳敏 谭慧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急诊的患者特点。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共7194例次因心律失常而来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构成比及基础疾病情况。结果:心律失常急诊7194例次占全部急诊... 目的:了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急诊的患者特点。方法: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5年共7194例次因心律失常而来急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构成比及基础疾病情况。结果:心律失常急诊7194例次占全部急诊患者的26%。其中50岁以下者以室上性心动过速为首位,心律失常(41.0%),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在50岁以上者中构成比最高(59.0%)。风湿性心脏病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基础疾病,其它心律失常以特发心律失常为主要病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构成比虽低,但因病情急重而要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对急诊心律失常的分析可为提高急诊工作水平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构成比 急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急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晏 朱俊 +4 位作者 李萍 宋梅红 王国干 康连鸣 李建冬 《中国医院管理》 1998年第12期21-22,共2页
为了搞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患者的特点,对1997年全年急诊就诊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急诊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61~70岁年龄段;就诊高峰为早8时~12时,晚19时~21时;全年急诊就诊密度随季节有一定的波动,夏... 为了搞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患者的特点,对1997年全年急诊就诊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急诊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61~70岁年龄段;就诊高峰为早8时~12时,晚19时~21时;全年急诊就诊密度随季节有一定的波动,夏季偏低,秋、冬季偏高;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小,以医院所处的西城区为主占47.6%;报告了前10位的就诊主因和诊断,占全部急诊的91.6%,冠心病为占第一位的急诊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
下载PDF
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 被引量:36
4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4 位作者 于丽天 章晏 郭素芳 黄永麟 关德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评估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门诊轻、中度高血压的病人3 2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1a±s 9a) ,服用缬沙坦 80mg·d-1,wk 4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加量至 1 60mg·d-1,共治疗 2 4wk... 目的 :评估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门诊轻、中度高血压的病人3 2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5 1a±s 9a) ,服用缬沙坦 80mg·d-1,wk 4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加量至 1 60mg·d-1,共治疗 2 4wk。结果 :舒张压下降程度在治疗后wk 4,8,1 6,2 4末分别为 :1 .6kPa±0 .9kPa,2 .0kPa± 0 .8kPa,2 .1kPa± 1 .0kPa,1 .8kPa± 0 .8kPa,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wk 4,2 4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8%与 75% (P >0 .0 5 )。未见干咳发生 ,不良反应少 ,耐受性良好。结论 :缬沙坦长期治疗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长期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安全性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贺丽霞 施冰 +7 位作者 朱俊 宋有城 袁贤奇 王国干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章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评价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2例初次负荷量胺碘酮治疗后正在口服维持量或停药不超过 3个月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和(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 目的 :评价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2例初次负荷量胺碘酮治疗后正在口服维持量或停药不超过 3个月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和(或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平均 6 0 .75± 4.5 8岁。分别给予静脉并口服胺碘酮 (10例 ) ,单用口服胺碘酮80 0 mg/ d(2例 )再负荷治疗。  结果 :12例复发性持续性 VT和 (或 ) VF均得到有效控制 ,未见明显副作用。再负荷胺碘酮治疗获满意疗效所需剂量约为初次负荷剂量的 6 0 %。  结论 :再负荷胺碘酮治疗复发性、持续性 V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心房颤动急诊患者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6
作者 戴研 朱俊 +4 位作者 王英壮 章晏 杨艳敏 梁岩 贾友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急诊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6-01至2006-12在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按时间均衡抽样后,随机选择944例患者对其年龄、房颤史、原发疾病、超声心动图及抗心律失常、抗凝等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急诊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对我院2006-01至2006-12在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按时间均衡抽样后,随机选择944例患者对其年龄、房颤史、原发疾病、超声心动图及抗心律失常、抗凝等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944例房颤患者中,年龄为15~97岁,男女比例1∶0.88;房颤病因中,<45岁年龄段、45~64岁年龄段的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65岁年龄段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全部944例患者最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944例患者中孤立性房颤为200例(21.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均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均明显减少(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面,使用β阻滞剂404例(42.7%),地高辛389例(41.2%),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163例(17.3%),胺碘酮59例(6.3%),IC类药物54例(5.7%)。全部患者中合并血栓栓塞者79例(8.4%),其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有23例(29.1%)。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160例(48.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用华法林抗凝有43例(7.1%)。结论:急诊房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与国内一般人群的情况基本相似,药物治疗中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血栓栓塞是房颤重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诊 现状
下载PDF
静脉注射盐酸关附甲素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国干 崔华东 +8 位作者 朱俊 李萍 杨艳敏 章晏 谭慧琼 杨巷菁 刘静涵 邱宁婴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是从中药关白附的根块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单体药物。为研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GFA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男性10名,年龄:22岁-24岁(平均22.7±... 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GFA)是从中药关白附的根块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单体药物。为研究单次静脉注射盐酸GFA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健康男性10名,年龄:22岁-24岁(平均22.7±0.7岁);体重: 50kg- 70kg(平均60.6 ± 4.5kg)。单一剂量盐酸GFA 4mg·kg-1,恒速静推5min。静脉用药前及静注完毕即刻(0),5,10,20,30,60,90,150,240,360,540,720min取血。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关附甲素血药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药-时曲线,推导出其动力学模型;并求出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静脉应用关附甲素的药代动力学类型以三室模型解释为宜。药代动力学参数:中心室分布容积(Vc),17.5±2.8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 UC0-t) 980.6 ± 163.9mg· L-1 min;药物总清除率( CL) 0.2±0,1L·min-1;分布半衰期(T1/2pi) 2.6±1.2min;分布半衰期(T1/2a) 18.1±20.4min;消除半衰期( T1/2β) 480.4 ±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关附甲素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缬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上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谭慧琼 朱俊 +4 位作者 于丽天 章晏 郭素芳 黄永麟 关德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14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缬沙坦组 (n=75 )和赖诺普利 (lisinopril)组 (n=71) ,分别接受缬沙坦 80 mg/d或赖诺普...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14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缬沙坦组 (n=75 )和赖诺普利 (lisinopril)组 (n=71) ,分别接受缬沙坦 80 mg/d或赖诺普利 10 mg/d,4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 (舒张压≥ 90 mm Hg,1mm Hg=0 .133k Pa) ,接受缬沙坦 16 0 mg/d或赖诺普利 2 0 mg/d。  结果 :缬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6 0 .3%和 6 4.1% ,降压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缬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未见干咳现象 ,而赖诺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 5 .6 %。  结论 :缬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疗法 缬沙坦 赖诺普利 疗效
下载PDF
APACHE-Ⅱ和Ⅳ评分系统在心血管危重症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娱 梁岩 +5 位作者 朱俊 谭慧琼 高鑫 冯广迅 章晏 杨艳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和APACHE-Ⅳ在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能力的强弱。方法:随机入选1 005例心血管重症患者,比较每个分值段和每种疾病APACHE-Ⅱ和APACHE-Ⅳ的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以及实际死亡情况和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APACHE-Ⅱ和APACHE-Ⅳ在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能力的强弱。方法:随机入选1 005例心血管重症患者,比较每个分值段和每种疾病APACHE-Ⅱ和APACHE-Ⅳ的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以及实际死亡情况和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ROC曲线下的面积APACHE-Ⅱ和APAVHE-Ⅳ分别是0.631,0.764。实际病死率随两种评分系统的分值而增加。APACHEⅡ,仅<10分组,>20分组和肺源性心脏病组,预测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APACHEⅣ,除肺心病组预测病死率不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其余分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Ⅳ对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预测的价值优于APACHE-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评分 APACHE-Ⅳ评分 心血管疾病 预测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在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娱 朱俊 +5 位作者 谭慧琼 高鑫 冯广迅 章晏 梁岩 杨艳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连续入选1439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计算每个人的APACHE-Ⅱ分值和死亡危险性,按分值(〈10分组,10~20分组,〉20分组)和疾...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判断心血管疾病危重情况及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连续入选1439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计算每个人的APACHE-Ⅱ分值和死亡危险性,按分值(〈10分组,10~20分组,〉20分组)和疾病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分类比较每组实际和预测病死率,以及实际死亡情况和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R0C曲线下的面积为0.689,诊断价值较低。实际病死亡率随APACHE-Ⅱ分值而增加。除〉20分组和肺源性心脏病预测病死率在实际病死率95%可信区间内,其余预测能力差。结论:APACHE-Ⅱ对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预测并不理想,应寻找更适合于心血管疾病的评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心血管疾病 预测病死率
下载PDF
静脉胺碘酮在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7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谭慧琼 贺丽霞 王国干 康连鸣 章晏 李建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 3~ 5mg/kg,10min注入 ,继之以 1.0~ 1.5mg/min维持静脉点滴 ,以后依病情渐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 6 0 0~ 12 0 0mg/2 4h。第 1次负荷量后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 ,可每隔 15~30min再给 1.5~ 3.0mg/kg的追加负荷量。以VT、VF消失为有效。第 1个 2 4h静脉用量 15 86 .5± 316 .8mg。维持静脉点滴 4.5± 2 .6天。总有效率 85 .7%。对持续性VT终止率 2 6 .9%。静脉用药早期对PR、QTc间期、QRS波时限无影响。静脉用药期间 ,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经减量后恢复 ;1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阻滞 ;12例出现静脉炎。静脉胺碘酮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2 4h 10 0 0~ 15 0 0mg为较合适的初始静脉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胺碘硐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二年随访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竞涛 谭慧琼 +4 位作者 朱俊 李建东 梁岩 章晏 刘力生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2年自然病程。方法本研究为国际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按统一方案登记因NSTE-ACS入院的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记...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及2年自然病程。方法本研究为国际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登记试验(OASIS)的一部分。按统一方案登记因NSTE-ACS入院的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治疗不作任何干预,记录其临床特征、主要药物及干预治疗、重大事件,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追踪记录2年,分析女性患者的特点并与男性患者对比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共注册2 294例NSTE-ACS患者,女性占37.7%(864例),平均年龄65.1±6.7岁,就诊时有不稳定心绞痛及心电图异常者分别占90.7%、92.6%。女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分别占64.1%、23.4%,显著高于男性(P≤0.001)。女性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吸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者分别占39.4%、16.8%、11.7%、2.3%,均明显低于男性(P≤0.001)。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占0.5%,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分别为92.8%、64.8%,低于男性(P≤0.05);硝酸酯类药、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和调血脂治疗率分别为96.9%、60.0%、59.1%、47.1%,与男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女性患者药物治疗率下降幅度比男性更为明显。随访2年时女性患者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调血脂药的服用率分别为68.4%、39.5%、27.4%和19.4%,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住院期间女性患者PCI、CABG治疗率分别为10.5%和2.7%;2年随访期间分别为13.4%和4.8%。女性血运重建治疗无论是在住院期间或2年随访期间均显著低于男性(P≤0.001)。2年随访期间女性患者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因顽固心肌缺血住院率分别为7.4%、4.7%、6.8%、15.4%和31.3%,与男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STE-ACS女性患者接受治疗和/或重视治疗的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在目前治疗不及男性的情况下女性的重大事件发生率与男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性别是NSTE-ACS重要事件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不稳定心绞痛 非Q波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Ⅰ期耐受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艳敏 康连鸣 +4 位作者 朱俊 张朝阳 白冰冰 章晏 陶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研究人体对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的耐受程度。正常健康受试者 2 7名 ,随机分为负荷量组及维持量组。负荷量Ⅰ组 :15例健康受试者 ,随机分为 5个剂量递增组 ,即 10 0 ,15 0 ,2 0 0 ,30 0 ,40 0mg/次 ,2 0min静脉注入。负荷量Ⅱ组 :8例健康... 研究人体对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的耐受程度。正常健康受试者 2 7名 ,随机分为负荷量组及维持量组。负荷量Ⅰ组 :15例健康受试者 ,随机分为 5个剂量递增组 ,即 10 0 ,15 0 ,2 0 0 ,30 0 ,40 0mg/次 ,2 0min静脉注入。负荷量Ⅱ组 :8例健康受试者 ,随机分为 2个剂量递增组 ,即 2 0 0 ,30 0mg/次 ,5min静脉注入。维持量组 :4例健康受试者 ,随机分为 2组。先予以负荷量 2 0 0mg/次 ,以后分别用维持量 30 ,4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 2 4h。观察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所试剂量范围内 ,耐受性良好。该药使心电图PR间期延长 ,且有剂量依赖的趋势 ,并有部分延缓室内传导的作用。结论 :根据前述剂量范围和使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 Ⅰ期耐受性试验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云霞 朱俊 +8 位作者 于丽天 王曼 杨艳敏 谭慧琼 刘庚 杨志敏 张炜 张艳娟 章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3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的心肺复苏(CPR)培训方法,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能力。[方法]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150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采取两级培训...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的心肺复苏(CPR)培训方法,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能力。[方法]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150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采取两级培训的方法,即先对社区医生,再由社区医生对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将社区公众130人作为对照组,直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分别对两组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半年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培训后即刻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先对社区医生进行CPR培训,再由社区医生对猝死高危病人家属进行一对一个体CPR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心脏性猝死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家庭成员 心肺复苏 培训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事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曼 朱俊 +3 位作者 谭慧琼 梁岩 章晏 刘力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3-858,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 目的研究分析组织评估缺血综合征策略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入选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年随访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以及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自入院至2年随访时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对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的特点进行比较,并采用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就诊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住院与随访期间治疗等70余种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作用。结果中国地区共登记注册2294例患者,2年随访结束时共有93例(4.2%)发生105例次脑卒中事件,80%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组年龄(67.6±9.6)岁,高于非脑卒中组(62.6±10.4)岁,差值5.0岁(P〈0.01,95%CI:2.837-7.138);入院时平均收缩压脑卒中组(147.4±25.2)mm Hg,高于非脑卒中组138.1±24.2mm Hg,差值为9.3mm Hg(P〈0.01,95%CI:4.276-14.346)。脑卒中组既往脑卒中史、高血压史患者比例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脑卒中组总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RR=2.329,95%CI:1.343-4.041),就诊时胸痛持续存在(RR=1.957,95%CI:1.261-3.037),既往高血压史(RR=1.848,95%CI:1.153-2.963),出院后随访期间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RR=1.823,95%CI:1.122-2.960),年龄(RR=1.056,95%CI:1.031-1.081)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入院前服用硝酸酯类药物(RR=0.537,95%CI:0.346-0.834),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频数(RR=0.803,95%CI:0.665-0.969)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者病死率进一步增加,主要为缺血性脑卒中。既往脑卒中病史、就诊时胸痛仍持续、既往高血压病史、年龄等因素使脑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入院前、出院后随访期间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卒中 危险因素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女性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连鸣 章友华 +3 位作者 章晏 宋有城 白东峰 王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2期84-85,共2页
探讨女性病人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对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诉的84例女性病人,先后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运动试验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在冠心病病人中,... 探讨女性病人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对临床上以胸痛为主诉的84例女性病人,先后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运动试验前、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在冠心病病人中,无论运动试验阳性还是阴性,运动试验后QTd明显大于运动试验前,差异有显著性(53.59±16.93msvs32.05±14.18ms,P<0.01);在非冠心病病人中运动试验前、后QTd无显著性差异(30.98±12.00msvs29.27±12.33ms,P>0.05)。以运动试验后即刻和运动试验前QTd的差值≥20ms作为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8%、特异性为80.00%、准确性为83.33%。结果提示运动试验与QTd相结合可提高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QT离散度 冠心病 诊断 女性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鑫 朱俊 +3 位作者 杨艳敏 谭慧琼 章晏 刘力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引起出血的危险。本文旨在从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基线和入院治疗的相关指标中寻找预测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由该研究入选的15570名发病... 目的: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引起出血的危险。本文旨在从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库的基线和入院治疗的相关指标中寻找预测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由该研究入选的15570名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的数据库中,筛选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应用逐步法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7d内大出血发生率为0.63%。将研究人群分为大出血组和未发生大出血组,发现以下指标两组间存在差异:年龄、性别、地域分布(中国或印度)、梗死部位(前壁或新出现的左束支阻滞)、血糖、随机接受瑞维肝素、溶栓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确定了5个独立的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按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溶栓治疗、冠脉介入治疗(PCI)、来自印度、随机接受瑞维肝素(与安慰剂对照)、高龄。结论:溶栓治疗、PCI、来自印度、随机接受瑞维肝素、高龄依次为STEMI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该危险因素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血危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出血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刺激除极波振幅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随访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7 位作者 宋有城 谭慧琼 李建冬 袁贤奇 王国干 康连鸣 贺丽霞 章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43± 0 .6 2 (2~ 3.5 )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平卧位时ER振幅最低为 8.5 0± 3.0 2mV ,立位时最高达 9.32± 2 .95mV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其他体位之间无差异。极化电位与体位变化无关。 2 / 2 4例分别因极化电位升高、ER振幅降低同时伴极化电位升高 ,而至自动夺获功能不能工作。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ER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体位对ER振幅有一定影响 ,个别病例出现ER及 /或极化电位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博器 自动夺获 刺激除极波 极化电位 影响因素 随访 振幅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后心房纤颤发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连鸣 章晏 +3 位作者 宋有城 朱俊 赵雪燕 王国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心房纤颤发作的价值.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行PBMV术,术前为窦性心律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PBMV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宽度,计算最宽P波(Pmax)、最窄P波(Pmin)...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心房纤颤发作的价值.方法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成功行PBMV术,术前为窦性心律者,共95例.所有患者均测量PBMV前12导联同步心电图P波宽度,计算最宽P波(Pmax)、最窄P波(Pmin)并取两者差的平均值,即为P波离散度(Pd),Pd=Pmax-Pmin.结果PBMV术后59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男8例,女51例,年龄24~57岁(36.8±8.3岁);36例患者出现心房纤颤(房颤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38.1±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左室舒张期内径、右室舒张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房颤组左房内径(46.63±2.36mm)比对照组(43.51±2.51mm)显著增大(P<0.05).房颤组Pmax(121.67±14.64ms)、Pd(37.50±9.37ms)比对照组Pmax(106.38±12.24ms)、Pd(23.97±12.70ms)显著延长(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80.55%,特异性50.85%,准确性61.05%.以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69.44%,特异性32.20%,准确性68.42%.结论 Pd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学指标,对PBMV术后发作心房纤颤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心房纤颤 术后并发症 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心脏急诊病种变化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志敏 梁涛 +1 位作者 章晏 朱俊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2期903-90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急诊 流行病学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