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7通过靶向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SLC1A5调节肺癌细胞的铁死亡机制
1
作者 曹西迎 谢春发 +3 位作者 吴志诚 章祖雄 钟炜祥 黄明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 探讨miR-137通过靶向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调节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获得。培养基均补充有10%胎牛血清(FBS),在37℃... 目的 探讨miR-137通过靶向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和谷氨酰胺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调节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获得。培养基均补充有10%胎牛血清(FBS),在37℃的含5%CO_(2)的潮湿空气中孵育。培养细胞以进行miR-137载体转染,直至细胞融合度达到70%~80%。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37转染组和miR-137沉默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细胞MCL1和SLC1A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 mRNA表达。通过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miR-137与MCL1和SLC1A的靶向作用。通过铁测定试剂盒测量每个细胞系中的Fe2+浓度。通过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指示剂测量了细胞中MitoSOX的产生。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法测定miR-137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 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MCL1、GPX4和SLC1A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MCL1、SLC1A5和GPX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37转染组显著降低了用Wt-SLC1A5和Wt-MCL1载体共转染的NSCLC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Mut-SLC1A5和Mut-MCL1模拟共转染荧光素酶活性酶无显著变化(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Fe2+浓度、MitoSOX浓度显著降低,线粒体相对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Fe2+浓度、MitoSOX浓度显著升高,线粒体相对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ROS和MDA浓度显著降低,GSH浓度显著升高(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ROS和MDA浓度显著升高,GSH浓度显著降低(P<0.05)。24、48和72 h时,miR-137转染组较miR-137沉默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72 h时miR-137沉默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iR-137沉默组较miR-137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显著增多(P<0.05),miR-137转染组较对照组细胞迁移、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137可以靶向调控SLC1A5和MCL1,诱导肺癌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7 髓系白血病1蛋白(MCL1) 蛋白溶质载体家族A1成员(SLC1A)5 肺癌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微视频及模拟训练在肺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黄宣林 章祖雄 +4 位作者 李斌 赖长俊 曾小欢 陈城汝 张祥水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及模拟训练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微视频的宣教模式,两组均... 目的探讨微视频及模拟训练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微视频的宣教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术后疼痛程度、肺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围术期采取微视频及模拟训练模式,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术后疼痛更轻,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视频 模拟训练 围手术期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6 位作者 唐志贤 吴志诚 朱慎钰 曹西迎 钟炜祥 郭少鸣 谢春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小结节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术前行CT检查,在3D打印技术下采用胸腔镜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7 d肺功能和随访12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FVC、FEV1及MVV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和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肺部小结节患者胸外科手术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肺部小结节 胸外科手术 肺部功能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TEE下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低龄低体重患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祖雄 杨升平 +3 位作者 余俊键 古亮 胡硕 唐志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0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TEE下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低龄低体重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低龄低体重VSD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VSD手术治... 目的:探讨TEE下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在低龄低体重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低龄低体重VSD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VSD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年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残余返流、新发返流、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TEE下经胸微创封堵技术应用在低龄低体重患儿VSD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指标水平,减少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可考虑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E下 经胸微创封堵技术 低龄低体重患儿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章祖雄 李斌 +4 位作者 周雪梅 饶鼎宇 桑成鹏 黄明登 谢春发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3期86-88,91,共4页
目的探讨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100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100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仅通过胸部普通增强扫描制定术前计划,试验组术前基于高精度增强CT扫描,并采用3D-CT重建双肺、肺癌、支气管和毗邻动静脉模型,借助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打印模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肺功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1 d后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7 d后肺功能得到提高,且试验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心律失常、肺部感染、静脉血栓、肺不张、胸膜支气管瘦及术后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用于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肺功能水平,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重建 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 单孔胸腔镜肺手术 肺功能水平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5 位作者 唐志贤 吴志诚 朱慎钰 曹西迎 吴彩霞 谢春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4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癌围术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2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呼吸困难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百分比(FEV_(1)%)及最大呼气量(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2组血氧分压(PaO_(2))高于治疗前,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肺癌围术期患者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围术期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肺功能 血气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食管癌术中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章祖雄 谢春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单数入院的25例为对照组应用管状吻合术...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进行分组,单数入院的25例为对照组应用管状吻合术治疗,双数入院的25例为观察组应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食管胃吻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胃游离后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用于食管癌手术中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管状胃食管新三角吻合 颈部吻合技术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老年肺癌开胸术后血清癌胚抗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章祖雄 古亮 +1 位作者 唐志贤 谢春发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11期1527-1529,共3页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且已取代肝癌成为首位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1]。肺癌类型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最为多见,对于早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且已取代肝癌成为首位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1]。肺癌类型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最为多见,对于早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辅助化学治疗则可进一步改善肺癌的预后,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理想的术后化学治疗药物应具备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及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吉非替尼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之一,本身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加速凋亡[2]。本研究以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吉非替尼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癌胚抗原 吉非替尼 化学治疗药物 开胸术后 肺癌根治术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老年肺癌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9
作者 章祖雄 韩涛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845-847,共3页
心脏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重症辩膜疾病的主要手段,抗凝为瓣膜置换术后不可缺少的治疗之一,伴随人工瓣膜发展成熟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后抗凝强度也随着调整并趋向低强度化,而对于国人术后抗凝强度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mtemational... 心脏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重症辩膜疾病的主要手段,抗凝为瓣膜置换术后不可缺少的治疗之一,伴随人工瓣膜发展成熟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后抗凝强度也随着调整并趋向低强度化,而对于国人术后抗凝强度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m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维持范围仍无明确的统一标准,熟悉不同患者的抗凝治疗特点反抗凝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华法林 抗凝 低强度 妊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子由 唐志贤 +2 位作者 田承南 余俊键 章祖雄 《现代医院》 2015年第7期56-56,58,共2页
目的 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 目的 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治疗冠心病中临床价值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临床价值 体外循环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子由 唐志贤 +2 位作者 田承南 余俊键 章祖雄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769-770,共2页
目的对应用瓣膜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分别采用内科常规药... 目的对应用瓣膜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分别采用内科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及采用瓣膜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动脉压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脏瓣膜并肺动脉高压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动脉高压(PASP)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瓣膜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手术 肺动脉高压 心脏瓣膜病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子由 赖政洪 +2 位作者 杜志明 余俊键 章祖雄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3期22-23,共2页
目的对应用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采用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 目的对应用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采用传统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2组研究对象的主动脉瓣狭窄疾病治疗效果、主动脉瓣置换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置换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方式对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充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老年 治疗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志方 江美兰 章祖雄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4F2基因(cytochrome P-450 4F2.CYP4F2)多态性分布,并探讨其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已达稳定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目的范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4F2基因(cytochrome P-450 4F2.CYP4F2)多态性分布,并探讨其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已达稳定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目的范围(1.5-2.5)病人的外周血,采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CYP4F2 rs2108622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与该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所有的样本中,CYP4F2 rs2108622基因共检出C(73.1%)和T(26.9%)2种等位基因,检出基因有CC、TT和CT 3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54.1%、41.2和4.7%,人群中CYP4F2 rs2108622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异;TT基因型患者所需华法林维持剂量最高(4.7±0.99)mg/d,其次为CT基因型患者(3.70±0.85)mg/d,最少的是CC基因型患者(2.46±0.75)mg/d。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YP4F2 rs2108622基因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其基因型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CYP4F2 rs210862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志明 曾娟 +3 位作者 余俊键 章祖雄 谢春发 唐志贤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77-379,391,共4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就诊128例患者标本,其中正常肺组织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膜联蛋白A2基因...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就诊128例患者标本,其中正常肺组织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膜联蛋白A2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结合肺癌患者随访数据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膜联蛋白A2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分化程度越差、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及临床分期越差ANXA2的表达越高(P〈0.05)。生存分析提示ANXA2的阳性组的生存期较ANXA2阴性组的低(P〈0.001)。结论:膜联蛋白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能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2 非小细胞肺癌 RT-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基于5mm胸腔镜+CO_(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在手汗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桑成鹏 饶鼎宇 +8 位作者 朱慎钰 章祖雄 古亮 冯建伟 占丽芳 孔丽芸 刘媛 谢春发 唐志贤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9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5 mm胸腔镜+CO_(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在手汗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手汗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甲组(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n=13)和乙组(基于5 mm胸腔镜+CO_(2)人... 目的探究基于5 mm胸腔镜+CO_(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在手汗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手汗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甲组(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n=13)和乙组(基于5 mm胸腔镜+CO_(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n=7),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两组无手汗率、轻微手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乙组疼痛评分低于甲组,乙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术前,两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DLO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乙组低于甲组(P<0.05)。乙组切口不愈合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5 mm胸腔镜+CO_(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微创手术 5mm胸腔镜 人工气胸 交感神经切断手术 微单孔
下载PDF
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研究
16
作者 曹西迎 谢春发 +7 位作者 吴志诚 郭少鸣 钟炜祥 章祖雄 朱慎钰 古亮 黄明登 杨丽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9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9月采取3D数字肺技术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取常规CT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肺多发结... 目的:研究术前规划采用3D数字肺技术在多发肺内结节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9月采取3D数字肺技术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取常规CT联合胸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解剖位置与影像位置的符合性、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36.664,P=0.000),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2.303,P=0.000);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3,P=0.688)。观察组患者的结节位置、结节与营养血管的位置关系、结节与支气管位置关系的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658、9.600、11.168,P=0.003、0.002、0.001);观察组患者的胸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518、4.714,P=0.000、0.000),胸液总量少于对照组(t=3.370,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心律失常、胸管延长漏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肺内结节患者采用3D数字肺技术进行术前规划,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胸管放置时间缩短,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肺内结节 3D数字肺技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曹西迎 谢元坚 +3 位作者 章祖雄 郭少鸣 钟炜祥 吴志诚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0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究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临床指标
下载PDF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子由 唐志贤 +2 位作者 田承南 余俊键 章祖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和随访截止时心房纤颤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21例(77.8%)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截止时20例(74.1%)转复为窦性心律;对照组患者6例(22.2%)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截止时4例(14.8%)转复为窦性心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截止时心房纤颤转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房纤颤转复率,且不增加辅助呼吸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风湿性疾病 二尖瓣成形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