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3D打印导向模板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郑张安 薛双桃 +4 位作者 张小海 章朋朋 权良忠 刘春红 桂召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 通过数字化骨科技术制作出个体化导向模板,在导板引导下在下颈椎实物模型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并比较其与传统徒手置钉方法在置钉准确率方面的区别。方法 随机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行颈椎CT三维重建的患... 目的 通过数字化骨科技术制作出个体化导向模板,在导板引导下在下颈椎实物模型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并比较其与传统徒手置钉方法在置钉准确率方面的区别。方法 随机选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行颈椎CT三维重建的患者CT资料30例,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椎弓根螺钉置钉,设计出最佳进针钉道。继而通过逆向工程软件提取设计出个体化反向模板,3D打印制作出椎体模型及带钉道的导向模板。在C_(3)-C_(6)椎体模型上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于一侧应用导向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组),另一侧徒手置钉(徒手置钉组),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置钉准确率。结果 所有颈椎椎体模型双侧均顺利完成置钉,共240枚螺钉。导向模板组116枚螺钉(96.7%)位置为Ⅰ级,4枚螺钉(3.3%)为Ⅱ级,而徒手置钉组73枚螺钉位置为Ⅰ级(60.8%),17枚螺钉(14.1%)为Ⅱ级,11枚螺钉(9.2%)为Ⅲ级,19枚螺钉Ⅳ级(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3D打印机制作出个体化导向模板,在导板引导下在实物模型上成功完成置钉,置钉准确率较徒手置钉方法有显著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模板 椎弓根螺钉 3D打印 下颈椎 误置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章朋朋 桂召柳 +1 位作者 夏太保 张小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病人治疗后显效为35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90.0%(72/80);手术时间(75.5±13.3)min,术中出血量(38.6±14.8)mL,住院时间(3.5±1.1)d,并发症发生率8.8%(7/80);治疗后病人VAS评分小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病人ODI指数小于治疗前(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小海 温朝玲 +7 位作者 夏太宝 权良忠 章朋朋 赵广超 刘春红 朱宜权 严政 薛双桃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48-450,454,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单纯LDH患者15例,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及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短期内术前术后评... 目的:评价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收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经皮脊柱内镜下治疗单纯LDH患者15例,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及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短期内术前术后评分。结果: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VAS评分(1.73±1.22和1.06±0.70)均低于术前(7.1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21.85±5.40和17.65±7.51)均低于术前(43.3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acNab优良率为93.33%。结论:PSED治疗LDH,手术微创,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可视化手术
下载PDF
CT联合C臂加手指触摸穿刺点引导下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4
作者 汪光晔 章其林 +6 位作者 艾田 郑张安 刘春红 章朋朋 孔志阳 方锐 李叶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0期6147-6150,共4页
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个微创技术,是由图像引导的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对骨折部位加强及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最初被用来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后期被用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个微创技术,是由图像引导的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对骨折部位加强及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最初被用来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后期被用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髓瘤以及少见的其他症状(组织细胞增多症、成骨不全)引起的疼痛的治疗。由于操作材料及图像引导技术不断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硬膜外 丙烯酸脂粘固剂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指 椎体成形 进针点 骨质疏松 椎体肿瘤 穿刺点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