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沙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章洁香 曾久胜 +2 位作者 张瑜斌 张才学 孙省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520,共7页
于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4个航次调查了流沙湾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沙湾的叶绿素a变化范围在0.47~6.35mg/m3,平均值为2.65mg/m3,叶绿素a含量春(5月)、夏(8月)、秋(11月)和冬季(2月)的平均值分别为2.49mg/m3、3.81mg/m3... 于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分4个航次调查了流沙湾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沙湾的叶绿素a变化范围在0.47~6.35mg/m3,平均值为2.65mg/m3,叶绿素a含量春(5月)、夏(8月)、秋(11月)和冬季(2月)的平均值分别为2.49mg/m3、3.81mg/m3、2.77mg/m3和1.46mg/m3,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变化模式;在平面分布上,位于网箱养殖区附近9站叶绿素含量最高(3.38mg/m3),位于湾口靠近外海的2站的含量最低(1.35mg/m3),调查海区叶绿素a站位间的平面差异以及湾内外的平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叶绿素a和亚硝氮、硝氮、盐度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叶绿素a量划分营养类型的标准,流沙湾海域的水质属于贫营养类型,流沙湾低含量的叶绿素a与海区的低营养盐、大型海藻和海草床对营养盐的竞争利用、湾内外水体交换畅通、浮游动物和养殖贝类的摄食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湾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章洁香 张瑜斌 +1 位作者 张才学 孙省利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数量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数量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虾池 异养细菌 弧菌 数量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2009年湛江湾叶绿素a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章洁香 张瑜斌 孙省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3,共8页
2009-02—2009-11分4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0.35~21.52mg/m3,年平均值4.47mg/m3;全海域叶绿素a呈现夏季(6.50mg/m3)>冬季(4.75mg/m3)>春季... 2009-02—2009-11分4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0.35~21.52mg/m3,年平均值4.47mg/m3;全海域叶绿素a呈现夏季(6.50mg/m3)>冬季(4.75mg/m3)>春季(3.58mg/m3)>秋季(3.01mg/m3)的季节变化模式;水平分布上,冬季的叶绿素a呈现由南三岛附近海域(即断面2和3)向外海和沿岸递减,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由外海向沿岸递减,年均值呈现由外海向沿岸递减的分布特征。主成分分析显示,湛江湾海域叶绿素a与pH、盐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氨氮、硝氮、硅酸盐、磷酸盐和无机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表征的叶绿素a为标准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湾海域多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与以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为标准的评价结果不一,故湛江湾的水体营养状况评价需要综合多个因子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湛江湾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主要理化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詹晓燕 李雪英 孙省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8-634,共7页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2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虾池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对该养殖场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过程水体中DO、pH、温度和盐度波动较小、变化平缓,而COD、DOC、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含量随养殖过程而上升。主要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复杂,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养殖中后期,表征富营养化的NQI值大幅度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池 理化因子 动态变化 水质评价
下载PDF
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张才学 周凯 孙省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38-1643,共6页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mg·m-3,年平均值为42.29mg·m-3。四季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春季(108.33mg·m-3)>夏季(35.2mg·m-3)>秋季(16.68mg·m-3)>冬季(8.96mg·m-3)。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冬季和春季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夏季和秋季呈现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整体则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显示深圳湾叶绿素a与水温、COD、TOC、PO43--P和浮游植物密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DIN因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绿素a与水温、DIN、PO43--P、COD、TOC和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有着比其它因子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叶绿素a作为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发现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存在随时爆发赤潮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深圳湾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水富营养化对海洋细菌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孙省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25-3232,共8页
综述了海水富营养化对海洋细菌影响的研究进展。随着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海洋细菌数量或生物量增加;反硝化细菌、大肠菌群尤其是厌氧性的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典型细菌生理群数量增加;浮游细菌群落结构随富营养化递增趋于简单,... 综述了海水富营养化对海洋细菌影响的研究进展。随着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海洋细菌数量或生物量增加;反硝化细菌、大肠菌群尤其是厌氧性的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典型细菌生理群数量增加;浮游细菌群落结构随富营养化递增趋于简单,物种多样性降低;富营养化也明显导致细菌群落正常功能活性的紊乱。海水富营养化对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富营养化 细菌群落 结构与功能 影响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虾池水质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瑜斌 章虹 +1 位作者 柯盛 章洁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3种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虾池水域环境的水温、盐度、DO、pH、叶绿素a、DOC、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三个虾池的弧菌对万古霉素产...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3种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虾池水域环境的水温、盐度、DO、pH、叶绿素a、DOC、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三个虾池的弧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高位新池和传统精养池的弧菌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尚未形成耐性,3个虾池的弧菌对恩诺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的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TMP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在水平差异上,高位新池的弧菌比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对12种抗菌药更具耐药性,同时多重耐药菌株在高位新池中出现,可能与虾苗来源和配合饲料中添加了抗菌药物有关。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虾池水域环境逐渐富营养化,无机氮和Chla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细菌总数增加;两个精养池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天然虾池;调查期间的弧菌数量在对虾发病的感染剂量阈值范围之内,尚无弧菌病害发生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抗菌药耐药性 虾池 水质评价
下载PDF
盐度对MPN法测定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1 位作者 张才学 孙省利 《海洋技术》 2008年第4期41-43,共3页
粪大肠菌群是在44℃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微生物生理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中使用五管发酵MPN法研究了培养液和稀释水盐度在5,10,15,20,25,30,35七个盐度梯度下对沿岸海水粪大肠... 粪大肠菌群是在44℃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微生物生理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中使用五管发酵MPN法研究了培养液和稀释水盐度在5,10,15,20,25,30,35七个盐度梯度下对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35的七个盐度梯度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盐度为10~25时,粪大肠菌群数量较为丰富,而在两端盐度的范围,粪大肠菌群数量较少,表明使用MPN法测定近岸海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时,培养液和稀释水的盐度不宜过高和过低。调查站位间粪大肠菌群数的水平差异与陆源排污及其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大肠菌群 数量 盐度 MPN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凯 章洁香 +3 位作者 张瑜斌 卢东伟 丁玉静 孙省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自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在深圳湾布设了10个站位,对该海域进行了每季一次共4个航次的浮游细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C)变化范围为(0.82—36.42)×10 2μg·mL 1,总均值为9.97×10 2μg·mL 1。... 自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在深圳湾布设了10个站位,对该海域进行了每季一次共4个航次的浮游细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C)变化范围为(0.82—36.42)×10 2μg·mL 1,总均值为9.97×10 2μg·mL 1。深圳湾浮游细菌生物量(C)季节变化不同于其他一些海湾,表现为春季(19.80×10 2μg·mL 1)>冬季(7.00×10 2μg·mL 1)>夏季(3.77×10 2μg·mL 1)>秋季(3.60×10 2μg·mL 1)的模式。在平面分布上,浮游细菌生物量(C)表现为由湾内向湾外、由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基本格局,越靠近河口或港口,细菌生物量越高,离河口或港口越远,细菌生物量越少。浮游细菌生物量(C)与磷酸盐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总氮、总有机碳和化学耗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显示陆源有机物输入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格局密切相关。深圳湾水体细菌数量变化范围为(0.41—18.2)×106个·mL 1,周年平均值为5.21×106个·mL 1,表明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其富营养化程度从湾内向湾外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细菌 生物量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南亚热带水库敞水区春季轮虫群落结构:基于分类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旭繁 黄珂 +3 位作者 章洁香 黄琦 刘平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0-1499,共10页
轮虫是淡水后生浮游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很多种类的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够导致其群落结构的快速变化,因此,轮虫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可从生态位角度得以解释.物种的功能性状可提供更强... 轮虫是淡水后生浮游动物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是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很多种类的轮虫对环境变化敏感,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够导致其群落结构的快速变化,因此,轮虫群落的组成与变化可从生态位角度得以解释.物种的功能性状可提供更强的生态适应性信号,轮虫的个体大小是反映其代谢与行为的综合性状,而咀嚼器、防御结构及防御行为则反映了它们对食物利用和应对捕食等方面的功能性状,轮虫群落中物种的这些功能性状组成反映了食物资源和捕食压力等对群落组成的选择作用.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水库轮虫群落的结构特征,于2018年春季(3-5月)采集了我国华南地区43座水库敞水区的浮游动物定性样品和定量样品,同时测定了水温、水深、水体透明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指标.共采集到轮虫19属45种,主要为营浮游生活的种类,异尾轮属(Trichocerca)和臂尾轮属(Brachionus)的种类最多,分别有10和7种.在轮虫个体大小上,群落中体长≤150μm个体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3.11%和53.10%),体现出热带、亚热带地区轮虫群落以小个体种类占优势的一般特征;具有槌型咀嚼器、杖型咀嚼器的轮虫为优势咀嚼器功能群,分别占57.78%和33.14%;具背甲与棘刺的轮虫为主要优势防御结构功能群(66.59%).南亚热带水库春季轮虫群落在食物利用及应对捕食压力上的特点明显,冗余分析表明轮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性状功能群的丰度组成显著地受到食物、温度及竞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功能性状 咀嚼器 轮虫 南亚热带水库
下载PDF
雷州半岛近海夏季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凯旋 张瑜斌 +1 位作者 章洁香 孙省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5,共8页
于2010年7月(夏季)调查了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海区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海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5.66~1114.92mg.m-3;平均值为192.49mg.m-3;夏... 于2010年7月(夏季)调查了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海区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海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15.66~1114.92mg.m-3;平均值为192.49mg.m-3;夏季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36~50.12mgC.m-3,平均值为18.43mgC.m-3;浮游植物生物量水平分布格局在不同区域间没有显著差异,浮游细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呈现西部海区>东部海区>南部海区的格局,差异极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在表底层的垂直分布格局没有明显的规律,表、底层生物量或高或低,差异不显著;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多体现近岸站位>中间站位>远岸站位,即从陆向向海向呈递减的分布格局;夏季雷州半岛近海海域浮游细菌生物量与水温、pH和硅酸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TOC和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和D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TOC呈显极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浮游细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浮游细菌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雷州半岛
原文传递
湛江湾粪大肠菌群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瑜斌 章洁香 +2 位作者 肖俊华 孙省利 卢仕严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4-509,共6页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分5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FC)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FC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FC数量介于2~16 000/L之间,年均值为907/L;季节变化表现为2010年春季>2010年冬季>2...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分5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FC)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FC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FC数量介于2~16 000/L之间,年均值为907/L;季节变化表现为2010年春季>2010年冬季>2009年春季>2009年夏季>2009年秋季的模式;在水平分布上,FC数量呈现由北部海区向西南海区、东部海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相关分析显示FC与13个主要环境因子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FC数作为评价指标表明该海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湾 粪大肠菌群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