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红 沈骁 章淬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心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心脏术后新发房颤增加了患者卒中甚至死亡的风险,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者认为在“房颤基质”的基础上,各种触发因素刺激了房颤的发生。最近的研究将目光投向了心包炎... 心脏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心脏术后新发房颤增加了患者卒中甚至死亡的风险,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者认为在“房颤基质”的基础上,各种触发因素刺激了房颤的发生。最近的研究将目光投向了心包炎症的作用,既往研究侧重于危险因素的发掘。此外,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早期预测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心脏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手段以及防治措施等展开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 发生机制 围手术期管理
下载PDF
收缩期纵向应变评估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2
作者 陈尚瑜 薛寅莹 +5 位作者 肖继来 宋晓春 沈骁 洪亮 李俣亭 章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8-1812,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围术期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41例确诊冠心病(CAD)并接受CABG患者,监测术前及术后当日、第3日及第7日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根据术前左心室GLS分为3组:正常组(A组,GLS≤-18.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围术期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41例确诊冠心病(CAD)并接受CABG患者,监测术前及术后当日、第3日及第7日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根据术前左心室GLS分为3组:正常组(A组,GLS≤-18.1%)6例、轻度下降组(B组,-18.1%<GLS≤-14.0%)22例、重度下降组(C组,GLS>-14.0%)13例。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及多重比较分析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A、C组围术期各时间点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GLS均低于术前,术后当日最低(校正P均<0.001),而术后第3日与第7日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1.00)。术后当日及第3日左心室基底段,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中间段和心尖段纵向应变(LS)均较术前下降(校正P均<0.05),尤以术后当日心尖段下降幅度最大;左心室各节段术后第3与第7日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结论CABG术前GLS轻度下降的CAD患者术后当日左心室GLS明显下降并于术后1周内部分恢复;左心室各心肌节段中,CABG对心尖段LS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俣亭 章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二维斑点超声心动图技术目前作为临床上评价心功能的前沿技术手段之一,对于心外科患者围术期心源性并发症如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与传统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相比,其具... 二维斑点超声心动图技术目前作为临床上评价心功能的前沿技术手段之一,对于心外科患者围术期心源性并发症如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与传统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相比,其具有评价指标多样性、准确性、无创性、以及良好可重复性等优点,可为心外科重症患者围术期的监测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本文围绕其在心外科患者围术期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心外科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
4
作者 赵迎静 沈骁 +1 位作者 洪亮 章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53-3157,共5页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 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bstruct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是由于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流灌注受损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疾病,同时也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尤其见于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且病死率较高,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心脏外科手术旨在改善患者预后,然而NOMI的并发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阻碍术后患者的恢复。NOMI的发生发展速度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其他胃肠道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NOMI是影响心脏外科术后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本文系统回顾了目前心脏外科术后导致NOMI的相关研究,对NOMI的发生原因、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综述,并着重介绍NOMI诊断手段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NOMI的准确鉴别及及时干预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心脏外科手术 并发症 诊断手段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27例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1 位作者 张辉 王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风湿性心脏病 围术期 应用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3 位作者 牛永胜 王长来 张铮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31-632,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CT)、ICU停留时间、术前基础疾病和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各组间年龄、LVEF、基础疾病发生数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ACT、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较Ⅱ、Ⅲ组显著延长,CI降低,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某些围术期因素可降低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SvO2水平低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围术期并发症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术后早期 心脏 临床研究 ICU停留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阻断时间
下载PDF
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章淬 王长来 +2 位作者 陈鑫 穆心苇 张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65%(Ⅱ组,n=59)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Ⅰ组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为50%(18/3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9/3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5/36)均较高,和Ⅱ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ICU停留时间(4.42±3.41)天较Ⅱ组(3.00±1.56)天明显延长,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SvO2水平时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多,ICU停留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吗啡镇痛泵的应用对心脏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张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 气管插管 吗啡镇痛泵
下载PDF
《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教学在重症医学科纤支镜培训中的应用
9
作者 沈骁 洪亮 章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1期179-182,共4页
评估《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教学在重症医学科纤支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纤支镜培训的36名重症医学科医师,随机分为《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培训组及常规培训... 评估《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教学在重症医学科纤支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纤支镜培训的36名重症医学科医师,随机分为《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培训组及常规培训组,每组各18名医师。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综合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比较两组学员学习效果的差异。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下各个学员对该学习方法有效性的评估。结果 两组学员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培训组学员平均得分为92.6分,而常规培训组学员平均得分为87.4分,提示《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培训组学员的考核得分显著高于常规培训组(P<0.001)。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了学员对于这两种学习方法的兴趣,结果显示,《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培训组的学员对于该学习方式的喜爱和评价远高于常规培训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纤支镜图谱》小程序辅助重症医学科医师进行纤支镜培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床旁纤支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图谱》小程序 纤支镜 医学培训 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2 位作者 牛永胜 陈永铭 程子昊 《感染.炎症.修复》 2011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与2010年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LI的18例和21例患者分别设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针对ALI,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与2010年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LI的18例和21例患者分别设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针对ALI,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300 k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内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_2/FiO_2)、呼吸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差/吸氧浓度,P_(A-a)O_2/PaO_2)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术后第1日、第2日氧合指数较术后当日明显增高,呼吸指数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急性炎症反应对主动脉夹层术后A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肺损伤 急性 乌司他丁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3
11
作者 牛永胜 李莉 +2 位作者 魏海燕 黄福华 章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术后入ICU监护治疗的AAD手术患者110例,男74例,女36例,年龄≥18岁。根据术后5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术后入ICU监护治疗的AAD手术患者110例,男74例,女36例,年龄≥18岁。根据术后5 d内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两组:POD组和非POD组。POD的评估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收集患者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D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D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32例(29.1%)患者发生POD。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酗酒史、术前ALT、术后当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入ICU 6 h内MAP、入ICU 6 h内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_(2))是AAD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每增大1岁,OR=1.240,95%CI 1.062~1.267,P=0.036)、酗酒史(OR=1.106,95%CI 0.927~1.270,P=0.042)、入ICU 6 h内MAP(<65 mmHg,OR=1.326,95%CI 0.863~1.974,P=0.016)和入ICU 6 h内SctO_(2)(≤50%,OR=1.182,95%CI 1.021~1.356,P=0.022)是AAD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POD组比较,POD组ICU内AKI、MODS发生率明显升高,I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大出血发生率、术后5 d内再次手术率、ICU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增大、酗酒史、术后早期低血压和低SctO_(2)是AAD手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2 位作者 章淬 施乾坤 张少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55-556,共2页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实施临床路径前(1999年,Ⅰ组)和实施临床路径后(2004年,Ⅱ组)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病人...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实施临床路径前(1999年,Ⅰ组)和实施临床路径后(2004年,Ⅱ组)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病人各7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Ⅱ组在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低于Ⅰ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心脏瓣膜置换术 病房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术后 医疗质量
下载PDF
硝普钠经肺动脉直接输注对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秀华 张少华 +3 位作者 穆心苇 周康兴 章淬 陶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28-530,共3页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二尖瓣置换术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具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由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Swan -Ganz导管监测其血液动力学指标 ,采用硝普钠经肺动脉端直接输注进行治疗 ,观察硝普钠治疗前后上述...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二尖瓣置换术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具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由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Swan -Ganz导管监测其血液动力学指标 ,采用硝普钠经肺动脉端直接输注进行治疗 ,观察硝普钠治疗前后上述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后 ,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 (M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及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 (CI)较用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由肺动脉直接输注硝普钠可有效降低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肺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肺动脉直接输注 肺动脉高压 血液动力学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状态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芳 施乾坤 +1 位作者 章淬 穆心苇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ICU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ICU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施乾坤 章淬 +4 位作者 牛永胜 陈永铭 洪亮 李静 穆心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68-70,共3页
目的总结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患者在ICU的监测与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1年03月收住ICU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 目的总结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患者在ICU的监测与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1年03月收住ICU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死率为3%(1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26例,其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急性肺损伤17例、一过性精神障碍14例、急性肾损伤16例,均治愈出院。体外循环平均时间(209±12.3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11.64)min,机械通气时间(67±25.24)h。ICU住院时间3~30(6.36±5.19)d。结论完善的围术期监测与管理是急性重症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ICU 监测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跨肺压滴定PEE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谊 文豪 +4 位作者 穆心苇 章淬 孙芳 祁祥 邹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选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年1月—2015年8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个... 目的探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选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年1月—2015年8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个体化治疗组(n=19),肺复张后通过食道压监测结果调整PEEP;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n=9),肺复张后按照ARDSnet建议调整PEEP。比较2组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的PEEP、吸气末跨肺压均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高(P<0.05);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高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2组患者的心率和心排量无明显差异(P>0.05)。个体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比传统机械通气组时间短(P<0.05),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复张后应用跨肺压指导PEEP的机械通气策略可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且不会引起循环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跨肺压 食道压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应用肺动脉灌注减轻肺损伤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晓春 章淬 +6 位作者 黄福华 陈永铭 牛永胜 施乾坤 赵谊 肖继来 穆心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 :观察肺动脉灌注在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未行肺动脉灌注;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即行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两组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并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死于右心功能不全,病死率8.3%;灌注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手术深低温停循环期间,减轻了患者肺损伤,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灌注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肺损伤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芳 宋晓春 +3 位作者 陈永铭 赵谊 薛寅莹 章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95%CI: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95%CI: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Stanford A型 危险因素 死亡
下载PDF
严重颅脑创伤后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永胜 穆心苇 +2 位作者 章淬 王翔 彭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创伤早期误吸发生率及不同误吸成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97名重度颅脑创伤患者,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喉镜观察声门处及经过气管导管吸引确定误吸物来源。分别于创伤后48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36例患者有误吸(37%),其中22例误吸物为血液,14例为胃内容物。误吸血液组PT、APTT显著高于无误吸组,FI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严重颅脑创伤后误吸发生率高,误吸成分主要是血液,误吸血液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应早期加强气道管理,并注意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误吸 肺损伤 血液凝固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6
20
作者 穆心苇 施乾坤 +1 位作者 牛永胜 章淬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ICU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的变异情况及如何持续改进。方法连续观察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择期冠脉搭桥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患者100例。在临床路径表单标记每日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偏离路径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ICU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的变异情况及如何持续改进。方法连续观察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择期冠脉搭桥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患者100例。在临床路径表单标记每日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偏离路径的情况在变异记录单上记录并说明原因。结果按变异原因分析。发生医护相关性变异(45%)、患者相关性变异(28%)、系统相关性变异(5%);按变异种类分析,发生负性变异(20%)、正性变异(30%)、可控性变异(15%)。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ICU 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记录与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搭桥术 重症监护 变异分析 持续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